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课堂的复习和总结时间,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庆端午音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庆端午音乐教案篇1
活动名称:
粽情端午
活动地点:
小二班教室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庆端午音乐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午》是一首优美动听、节奏欢快的歌曲,歌曲富有童趣,通俗易懂,描述了端午节的风俗民情,非常适合端午节庆祝活动开展。本次活动通过倾听、感受、哼唱等环节,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歌曲传递出的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思念和崇敬之情,鼓励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引导语儿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特点。
2.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激发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学课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图片是有什么?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2.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欣赏一遍歌曲,感受音乐优美、欢快的特点。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歌曲有几段?
(2)结合教学课件,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谁能用歌曲里的语言说一说?
3.指导幼儿分段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情绪。
(1)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1 段,感受阿妈、阿爸庆祝端午节为家人忙碌的快乐景象。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2 段,感受阿哥、阿姐参加端午节民俗活动的`热闹景象,以及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思念、崇敬之情。
(3)鼓励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
4.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1)组织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讨论:人们为为什么要纪念屈大夫?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并鼓励幼儿向屈大夫一样热爱祖国,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庆端午音乐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积极回应孩子们的兴趣——设计活动满足孩子体验、表现“划龙舟”的愿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儿歌《过端午》改编成了旋律欢快的歌曲,并自己录制了改编版《过端午》;活动中,用图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沙锤来表现“划龙舟”的热闹氛围。希望通过和孩子一起学习歌曲、表现歌曲充分体验划龙舟的习俗和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过端午》,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知×× 和 ×o 的节奏,并能初步表现。
重点难点
表现×× 和 ×o 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划龙舟视频、音乐《过端午》、图谱、沙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划龙舟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已学习儿歌《过端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儿歌《过端午》。我们一起去看看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2.和幼儿聊聊划龙舟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划龙舟的角色分工。他们是怎样划龙舟的?
幼:有人划龙舟,有人敲锣鼓什么时候要划龙舟呢?
幼:端午节
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意图:从观看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划龙舟经验,引出儿歌《过端午》。】
二、学习歌曲
1.初步欣赏、感知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歌曲《过端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不一样的《过端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小声地唱一唱这首歌吧!
(2)重复练习,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我听到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老师来找找谁的声音最好听呢!
(3)学习歌曲节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谱,重点引导幼儿学习×× 和 ×o 的节奏。
①教师用引导幼儿用拍手表示×、用握拳表示 0,带领幼儿用“拍手”
“握拳”方式练习两遍节奏难点部分。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当我们看到“粽子”就拍手,看到“0” 就握拳,我们来试一试,看看谁做得最棒,张老师要找找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哦!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③跟随音乐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3.再次演唱歌曲
(1)将歌词加入节奏图谱中,师幼共同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注意关注幼儿是否表现出休止部分,并适度进行针对性指导。
(2)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演唱一遍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跟唱环节,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和节奏,感 受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借助节奏图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难点——休 止符】
三、用乐器——沙锤表现歌曲
1.教师出示沙锤,并示范一边用沙锤打拍子一边唱歌,间奏做划船的动作。
这是谁呀?沙锤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唱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根据节拍摇沙锤,间奏时做划船的动作。沙锤宝宝唱歌真好听,我们班还有很多沙锤宝宝来到了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唱歌,我们请它们出来吧!
3.分成两组,以划龙舟的形式,一边摇沙锤一边唱歌并走出教室。 我们一起来一场划龙舟比赛吧!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沙锤演奏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 使用乐器的过程中,幼儿能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 趣】
附:歌曲
过端午
曲:张婕
1=b e 2/4
1 15.0 | 3 31 0 | 2 22 0 | 7.7. 5.0 |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
1 05.0 | 3 31 0 | 5 54 2 | 1 11 0 |
一二三四五,你来划船我打鼓。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因为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中,我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从熟悉歌曲到解决难点问题,到大胆表现歌曲,过程体现出小步递进、层层深入,这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比较愉悦,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
一、创编旋律,“悦享”音乐
音乐能熏陶幼儿的情操。本次活动,我契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儿歌
?过端午》大胆创编旋律,改编成了歌曲。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幼儿充分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喜欢这首歌曲。从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 孩子喜欢《过端午》这个音乐活动,并且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图文并茂,“解读”音乐利用节奏图卡,分解难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掌握休止符的表现。活动中,我利用节奏图卡帮助幼儿了解《过端午》这首歌的节奏,并通过看图、拍手等多种方式尝试理解和表现休止符,大部分幼儿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能够掌握休
止符表现。
三、乐器演奏,“趣玩”音乐
为了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给幼儿搭建大胆表现音乐的平台, 我在活动后半部分投放了乐器,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感受演奏乐器的同时大胆表达表现乐曲,深化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环节,积极专注参与其中,乐于用乐器进行演奏,从他们的演奏中可以观察到孩子基本掌握了歌曲节奏。
庆端午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育幼儿对民族文化感爱好。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与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预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具体到将老师、同学的全部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当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晰地再现,即开头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长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伴侣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伴侣自由和爷爷沟通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伴侣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竞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呼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庆端午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活动准备:
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
2、屈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
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二、端午节的由来
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
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2、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庆端午音乐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公的音乐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