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语言《月亮船》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言《月亮船》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
2、学讲故事,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挂图8号、《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磁带及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提问: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来听听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师出示挂图并完整讲述故事《月亮船》。
提问:小朋友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一听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
提问:蒲公英为什么哭了?
提问: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问:蒲公英是怎么对仙女说的?
提问:仙女又告诉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赏故事录音一遍,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5、活动延伸。
1)故事听完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说说故事里它们的对话。
提问: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绍吗?
《月亮船》反思
一、环节设置方面
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能够清晰明了的回答问题。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词幼儿平时很少接触,如喜马拉雅山,孩子们听了两次故事还是说不上来。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含义,第三遍故事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复述,目的是学习故事中的一些对话和了解祖国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强对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师组织方面
在幼儿谈论自己的家园时,许多幼儿只是说出自己家在哪里,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在此环节之前,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欣赏另外的一些祖国的美丽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国的富强,铺垫自豪感,激发幼儿介绍自己家乡时的亲切、热爱的情感。
语言《月亮船》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月亮船》是大: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能复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3、故事磁带《月亮船》、音乐磁带《划船》。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
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请听儿歌,看儿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儿歌导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好,小朋友说儿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对,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
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师设问题,请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谁帮助小蚂蚁找到家乡的?(仙女)
3、小蚂蚁的家乡在哪里?(中国)那儿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那儿有最长的墙是什么墙?(万里长城)那儿有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五、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家乡是中国,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中国)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美丽风景?(长江三峡、日月潭等)
2、请幼儿再说出我国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的名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六、教师小结:
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山河秀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景名胜,我们要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划船的音乐
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语言《月亮船》教案篇3
设计思路:
在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就对我们中国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第一,感到非常骄傲。马上要国庆节了,孩子们都在忙着排练节目,制作五星红旗。在跳舞和制作红旗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的祖国妈妈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几天,我们的神舟七号也成功发射了。宇航员还将在太空中进行漫步。从孩子在早上的讲新闻中,看出孩子们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以 “月亮船”这个故事为载体,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而 “月亮船”是主题“我是中国人”的其中一个内容。这个故事非常好听。它把一些我们国家的特征都通过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来告诉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很容易接受。这个教材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材。根据我班孩子的特点和现在的时代特征,我进行了故事的延伸和扩展。我班的孩子是从托班升上来的,能力比较强。但也有几个中班插进来的孩子能力比较差。所以我在设计提问时有易有难,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上还有所欠缺。大班孩子的表现与表达方式已经多样化了。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语言、歌曲、收集图片等了解中国特有的东西,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彩与博大。
基于教材的分析、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月亮船的多媒体、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的资料、前期已做过国旗、拼过中国地图、孩子画过的图画等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出示一个在哭泣的蒲公英
——“是谁在哭啊?”
“ 猜猜蒲公英为什么哭啊?”
2、听故事第一段
幼儿看多媒体。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小蟋蟀和螳螂是怎么劝蒲公英的?”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继续播放多媒体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
“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
4、听故事第二段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
二、 交流讨论:
1、回家后的蒲公英想告诉仙女,现在中国又有了很多自己的骄傲,会是什么呢?
2、幼儿自由谈论。教师出示孩子们收集的资料和画的图画。
3、幼儿自由结伴说出自己想对小仙女说的话
4、教师小结:原来,中国有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以前的建筑都是老百姓用自 己的双手去建造的,现在科技发达了,工人叔叔会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工具,把楼房造的又高又美。运动员和宇航员也是中国的骄傲,他们都为国增光。
三、歌曲演唱:
1、你们都说得真棒,你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吗?中国大吗?
2、那让我们一起演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演唱这首歌曲吗?
3、幼儿演唱。
四、延伸:
区角:制作“中国小报”
把孩子们了解的中国特有的东西,做成小报向大家进行展示。
语言《月亮船》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
【活动准备】
1、挂图。
2、实物小图: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缩)。
3、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划小船。
——做着划小船的动作进活动室。
——出示月亮船的小图。刚才,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来到了活动室,老师这儿也有一条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请你们听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
2、倾听故事。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是谁帮助她找到了家?
3、说一说,演一演。
——教师演示教具讲述第一段故事。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她睁开眼看到了什么?
——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蒲公英碰到了谁?蟋蟀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
蒲公英又碰到了谁?螳螂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谁?蒲公英是怎样对她说的?
——教师继续演示教具讲述第二段故事。
——听完后请幼儿抢答:
①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太平洋)
②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③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④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
(万里长城大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4、学习讲述故事。
——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讲故事。
——蒲公英的家在中国,你们的家在哪儿呢?你们喜欢她吗?
建议:
1、在故事情节的牵引下描绘祖国河山的若干亮点,是将知识传授变为艺术感受的尝试。
2、当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家园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不仅可以从名胜古迹来说,还可以从其发展变化来谈。
附: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风吹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风停了,蒲公英睁开眼一看,啊!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树,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像只弯弯的小船。船上有个仙女和小白兔。
仙女看见蒲公英在伤心地哭,便问:“可怜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说:“我迷了路,我要回家。”仙女和气地问:“你的家在哪儿?”蒲公英说:“妈妈告诉我,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仙女微笑着说:“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变越长,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着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诉他,那是喜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现了一片光芒。月亮船来到了万里长城上空,
蒲公英激动地喊了起来:“停一停,停一停,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长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说:“再见,仙女。”“再见,孩子,记住你的家叫中国……”仙女说着,驾着月亮船走了。
语言《月亮船》教案篇5
内容与要求: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按故事的对话线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长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世界之最的原因萌发对祖国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月亮船图画书、长城、天安门、喜马拉雅山的照片或录像。
指导要点:
一、看蒲公英画面,引出故事
1、观察画面,说说这是一朵什么花,它有什么特点?
2、师: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二、听故事第一部分
1、蒲公英为什么不停的哭?它的家可能在哪里?
2、跟着故事中蒲公英妈妈说话的线索:世界的东方,世界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宽阔的广场、最长的城墙,推测蒲公英的家可能在哪里?
三、听故事第二部分
1、说一说仙女对蒲公英说些什么?世界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宽阔的广场、最长的城墙叫什么?
2、观看照片或录像:喜马拉雅山、长城、天安门
3、观察比例图
图一:感受了解喜马拉雅山的高
与上海的景点东方明珠进行比较(喜——8848米,东——468米),是19个东方明珠叠加起来
图二:感受了解长城的长
为什么叫万里长城?(长城有12万多里长,所以得名“万里长城”)
四、阅读图画书
1、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讲故事
2、思考:蒲公英还能告诉大家它的家是怎样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国的名胜古迹、著名建筑等。
语言《月亮船》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在建构主题《中国娃》中,我们让孩子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卫星,从有趣的汉字、京剧脸谱到多民族的大中国进行了学习了解。为了让孩子更加领略祖国山河的秀丽,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一、活动内容:
大班语言社会活动——月亮船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大的海洋、最大的广场和最长的长城。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活动准备:
“划小船”音乐月亮船图片
?月亮船》故事课件我爱家乡新密短片
歌曲幼儿课前会唱歌曲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做着划小船的动作进活动室。
2、出示月亮船的图物,引出故事主题。
3、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谁?故事发生什么事?
4、教师分段演示、讲述课件,引导提问、模仿表演。
一段:从开始——蒲公英沿着兔子的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提问:蒲公英被风吹到了很远的地方,它睁开眼看到了什么?什么是“陌生”呢?
蒲公英迷路了,它出现了什么表情?
谁来到了蒲公英身边,它们是怎样对话的?(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表演)
最后谁来帮助了蒲公英?它们又是怎样对话的?(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表演)
最后蒲公英上月亮船没有?它是怎样上去的?
二段: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结尾。
提问: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儿?仙女告诉蒲公英它的家叫什么?
5、教师自然过渡提问:蒲公英的家乡在中国,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你们喜欢她吗?请小朋友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新密都有什么?(幼儿讨论后提问)
6、幼儿欣赏短篇:我爱家乡新密
7、教师小结:教育幼儿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
8、师生共唱结束。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语言《月亮船》教案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