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儿歌并感受儿歌稳定的节拍和跳跃的节奏感。
2、让幼儿体验儿歌中活泼的节奏带来的愉悦情绪。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cd
2、游戏用的长绸布10条,小球10个
活动过程:
一、熟悉儿歌,并掌握节拍
1、打雷了会怎样呢?(闪电、下雨)
2、雨会下到哪里?(身上、地上等等)教师念:小雨滴滴答滴,……上面溜滑梯。(结合动作念若干次)一拍一下做。
3、念儿歌的第二部分
二、仔细听,儿歌里小雨滴在哪里溜滑梯(听录音) 听到后教师马上画出树叶、石头、荷叶、花朵,并引导幼儿边看图边念儿歌。
三、掌握儿歌的节拍和节奏。 教师放录音边用节拍边画泡泡(一排四个)共四排:听听泡炮里有几个声音。
1、在圆圈内按节奏画线,边画边用拍出节奏。重点讲解tiritiri。
2、重点讲解tiritiri。这个小房子住着四个好朋友,可是他们的房子太小了,怕朋友会被挤出去,赶紧手拉手,一只手不够,抓牢点,再拉一只手。
3、讲解句末划音的休止符。最后音乐中出现了划音,那我们就用一拍的休止符做记号,表示划音。
4、幼儿完整念节奏,跟念儿歌。(可配上动作)
5、讲解反复记号。
四、幼儿用书,游戏
游戏:教师引导幼儿两两合作用绸布和小球模拟小雨滴溜滑梯,边念边做。
附儿歌:小雨滴,滴答滴,树叶上面溜滑梯。小雨滴,滴答滴,滴溜滴溜笑嘻嘻。溜呀溜到梦幻溪。(石头、荷叶、花朵)
活动反思:
幼儿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对儿谣内容的理解,对乐曲感受等都是通过语言及动作表达出来的。在上课过程中,有一环节是让每个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想象来感受断奏及圆滑奏。起初我以为幼儿不是很感兴趣,对动作表现形式表达的也不太好,但是在上到这一环节时,幼儿想象力特别丰富,通过幼儿大胆地表达及运用身体动作如:弹指,小鱼游,弹舌头,身体转圈等多种形式的表现让他们特别感兴趣,一下让上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配上flash动画,如能加上动画,幼儿就能清楚看水滴的动态表现,对音乐自然也就有更深刻地理解。
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区别音乐的强弱、高低的不同。
2.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青蛙的叫声,体验演唱的乐趣。
3.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片,钢琴一架。
2、虫子一串,竹竿一根,青蛙手偶两个。
3、录音机、各种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引入主题
“小朋友,春天来了,小河边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老师带你们进行一次开心旅行,一起去河边看看美丽的风景,好不好?”带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变化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的、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它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吧!”师幼一起把荷叶放在地上。
1.倾听音乐,体验强弱
“听,风吹来了,是什么样的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放轻风和狂风的音乐让幼儿感受。
“第一段音乐是什么样的风?”(是轻风)
“第二段音乐又是什么风?”(是狂风)
“轻风吹来,荷叶会怎样动呢?请你们猜一猜。”(轻轻地动)
“荷叶是轻轻地柔柔地抖动。”
再次放轻风的音乐,师幼共同轻轻地抖动荷叶。
“听,又来了一阵风,是什么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边边抖动荷叶。”
再次放狂风的音乐,师幼用力地抖动荷叶。
2.交替进行,感知音乐的变化
“嘘!风停啦。”师幼停在原地。
“我们都知道风是会变的,让我们跟着风声抖动荷叶吧!”放两种不同的音乐,师幼变换强弱抖动荷叶。
三、学唱青蛙的歌,感受音乐的高低
1.情景表演:引出荷叶上的青蛙
“风停了,让我们把荷叶放在水面上吧。”师幼一起把荷叶远远地放在地上。
“咱们在这里做游戏,惊动了河里的小动物,看,它们是谁呀?”出示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手偶。
“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看见我们在玩游戏,它们也跳出水面。小青蛙见了老青蛙赶忙热情地打招呼:‘呱呱!’老青蛙见了小青蛙连忙说:‘呱呱’,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就向老青蛙介绍自己:‘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用清脆的声音表现)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很想和小青蛙做伴,也向小青蛙介绍自己:‘我是一只老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用低沉的声音表现)说着说着,它们就高兴地唱了起来: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 (清脆的声音);我是一只老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低沉的声音)。”
2.学习用清脆、低沉的声音分别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①练习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先是谁唱的?小青蛙的声音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唱歌的?后面的呢?老蜻蜓的声音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唱歌的?
“虽然老蜻蜓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高高的、尖尖的,一个低低的、粗粗的,但是它们喜欢在一起唱歌,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
②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青蛙的歌好听吗?现在请小朋友当小蜻蜓,老师当老青蛙,咱们一起来唱歌。”
“小朋友,谁愿意做老青蛙,谁愿意做小青蛙呢?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唱起来吧(帮幼儿分组),记住要唱出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声音哦!”
四、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结束活动
“孩子们,今天出来旅行,你们玩得高兴吗?哎呀!肚子好饿啊,我们去捉害虫吃吧。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捉害虫的动作)现在让我们蹦蹦跳跳地捉害虫吧。听到高高的声音就跳得高高的,听到低低的声音就跳得低低的(放高低不同的音乐,幼儿听音乐练习跳跃)。来捉害虫啦!(教师手拿竹竿,挑着虫子,做高高低低的动作,幼儿蹦跳着捉)哇!吃饱了,也跳累了,我们回家啦!”
活动反思:
?开心旅行》在山东省编教材中是以带幼儿外出远足的形式出现的,我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研究探索,将其改成了让幼儿辨别音的高低。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幼儿轻松自然地在玩中学。用两只青蛙的不同声音表现音的高、低,幼儿理解起来特别容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个别细节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注意:一是要关注个别幼儿,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二是要注意手偶的摆放位置,因为幼儿对手偶特别感兴趣,在最后的活动中有部分幼儿去和手偶玩,没有参与到活动中。
设计思路:
“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基本的音乐能力之一,但音的强弱、高低对他们来说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模仿动物的叫声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在“春姑娘来了”的主题中,小青蛙又是主要角色之一。于是,我借助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小动物——青蛙,用“开心旅行”贯穿整个活动。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游戏形式,视听结合,抽象的东西也变得形象了。
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小班音乐活动《夏天到》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三拍子的旋律,用愉快的情绪学唱三拍子歌曲,注意唱出强拍。
2、学习创编歌曲,通过问答接唱的形式体验夏天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1、夏天景色图片与视频仪。
2、雷电、青蛙及荷花小狗、知了等卡片。
3、带领幼儿观察过夏天的景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歌词,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学唱新歌。
1、从投影上来观看“夏天景色画面,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知道夏天到了。
2、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新歌。
3、教师提问题:你怎么知道夏天的到了呢?教师一边有序地出示雷电、青蛙等卡片,一边有节奏地念歌词。
4、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有节奏地念歌词。
5、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随琴声学唱歌曲。观察画面,知道夏天到了。
听教师范唱。
在老师引导下按节奏念歌词。
跟随音乐学唱。用画面和教师的范唱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对歌曲有初步的感知。
二、感受三拍子的强拍。
1、学习用拍一下手与拍两下腿的动作表现三拍子的节奏,感受强拍。
2、歌曲旋律创编三拍子节奏动作。
教师提示:我们除了可以拍一下手与拍两下腿以外,还可以派一下手做两下什么动作呢?(如拍肩、摸脸、点头等)
3、教师范唱,幼儿练习唱歌曲中的强拍。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的特性,并创造性地做合拍的动作。练习唱准歌曲的强拍。感受三拍子的特性,培养一些音乐素养。
三、学习接唱的演唱形式,创编歌词,体验夏天的快乐。
1、教师、幼儿以回答的形式,学习接唱第一、二句,后面三句大家一起唱。(注意听音乐,接唱要自然)
2、师出示荷花、知了等卡片,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教师提醒:轰隆隆的雷响,呱呱呱的青蛙叫,告诉我们夏天到了。你在夏天里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也来告诉大家好吗?(如小池塘里荷花开,地上小狗伸舌头,蟋蟀叫,知了唱……)学习接唱。
创编歌词。用接唱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增加学习的兴趣。创编部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七、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夏天到》是一节音乐活动,歌曲《夏天到》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对于歌曲的内容孩子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孩子们都知道了现在是夏天,知道夏天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季节,也了解有哪些明显的基本特征,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说的也非常好。在整个活动中,在学习三拍子是重点和难点,对于没有怎么接触过三拍子的小班的孩子来说,我想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个学时里面孩子们学起来有些吃力了。我在活动前可以先让孩子们对三拍子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让孩子们对三拍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去学习新的歌曲这样就可能更合适些。
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型×× × ×× × ×× ×× ×× ×。
2、体验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节奏的欢快。
3、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4、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难点:用富有节奏感及弹性的声音表演念白部分
2、重点:练习数高楼节奏型×× ×(一层楼) ×× × (二层楼)×× (三层)××(四层) ××(五层) ×楼,×× ×(六层楼) ×× × (七层楼)×× (八层)××(九层) ××(十层) ×楼并合着音乐用拳头叠成高楼。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图片,铃鼓,钢琴,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我拍你听:教师拍节奏型三遍,请小朋友模仿并鼓励。
2、发声练习:断奏练习,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3、复习上周所学歌曲。
二、学习歌词
1、谈话导入课题: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
2、介绍歌曲,并请幼儿欣赏歌曲音乐,引导幼儿说出这首歌曲和往常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全在云里头”什么意思?“答数”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了解歌词意思。
3、教师出示图片,按歌词顺序指图并模仿动作,有节奏地说出歌词,对念白部分老师先用铃鼓边拍边唱一遍,让孩子体会歌词的韵律和节奏,并在让孩子跟读前说明念白的唱法,跟唱一遍后,老师可只做动作让孩子试着说出歌词。
三、学唱歌曲
1、请幼儿有节奏地跟读两遍歌词,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朗诵,在数高楼(一层楼……)部分请幼儿有节奏地边拍手边说出歌词,还可老师拍手幼儿说歌词或男生拍手女生说歌词。
2、老师弹唱音乐,让幼儿跟唱二遍,在数高楼节奏时,老师弹135柱式合弦音节奏型,幼儿拍手唱歌词。
3、完整学唱歌曲。
4、请幼儿边唱边表演,老师在念白部分拍节奏,歌曲部分弹音乐,可适当放慢节奏。
四,学玩游戏“数高楼”
分组游戏:5人一组,念白部分,幼儿边表演边唱(弟弟妹妹手拉手--左右手食指分别伸出后拉勾勾,站在路边数高楼--脚往前一步并伸手做数的动作,一二三四五六--伸手指,幢幢楼房高又大--用手比又高又大,一直伸进云里头--根据歌词伸手指向天空)。歌词部分同上(依词动作),到“全在云里头”时,幼儿围成一个圈,在念高楼(一层楼……)时幼儿合着音乐依次由低到高建楼,“全在云里头”时散开并打开手臂拉手上举。
五、结束部分
1、学习歌表演。
2、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以后我们有时间再和好朋友玩数楼房的游戏好不好?
六、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表演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活动总结
?数高楼》是一首有情境性、韵律性的歌曲,歌词简单,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且适合幼儿创编动作,“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在念白部分,孩子根据动作能快速记住歌词,但是唱出来的像背书一样,有节奏却没有韵律,声音拖沓,没有动感,我引导小朋友们用练声时的那种断开的有弹性的声音去唱,有些进步,还是不够有动感,
最后发现是小朋友们的表现力不够,念白部分要表现出无乐而动的韵律感是比较难的,而且这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练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学习,并通过团体的游戏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及对音乐活动的热爱。
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学会听歌曲前奏,用齐唱、分组唱方式进行有表情的演唱并唱准休止符
2、引导幼儿随乐曲根据歌曲内容作相应的动作
3、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1、谈话: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发现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美不美?你的心情怎样?(启发幼儿表现高兴的样子)那么我们把高兴的心情唱出来吧。
2、发声练习:用“春天来到了”练声
3、出示图谱:你看到图上有什么?(幼儿自由回答),用拍手赞美美丽的春天。
语言节奏:草 儿 青 又 青, 花儿 笑呀 笑,柳 树 穿 上 穿上 绿衣 裳,
布谷 鸟 布谷 鸟,布谷 布谷 叫, 布谷 布谷 春天 来到 了,咕咕o 咕咕o 春天 来到 了
4、老师把这么好听的诗歌谱成一首歌唱给小朋友听一听吧(教师示范唱后问幼儿:用什么心情唱的?)
5、教唱歌曲三遍
6、提问:喜欢歌曲中的那一句(幼儿个别回答后齐唱)
7、启发幼儿看图谱齐唱一遍歌曲
8、分组唱(用猜拳决先后),一组唱完后启发另一组说一说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教师评价,重点指出唱准休止符,另一组唱完后再进行评价。
9、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动作,再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10、用好听的声音唱给在座的老师听一听好不好?
活动结束:学蝴蝶飞、小鸟出活动室。
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其他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在小组集体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老师通过听、唱、吹、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教具: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易拉罐)
一、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
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听音点将。
(二)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flash给学生看)
1.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
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2.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放《草原上》这首歌,并把有草原图片的歌谱展示出来)
出示多媒体:
师:所以年年光景好,草原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得很幸福,对吗?
生:对!
师:好,下面听着录音伴奏,看老师手的指挥,一起来草原唱歌。
3.有感情地跟老师电子琴伴奏
师:全班同学自己再来唱一次,要求有感情地,就好像我们正在大草原上正享受着美好的风光。
(二)知识点
1.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一些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比如在哪个小节里的哪些词?请同学回答。
生:高、照、跑、跳、壮、肥
师:那他们分别相对唱什么音呢?
生:“高、跑、壮”唱6,“照、叫、肥”唱6。
师:请一组的同学把这两个音前的短音唱出来,另一组同学接着用竖笛把长的这两个音吹出来感受一下。
(一组同学唱短音,另一组用竖笛吹长音,然后轮换)
师:我们把这个长音叫做二分音符,短音叫做四分音符,虽然二分比四分还少两个数,但二分音符要比四分音符多唱长一点时间,表现二分音符的音后面还拖着一根线,那么四分音符有没有?
生:没有,只有一个音
师:对了,以后看到了音后带一根线的要唱得怎么样啊?
生:唱长一点。
师:对,同学们很聪明!
1.实践活动
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表现短音?(请回答的同学来演示一下,一些同学用碰铃表现长音,一些用拍铃鼓表现短音)
师:在草原有什么动物奔跑?
生:马!
师:那么可以再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呢?
生:双响筒!(让这位学生来演示)
师:你们看过马跑吗?
生:看过!
师:那么马跑得怎样的啊?
生:很快
师:所以我们敲双响筒时应该要敲得怎么样?
生:要快一点!
师:而且要按节奏来快,听老师示范(老师演示一遍马蹄声,然后让同学来表演)
另一位学生发言:老师铃鼓还有一种方法表演,可以摇动它来表现长音(请其演示)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好!现在就请这些同学来伴奏表演,请你们用刚刚所创造的演奏方法来表演,其他同学请你们来给他们唱并讨论一下谁表演得好。(学生在歌声中用自选的打击乐器表演,并选出了演得较好的一位)
(三)分组创编表演
师:(面向全班)同学们都表演得不错哦!那么你们能不能也来表演表演?
生:能!
师:好,我们不但可以用这些打击乐器表演,还可以用身体上发出的声音来表演,请看老师(带音高的吹唇、打舌)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可以用来表现草原上什么声音?
生:前面的动作可以表现长音,后面的可以表现马蹄声!
师:好的,现在你们分组然后分配好各自用什么方法来表演,要求能把长短音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自己再创作别的方法来演,看那组的表演方式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
(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师:每一组都表演得很好!希望下一次你们能更好地发挥出你们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四)进一步掌握风格:
师:现在老师放一段朋友跳的蒙古舞蹈给你们看,叫做《我也来当小骑兵》,好不好?
生:好!
(看完以后)师:同学们你们感觉到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吗?
生1:很活泼生2:动作很大生3:有骑马的动作
师:为什么会有骑马的动作呢?
生:因为内蒙古人爱骑马
师:哪位同学举手来做几个内蒙古舞蹈有代表性的动作:骑
(请几位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来给学生们示范,然后跟着做)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很有天分。
三、课堂总结
1.总结风格
师:我们已经唱过了内蒙古歌,跳过内蒙古舞了,那么你们感觉到内蒙古人的性格应该是怎么样啊?
生:很开朗
师:对了,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名组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下课
师:好,现在下课,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教学反思
新课标,新理念
——《草原上》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在教授此课中遵循了以下几点:开展情境教学、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创造性以及简化理论知识。
一、开展情境教学。为使学生开始对本课感兴趣,导入部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时下网络上最流行的flash,这是用多张草原照片做的动画,先让学生进入课题的情景中,激发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爱慕之情,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接着进入主题,让学生在欣赏新曲的同时思考音乐的表现基本要素,并且与学过的、风格相差甚远的曲子作比较,这样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在无意中掌握了情境与音乐的关系,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情境,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能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笔者在情境提示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记歌词,并不是让学生去硬背歌词。根据这个班的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长短音。先让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表演,以此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组创编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在欣赏舞蹈后让学生跳舞也是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来进行,而且在这个部分之前已试过让他们表演打击乐器,在这个部分他们的学习已被调动起来,都显得很积极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
三、尊重学生差异。每个学生各有各不同的特点,在分组创编活动中,我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演,一些演唱较弱的学生用了竖笛来表达,喜欢唱歌的同学则用歌喉来表现,并且配上打击乐器进行。笔者还往更广的方面去提示学生,如果不用打击乐器能不能也可以表现呢?然后老师示范了两个,随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来做,并且还创造出别的方式如拍手、跺脚、(这是他们曾经有过的课堂体验)。这样,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演,这样更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更能让他们能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简化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不要给孩子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要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本课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唱。
音乐教案哆来咪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