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的编写中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优化课堂设计,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
3.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并说明每个算式中,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除数,哪一个是商,以及算式中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
?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 4 )个。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2 ÷ 4 = 3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5×( )=10 2×( )=8 ( )×4=12
12÷3= 6÷2= 3×( )=9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新授知识
1.教学例2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们看,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
生:每屉蒸笼装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师:你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要怎么列式吗?为什么?
生:用乘法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则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6=24(引导学生自己说出)
师:计算这道算式时想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教师:谁还能发现和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求每屉可装多少个包子?列式:24÷6=4(个)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又是哪句口诀?
生: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了6份,求每份多少个?用除法列式为24÷6=4(个),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教师:如何列式?用哪句口诀?
生: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师:观察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发言)
生: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2: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生3: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最后确定用那句口诀求商。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真的掌握这些知识了吗?
三、练习巩固
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第1、2题。(说一说题意,你是怎样求商的,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
2、 课本第21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呢?(鼓励学生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再确定用哪句口诀。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也感受到快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快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
3.
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能力。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
2.
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能力的`初步检测,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学发生向上的动力;
3.
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4.
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提供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美。当我做好教学准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来。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他们忙乱而不得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快乐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
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多很多,我就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动权交给同学,相信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达到最优的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1)师:现在,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把这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 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