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案使教师在授课时有条不紊,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讲解,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科学类的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观察金鱼吃食等活动,尝试用动作表现金鱼吃食的样子。
2.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并学习短句“这边吃吃,那边吃吃”“上面吃吃,下面吃吃”。
3. 初步知道金鱼爱吃鱼虫,但是要少量喂食。
活动准备:
1. 鱼虫干若干份,放在小盘中备用。
2. 教学桌上摆放一缸鱼。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师示范喂金鱼吃鱼虫。
(1) 你们知道小金鱼爱吃什么吗?
(2) 小金鱼,你喜欢吃什么呢?(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告知幼儿,我们最爱吃小鱼虫。)
(3)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鱼虫干,示范喂小金鱼,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如何取少量的鱼虫喂金鱼。(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几粒鱼虫干。)
(4) 将鱼虫干放入鱼缸后与幼儿共同仔细观察小金鱼吃食。
3. 幼儿自由喂食,观察鱼吃食的动作。
(1)教师:小金鱼吃鱼虫真可爱,你们也来喂一喂,看一看。
(2)将鱼虫分发到幼儿桌上,指导幼儿少量喂食。
4.幼儿喂小金鱼,教师巡回指导这距离仔细观察金鱼的.活动。
5.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察。
6.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反馈幼儿的喂食活动,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2
目标
1、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知道任何物体都有重心,并且只有一个重心。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顶碟子的视频、幼儿人手两套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书、泡沫地垫、牛奶箱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杂技表演引入,激起幼儿尝试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个小杂技演员,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表演吧!
(二)、以学习杂技表演的口吻让幼儿初次操作探索:铅笔顶纸板,寻找物体的`重心。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铅笔和纸板,你能用铅笔将纸板顶起来吗?我们来学学杂技表演,试一试,顶一顶,把顶起来的那个地方做个记号。
1、幼儿用铅笔顶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做好记号,贴在展示板上。
2、师幼共同交流:“你将纸板顶起来了吗?你是顶什么图形的?是怎样顶起来的?还有其它地方能将纸板顶起来吗?”
3、教师小结:标记出来的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只有一个重心。
4、出示另一组材料,提出要求。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试验,知道了“物体只有一个重心”。这里又有一些图案,试一试能不能用铅笔把图案顶起来。
5、师幼共同交流:“你是顶什么?是怎样顶起来的?”还有其它地方能顶起来吗?”
6、教师小结: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
(三)、以“杂技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结合自由讨论、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说说,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顶东西?
2、师介绍“杂技表演”的辅助材料。书、垫板、牛奶箱和泡沫地垫。
3、在音乐声中,幼儿尝试顶物体进行表演,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自然结束。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每个人都有生肖,感知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学说新年祝福,体验互相关心、互相祝福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生肖卡片一套
多媒体课件:《十二生肖儿歌》、《十二生肖送祝福》、鞭炮声。
活动过程:
一、 引题谈话:
1、小朋友们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属相,你属什么?(当幼儿回答的时候,老师把相对应的属相“猪”、“狗”贴在黑板上)
2、你的爸爸妈妈属什么,你知道吗?(当幼儿回答的时候,老师把相对应的属相贴在黑板上)
3、 你还知道到哪些生肖属相?你们家有人是这个属相吗?
4、教师小结:有十二种动物被人们选为十二生肖,每一个人都有相对应的'属相。那么到底是哪十二种动物?它们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请小朋友先来看一段动画《十二生肖歌》。
二、 了解属相的排列规律1、欣赏动画《十二生肖歌》第一段。
2、提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幼儿回答时,老师就把相对应的属相贴在黑板上)
3、欣赏第二段音乐提问:这十二生肖是怎么排队的?
4、 谁会帮生肖动物排队?
师:请你上来试一试。他排的对吗?谁愿意上来修改?哇,真能干呢,一下子就排好了。
5、 认读生肖动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认一认。
6、 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十二生肖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三、 游戏“生肖捉迷藏”生肖动物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把藏起来的小动物找出来吗?
哪个动物不见了?(兔子)兔子的前面是谁?兔子的后面是谁?
哪个动物不见了?(蛇)龙的后面是谁?蛇的后面是谁?
现在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哪种动物不见了,好吗?
哪个动物不见了?(猪)猪在谁的后面?猪的后面是谁呢?
师:是啊,十二生肖是圆圈排的,猪的后面就是鼠,我们肖猪的人虽然在十二生肖里是最小的属相,可小班弟弟妹妹们肖鼠,却都比我们要小一岁呢。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十二生肖,还知道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鞭炮声),听,这是什么声音?哦,是鞭炮声。
四、 十二生肖送祝福“新年到,放鞭炮”,你们知道明年是什么年吗?哈哈,大家都不知道了,家长朋友们,你们谁知道呢?(对,明年就是龙年了,看,在老龙给我们送祝福来了呢)放ppt:“龙:“小朋友们好,xx是龙年,今天我来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天天开心,越来越聪明。”兔:“小朋友好,小兔子要离开大家了,祝大家能天天锻炼身体,像我们兔子一样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合:“龙年到真热闹,大家都来送祝福吧!”
师:刚才龙和兔子都已经送来了新年祝福,小朋友们会说新年祝福吗?(幼儿送祝福)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爸爸妈妈们也有许多祝福要说呢,谁先来说?(家长送祝福)
谢谢爸爸妈妈们,你们的祝福让我们听了好感动,我也代表恩美幼儿园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龙年事事如意,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虎步龙威,一年更比一年好!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4
活动设计
一次,我随手将一面镜子放在窗前的桌上,从窗外透过的阳光照在镜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顺应孩子的兴趣,挖掘幼儿兴趣点中的教育价值,于是组织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各种电筒和台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怎么来的.?
1、师: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么?(镜子),那今天我们就用镜子到外面去做一做游戏,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是吗?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幼儿全部举手)
师: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那光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幼3: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的,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
幼4: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观察真仔细!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发现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见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点心盆时,发现点心盆也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a: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这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1: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3:我发现小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电筒
师: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的材料为载体,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层层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我能够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当发现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其他幼儿的脸上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有机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评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教师紧扣目标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机引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表达探索的情况。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当前全球气候异常,灾害频发。面对频频发生的地震,学会如何在地震中自救是多么重要!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对一些突发事件不能做出正确处理。为了让幼儿对地震有初步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地震的形成,在发生地震时,能够从容面对,采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2、让幼儿感受地震灾区的严重灾情,鼓励幼儿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
三、活动准备:
灾区受灾幻灯片、地震知识课件、自救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地震相关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危害。
教师: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图片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略
教师: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幼儿:略
教师小结:地震时,使建筑物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裂……所以给我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瘟疫。
(二)看课件,了解地震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朋友知道了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接下来请小朋友看一部短片,看谁能在短片里找到答案。
幼儿:略
教师小结:地震是地球表面的震动,在地球表面有许多的板块,这些板快不停的运动,当板块与板块之间挤压太紧,造成了板块的滑动就引起地震。
(三)通过游戏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怎么样保护自己。
1、与幼儿讨论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教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呢?怎么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幼儿:略
现在,咱们一起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⑴、有序地快速地跑到空旷的地方。
⑵、暂避到洗手间、厨房等空间小的地方。
⑶、躲在桌子、床铺等坚固的物体下面。
⑷、不可从二楼往下跳。
教师:如果在高层建筑居住,我们应该怎么逃生?(乘坐电梯还是自己徒步从楼梯下?)
幼儿:略
教师:我们切记不可乘坐电梯。因为地震可能使线路短路,造成停电,地震也可能使电梯门变形而无法打开,这样我们就会被困在电梯里面,无法逃生。
⑸、教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标志呢?
幼儿:安全出口。
教师:假如我们在商场或者影剧院,我们该怎样逃生呢?
幼儿:略
教师:我们就要找安全出口,从安全出口撤离。
教师小结自救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地震小游戏《地震来了我不慌》,当听到警报声就表示地震来了,小朋友要在十几秒的时间快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现在咱们一起体会一下十几秒到底有多长时间。(教师幼儿一起数数,感受十几秒的长短)。
幼儿游戏。(教师手拿小锤督促幼儿将身体藏好)
幼儿游戏后,请幼儿说说采用了什么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幼儿,对不合适的躲避方式及时纠正。
(四)引导幼儿帮助灾区人民,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
教师:20xx年青海发生了地震,很多房屋倒塌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小朋友没有办法上课,甚至没有衣服穿,没有食品吃,你们感觉怎样?(难过)。如果以后再有地震发生,我们该怎样帮助灾区的人们?(幼儿讨论)
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爱心。谢谢你们这些爱心小天使,祝你们天天快乐。
五、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幼儿安全自救教育实践突出教育的实践性,重在模拟、练习及游戏,学习自然灾害应急避险技能。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意图就是要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地震知识,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意识,知道灾难来临时不要惊慌,要学会正确的自救,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树立不怕苦,坚强、勇敢的信心。
这节课总体上是成功的`,很多幼儿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它比较宏观,离幼儿的基础知识、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幼儿会枯燥乏味,也不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并引起幼儿的认知共鸣,我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有关地震的素材,制作了地震相关课件,幼儿通过看、听、读、想、玩来了解地震。这样的教学,真正解决了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幼儿观察和研究,从而来达到活动目标。教学中,当孩子们看到那些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的时候,孩子们对地震都感觉到害怕,感觉到难受,他们的心和我一样是沉痛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习到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在讨论的时候,他们能够很积极的参与,游戏演习的时候也能够愉快的参加,孩子们在游戏中再次学习到自救、救援等知识,这个过程有理有序,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所教内容。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认 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的科学知识。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泥鳅若干条,音乐磁带一盒,南瓜叶、棉手套、 废手帕、筷子、棉布、沙子、其他植物的叶子若干、一次性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泥鳅。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知道是谁吗?提示一下:身体是长长的,整天在水里游、泥里钻?猜猜看是什么?(幼儿猜测)
2、师:你们猜得对吗?看仔细了,他们要出现了。(教师揭开盖布)
提问:它们是什么呀?原来是一群小泥鳅来我们班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呀,小泥鳅长什么样子?(幼儿围观,自由说一说)小泥鳅来我们班上多开心呀!它们在盆里高兴的`游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泥鳅。(师生共同学小泥鳅游泳的动作)
二、设置情景,鼓励幼儿第一次尝试捉泥鳅。
1、 师:这么多的小泥鳅挤在一起,我们小朋友看得可不清楚,这样,偶老师抓几条起来让你们多瞧瞧好吗?(教师操作)
2、 师:咦,偶老师怎么抓不起来呀?谁来帮帮我?(请个别孩子帮忙抓泥鳅)
3、幼儿出现困难,
师:小朋友一起去帮帮偶老师的忙吧!可别让泥鳅掉到地板上哦!(幼儿第一次尝试)一只手不行还可以两只手!
4、活动后,要求幼儿擦擦手。
三、总结尝试结果。
1、师:(安顿幼儿坐下后)小朋友,你们在捉泥鳅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什么泥鳅会抓不起来呢?(幼儿回答)
2、师:既然泥鳅这么难捉,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更好的把泥鳅抓住呢?(鼓励幼儿讨论,并个别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告诉我们大家.(幼儿个别交流)
四、幼儿借助别的物体(毛糙)抓泥鳅。
1、师:小朋友你们想得真好,偶老师都没有想到,还可以借这么多的小工具帮忙,那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用那些小工具帮忙呢?快过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工具呀?(逐一出示,幼儿认识)请你们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抓起来!
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
3、师:你是请什么小工具帮忙的?成功了吗?(怎么抓起来的)!(记录操作结果)
4、师:为什么这些小工具抓不起来呢?(抓得起来呢?)
5、得出结论。
五、引导幼儿了解泥鳅身上黏液的作用。
1、师:刚才我们在抓泥鳅的时候,发现泥鳅身上有滑溜溜的东西,偶老师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泥鳅身上滑溜溜的呢?你们知道吗?(幼儿自由说——个别说)
2、教师总结泥鳅黏液的作用。
师:原来泥鳅身上那滑溜溜的东西这么神奇,那除了泥鳅有这样的本领外,还有什么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幼儿交流)
六 、游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连泥鳅这么滑的东西都能抓起来,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贺一下。(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采集活动,使幼儿发现周围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树叶,激发幼儿观赏大自然的兴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分类的技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采集到的树叶拼成图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采集盒(放树叶用)。
活动过程:
1、通过采集树叶的活动,激发幼儿观赏各种树叶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幼儿园活动场地的周围,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树,有的是常绿树,有的是落叶树,树上长着不同的美丽的叶子,落叶树的叶子有的已经掉下来了。今天我们每人那一个采集盒到活动场地四周去采集一些树叶,寻找你喜欢的、不同的、漂亮的树叶。小朋友可以到树下去拾落叶,如果有的地上没有,你可以轻轻的采摘几片。”
2、幼儿讨论交流采集的树叶,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发言。
师:“请把小朋友自己采集的树叶放在桌子上,你们看看、摸摸,还可以闻闻,然后告诉大家,你采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3、学习分类。
师:“你们采集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树叶,现在把你们的'树叶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三类,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把树叶分成了几类?你是怎样分的?”“刚才你们有的是把树叶按形状分的,有的按大小分的,有的按颜色分的,这样我们看到了树叶是各种各样的,它们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非常美丽。”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进行树叶粘拼图案的游戏,巩固地各种树叶的认识。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