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友爱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杰克·伦敦的文学常识。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
体会人物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感知人热爱生命本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用音乐开启学生心扉,可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悟音乐旋律中迸发出的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2导入新课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
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一个破产农民家庭。童年时他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这期间,他开始阅读大量的小说和读物。16岁失业,他参加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几个月后出狱。出狱后,他拼命干活,同时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后来受淘金热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描写贫民和工人生活《深渊中的人们》、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政治幻想小说《铁蹄》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白牙》、《天大亮》、《月谷》、《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
但是到了晚年,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4背景介绍
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是描写一个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慌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生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把握小说情节
学生复述小说情节,教师引导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被朋友抛弃,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他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迷了路,已经筋疲力尽,不是靠两脚走路,而是用手脚在路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仅吃了一二条水塘中的小鱼和四只刚出壳的小松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时,有一条病狼却时刻尾随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迹,觊觎着他的肉体。最后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开了病狼的喉咙,凭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并坚持着爬到了大河边。最后,他在大河边被几个科学考察人员救起,他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活了下来。
2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3学生重点研读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与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明确:
小说的象征意味也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小说中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这个人”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而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4学生联系《荒岛余生》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经历,深入领会小说的深刻意蕴
三、研读,体验延伸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2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难等。
3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疫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选读其长篇小说
?我的生活故事》和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遭遇,选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四、课堂小结
生命是宝贵的,只要心中生命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让我们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布置作业
阅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选取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动词听、闻、摸、尝。
2.愿意猜测故事情节,会正确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物体,初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老鼠阿姨的礼物》
2.一盒糖果、礼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收到过礼物吗?是谁送给你们礼物的?都送给你们什么礼物了啊?
2.幼儿自由回答
二、观看课件,认识故事人物。
1.师:今天也有人来给我们送礼物了,你们知道是谁吗?那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可能会是谁。
2.出示图片老鼠的耳朵和眼睛
师:看,这会是谁的耳朵呢?(引导幼儿从耳朵的外形和眼睛的形状来猜测)
3.出示图片老鼠的尾巴
师:对的,圆圆的耳朵,小小的眼睛可能是老鼠。再看看这尾巴细细长长肯定就是老鼠了。
4.出示完整的老鼠图片。
师:啊,真的是老鼠,老鼠阿姨今天要来送礼物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礼物有几份呀?
5.带领幼儿一起数数:1、2、3、4,有4份礼物,老师告诉你们这4份礼物盒里装的礼物是一样的,老鼠阿姨把礼物送给了四个小动物,那我们继续猜一猜老鼠阿姨到底要把这4份礼物送给谁?
6.出示兔子耳朵的图片。
师:这是谁?(小白兔),是小白兔吗?我们来看看,哦,是的,有长长的耳朵,老鼠阿姨把第一份礼物了给了小白兔。(出示完整的小白兔图片)那它还会把礼物送给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7.出示猪鼻子的图片。
师:看,这是谁?(小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大的鼻子)真的是小猪来了。刚才来了小兔,现在来了小猪,几个小动物了(2个)?那还有两个小动物没有出现,我们再看看还有谁会来。
8.出示小松鼠的手的图片。
师:猜猜看它是谁?它的手大的`还是小的?什么颜色的?哦,它有细细小小的,黄色的手,它是小松鼠。小松鼠还有一条大大的、毛茸茸的尾巴。(引导幼儿从细细小小的手,以及它的颜色来猜测。)
9.出示小青蛙嘴巴的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谁?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嘴巴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小青蛙,小青蛙穿着绿绿的衣裳,它有宽宽的、大大的嘴。(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颜色和嘴巴的形状)
11.师:现在4个朋友都到了,它们都来拿礼物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小动物们拿到了礼物,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小动物们除了心里很开心他们还很好奇呢,他们都想知道这4个盒子里装了什么礼物。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有可能会是什么礼物?你们猜了这么多,小动物们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礼物,但是老鼠阿姨和他们玩了一个“猜礼物”的游戏。
2.师:你们看老鼠阿姨在干什么?(用布把小动物们的眼睛蒙了起来)这样做小动物们还能知道盒子里的礼物吗?(不能)
有什么好办法能猜出盒子里的礼物?小兔子会想什么办法呢?(教师动作暗示)小猪会想什么办法呢?也许小松鼠、小青蛙还会有不一样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师:你们看小兔子在干什么?它在用它的长耳朵听呢!它在干什么啊?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听!我们一起学一学小兔子,把小耳朵竖起来听一听(哗啦啦、哗啦啦)是一个还是许多呀?(许多)
4.师:小猪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它在用大鼻子闻!它在干什么啊?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闻!我们一起学一学小猪,用我们的鼻子闻一闻?嗯,香香的,有哪些东西是香香的呢?(请幼儿猜测)哦,有饼干、蛋糕,还有好多香香的东西呢!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5.师:小松鼠想了什么办法呢?它在用它灵巧的手摸呢!它在干嘛啊?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摸!我们一起学一学松鼠,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摸一摸?摸到什么了?硬硬的还是软软的?(硬硬的)苹果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橘子呢?那盒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呢?
6.师:哎!到底是什么呀?小青蛙迫不及待了。教师用动作提示,提问:它在干什么呀?它用它的大嘴巴尝一尝呢!猜猜会是什么味道呢?是苦的?是辣的?是酸的?是甜的吗?哦,是甜甜的!
四、组织游戏:猜一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知物体,体验游戏的快乐。
1、师:那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啊?是糖吗?
2、师:今天老鼠阿姨把送给小动物的礼物也带来送给了我们,瞧,这个礼物盒漂亮吗?那我们也来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吧,猜猜看礼物盒里到底装了什么?我们先来听一听,盒子里有一个还是许多啊?(许多),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起来,不许偷看的哦,闻一闻,香不香?我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摸一摸,闭上眼睛哦,怎么样?是不是一粒一粒的,硬硬的?大家猜一猜是什么?(糖果)
3、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糖果啊?哦,真的是糖果啊!
五、利用图片,总结故事,结束活动。
1、师总结: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知道盒子里有什么礼物呢?有的是耳朵听出来的、有的是鼻子闻出来的,有的是小手摸出来的、有的是嘴巴尝出来的(教师动作表示),其实我们的小朋友也有这些本领,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闻,手可以摸。
2、师:小动物们看到了糖果,高兴得围着老鼠阿姨欢呼了起来!我们跟着它们一起跳舞吧!
3、师:小朋友们我们回去跟老鼠阿姨、小动物们再玩一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尝一尝甜甜的糖果吧!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以后,对陌生的环境可能会产生恐惧,会出现不愿来园。为了帮助幼儿尽快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生活,特设计此活动,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幼儿园生活
2、能开心来园,乐于与同伴游戏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不要》;音乐《拉个圆圈走走》;布偶小兔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唤起积极情感师:今天,樱桃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拉个圆圈走走》
二、分享绘本故事《我不要》
1、出示小兔子玩偶,引出绘本故事。
2、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师:小朋友们,故事中小兔妈妈说小兔子要去幼儿园了,小兔子愿不愿意呀?
师:那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继续往下看吧!
3、以此方式逐个播放图片,进行讨论小结:小兔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一起上课,还一起睡觉,他在幼儿园很开心,那小朋友们是不是也和小白兔一样在幼儿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是)那我们也要跟小白兔一样喜欢上幼儿园,以后能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并能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哦!
三、游戏《找朋友》
小兔子在操场等我们和它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我们快去找它吧!
【活动延伸】
让父母和孩子在家阅读绘本《妈妈心,妈妈书》,来园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用听、闻、捏、摇等方法来判断礼物的“有”或“没有”。
2、在猜测礼物、打开礼物的过程中,体会收到礼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包装精美的礼物(略多于幼儿人数),其中有用合装的、也有用袋装的礼物(礼物考虑从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需要出发,并能够引起幼儿的猜测或判断之用。如:有或无声响的、有或无香味的、有或无重量的等等);笑脸和哭脸,分别表示有礼物和没有礼物)
2、生活中幼儿有收到或打开礼物的经验3、礼物四散藏在各个地方。
活动过程:
一、寻找礼物(体会收到礼物的快乐,大胆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礼物的,发展幼儿的语言、方位感、情感等)导语:马上要过节日啦,我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礼物。能收到礼物了,高兴吗?礼物就藏在舞台的中央,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重点:提问:你在哪里找到礼物的?
猜测:会是些什么礼物?
过渡:礼物盒、礼物袋里究竟有没有礼物呢?老师知道宝宝的本领可大了,不打开礼物就能知道。
二、判断“有”还是“没有”(尝试不打开礼物,用各种方法来判断有或无,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并能用动作或语言来表现猜测的结果)要求:不打开包装,想办法知道礼物盒或礼物袋中究竟有没有礼物,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有的放在笑脸娃娃的桌上,没有则放在哭脸娃娃的桌上。
1、幼儿猜测找到的礼物盒或礼物袋中究竟有没有礼物重点观察:用了哪些办法?
个别交流:你的礼物盒里有没有礼物?你是怎么知道的?(注意动词的`使用)
2、共同验证判断的结果
(1)先验证有礼物的提问:这些都是有礼物的,那么多!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里面有礼物的?(启发幼儿用动作或语言告诉大家。如:我摇一摇,里面有声音的,就知道有礼物了;我闻到里面很香的;我觉得很重的……)
(2)再验证没有礼物的提问:这里有礼物吗?(请几个幼儿上来再次辨别或判断)提示:幼儿注意观察伙伴使用的方法验证没有礼物的:究竟有没有呢?我们打开看看(请个别幼儿打开)验证有礼物的:究竟大家的猜测对吗?我们打开礼物盒就知道了(直接打开礼物盒……)小结:原来真的是有礼物的!刚才大家可聪明了,想了许多办法终于发现了礼物盒里的秘密。
三、享受礼物导语:收到礼物应该说些什么?(谢谢)节日快到了,别忘了准备礼物给喜欢的人哦。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5
核心目标:
爱的礼物可以是多多种吗?
活动目标:
1、体验宝宝对妈妈的爱。
2、通过欣赏、倾听、制作、朗诵进行感知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名画欣赏《妈妈和我》
2、dvd《小板凳》
3、心型的纸片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朗诵儿歌,我让妈妈好喜欢
1、教师将dvd《小板凳》打开,大家一起欣赏。
第一遍: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干什么呀?(看书、看动画)今天李老师也给你带来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看动画片罗。想不想再看一遍。(仔细看看动画片里都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与孩子共同交流:这个动画片好不好看呀?我们给动画片拍拍小手。动画里有谁?(宝宝和妈妈、小板凳)小板凳是谁搬的呀?(宝宝给妈妈搬的)顺势念儿歌。
3、学念儿歌并表演《小板凳》(教师关注动画中的动作同时让孩子学说学着做)那我来当妈妈,你们当宝宝,宝宝们(诶)我们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罗?(可以两便)除了我来当妈妈,还有谁也可以当妈妈,我们的身体可不可以呢?(拿出我们的小手当妈妈)跟妈妈打个招呼(亲一亲、挠一挠)(先空手学习)我们再换一只小手当妈妈。(再跟着音乐一起边唱边做)音乐两遍。
引起注意:以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进入,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有效的对儿歌内容进行感知。
激发幼儿对“已有的陈述性知识”的回忆、再感受。
激活幼儿对“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认知)
二、欣赏名画,我和妈妈在一起好快乐
1、出示图片、欣赏:妈妈又来罗。教师顺势唱儿歌(这是小板凳吗?)(引导幼儿看图)他和妈妈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对妈妈这么好呢?(妈妈平时很爱我们,给我们做好吃的、给我们讲故事,所以我们应该喜欢妈妈)
2、将儿歌进行改编歌唱:我们喜欢妈妈除了给妈妈捶捶背,还可以捶捶哪儿,妈妈也会很舒服呢?,我们把它唱到歌里吧。(小沙发,你别歪,我请妈妈坐下来,我给妈妈揉揉(脸、鼻、头发)眼,妈妈说我好宝贝!)
三、做心意卡,妈妈,妈妈我爱你(过程中放歌曲)
1、出示画笔、画纸引出制作心意卡的兴趣。小画笔......(教师唱)教师自然示范
2、幼儿尝试用蜡笔在心意卡上画出自己的“甜甜话”
3、大家相互进行交流,表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教师将vcd《小板凳》放在整个活动的中心来设计。同时将“名画欣赏”“制作心意卡”围绕着vcd《小板凳》展开着。使整个活动具有“知识的抓手”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2、培养小朋友理解性倾听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3、了解肚脐的作用和形成的原因,能用我爱……因为……的句式表达对别人的爱。
活动准备:
ppt(联系我们免费赠送)、课件、沙包
活动过程:
一、思维拓展,引出话题。
(一)叫小朋友玩游戏“我说你做”,引导幼儿爱护自己的身体。
(二)看ppt图片认识肚脐,引出肚脐是个充满爱的地方。
1、认识肚脐,知道肚脐的位置。
2、观看图片,引出肚脐是个充满爱的地方。
二、知识获取,深入话题。
(一)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妈妈是怎样有了宝宝。
在还没有小朋友们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年轻,那个时候爸爸叫叔叔,妈妈叫阿姨。在很久很久以前爸爸妈妈也就是叔叔阿姨是不认识的。有一天叔叔和阿姨认识了,他们要干吗?一个年轻的叔叔和一个年轻的阿姨认识后两个人先要相处、交朋友,认识并交了朋友以后,慢慢的产生了感情,然后他们想相亲相爱在一起永远不分开,这个时候就要(结婚)(放结婚ppt图片)。结婚就是两个非常非常相爱的人希望永远在一起不分开才结婚。
叔叔和阿姨幸福的结了婚并住在一起,有一天,他们突然非常高兴,有什么事情让他们非常高兴?很多很多的事情会让他们开心,一起玩,一起相爱,一起看美丽的大自然。
(放怀孕ppt图片)妈妈的肚子突然有了你,爸妈高不高兴?
(二)认识肚脐的作用。
(三)知道妈妈在怀孕时克服了很多困难,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肚子里宝宝的爱。
(四)感受并体验怀孕后的人有很多不方便做的事情,引导幼儿关心、爱护孕妇。
1、说一说怀孕的人在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2、你能为怀孕的准妈妈做什么?
小结:小朋友都愿意关心、帮助怀孕的准妈妈,怀孕的准妈妈心里一定很高兴,小宝宝也会生活得更舒服,长得更健康。
3、小游戏:学做怀孕的妈妈。
(幼儿将沙包塞到衣服下,按照慢慢走路——抚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的顺序体验孕妇的辛苦。
(五)肚脐形成的原因。
1、宝宝的出生。
2、肚脐的形成。
三、情感迁移。
1、肚脐的作用是什么啊?为什么说肚脐是个充满爱的一个地方?
是因为它是妈妈和宝宝连接的一个地方,而且也是妈妈把很多爱传给你的一个地方、
2、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尝试用我爱……因为……的句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情感提升:引导要学着用更多的爱去爱身边的人,并用我爱……因为……的句式表达对身边人的爱。
4、表达对老师的爱。
活动延伸:
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为妈妈准备小礼物。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7
【活动准备】
ppt、各种游戏材料。
【活动目标】
1、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愿意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
2、能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的游戏。
3、了解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入场。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教师:刚才我们唱了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做什么呀?(动作提示:唱歌、跳舞)
二、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教师:我们在幼儿园里除了唱歌、跳舞还做哪些事情?在幼儿园我们都做些什么呀?
教师:师幼共同小结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1.教师:早上,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来到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么说呀?
2.我们和好朋友一起玩什么?(搭积木)
3.然后我们就排排队去做操啦。
(动作参与)教师:我们一起学一学排排队的样子,哦,我们小朋友的队伍真整齐。(排排队,做早操,天天锻炼身体棒!)
4.教师:做完操回到教室我们做什么?(喝牛奶,牛奶能让我们小朋友变得更强壮。)
5.教师:喝完有营养的牛奶呀,我们小朋友就要和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做游戏啦。(我们小朋友每天能学到好多本领,变得越来越能干,我们把大拇哥伸出来表扬表扬自己)
6.教师:游戏结束了,吃饭的时间到了。(食堂阿姨每天都烧了有营养、香喷喷的饭菜)吃完饭看看电视散散步,这个时候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呀?(睡觉)然后我们睡完觉起床吃个小点心做个操就可以回家啦!
7.这就是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三、幼儿自主地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1.教师:我们在幼儿园里做了这么多事情,那你最喜欢做什么呢?
2.教师:我知道了,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好玩的玩具,请你们去玩一玩。不搬小椅子(理发店、娃娃家、玩具店、加工厂、图书馆)
3.教师:刚才你们玩的开心吗?你玩的什么?怎么玩的?你为什么会那么开心?
4.教师总结:学习了本领,看书,画画,你学会了捏橡皮泥、搭积木、做娃娃家游戏很快乐,哦,原来是在幼儿园学会了本领很快乐。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其实,在我们的教师外面还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呢。
2.出示滑滑梯、户外活动的游戏(拍皮球等)的图片教师: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那我们一起开火车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布置"心情角",放置玩具电话和脸谱面具,让幼儿玩一玩,自由表达自己的心情。如幼儿可打玩具电话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也可戴上"高兴"、"伤心"的脸谱面具自由表达心情。
家园共育:家长每天接幼儿回家时,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幼儿在家的生活情况,并鼓励幼儿喜欢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篇8
【设计思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摩擦,面对同伴的过失,我们会鼓励幼儿原谅他人,却往往发现简单的说教并不能为所有幼儿接受。因为原谅他人的重要意义幼儿很难体会。因此,我设计了礼物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故事引发幼儿的共同讨论,让他们通过移情体会别人有过失时的心情,从而学会原谅他人。理解原谅他人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发展幼儿的人际智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礼物故事书、表情图谱及各种表情卡若干、统计表、录像。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我们能收到礼物呢?(小结:过节日、生日、一些特殊的纪念日,我们都能收到礼物。)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就叫《礼物》。
(二)、看图讲述引发幼儿讨论
师:(出示第一幅图)这是贝贝,这是小豆子,今天是贝贝的生日,贝贝把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和小朋友教师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师:小豆子看见了很喜欢,也很想玩,贝贝自己还没玩过,又是新玩具,贝贝该怎么做?(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师:贝贝还是决定把玩具借给小豆子玩,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请幼儿观察第二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鼓励幼儿用语句描述图片上发生的事。)
师:玩具被小豆子不小心弄坏了,现在贝贝和小豆子的心理会怎样呢?(先鼓励幼儿用丰富的词汇描述故事 人物的心理,再请幼儿根据心情选择相应的表情脸谱,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说出自己放的贝贝和小豆子的表情。)
师:(请幼儿第三幅图)看看贝贝和小豆子究竟怎么了。(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上故事人物的表情。)
师:这是什么火?(大火、生气的火)我们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说?(怒火)这火冒呀冒呀一直到了天上,有个四字成语知道吗?(怒火冲天、火冒三丈)
师:小豆子怎么样了呢?为什么小豆子会害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豆子的脸色。)
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用展示幼儿想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幼儿想出了什么办法,鼓励幼儿说说他们最喜欢的办法。)
师:就在贝贝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教师悄悄地给了贝贝一封信。信里有什么呢?(打开信封,出示“原谅”两个字)原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大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
师:贝贝要原谅小豆子,可贝贝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表现“原谅”呢?(教师就扮演小豆子,鼓励幼儿通过语言或用动作表现原谅他人。)
师:(小结)贝贝学你们的办法笑一笑、抱一抱、握握手、说句“我们不生气”,效果可真灵,贝贝头上的'怒火不见了。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出示第四幅图)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贝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礼物,是一匹修好的小斑马,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谁爱贝贝了?(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爱心:教师爱贝贝、小豆子爱贝贝、爸爸、妈妈爱贝贝、许多小朋友们都爱贝贝。)
师:(小结)原谅多么美好啊!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
【活动反思】
因为“礼物”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移情体验他人的心理,因此,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总的来说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移情环节说深说透的目标,难点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坏同伴的玩具该怎么办?”到这个环节就比较容易冷场,我用了激将的语言:“刚开始想办法比较容易,越到后面就越难,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难,还能想出好办法来。” 既体谅幼儿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自己采用的有效回应策略】
1.提醒 如一开始问幼儿有没有收到过礼物时,有些幼儿可能因为没有注意收到过的礼物或认为礼物就是指教师图片上展示的包装精美的礼物,就不暇思索地回答“没有”。幼儿的回答让我有点出乎意料,但一想,首先,幼儿没收到礼物的可能性很小;其次,这个问题很必要,能激发幼儿联想到他自己收到礼物时的快乐心情,可以为后面体验礼物被弄坏后的心理做必要的情感铺垫。于是我提醒幼儿说:“生日蛋糕、玩具有没有收到过呢?”这样一提醒,幼儿马上想起来自己是收到过礼物的。
幼儿园友爱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