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交流和情感传递的感受和体验,实际故事的观后感能够让我们更加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流浪猫观后感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流浪猫观后感篇1
这几天,我观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这是一非常好的电影,而且票房曾居中国第三位,那么我今天就来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和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讲述了:多少年后,太阳急剧老化,即将摧毁整个太阳系,人们联合起来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计划把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中途受木星引力的影响,一半的发动机停止了运转,整个地球即将毁灭。但木星上基本全是氢气,一点就爆,可以用来推动地球到更远的地方去,于是几个人在一个大行星发动机里,用尽一切办法想让这个火苗点燃木星。
就差一点距离了,而伴随地球飞行的“宇航员”空间站中有大量燃料,于是空间站中的一位宇航员把空间分为两半,孤身一人带着一部分空间站,飞向火苗,成功点燃了木星,使地球飞向了远方。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比如,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拯救地球的,但一群人可以;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重启许多发动机,但一群人可以……虽说现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仍在打仗,但如果他们面临着共同的灾难,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面对灾难,就比如电影中所说的这个灾难,而人类就集结起来,纷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对大家说:我们要团结一致,不要发生冲突,要和平相处。
流浪猫观后感篇2
今天,我看完了《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第一次出的科幻片。
本片讲了刘培强到国际空间站背负着重大的希望。因为当时木星挨着地球越来越近,所以地表异常寒冷,人们居住在地下城里。后来刘培强的儿子刘启长大了。就带着妹妹朵朵跑到地表偷开了外公的车,然后遭到逮捕。为了阻止地球撞上木星,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进去,和一个部队想方设法救出这个将不会再有希望的世界。
我看到刘启把车开往上海,可是,那华丽的东方明珠塔冻成了冰雕,整个上海一片死迹,看到这里,我想到那么繁华的一座城市会成为这样,都有点婉惜。
看到大家都在阻止地球撞上木星时,我震憾到了,那么一颗颗沉重的火石砸下去,地面上都燃起了雄雄烈火,刘启他们还在奋斗着,不让家园被毁灭。他们正要推动发射器时,突然卡住了,大家齐心协力得把发射器推着,终于成功了,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而刘培强正关注着地面的情景,他连睡觉都不睡了,这让我想到在产房门口的爸爸,着急地等着孩子,刘培强是着急地关注着地球上的结果,他那一心保护家园的精神可真让我震憾。
朵朵她经历了爷爷的死亡,哥哥刘启的勇敢,最后成为一位英雄少女,她那坚强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我们要珍惜在地球生话的日夜。
流浪猫观后感篇3
今天下午队会课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了一个电影,叫做《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讲的是:太阳持续老化,科学家们预计300年后太阳将吞没整个太阳系。全球花巨资做了几百万座发动机,想要将地球带离太阳系。刘启他爸爸去了航空部,负责为地球勘察动向。刘启则和他妹妹韩朵朵一起找到一哥,要了两个保护服。经过一系列事情,地球终于逃离了太阳系。联合国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
在这部电影中,刘启他爸爸和他爷爷全都牺牲了,但刘启没有放弃。他突发异想,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个想象成为了现实。最后,地球继续逃脱,预计20xx年后将会到达另一个星系。主人公刘启十分勇敢,他不畏艰难,在重要关头十分镇定,起了超级大的作用。他为了拯救地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当然,韩朵朵也起了十分大的作用。她利用全球播报召集来了许多救援队,来一起帮忙“撞针”。最后,他们成为了救援队的一员。
刘启与韩朵朵,还有他们的爸爸,都十分伟大。如果没有刘启的那一决定,推动器就不可能发射火焰;如果没有韩朵朵那几句话,救援队就不可能来帮忙;如果没有刘启他爸爸选择牺牲那一决定,木星就不可能被点燃!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怕困难,任何时候都要镇定!
流浪猫观后感篇4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猫观后感篇5
上次放假的时候,我们全家走进影院观看了由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由郭帆执导,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的同名科幻电影。一向不喜欢科幻片的我被这部在大场面特效制作方面能和西方科幻大片相媲美的中国科幻电影深深地震撼了,更被这部电影的故事构架、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深深的感动着。
这部电影讲述了太阳毁灭之前人类在驱动整个地球逃往新星系的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大成本制作的科幻电影。整个故事设置在冰冷、坚硬和绝望的背景之下,但是处处展现传递着人类的温暖、柔软、爱和希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将这些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给人以内心震撼的效果。
即将死亡的地球到处是巨大的压抑的冰冷的绝望,是一片没有任何生机的灰白色,是随时的崩塌撕裂摧毁,是地球置身于宇宙的渺小,笼罩在木星下的窒息。而如蜉蝣一般甚至远比蜉蝣还要微不足道的人类竟然以“蚍蜉撼树”的“妄想”,紧握着一丝“已经被否”的希望,在无边的死亡里疾行抗争。
那一身猩红正如燎原的星星之火,舞动在黑暗的星河世界里;那柔弱的禁不起任何利器的血肉之躯,却搏击着坚硬冷酷的钢筋铁甲;那一滴滑飞的眼泪,一定能滋润出绿色生机和希望。“而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钻石还宝贵的东西。”“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画面呈现出来的绝望和人类内心不放弃的希望,一直在强烈地冲突着。
拯救地球需要理智,可是“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的一句调侃台词,让影片的情感到达了潮,情感才是人类最特有的不可失去的最为宝贵最为有力的东西,包括影片最后宏大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国际主义大救援都不是理智下的判断,而是人类情感的激发。“情感”这种没有形体没有质量没有重量的东西,恰恰是凝聚撕裂、修复崩塌、防护摧毁、战胜绝望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是与整个外在的抗争形成对比的最有温度的内在支撑。
整部影片将对比冲突运用到了极致——色彩,体积;速度,远近,内外;视觉,听觉等等。镜头冲击直击内心,将全部外在有形的对比转化为人们内在情感无形的对比,渴望生又不畏惧死,处处流露绝望又决不放弃希望,时时争吵又团结一心,恨的背后恰恰是爱,危急紧张中还不忘幽默一下。这或许就是人类能战胜困难冲出险境最根本的东西吧。
流浪猫观后感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