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备课教案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其实教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调整,教案中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备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备课教案6篇

幼儿备课教案篇1

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胆创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傣族姑娘的优美姿态。

3、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长卷画背景、《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一段傣族舞、课件

过程:

一、欣赏音乐

师:1、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大家欣赏一下。

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音乐是用葫芦丝吹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

这美妙的音乐,好象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小结:傣族姑娘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她们能歌善舞,在柔和的月光下,围着凤尾竹,翩翩起舞。

2、瞧:美丽的傣族姑娘来了。

二、发现傣族穿着、打扮的特色,为构图埋下伏笔。。

1、傣族姑娘美吗?你觉得她什么地方很美?

发髻、筒裙、图案

2、这儿还有两件漂亮的傣族服装呢:重在欣赏服饰图案。

三、教师跳傣族舞。

师:穿上漂亮的傣族服饰,来跳一段好看的傣族物吧。

1、师:傣族姑娘在模仿谁在跳舞吗?

小结: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欢学着孔雀来跳舞。

2、幼儿学一学孔雀的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美丽的小孔雀,

师幼一起做理理羽毛、喝水动作

师:休息一会儿,我们来欣赏一下小孔雀漂亮的舞姿:手、身体形状

小结:这是傣族舞中最漂亮的动作,小孔雀挺起胸、尾巴高高翘起,身体呈“s”形,这个动作叫“三道弯”。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来把最漂亮的动作摆一摆。

四、师幼一起跳舞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跳起来吧!

师:这只小孔雀跳得真漂亮、动作真优美;我们两个一起来跳吧;这个造型真好看!

五、幼儿创作:跳着跳着,天色晚啦,月亮慢慢地升起来,晚风吹拂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篝火晚会开始啦!傣族姑娘盘起高高的发髻,穿起长长的筒裙,小朋友,赶快拿起你们的画笔,把你们优美的舞姿画下来吧!

六、活动结束: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跳起来吧!

幼儿备课教案篇2

活动名称:

?下雨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准备

1. 故事《下雨了》。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滴滴答”。

2. 体会助人的快乐,并学会帮助他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图片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结合图片为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华华用雨伞给谁遮雨呢?(小竹子)

2.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打在小花猫身上。华华给小花猫遮雨,小花猫说了什么?(谢谢华华,谢谢华华)

三.教师再次为幼儿讲述故事,并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滴滴答)

2. 教师:你们会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小动物吗?

四.教师小结。

数学

活动名称:

?奇妙的绳子》

执教:彭老师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人手一根长绳子、一根短绳子。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 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两根绳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长短。

1. 教师:这两条绳子一样吗?(不一样)

2. 教师:为什么?(一根长一根短)

二.教师给小朋友分发绳子,并请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绳子长短。

教师:小朋友,请你比一比手里的两根绳子,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三.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比较长短的?

1. 教师:请勇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必出长短的?

2. 教师请幼儿轮流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并进行总结。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把绳子的一头对齐,就知道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断了。

科学

活动名称:

?叔叔阿姨辛苦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准备

1.厨师做饭的图片。2.菜一份(沙拉)。3.事先联系好幼儿园内的一名厨师。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厨师的工作。

2. 引导幼儿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吃饭不挑食。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看一副图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图中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对幼儿进行提问。

1. 教师:图片里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2. 教师:他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三.教师请厨师出场,为幼儿讲解厨师的工作内容,并请幼儿品尝厨师带来的沙拉。

1.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幼儿园的xx叔叔(阿姨),请他为我们讲一讲厨师的工作内容,大家热烈欢迎。

2. 教师:xx叔叔(阿姨)还为我们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沙拉,请小朋友一起尝一尝。

四.教师小结。

健康

活动名称:

?玩皮球》

执教:彭老师

活动准备

1. 活动场地一处,幼儿人手一个皮球。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目标

1. 学会用多种方式玩皮球。

2. 发展幼儿肢体协调性,激发幼儿参与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相关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 教师:原来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玩皮球,大家想不想玩呢?

二.教师带幼儿到活动场地上学习皮球的多种玩法。

1. 教师为幼儿分发皮球,请幼儿自由探索玩皮球。

教师:现在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发一个皮球,大家看一看谁最会玩,谁和别人玩的不一样?

2. 教师向幼儿师范并讲解玩皮球的多种方法。

①.教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拍皮球,有的小朋友踢皮球,有的小朋友在滚皮球,大家都很棒!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

②.教师师范拍皮球、跑皮球、滚皮球、踢皮球。

3. 幼儿练习玩皮球,教师指导。

三.教师小结。

社会

活动名称:

?能干的手》

执教:彭老师

活动准备

1.布置好各种材料(如彩纸、剪刀、穿珠、小绳、染料、白纸、积木等)的手工区。2.小魔袋。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体会小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到手工区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小手的功能。

1.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到手工区玩一些好玩的游戏,好不好?

2. 幼儿自由展开游戏(剪纸、玩穿珠、画画、拼积木等),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和“触摸游戏”,引导幼儿继续体会小手的重要作用。

1. 教师:小手真能干,能帮助我们做好多好看的收工作品。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

三.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了解小手还能干什么。

1.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还能干什么呢?

2.教师:有的小朋友说得对,小手能为妈妈做事情。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美术

活动名称:

?开火车啦》

执教:彭老师

活动准备

1. 一辆铁轨的电动火车。

2. 油画棒若干,画好两条轨道的绘画纸若干张。

活动目标

1. 尝试画短竖线。

2. 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电动火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这事什么呀?(火车)

2. 教师:火车是怎么开动的?

3. 教师:火车要在什么上面开呀?请小朋友学一学。(铁轨)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并示范铁轨的方法。

1.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把铁轨画出来?

2. 教师:下面老师示范一下,如何画铁轨,大家仔细看哦。

三.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铁轨是不是很好画呢?小朋友快动起手来,画一画。

2. 教师:小朋友,画铁轨上的枕木时,竖线要画直,不要弯曲,弯曲的话,火车跑起来很危险的。

四.教师小结。

幼儿备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安全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基本的指挥手势,懂得手势的意思。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

1、制作介绍常见交通安全标志的课件。

2、组织幼儿自带小自行车、书包,自制方向盘。

3、将场地布置成马路十字路口的样子,停车场标志、自行车标志。

4、与交 警联系好,邀请前来讲解。

5、音乐磁带,多媒体设备(动画)。

心理:

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斑马线、栏杆,这里象什么地方?(马路)我们就来看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谁看得最仔细。

二、展??

(一)观看情景表演,引起幼儿思考

(注意提醒: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表演内容:a、一名汽车司机车速较快,撞伤了横穿马路的小学生;b、一名行人看到交 警不在,翻越栏杆横过马路。)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危险事情的发生?”“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结:多么危险可怕的事情,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二)认识信号灯标识及几种常见交通标志

1、认识信号灯,说说信号灯的作用。师:在生活中,很多马路上都有信号灯,信号灯有几种颜色?它告诉我们什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2、模拟游戏,体验信号灯在交通中的作用。

师:我们来个做游戏,《遵守规则的小司机》。男孩扮演小司机,女孩扮演小学生,看信号过马路。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小结:小司机们真遵守交通规则,相信平安一定会伴随你们。

3、播放课件,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今天刘老师就带来了几种,你们想看吗?根据不同标志,提问不同问题。

问:这是什么标志?看到这个标志,我们要怎么做?

归纳:

⑴指示标志:在蓝底色上画着不同的白色 图案,是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指示标志,就告诉人们可以做的事情。

⑵禁止标志:在红色圆圈里画着不同画面或符号,有一条明显的红斜线,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它们共同的名字叫:禁止标志。禁止标志就告诉人们不能做的事情。

⑶警示标志:在黄色三角形里画着不同的画面,用来提示人们对某些不安全因素要高度注意,这叫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就告诉人们此处危险要注意,要远离。

⑷出示三种标志,进行归纳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常见的三种交通标志,蓝色白图案的标志叫(指示标志),红色圆圈内画有不同图案,还有一条红斜线的标志叫(禁止标志),黄色三角形内画不同图案的标志叫(警示标志)。

小结:小朋友记得真准确,老师奖励你们看一段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交通标志,看谁先说出来。

4、播放动画,巩固对标志的掌握,有奖抢答。播放画面,幼儿观察,以最先答对的幼儿为胜,并奖励小粘贴。

(三)学习指挥手势,现场指挥

1、师:刚才我们认识的交通标志对维护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车辆顺利通行,人们的生命安全,更离不开交通警察。今天,我们就邀请来了交 警叔叔,让我们欢迎他的到来。

2、警察:孩子们,刚才你们已经知道了十字路口的交通规则,认识了不同的交通标志,现在,叔叔给你们做几个常见的指挥手势(直行手势、停止手势、左转弯手势、右转弯手势)。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有信心学习吗?警察做指挥动作,幼儿猜意思。

3、游戏“学做小交 警”,学做交通指挥手势。

(四)游戏:“交通安全伴我行”

师:孩子们交 警叔叔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就请交 警叔叔作我们的现场指挥,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道具,扮演不同角色,交 警站在十字路口,进行现场指挥,在音乐伴奏下,展开游戏,提醒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观看指挥手势进行行驶。

三、结束集合队伍,讲评情况

交 警:“孩子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和叔叔都觉得你们可以成为交通小卫士。”

老师:“希望你们能像叔叔那样自觉维护交通安全,让更多的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组织幼儿欢送交 警叔叔,自然结束。

幼儿备课教案篇4

活动内容:

?中国结》立体化教学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结,初步了解中国结的特点及蕴含的意义

2.学会编简单的十字结。

活动准备:

1.课件《中国结》。

2.一个中国结实物、编结中国结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中国结

1.教师:快过新年了,老师前不久收到了一份新年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中国结)

2.请幼儿说说这个中国结的外形特征。

3.教师对中国结做一些介绍。

a.结耳:一圈一圈的,象耳朵,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结耳,就是中国结的耳朵。他伸长耳朵像在听。

b.流苏:像长长的头发,柔软、飘逸、风一吹,摆动起来很柔美、秀丽,像一个婀娜的少女。

c.结体:有规则的穿编,非常结实,就像许多双手握在一起,具有无穷的力量。

d.颜色:(金色、红色)会给人什么感觉?(热闹、喜庆、温暖、吉祥)

小结:这么美丽,又给人喜气洋洋、吉祥喜庆的感觉,所以人民常在过节时,遇到非常开心的事情时,就去买中国结送给自己或送给别人

二.看看中国结

1.教师:这种中国结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一种,我们勤劳聪明、心灵手巧的中国人还用他们灵巧的双手编制出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中国结,并且把许多美好的祝福和心愿都蕴藏在里面了,我们一起来看。教师点击【图片欣赏】。

2.教师: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中国结?

3.教师可介绍这些中国结的意义:心心相印、年年有余、长长久久、喜庆丰收、大吉大利。

三.做做中国结

1.教师:今天我们也来动手做做最简单的中国结。

2.教师点击【制作方法】,教师与幼儿共同编制十字结。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及时帮助。

3.与幼儿一同讨论对已制作完成的中国结的利用方法。

四.【资料包】十字结的资料。

幼儿备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先来听听这一首。(ppt1左喇叭)提问:宝贝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ppt1右喇叭)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理解、模仿

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ppt3-22)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音乐响)

幼儿备课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故事《好长好长的名字》构思特别,借助小狐狸的形象反映了幼儿阶段一个很典型的心理特点:常常羡慕他人拥有的东西,并且求多求全。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欣赏自己,接纳独特。

在大班阶段,阅读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幼儿对图画符号的理解能力。《好长好长的名字》绘本中几乎每一幅图片都有一些值得解读的符号,而要完全读懂,不仅需要仔细观察画面,还要积极调动联想能力,甚至需要结合书中的文字,这些对提高大班幼儿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有帮助。我在设计绘本阅读活动“好长好长的名字”时,尝试借助“图示支架”来帮助幼儿接受并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书中出现的各种特殊符号,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能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完整地表述画面内容。

2.了解小狐狸特殊名字的由来,知道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学会欣赏、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多媒体课件,人手一本《好长好长的名字》,演示图片(云朵、波波蛙、红叶鼠等),小组操作教具(名字图卡、云朵图),个体操作教具(小图卡、插入式学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名字,引题激趣——确定支点

1.幼儿说说自己的名字。

2.导入图书《好长好长的名字》。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书里也发生了关于名字的有趣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环节解析:组织关于名字的谈话,可以让幼儿建立起“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这一经验支架,为下一环节支架点的确立奠定基础)

二、师幼共读,问题引领——搭建支架

1.教师导读故事的前半部分(1页~4页)。

预设提问:

(1)你看到书里的小动物有什么特别的名字?

(2)为什么它叫波波蛙(红叶鼠)?——揭示名字与动物生活环境的关系。

(3)蓝狐狸听到波波蛙(红叶鼠)的'名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4)波波蛙(红叶鼠)为什么愿意把名字送给蓝狐狸?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云朵符号图示卡,按照故事顺序排列。

预设提问:

(1)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2)蓝狐狸得到名字后,心里可能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来的?

3.情节猜想(5页)。

预设提问:蓝狐狸遇到了绿草蛇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环节解析:教师采用导思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让幼儿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大胆表达,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出示云朵图示卡意在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的提示性线索,猜想、推测故事的发展,接受并理解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完成整个图示支架的搭建)

三、自主阅读,小组建构——再现支架

1.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中间部分(6页~8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阅读姿势正确,有序地翻阅。

预设提问:蓝狐狸又遇到了哪些动物?蓝狐狸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回忆情节,小组合作用图卡排序,将蓝狐狸好长好长的名字排出来。

预设提问:

(1)蓝狐狸的名字最后变得怎么样了?(好长好长)

(2)蓝狐狸得到这么长的名字,他的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呢?

(3)小动物们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名字是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符号,没有符号会分不清。

(环节解析:让幼儿从自主阅读中实现“发现式学习”,不仅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还要积极调动联想能力从书中获得相关信息。运用小组建构策略,幼儿阅读后的思维成果在小组中碰撞,支架在共同的排序操作中再现,并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最终完成了对好长好长名字的建构)

四、完整阅读,经验梳理——撤离支架

1.幼儿阅读图书的后半部分(9页~13页),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提问:

(1)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或觉得特别好玩的地方?

(2)最后蓝狐狸的名字又变得怎么样了?

(3)为什么会变短?(辅助提问:最后蓝狐狸为什么决定把名字还给大家呢)

2.图片配对:为小动物找到对应的图片进行名字配对。

预设提问:你还记得这些动物的名字吗?请你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名字。

3.完整阅读。

预设提问:小动物们的名字都是特定的符号,都有独特的意义,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环节解析:设置质疑环节,同时采用倒叙推理的提问,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达到真正有效的阅读。通过图片配对,培养了幼儿独立理解、记忆的能力,让幼儿从依赖图式支架到最终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

活动反思

1.注重支架的支持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一种“后面扶持.前面引导”的搭建方式来支持、扩展幼儿的学习,既实现幼儿与环境、材料(图书、图片等)的互动作用,又实现幼儿与他人(同伴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

2.科学把握支架的撤离。支架在搭建之后必须有撤离的环节,教师应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判断,巧妙应用支架撤离的策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夹子这一辅助工具将幼儿阅读的每本小图书分隔成三部分,引导幼儿逐次阅读,使支架不断变化,而在最后环节中的图片配对就是教师撤离支架,让幼儿进行自我建构。

幼儿备课教案6篇相关文章:

地理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6篇

说课和备课培训心得体会6篇

教师备课组工作总结6篇

八年级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6篇

初中备课组工作总结优秀6篇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长工作总结6篇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精选6篇

幼儿拼音教案大班教案6篇

幼儿音乐教案中班教案通用6篇

幼儿音乐教案中班教案推荐6篇

幼儿备课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