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案化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优秀教案篇1
一、探究学法
1、前面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几个语文园地,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经验,今天我们请大家自己来想想《语文园地五》可以怎样来学。
学生建议:
(1)先做自己喜欢的题目。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可以读一读再演一演。
(4)请小组长抽查。
(5)先自己学,再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最喜欢哪一题,说说你们打算怎么来学。
(1)小组讨论。
(2)提出建议。
(3)老师建议。
①每个小组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题目先做。
②在讨论一道题目之前每个小组成员要自己先思考,遇到困难的时候提出来。
③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如: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等。
二、自主学习
分小组讨论。
小组长组织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重点指导
1、读读说说。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题的。
(2)读一读你填的句子。
(3)老师指导。
①理解题目意思
②读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③通过仔细听来判断他说得对不对。
④判断:这样填对不对。
2、我会认。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学的。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3)拓展:
①你知道有这些偏旁的字还有哪些?
②你还知道哪些偏旁?你能说出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我会读。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儿歌。
(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
(3)看图(蓝天、白天、草地、河流),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4)配乐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一,一下语文园地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优秀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习准备
预习、方格练习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习(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四、学习“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习。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
桂林
山 水
语文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手放好,头摆正。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这是第一节识字课,将学前常规教育融于语文课。
2.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 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 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 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 将国画与汉字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 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利用图片, 联系生活, 帮助学生识记和正音。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 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说话:我们都是人。师生对话,引出“你、他”。教师提问:“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2. 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 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名学生说:“我是××,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创设生活场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帮助学生认读、理解生字。
语文优秀教案篇4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换了一个工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工作吗?请大家来看老师的名片:
黄山风景区总经理
杜新华 (电脑出示)
现在我们景区缺少一名为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工作人员,想在咱们班级里招聘一名导游,到我们景区作导游工作条件好,工资高,而且还可以天天看到美丽的景色,有没有愿意报名的呀。
二、开展活动
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参加,可是我们只要一名呀,那现在我们就要开一个招聘大会了,由同学们来作评委,大家来决定让谁来作这个人人都羡慕的导游吧。
作为一名导游,首先要求是口齿清楚,现在进行第一关的比赛,就是朗读课文。这些同学请你们每一读一段课文,然后由大家评判,选出五名选手进入下一关的比赛,评委可以对选手进行点评。
(学生读课文,举手表决后,再由学生来。)
恭喜这五位同学进入了第二关。第二关的比赛是生字关,这一关的比赛是由选手在班级中找一个合作者,两个人共同来完成,其中一个人来说字的意思和用法,另外一个人来猜出这个字是什么字,在规定时间内都猜到的同学就算过关,在猜字的过程中表达的一方不能用到生字本身。
(学生来完成学生字的过程)
第三关的比赛就要考我们同学作为导游的能力了,现在选手就是真的.导游了,你们要向游客介绍我们黄山的各种奇石了,你们要抽签来决定向游客介绍哪一个,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关于这个奇石的问题。
(学生来完成,由同学来评选出两名选手)
(电脑出示不同景区的图片)
下面就剩下你们俩个人了。进入最后一关的比赛,这一关要考验你们的能力了,现在每个同学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向大家总体的介绍一下我们黄山风景区的这些奇石,同学们会对你们的加以评定,然后选出由谁来作我们景区的奇石导游。
学生、评选。
三、颁发证书。
语文优秀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板书
搭船的鸟
翠鸟美丽嘴——红色
羽毛——翠绿
本领高翅膀——蓝色
一下子
没一会儿
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提问: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诗歌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谈话引入:
1、欣赏视频《新年好》。
2、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3、简介徐鲁。
4、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
③、口头给生字组词。
④、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
4、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齐读、个别读。
②、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①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
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②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③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⑤教师范读。
⑥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2、学习第四小节。
①出示第四小节,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③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④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
⑤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⑥汇报。
3、学习最后一节。
①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②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③“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④“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⑤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⑥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歌德
⑦写一写新年祝福。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⑧学生汇报。
4、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课文小结:
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五、配乐朗诵,拓展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1、2小节。
3、写一写自己新年的打算。
语文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
3、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件(出示圣诞树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看到了这么漂亮的圣诞树,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圣诞节、圣诞礼物、圣诞老人。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一个难忘的圣诞之夜,这棵圣诞树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连在了一起,因此得名“给予树”。
板书:《给予树》
3、通过预习,你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中,哪个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为什么?
过渡:文中写了谁拥抱了谁?请你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主要意思。
2、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快请同学打开书,画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来。
生:找到担心、生气、激动。
3、针对这些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吗?引导学生提出妈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的。
(1)妈妈担心什么?理解宽裕一词,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生:只攒了一百元,由五个孩子分享。
问:不宽裕就别买礼物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分享快乐?
让学生体会这恰好体现了妈妈源自对孩子的一种爱。
对比理解: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让学生理解后再指导朗读。
(2)妈妈为什么生气?
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显然看出棒棒糖太便宜了……
问:请你仔细读课文,找出妈妈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
生: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让学生体会妈妈是一位严格的家长。
(3)妈妈为什么而激动?
用(因为……所以……)回答。
就让我们跟随书中的主人公小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圣诞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金吉娅看到卡片,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让我们回到书中,再一次体会金吉娅,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出示句子:
生:先开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让学生理解金吉娅所做的一切正体现了她有一颗同情心。正是这样,小金吉娅才对妈妈说话时显得声音很低。
师指导朗读第二段。
5、当妈妈激动不已时,是怎样想的?朗诵最后一段。填空练习。
问: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金吉娅送给我们的礼物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延伸课文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都争着对金吉娅说……
2、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习口语交际)
3、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圣诞树,有了像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才能使我们的给予树常青、常绿。(边板书边总结)
四、总结课文
1、100美元、20美元、4份、5个、50美分。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请你运用以上数字回答。
2、当你站在给予树下,看到一张张心愿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让我们轻轻地摘下一张。出示《心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谁帮助她实现了心中的愿望呢?请同学回去自读课本57课《心愿》。
语文优秀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江南》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重点描绘了江南盛夏时节的美丽景色:荷塘莲叶如盘,荷花绽放,鱼儿欢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情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本诗共七行三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游水嬉戏的情景。有景、有情、有韵、有趣,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在读中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江、南、可、采”等8个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和2种新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读中感悟,最后理解并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够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相关的偏旁和笔画。
2.理解文意,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美景。
3.体会诗歌意境,感受鱼儿与人同乐的欢快画面,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江南》,认读江和南字。
2.欣赏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图片。
3.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请学生读,教师指导并强调读好“采”“莲”的读音。
5.课件出示加上停顿符号的课文,教师教学。
6.指名学生读出节奏,教师指导朗读。
(二)入情入境,析读文本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采莲,感受采莲的乐趣,相信大家会读更好!
教学前两行
1.出示莲花图片,认识莲花的各个部位;
2.认识生字“采”“莲”;
3.出示满塘莲叶,学生说一说感受
4.教师重点讲解“田田”一词,表示莲叶又大又绿、茂盛鲜亮,莲叶数不清、挤在一起多的样子!
5.指名读、感情朗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教学第三行
6.出示课件鱼儿动画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7.认读“鱼”字;
教学最后四行
8.想一想:鱼儿们都在干什么,它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9.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东、西、南、北”四个字并认读;
10.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
11.请同学们上讲台演一演、同学们一起演一演(边读边演)
(三)回归整体,趣读诗歌。
师:同学们江南的美景可真令人陶醉啊,你们能把这首诗读好吗?
1.指名学生带着动作朗读、齐读感受诗歌美;
2.介绍“汉乐府”:是一个专门写歌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3.听歌拍手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验课堂效果。
5.教学背诵小技巧,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品味文美。背诵课文并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一画江南的美景。
语文优秀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