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作文是一种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评苏轼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评苏轼的作文篇1
一想到苏轼,大家应该会立刻想到他的另一个名字:苏东坡。然后大家也会想到东坡肉和诗人,这些都和苏轼有关,都是苏轼所创造出的。下面我来给大家说几个关于苏轼的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是讲苏轼做东坡肉的由来,在苏轼经历了十几年的苦难后,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杭州任知州。在一年六月,浙西一带的大雨不止,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苏轼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组织民工疏浚西湖,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们非常感谢苏轼,人人都夸苏轼是一个好官。
这里的百姓们听说他在徐州、黄州的时候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在过年的时候,全城的老大老小都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之后,便让自己的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烤的通红,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了之后无一不惊讶。于是,他们把苏轼送来的肉都亲切的称之为“东坡肉”。
苏轼也是一位有伟大爱国情怀的人。曾经在西域被扣押了十几年,普通人一般都死了。但他不屈服,一直在等待着国家的来救他。
因此,苏轼的文采和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我们去学习!
评苏轼的作文篇2
有一种人一直在坚持,即使会失去,也要执着。
提起苏轼,我想他的大名应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出自他手的诗词不下上百首,如果你不晓得苏轼的大名,我想你也听过那首大名鼎鼎的“题西林壁”
不过我第一次与他“相识”还源于一道流传千古的佳肴——东坡肘子,或许这个初识有些低俗,但是这确实是我儿时对他的第一印象。随着时间的年轮不断地转,等到上了小学才慢慢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开始对他的一生怀起敬畏之情。
纵观东坡的一生,可谓是艰辛坎坷,跌宕起伏,如果哪天将他的事迹著成一部小说,那么我想这本书一定很畅销。从儿时的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前途光明。中年却因为栽赃被捕入狱,从而仕途坎坷,穷困潦倒。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那份梦想,因此他执着着,或许在我们看来有些偏执,一意孤行。
才子当然心里如冰雪般透彻,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去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去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去走。
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韧的精神,并不会因为身边的利益诱惑而失去自我,放弃梦想。或许这样会失去很多,但他终身无憾,这样或许会找来许多,但他并不在乎。而然在一副满不在乎的面庞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因为你的一生有太多的心愿还未完成。
你坐在,其实是在奔波。你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你让我看到了一种信念——即使失去,也要执着。
评苏轼的作文篇3
你是北宋的大才子,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是豪放派的代表,是大文豪,历史上留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在被贬谪后,你不会像柳宗元那样闷闷不乐,你会为自己排忧解难,你为他人着想……
你一次又一次地被贬,心中的愁闷也一次又一次地累积起来,却被你的乐观一次次地打败。这便是你,苏轼,一个伟大的诗人。
你的一生,曲折坎坷,有许多人因为忌妒你的才华而想要谋杀你,有一两次还差点被送上了断头台,多亏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你才幸免于难。45岁那年,你被贬黄州,你有些心灰意冷了,但你的乐观却帮助你在此般绝境下写下了赤壁两赋一词等千古绝唱。
你心系百姓,但朝野旧雨凋零,你所见已不是以前二十一岁那般的“平和世界”了。你在途中见百姓因新法而受害,又因你的政治思想保守,因此你上书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你与王安石的友谊开始破裂,关系越来越僵。与此同时,你又被贬了。但,苦难往往可以磨砺人的心智,你恰恰因为你自己的贬谪生涯,才使你,更深刻的理解了社会和人生的残酷,也是你的创作更表现出了内心的情感波澜。
苏轼,你生错了时代,你生在了一个被污染的时代,像你这样在书法、散文、绘画、古诗、词上都有成就的全才诗人,如果生在现在这个时代,我想,你的成就应该远远不止如此,说不定会被全世界的人所悉知。
苏轼,你是我的偶像,是我的榜样。你早熟,你豪放,你豁达,你乐观……你教会我要在任何困境中都不能放弃,而应该用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你教会我要在梦想面前要勇敢,哪怕它很难实现,也要去尝试!
苏轼,你真的很棒,你教会了我成长!
苏轼,你真的很棒,你教会我要在梦想面前不放弃!
苏轼,你真的很棒……
苏轼,加油!
评苏轼的作文篇4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对于苏轼的诗词,我很早便有所接触。但是真正让我开始喜欢上苏轼的词,并开始去了解他是因为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时苏轼在外为官,正逢一年中秋,面对一轮明月,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对月询问,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诗人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但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纵然诗人对着仙境,有美好的幻想,但他对于人生依旧是热爱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以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但是,却又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流露出了诗人洒脱和旷达的性格。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寄托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同时也给予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苏轼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迈,一改词的婉约,因而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除了在诗词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在书法、绘画、散文等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他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可以说是达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无法企及的高度,为后人所仰慕。
苏轼这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坎坷。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流传下来的诗词却永不会过时,为人们所传颂。
评苏轼的作文篇5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在这苍茫中,一位高大的人物向我走来,他就是北宋诗人苏轼。
从“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中,我看到了残红褪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看到那不为人知的惋惜。从“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中了解到他那颗凄惨的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他有一颗开朗的心。哪怕是一贬再贬,心中依然豁达乐观。在苏轼困顿时,和妻子的相激相慰是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而妻子的离世,让他坠入低谷,写下了慷慨悲凉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句句情意缠绵,凄凉哀婉,字字感人肺腑,如见血泪,自然而又深刻。
他豪迈骄狂,却又不流于俗艳,“簌簌无风花自坠,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更见送别情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心中只有故乡。多层面的'苏轼展现在我眼前,洒脱,平淡,豪迈,婉约,这些不同的形象都在我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苏轼的诗画面宏大,气势恢宏,韵调铿锵,感情奔放。典故的运用如同口出,直抒胸臆,细细品味,有浩瀚之感,浅显易懂。
奔放,与李白同舟,却比李白多了一些婉约;洒脱,与杜甫共济,却又不少细腻,这就是苏轼所做的独到之处。我眼中的苏轼,形如洪波,气若山河,诗意未老。他就像一棵明星,永远在我心中!
评苏轼的作文篇6
东坡先生:
您好!
自幼我就喜读诗文,尤喜您的诗篇。在您的诗篇中,我能体会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恬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无畏;“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豁达——而这些豪壮的诗词,却也只是您一生的缩影罢了。
循着这点滴缩影,我逆流而上,尝试在历史的长河中,寻得更多的踪迹。
您出生于人杰地灵的眉山,“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您因此而一举成名。21岁那年,您与苏洵苏辙一同进京赶考,您对历史的理解与豪迈创新使欧阳先生对您赞叹有加,让您的文章独步天下。在欧阳先生的褒奖与一再称赞下,您名声大噪,一时新作轰动京师,脍炙人口。
您初入仕途,仍是“口无遮拦”,而却看尽看厌了朝庭的排挤、官场的黑暗、朋党的斗争。您上书请求远离朝庭的是非之地,便这样来到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杭州的水光潋滟使您流连忘返,却又于三年后调往密州,"会挽雕了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磊落,马蹄卷起的尘埃扫走了心中所不悦,而余后的几十年中,在一次次的贬谪中,您如离群的鸿雁般,在大宋王朝的版图中周折飘零。
乌台诗案这一重击成了您人生的转折点。在新党欲置您于承他文时,临川先生与其也有识之土一再助阻、上书,才使得您免除一死,从轻发落,贬至黄州。而这并未击破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豪放进取,而又大叹人生无常,从一位春风得意的少年,到谪居落寞的犯官,在这大的人生落差中,却愈发潇洒。“东坡”二字,成就了您永恒的代名词,您潇洒乐观的代名词。您苦中作乐,开垦荒田、游览山水、三咏赤壁。大江面对着气势磅礴的大江,您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宏伟的叹息,壮阔的悲哀,造就了它“千古绝唱”的称赞。
您思绪流过千山万水,跨越历史的时空,挣脱时代的束博,自由洒脱、怨天尤人、潇洒豪迈在诗句中凝结、融合,超然物外,达观世事,可不道一声“千古风流人物”!
在宦海风波与跌宕起伏的人生任途中,您摒除一切杂念,以乐观豁达的风度和潇洒旷达的气慨成为了中华千片文坛中耀眼的星辉。也许从您的诗词中,我们能一窥您一豪放不羁的文学巨星的归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致
敬礼!
李钰然敬上
2021年5月20日
评苏轼的作文篇7
苏轼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实他就是豪杰。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曾经稚嫩的脸上刻满时间的历练,只有那凌厉的眼神不曾改变,只是那跃于纸上的豪气化为一手的力量,为天下苍生造福,成为他唯一的信念。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为之一振。苏轼,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爱戴,仕途的辉煌,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苏轼说:“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再亮的光环也被“乌台诗案”吞噬,他被一贬再贬,经不起这般折腾,也经不起落差的打击,苏轼怕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当出言不逊遇上巧言令色,当苏轼遇到小人,苏轼被抛弃了,如离群的鸿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惊恐不安,心如死水,荡不起一点涟漪,于是,郁闷中的苏轼折射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苏轼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随着朝代颠覆,他仅成为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郁闷,那世间只多了一只蜉蝣。可是,苏轼却以其豁达成就了永远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苏轼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将三州江土改姓苏。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实乃“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平凡的伟大。
苏轼一生,心境三变,人生三转。
评苏轼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