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活动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关注,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教育活动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篇1
【内容与要求】
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发现鞋底的秘密,有探索鞋底秘密的兴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重点】
发现鞋底花纹、功能的不同。
【活动难点】
理解摩擦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kt板,ppt。
【活动流程】
交流发现――感知讨论――留疑引探
【活动过程】
1、交流发现。
(1)前几天,姚果言穿了一双新鞋,他呀可喜欢了。你们喜欢自己的鞋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归纳:原来有的鞋子鞋面的颜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样子很特别,有的鞋子穿起来很方便……。
(3)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发现的秘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么秘密呢?(幼儿观察回答)
(4)你们的.鞋底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鞋子)
(5)幼儿交流发现的鞋底的秘密(图案、线条等)。
(6)小结:原来每双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纹,有的是线条、有的是图案等。(ppt演示)
2、感知讨论。
(1)为什么鞋底都要有花纹呢?(幼儿猜测:好看……)
(2)如果鞋底没有花纹会怎么样呢?(幼儿继续猜测)
(3)我们来做个实验:
介绍实验方法:用kt板贴在鞋掌部位,然后在地上搓搓,是什么感觉?然后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么感觉。
思考:两次搓地板的感觉一样吗?有花纹是什么感觉?没有花纹是什么感觉?
(4)幼儿实验。
(5)幼儿交流。
(6)小结:原来鞋底有了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师还带来了几双特别的鞋子,看看:这些是什么鞋子?它的鞋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幼儿交流。
(3)梳理:钉鞋的鞋底有钉子,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使运动员跑步更稳;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轮子或者刀子,可以减少摩擦力,可以让人走路走得更快,但这种鞋子也比较危险,要经过训练才可以穿。
(4)小结:原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设计成了各种样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让人走路更稳、更安全,而有的减少摩擦力,让人走得更快。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减少摩擦力的吗?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
2、比较菜市场和超市买菜、卖菜的不同方式。
3、了解菜场中物品摆放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去幼儿园附近的菜市场勘察路线;
2、家长带幼儿上菜场,丰富相关生活经验;
3、与菜场,社区做好沟通好活动相关事宜。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去菜市场”
1、今天我们要到菜市场,去看看蔬菜真正的.样子。看看除了我们认识蔬菜之外,还有哪些蔬菜。
2、交代参观时和行进间的注意事项。
二、到菜市场参观
1、实地观察蔬菜真实的模样
(1)认识蔬菜的种类,例如:豆荚类、叶菜类、果菜类、茎菜类花菜类等
(2)同样都是叶菜类,叶子有大有小,长的都不太一样。
(3)同一种蔬菜,也有不同的品种,长相也不太一样,例如:大白菜和小小白菜。
2、买菜、卖菜的过程观察。
3、买菜的人和卖菜的人是怎样讨价还价的。
三、返回幼儿园,回顾分享
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菜市场所观察到的蔬菜和大家分享
2、展示几种常见菜,请幼儿说说,这些菜和吃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同
3、买菜的人和卖菜的人是怎样讨价还价的?
4、菜市场买卖的情景模仿。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磁铁和铁制品的关系。
(2)通过有趣的游戏认识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猫头饰13个、鱼钩12个、2个塑料篮子、橡皮筋、回形针、铁制汽车、塑料鱼、鱼。
环境布置:
墙面布置(可爱的宠物、宠物的图片)语文角、益智角、图书角、科学角
活动过程:
(1)引起动机∶
老师将猫妈妈,小花猫的头饰拿出来让幼儿猜猜今天玩什么游戏。
(2)中心内容∶
1、老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玩“花猫钓鱼”的游戏。老师扮做猫妈妈,让幼儿做小花猫,带上头饰对幼儿说:“今天,猫妈妈带你们去鱼塘钓鱼。”
2、老师带领幼儿来到鱼塘边对幼儿说:“鱼池里有许多鱼,让我们快来钓鱼吧。”
3、老师把幼儿分成两组,请幼儿钓鱼,老帅鼓励幼儿,先钓完鱼的那组为胜。
4、游戏结束后,老师再放入不一些鱼让幼儿再钓,结果,都钓不上来。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些鱼钓不上来,而第一次的却可以钓上来。
5、在讨论中,幼儿知道钓上来的鱼身上都有回形针,而没有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回形针。鱼钩上因为贴上了磁铁,所以能将鱼身上有回形针的鱼钓起来,因此,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
6、老师将准备好的橡皮筋、回形针、铁制汽车、塑料鱼让幼儿再钓钓看,让幼儿进行试验,以巩固幼儿对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的概念。
7、请幼儿分组的进入角落
语文角
益智角
图书角
科学角进行活动。
(3)结束部分:
老师放音乐让幼儿把角落收拾好回到大组。老师总结,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让幼儿在轻松活泼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3、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乐意使用新的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7。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片若干。
学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人手一套,数字卡片1—7人手一套。
环境:在黑板上创设动物园的环境,并在每个区域贴上数字。
活动过程:
1、游戏:参观动物园。复习认识数字1—7。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好吗?(出示黑板)看,动物园里有几个房间呀?这是几号房间呢?(引导幼儿复习认读数字。)
2、游戏:和动物做朋友。学习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数量是7的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
师:听说我们来动物园了,小动物也来欢迎我们了。看,是谁呀?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数呢?(先看集中在一起的,然后接着数完其他的。)谁来试一试。
(2)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感知数量7。
(3)教师再次出示数量是6或者7的动物卡片,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
师:谁也会用这种方法数数的?
(4)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练习运用目测数群后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数数,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动物和我们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用刚才我们学到的新方法,数数你找到的小动物有几只。
(5)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动物?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3、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给新房加门牌号码,能将数字1—7按顺数或倒数的顺序进行排列。
师:森林里盖好了一幢新房子,今天,这些小动物们要搬到新房子里去。看,新房有几间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7来表示)
师:这幢房子上还没有门牌号码呢,我们来给小动物的新房装上门牌号码怎么样?该怎样装呢?(幼儿想办法。)哦,我们可以用数字按顺序装上门牌号码。谁来帮小动物装门牌号码呢?(请一幼儿操作。)你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要这样装呢?(请幼儿说出数字排列的顺序。)
师:这些数字除了可以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呢?谁来试一试。(幼儿再次操作。)
(2)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
师:现在,我们可以给小动物搬新家了,你的动物朋友应该住在哪一间房子里呢?为什么?教师请一幼儿将自己手里的动物送到相应数字的房间里,并说出:有几只动物,就住几号房间。
师:原来,给小动物搬家的时候,要先数数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然后送到几号房间里去。幼儿根据自己手里卡片上动物的数量,放到标有相应数字的房间里。
4、游戏:给动物送食物。巩固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感知7以内的数量。师:还有很多的小动物没搬进新房子里呢,请小朋友帮它们在新房子上装上门牌号码,然后送他们住进新房子里,再给它们送点糖果当礼物,好吗?(幼儿操作,按数字摆放相应数量的动物卡片和点卡。)
5、活动评价:你是怎么帮小动物搬新家的?展示幼儿操作,请幼儿介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扬能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方法进行数数的幼儿。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关“死海”的介绍。
师: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用更多的东西来做实验,看看每种沉下去的东西需要多少盐才能浮到水面上来。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