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教案是教师规划课程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结合科技的教案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现代教学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4、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三节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1、 老师出示标点符号认读。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 朗读课题,提出思考问题。
二、 教师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 老师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什么内容?
(二) 学生简略回答问题,相互补充。
三、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方设法解决。
2、一边读一遍画出二类生字。
四、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读二类生字。
2、分析一类生字:
考:上下 考试 考场 考卷 中考 高考
略:左右 简略 省略号 忽略(字音)
拄:左右 形声字 形近字:柱 住 注 驻
与手有关 拄拐棍
重:翘舍音 多音字 重要 重视 轻重
弓:象形字 弓箭 拉弓 弹弓
引:左右 引路 指引 引导
芝:翘舍音,上下 芝麻 灵芝
章; 上中下 文章 章法 规章 章节
指导书写生字。
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七、作业:写生字。
第二节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组词扩词,说话。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想象都哪些标点符号进行争吵?
2、第1段:说说感叹号、小问号、小顿号长得什么样?
3、第2、3、4、5、6段:都谁发了言,怎样说的?
4、第7段: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谁发表了意见?
三、指导朗读对话(着急、轻视、骄傲)
1、分角色朗读
2、小组编课本剧。
四、想象拓展。
标点符号听了书的意见后,他们会怎样做
作业:将课文内容将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节
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分角色读课文。
二、 读一读。
文章 反驳 美妙 蹦跳
不可开交 断断续续
三、 讨论:
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
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四、背一背。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感叹号 感情强烈
小问号 引起思考
标点符号的争吵 小逗号 把句子断??
省略号 语句深奥
句号 最后总结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病、扔、丢、变、黑、仔、细、串、己”10个生字;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能在老师指导下描摹汉字“扔、生、光。”
2朗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
3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4明白不能随便扔垃圾,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正确读准十个生字的音,注意“扔”右边部分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生病。学习生字:生、病。
2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的什么病?
师:生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今天小溪也生病了。
3揭示课题,读课题。
4质疑。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小溪动画。
过渡: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指导朗读句子,注意读准轻声。
师:可是有一天,小溪生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小溪怎么会生病的?
4交流,并学习生字。
扔——认识新笔画“横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扔——丢(近义词)(做动作、唱近义词儿歌)
变、黑——交流记字方法。
5媒体播放(小溪生病的动画)
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1)指导朗读:看到小溪生病了,你感到怎样?(难过、不高兴)
(2)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句子吗?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引读第四、第五小节。
(1)思考:现在你们知道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小溪治病的吗?指名说。
引读:难怪小鸟说——你们自己就是医生。大家听了,仔细想想——都不好意思了。
(2)学生字:己、仔、细。
7媒体播放(小溪病好的动画)。——跟着背景音乐师口述第六节。
(1)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
(2)学习生字:串(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3)指明读,找伙伴读,挑战读。
三朗读全文,练习说话
练习想象说话。
师:小溪病好了,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它遇到了小动物,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老师指导。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3老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指导写字
1朗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身上带有词语的小鱼游溪水的动画)
2用“生、细”一字开花。
3写字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描摹“扔、生、光”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 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篇4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三、继续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按排
一课时。
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情况。读讲课文。创造性复述(续编、新编故事)补充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这一课,李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民间故事。很早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来的小鸟的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民就给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号”
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ao,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啊,这名字多么难听,但又怪可怜的。
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作图)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这是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看你们自己能看懂多少?有什么不懂的,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然后同座的交流,谈谈你怎么自学的。
学生自学。
同座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大家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说我是怎么自学的,注意了什么问题,还可以说说读了以后的感想。
(从自学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上加以引导。)
四、利用反馈,引导掌握下列内容。
①了解大意。
②弄清时间顺序。
③注意对比的特点。
五、读讲课文。
1、分段。
出示句子。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
概括成:开头
冬天快到
冬天到了
寒冬腊月
2、着重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
“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风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提示、指点:同样写天气,用词很讲究,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和就有“太阳暖和”、“大好晴天”、“太阳暖烘烘”、“太阳普照大地”。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对,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矢,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
你们说喜鹊傻不傻?
3、指导朗读。
真正傻的是谁?现在读他们的对话。
男女声轮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指导喜鹊的话。
喜鹊热心帮助,语气诚恳。“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垒巢的危害,语气加重。“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如果用“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从喜鹊说的话,更看出喜鹊看得远。
指导寒号鸟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劝告?为什么不垒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垒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垒窝?谁来做填充。
只看___________,不看___________。
只顾_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
这就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指导读寒号鸟的两段独白。
内容一样,读起来语气语调是不是一样?
示范。各自练习。
指名读。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难过。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号”奄奄一息。
4、朗读全文。
小组分角色读。
指名分角色读。(集体读叙述的话,)
六、创造性复述。
1、故事续编。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谁能把故事继续说下去。
(叫唤、看望、叹息)
在喜鹊的话中,启发用上“如果”“假如”“倘若”。
2、故事新编。
寒号鸟怎么就不会死,现在我们就编一个让寒号鸟不会冻死的故事。利用原有提纲。
开头
冬天快到不听劝告
冬天到了听劝告
寒冬腊月快活地活??
同座准备。
指名复述(带饰头表演)。
这样的寒号鸟,可以给它改个什么名字?(知过鸟、寒喜鸟、寒乐鸟等等)
七、补充教学《明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凡事适时做,(及时)
明日不待我。
万事待明日,明日能几何?(能有多少个)
八、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板书设计
寒号鸟
开头新编
冬天快到准备不听劝告
冬天到了温暖还不听改正接受
寒冬腊月熟睡鼓励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看懂图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到幽默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
2.学习四个成语,结合图画内容,弄懂成语和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
3.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字。
重点: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字。
难点:学习四个成语,结合图画内容,弄懂成语和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
关键: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课时:2课时
教具: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具:查阅有关《父与子》的漫画资料。
相关知识点: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
教学突破点:利用课件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漫画幽默的魅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 识字。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结合图和词语体会其意思。
本课的“呆”字是一个会意字,由口、木会意,本义指言语木讷,口齿不灵,引申为人头脑迟钝、痴傻,又指人脸上表情死板,发愣。本课“者”字是由“睹”字拆出来的,“登”字是由“瞪”字拆出来的。“睹”、“瞪”两个字都是目字旁,可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这两个字。
(2) 写字。
本课生字中,“睹”和“暑”都是由“者”加偏旁部首构成的,注意它们的区别
“登”字的笔画较多,尤其是上半部分易写错,注意加强指导。
板书设计:一年以后
者 睹 暑 登 瞪 呆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看漫画,学词语。
(1)认真观察每幅图画,弄懂画面上的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两个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出来。
(2)想象一下父与子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对话,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幽默的魅力,感受父与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学习下面的词语,结合画面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比肩而立:肩并肩地站在一起。
有目共睹: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寒来暑往:炎夏过去,寒冬来临。指时光流逝。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3.读一读,写一写,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
指导学生读准这些词
学生对自己不懂的词语质疑,教师可做适当的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4. 找一找,说一说。
自己查找一些图标,并弄懂这些图标的含义
向同学们出示自己查找到的图标,并能说出这些图标的含义。
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把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自己看到的事物、现象,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全班进行“我们的作品”漫画展览,也可以把班级同学的作品装订成册。有能力的同学,喜欢漫画的同学,还可以出自己的漫画集。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大胆去想象,敢想敢画,培养学生自信、敢于尝试和创新的良好品质。
板书设计:一年以后
比肩而立 有目共睹
寒来暑往 目瞪口呆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 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
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
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
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
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
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
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
(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
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
师: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
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老师导读
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
(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
(3)谁最聪明?
(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写8个字,认识17个生字。
3、理解父亲在整个事件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记汉字,通过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爱迪生的画像;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课时:
三节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神奇什么意思?
3、朗读课题质疑:
1)镜子神奇在什么地方?
2)是谁使镜子变得神奇的?
3)神奇的镜子到底有什么作用?
4)这镜子神奇的原理是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问问老师或同学。
2、画出二类生字17个。
三、指名读课文。
1、画出文章的自然段。
2、画出二类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四、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1、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及面镜子反射出强大的光,它是屋子变得明亮起来,使手术顺利进行。
2、是爱迪生的聪明和才智使镜子变得神奇。
3、神奇的镜子就了爱迪生妈妈的命。
4、他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五、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读二类生字,组词语。
2、分析一类生字:
神:翘舍音左右结构
神童精神提神神仙
刚:左右结构形近字:纲钢
刚才刚刚刚好刚强
医:半包围结构
医生医学就医医院
与手有关拄拐棍
检:左右结构检查检验检阅体??
查:翘舍音上下结构
查对查明查看查办查封
性:左右结构形近字:姓
性别女性男性性格
决:左右结构
决定解决决心坚决
功:左右结构形近字:攻工
成功功劳功臣功能功课
六、指导书写生字。
七、作业:写生字。
第二节
教学内容:
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2、先来复习一下生字。
3、认读二类生字。
4、自由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爱迪生,年龄只有7岁)
6、读第二段,想想发生了什么事?(爱迪生的妈妈生病了,情况很紧急)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抓住“直打滚”“急忙”“极刑”“马上手术”这些词语来说明情况的紧急)
7、读第三段:救灾要做手术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光线太暗,即使多点几盏灯也不行,情况更加紧急)
8、第四段:这时小爱迪生是怎么做的呢?
9、第五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
10、第六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爱迪生长大了,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11、从爱迪生的绳上,你们学到了什么?(聪明动脑于是不慌张,积极想办法)
12、作业:回家找一找爱迪生的其他故事。
第三节
教学内容:
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
2、分角色读课文。
二、读一读。
文章反驳美妙蹦跳
不可开交断断续续
三、讨论:
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
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四、背一背。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感叹号感情强烈
小问号引起思考
标点符号的争吵小逗号把句子断??
省略号语句深奥
句号最后总结
二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