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来设计,促进其学习兴趣,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美术课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封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表 现形式;封面设计布局的基本组织方法:对称与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并学习对 称与均衡的布局方法。
难点:对称与均衡的布局方法的理解及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相关图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学期伊始,我们又领到了很多新课本,不同的课本封面都 不相同,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美术课本的封面有什么内容; 同学们逛书店的时候会被五彩斑斓的各种封面所吸引,从而 产生阅读的冲动,甚至会因为对封面的喜爱而买下它… …
二. 教授新课
1. 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内容:封面、封底和书脊。 封面: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本书风格、内容的视觉表现,通 过封面我们可以直接了解这本书的最基本信息。 封底:是书籍的最后一面,与封面在风格上相呼应,形成统一的 风格特点。 书脊:是设计中面积最小的一部分,以文字设计为主,便于我们 的收藏和整理,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2. 封面设计的基本表现形式: 以绘画为主、以摄影为主、以文字为主和以图案为主。讲解四种基本 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提醒同学们注意,无论哪种表现形式,文字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内容。
3. 封面布局的基本组织方法: 对称:这是比较简单的设计方法,将各种设计元素按照一定的对 称方法进行安排,使画面达到稳定平衡的效果。如 轴对称 点对称 均衡:均衡和对称的目的相同,都是使得画面平衡稳定。均衡是一 种视觉上的平衡,方法更加的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举例讲解均衡的 方法,如利用色彩的深浅、距离的远近、形状的大小等等。讲解以下 两个作品: 对称使画面获得绝对的平衡,均衡使画面获得灵活的视觉平衡。 用对称的方法设计封面适合于比较稳重、庄重的题材,而用均衡的方 法设计封面更适合于轻松活泼的题材内容。
三.作业 请同学们采用均衡的方法做一个封面设计草图。 以绘画作为主要表现 形式,文字可用方块替代。注意画面要达到所要求的平衡感。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三、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2)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四)、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 《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 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 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布置理想的家居》,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初中美术15册第10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通过对居室及主题墙面的设计,将学生引导到居室美化这一新知识领域中去,为他们一生在此领域中的探索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这是作为一个追求高尚生活的普通人所需要的。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手绘、剪贴、电脑)。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个性、自信,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因为此乃作业,是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
教学难点: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要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正确理解功能与美化的关系很重要,关键在于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设计理想的家居环境。总之,学生不可能全部自己“探究”出来,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引导学生思索,二帮其总结归纳,师生互动将其难点解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绘画工具等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学生做出有创意、功能合理、制作特点的效果图来,认识到室内空间是一种美化了的物质环境,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另外以音乐贯穿课堂,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讨论——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2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讨论5分钟,学生练习23分钟,展示拓展5分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哪里?词汇?这些温暖、亲切的氛围要什么来营造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二)讲授新课,教师演示
运用电脑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三)学生讨论总结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设想,你想如何布置?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由于大环境我们以手绘效果图为作业,所以要求独立完成。(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五)展示作业,评价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性差异。(以鼓励为主)
(六)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因今天所学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板书设计: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篇5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讲授
进入作品欣赏。播放一组图片,由大自然的色彩和具象形象的绘画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某种情感。
1、色彩的心理联想
通过对生活中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体会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心理作用。请同学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
红、橙、黄、绿、蓝、紫。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前面六种色彩的心理联想。
2、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
欣赏探究:
请同学们欣赏并分析下面三幅绘画作品,说一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装扮森林》(东山魁夷 日本)
?松树林》(希施金 俄国)
?灰色的树》(蒙德里安 荷兰)
师生共同总结:
装饰色彩:运用装饰手法进行色彩表达的形式,强调大幅度的概括、提炼,作品体现出浪漫抒情、唯美化的视觉风格。
写实色彩:通过学生方式,对客观对象的真实色彩进行记录和描绘,色彩表现与客观对象十
分相似,表现手法偏重具象再现与个性化的细节真实。
表现色彩:画家不是描绘实际看见的色彩,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又称“概念色”或“情感色”。
课堂反馈:
欣赏下面的绘画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主要采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
3、 欣赏实践
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下面我们通过鉴赏一组作品来分析体会:
?初踏黄金路》(现代 李焕民)
?早春之路》(东山魁夷 日本)
?松林的早晨》(希施金 俄国)
?星月夜》(凡 · 高 荷兰)
?红色的和谐》(马蒂斯 法国)
?呐喊》(蒙克 挪威)
讨论问题:
(1) 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 画面中色彩的主色调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
(3) 你感受到作品中蕴涵了什么样 的思想情感?
学生交流:
从作品的内容、色彩特点、情感表达几方面交流对作品的分析感受。
4、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讨论,我们了解到美术作品中色彩的三种表现形式,同时认识到色彩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情感。下节课让我们亲自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老师期待着同学们的作品。
5、课后拓展
(1) 观察生活中运用色彩的现象,体会其运用色彩过程所传达出的情感。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尝试用色彩来创作一幅小画,表达自己某种心理感受。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