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电影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观后感是观众在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思考,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复兴之路》的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1
?复兴之路》观后感
徐州工程学院
广??
郜斌
何为复兴?简单的来说就是从弱小到强大的一个过程。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观看的名为《复兴之路》记录片。我深刻的认识了我们中国是怎样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由一个弱小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如今这样一个屹立在全球的大国。
对于成长在新世纪的我们,尽管从小就沐浴在和平稳定安康的年代,尽管每天耳濡目染在老师的教导中,但是却对中国的近代史只停留在最浅显的认识。虽然我们知道晚晴的腐败无能,虽然我们知道圆明园被烧毁的耻辱,虽然我们知道日本侵华的罪恶。但是我们却不能深刻的体会到当时中华儿女的那种心情,那种对政府死心,通过满腔热情驱赶侵略分子,以双手从无到有建设了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是多么的艰辛不易呢?在没看《复习之路》之前我从来没想过。即使在看书本上的英雄事迹,我也是一笑了之,根本就不懂的理解他们当时的内心是如何想的。但是现在我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中华民族真的是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民族呀。多难兴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每一届的领导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我就不多说。近几年,干旱,洪涝,地震,污染,疾病。在中国面对许多特大,关系民族兴旺的灾难面前,是什么让中国挺过来了。由此可见,这样一个历经五千年的民族是怎样延续的
中国近代是中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但是这样的历史不能单方面的评价是侵略者的野心。最根本的是中国自己的原因。中华五千年是何等的壮观,它的历史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这时刻让人们沉浸在春秋的繁荣,秦汉的强盛,唐宋的诗词,明清的地大物博。最终一个被叫了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在侵略者的炮声下土崩瓦解。
晚晴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呀,她与当时的西方是存在着怎样的差距呀,这种差距又是体现在什么地方。西方国家是落后的,但是当中国人还沉浸在五千年的光环中时,他们却在悄悄的发展壮大。西方土地贫瘠,资源短缺,他们为了更好的发展于是对外侵略。当时的中国人心里却是想的地大物博,物产丰盈的美梦。最终这种美梦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下破碎,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西方列强的武力逼迫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使在当时本来就贫穷落后的中华民族变得更加贫穷落后,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从此越来越多的华夏子女在沉睡了五千多年的梦里醒来。一批批中华儿女抛头颅撒热血,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最终开创了崭新的世界。
?复兴之路》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的这段历史。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兴衰荣辱,五千年的复兴之路。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学习增添乐趣,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的最终目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联系中国实际,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现在中国在复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 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中国正以她独特的方式吸引着外国的眼球。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步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复兴之路》通过回顾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回首过去,我们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我们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华民族无限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切,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灿烂文明。但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割地赔款,备受屈辱。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激起了国人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然而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表明:民族的独立、主权的完整是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任何民族实现复兴都必需的历史条件,没有这个历史条件,再美妙的蓝图都是海市蜃楼。依傍在腐朽封建王朝下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品尝的只能是失败的苦果,依托软弱的资产阶级所进行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华民族复兴还只是遥远之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近代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充分表明,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前进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先进力量。站在民族危机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与民族价值目标结合起来,确定了通过“革命化”实现“现代化”的民族复兴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目标实现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成为激励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参与、支持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努力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之路。虽然探索的历程充满曲折,但20多年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还是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们坚定地相信,在新一代领导集体一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我们也坚定地相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复兴之路——伟大转折》观后感
在1977年的一场足球赛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日本共同社描述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认为,在经济事务方面,预计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十年间,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日渐拉大,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四周出现了经济迅速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
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从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被提出,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开始,至20世纪末,中国进行了将近20年的改革开放的一段历史时期。
1977年邓小平同志的复出,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希望,他认为应当用更有弹性的思想更加积极的提高经济活力,否则中国就不可救药了。这年秋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因“文革”而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后来他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数千名科学家回到工作岗位,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这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基础。他认为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中国要前进必须突破“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束缚。 “四人帮”被粉碎了,中国该走什么路,这在当时是一个大问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维护“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路线、政策,七八年再搞一次,还是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还有一条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平凡冤假错案,全面拨乱反正,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一次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这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在思想发面奠定了基础。
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段讲话的主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其贯穿了以后的改革。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其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改革,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正当改革的初步成果催生了人们的希望和信心之时,一场奋力图
新的社会变革如春潮般涌动。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 ,是几代中国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改革开放的尝试与探索, 1982年,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历史性命题被提了出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的这次讲话,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1982年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多次下南方,并发表讲话,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展开了新的篇章,同时确立了中国的经济体制,为今后的经济崛起奠定制度基础。到20世纪最后10年,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当人们回首20世纪时会发现,整个人类都处在大变局之中,各种社会思想的演变、竞争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伟大转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要辨明历史的正
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该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在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同时让我们了解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任务中,我们仍需继续努力,让我们认识到年青一代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世纪,是我们这一代新人的时候,我们承担着新中国发展的大任,我们要为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书写新的篇章,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探索、奋斗、发展、前进……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2
当我看完《中国梦——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之路》这本书时,我的心里感慨万千。
书里介绍了祖国许多的美丽景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记录了人们幸福的小康生活,写下了最美中国人,写下了江山如此多娇……但不知为什么,看完后我的心里又莫名地忧伤起来。虽然祖国如此繁荣富强,生活如此美满幸福,可是,谁想过哺育我们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严重污染。湛蓝的天空变得昏暗,小草也枯黄了,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外出游玩,垃圾随手扔到森林里;有些工厂随意往河里排放废水,致使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塑料袋在空中群魔乱舞,街上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筷子。有的人乱扔废旧电池,导致树木几十年内不再生长。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最为严重,广场上、学校里到处都有。这一切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多么大的危害,甚至夺走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
我的家乡在肥西县官亭镇,这里的桃子非常有名,盛产水蜜桃,毛桃,油桃等等。今年格外风调雨顺,爷爷远远地望着一片粉色的云霞,捋着胡子,脸上漾着满意的微笑……
“爷爷看这桃花,今年一定大丰收!”我兴奋地跑过去说。“那可说不准啊!”
爷爷陷入沉思,抬头又看了看这十里桃林对我说:“我们家几辈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这十里桃林啊!那时候处处都在打仗,我的爸爸也是望着这一片盛开的桃花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可是当战火烧到这里时,只好举家逃难,再回来时哪里还有桃花,只剩下一片枯枝败叶……我接管这片桃林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想着天时地利,多种些桃树,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可哪想到满树的桃子因为没人买而烂在树上……”
我正为爷爷感到惋惜时,旁边一直默默地按着手机的爸爸插话了,“爸,您放心吧!现在不用担心桃子卖不出去了!虽然现在桃花刚开,但是已经有很多客户跟我们订下了今年的桃子,我组织大伙在互联网上销售桃子,把桃子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最近桃花正开,我们的“生态桃园”马上也要迎来第一批游客!看到马路边正在建的工厂了吗?我们不再只卖桃子,而是把桃子加工成各种各种的副食品再销售,大伙给自己打工收入就更多了,乡亲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我爸爸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义无反顾的回到家乡,被乡亲们选举为一村之长,他也没有辜负乡亲们对他的期望,时时刻刻想着利用这十里桃林带乡亲们发家致富。听了爸爸的一番话,爷爷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脸上岁月的痕迹绽出比桃花还灿烂的笑容!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3
闲暇之时,浏览了《复兴之路》,心中泛起波澜,感慨万千。
这个音乐会讲述并演绎了中国的.复兴,从火烧圆明园开始说起,一共分了五章,依时间顺序,讲了许多中国近代发生的大事情:辛亥革命、日寇侵华、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将历史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通大陆,国人百年的心愿终于圆了,一声声欢呼声、叫喊声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传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上迈出了一大步。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遇到了不止一次的自然灾害:1998年特大洪水,“5.12”汶川大地震……但我们没有向灾难低头。
洪水来了,挡住!一个个大大的沙袋,垒成一堵堵结实的墙,解放军战士与人民群众,手拉着手,心连着心,铸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大地震来了,我们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不顾危险,深入废墟,寻找幸存者,全国各地的人们自发组织捐款,一个个帐篷、一袋袋食物,一瓶瓶水从四面八方飞向灾区……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大爱无疆。
从衰弱到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凝聚了几代人的血与汗,凝成了中国,这个世界的大国。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4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我相信,我们会让祖国更富强!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5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在第3、4集详细说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这段历史,我兴奋的看到,在这一次对这一段历史的表述中,采取了直面的态度,在片中解说词里谈到:文+革是错误的,是浩劫!由此可见,这与我们小时的历史书中简单的一段话含糊表述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党在进步,以及用更为宽大与胸怀在理解过去的事情、与迎接未来的事情。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xx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xx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10年。
我崇拜毛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10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
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6
看完了电影大型歌舞史诗《复兴之路》,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幸福年代!
回顾以前,我们亲爱的祖国历经了多少风风雨雨,历经了多少磨难,这不是一条平坦之路。我们的祖国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火烧圆明园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今天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主席庄严地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民族彻底洗清了百年的耻辱。为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后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和美好。
神五、神六的上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代表着中国的荣耀。虽然四川汶川受到了地震的威胁。但我们众志诚成,协手共进,这不更加体现了只有在社会主义这个和谐的国家里才会做到的吗?
我仰望着天空,回想着祖国伟大的复兴历程,风风雨雨。让我明白了,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复兴之路,才是富国民强的道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加倍珍惜,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会再让耻辱的历史再次重演。我相信,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愈来愈好。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7
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题目叫做《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败走向兴盛。是的,我们的中国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蜕变,最终繁荣昌盛!回忆过去,那一点一滴都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复兴之路》以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为我们演绎中国的蜕变。它站在新的中国,新的历史上,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部纪录片从“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这六个主题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从以前的落后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负。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我们,领导我们走向复兴之路,带领我们建设新中国。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们中国成功举办,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登天。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复兴之路上的坚持的脚印。
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