《金色的鱼钩》教案8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需要在教案中设置适当的评估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金色的鱼钩》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色的鱼钩》教案8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导语:─板书:金色的鱼钩

2、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3、背诵《长征》诗。

4、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班长做了那些事,让人感动?

1、这篇课文,讲述了(),()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尽心尽力地()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讲述了老班长()()、()、()的事。

三、走进文本品文悟情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合作探究一: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法提示:独学: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对学:读所画的句子,同桌之间交流感受。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合作探究二:细读课文描写老班长感人事迹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感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法提示:注意找出描写“我”的感情变化的句子,批注下自己的感受。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选代表汇报,在展示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内心。群学)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四、创设情境拓展提升

假如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提示: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

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作业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有感情的一段谈话导入新课并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学生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特别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时,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练习复述时,先要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在小组内练习;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班汇报,此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自己;最后观看情景剧,看看专家是怎样讲故事的,学习人家的优点,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进一步提高复述故事的水平。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驾驭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状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索: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其次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其次段,边读边留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探讨: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特别负责?

(2)当小梁发觉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改变?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改变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改变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白什么?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愿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探讨沟通,可以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3、品味金色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4、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课堂作业:请同学们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吧

四、巩固延伸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3、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的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5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6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5分钟)

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3分钟)

1.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

(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

(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③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1分钟)

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就

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

(一)背景介绍(3分钟)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2分钟)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回答: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 )的( )李星华在( )遇难( )时所写的一片( )。

(三)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

个别指导:

1.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2.恐怖:惊慌、害怕。

3.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4.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5.刑——形籍——藉峻——竣

(四)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5分钟)

1.十六年是那么遥远,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请找出能说明写作顺序的相关词句。

3.文章中出现的阶段性时间词语是一些关键的时间段,在这些时间段,作者都写了那些事?

4.初读课文,你能体会到那些情感?

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组交流,反馈(5分钟)

1.因为十六年前作者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2.时间顺序,“那年春天”,“4月6日”,“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第二天”。

3.那年春天: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北京,继续工作。(冒险留守)

4月6日早晨:李大钊不幸被捕。(不幸被捕)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争。(法庭斗争)

28日、第二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悲痛万分。(噩耗传来)

4.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镇定、高度负责……

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怀念。

5.课文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记叙了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遇害后的事迹,展现了革命先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

(六)教师小结:(1分钟)

同学们,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被害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我们留下了一位革命先辈用生命写下的历史篇章。

四、课堂巩固(6分钟)

1.完成小练习册一、二题,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参照课本。

2.小组内互换检查,并纠正。

3.集体核对答案。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课外阅读革命先烈的故事,并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冒险留守忠于革命

不幸被捕临危不惧

法庭斗争凛然正气

噩耗传来悲痛欲绝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7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不自胜”、“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状况:

(1)依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不自胜”、“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简单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索:

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

(3)探讨。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终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沟通。(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 设计。

(1)依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 :略。

《金色的鱼钩》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贩毒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金色的鱼钩》教案8篇相关文章:

分数除法的教案优秀8篇

科学探索的教案8篇

会跳舞的娃娃教案8篇

会跳舞的树叶教案8篇

上识字的教案优质8篇

春天的雨教案8篇

车的主题教案8篇

春天的雨教案推荐8篇

小学数学比例的教案8篇

科学有趣的圆教案8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