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迹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通过实践来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时的坚定与决心,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1
万步炎,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1985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长沙矿山研究院从事科研,2010年12月调至湖南科技大学工作至今,现任湖南科技大学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年57岁。
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长远发展项目(大洋专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湖南省科协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20多年来,万步炎同志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海洋采矿以及大洋矿产资源勘探高技术研究,一步步改写了我国深海海底钻机技术历史,一步步见证了我国海洋矿产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从落后到超越的攀登。2021年4月,他带领团队主持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深记录,成为世界首台海底钻探深度大于200米,同时具备全孔深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万步炎的外公是烈士,他的一家每年有600斤谷子的国家救济粮,这份口粮,成为伴随万步炎成长岁月的温暖记忆,也让“国家”两个字从小在他情感的天平上就有沉甸甸的份量。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进行深海采矿技术领域客座研究期间,万步炎谢绝日方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怀抱。当看到远洋科考船上主要设备都来自进口时,万步炎誓言:“国家每一个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怀着对海洋资源勘探事业的热爱,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万步炎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面对国家在海洋资源勘探领域的落后状况,面对西方国家在海洋高科技方面的技术封锁,万步炎继承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以广袤海洋为奋斗战场,将忠诚融入万顷波涛,将智慧钻透深海海底,潜心钻研、奋力赶超。首次利用国产装备钻获大量高品质高纯度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岩芯样品,不仅结束了我国完全靠巨资租用外国钻探船开展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探的历史,也避免了我国相关勘探资料被外国所掌握。钻探到深海海底200米以下,意味着在理论上具备了海洋资源全覆盖的勘探能力。“海牛Ⅱ号”犹如我国深海钻探的一把 “利剑”,它的出鞘,为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团队研制的系列钻机在世界各大洋海域实施超过2000次海上钻探,完成20多座国际海底矿山的普查勘探,产生数十亿元直接经济效益和上千亿元潜在经济效益,为我国向联合国申请多个国际海底矿区提供了关键性高技术支撑,为维护我国国际海洋权益及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2
“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彰显了一名党员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担当,不仅是部队官兵的学习榜样,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
每个人的儿时都会有一个梦—“军人梦”,每个青年干部都想成为一种人——“焦裕禄”,作为青年干部,我也有过军人梦,现在焦裕禄也是我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成为我们的榜样,甚至让自己成为其他干部的榜样,从张富清同志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一是忠诚于国家。
张福清同志在部队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他英勇无畏、衷心为国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不磨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有张富清的忠诚,坚持政治站位,坚定“四个自信”,不做政治上的摇摆人、“两面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危险时刻不畏惧、不退缩,英勇向前,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
二是忠诚于人民。
到地方,张富清同志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造福,他是另一个真实的焦裕禄,是另一个真实的孔繁森,是人民的好公仆,国家的好干部,是我们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我们要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育“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不慕名利,一心为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刻把人民需要放在心头,落在工作,切实担负起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做好新时代的张富清。
作为党员干部,网红不是我们的榜样,物质财富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有自己该有的学习榜样,那就是焦裕禄、张富清等人,做为新时代的干部,做人就要做张富清。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3
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选派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4年1月,他在苏联学习时,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转眼潜入太平洋。不久,这庞大的“水怪”幽灵般地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在它下水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总航程达到6万多海里,消耗的核燃料“铀”仅有几千克。这黑色水怪,就是继原子弹之后再度震惊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6年,彭士禄获得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正当他准备毕业回国时,一次简单但意义深远的谈话,彻底改变了彭士禄的人生轨迹……
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将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
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很快,彭士禄被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原子能动力专业进修深造。正是这段学习的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之后,他没有像他的父亲彭湃一样轰轰烈烈地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而是像核潜艇一样悄无声息地“深潜”,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这一年,彭士禄学成归国,被分配到二机部原子能所工作。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中苏关系出现裂痕。面对复杂的的国际形势,毛主席讲出了一句话,气势如虹:“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振奋人心的一句话,改变的岂止是彭士禄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62年2月,彭士禄被任命为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彭士禄领导的核动力研究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短缺的办公经费,所里新来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是学核动力的……很多人都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这个核潜艇怎么干成,更是不知道!
彭士禄鼓励大家,困难中孕育着机遇,我们一步一步来!当时,先由他和仅有的几个懂一点核动力的人,一边自我学习,一边给大家开课!他还发动大家一起学英语,俄语资料没有了,就改看英文资料。他对年轻人说:要脑袋尖、屁股圆,脑袋尖钻进去,屁股圆能坐得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消息传到核动力研究室,彭士禄敏锐地意识到,核潜艇研制的春天就要来了。
1965年,代号为“09”的中国第一个核潜艇工程上马。一支几百人的先遣队,静悄悄地来到四川青衣江畔的深山里,开始秘密建设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房在四川大山中奋战的日子,是彭士禄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交通不便,就都吃住在工地上,180天不见太阳、毒蛇蚊虫肆虐,他们依然干劲十足。彭士禄曾回忆道:“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1970年8月30日,反应堆主机达到了满功率指标,晚上18点30分,起堆试验的指挥长含着热泪宣布,核潜艇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反应堆的功率达99%,核反应堆顺利达到满功率!
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终于开始跳动了!核潜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4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学习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云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昆明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首场报告会。9月1日下午14:30,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组织全校师生集中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一讲《信仰的力量》,主讲人张桂梅老师讲述了创办女子高中的坎坷经历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张桂梅和女高的老师们带领学生读党史、诵经典、讲述革命英雄故事传说,让学生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触摸信仰的温度,懂得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桂梅老师把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放到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会上,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予波同志作了发言,他说,《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将作为全省上下办好、教好、学好思政课的最生动材料。去引导学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通过邀请先进模范人物、知名专家学者上讲台,以先进事例感染学生,以透彻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打造全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课,使大讲堂成为一个导向、一个标杆、一种激励。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5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1949年8月9日,他在香港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2017年罹患癌症后,他将毕生积蓄无偿捐献,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2019年8月他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根据生前遗愿,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入党70年来,卢永根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入党誓言。
学习卢永根,用朴实的生活态度来修饰自己。卢永根毕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被称为布衣院士。去过他家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家徒四壁。在他家里,找不到一件新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2017年,他与夫人将毕生积蓄合计8809446元捐给了华农,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捐赠时的慷慨与他平时生活的节俭形成鲜明对照。其实在慷慨捐赠的背后,是卢永根坚守一生的节约。
学习卢永根,做赤诚爱国追梦人。改革开放后,卢永根曾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留学,在美的亲人希望他留在美国,但卢永根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祖国的建设需要我! 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水稻育种专家也选择回国报效国家。此外,卢永根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他带着学生悉心保护了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并加以研究。
卢永根……追思中,一声轻唤,让人泪流滚烫、心潮难平。从香港娃到爱国科学家,他这一生用赤诚抒写了我和我的祖国。他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了一片赤诚、无线感动。他的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6
服务没有海拔,爱心没有距离。七年间,“千户万灯”的光明从东海之滨照亮雪域高原、偏远山区、扶贫结对和东西部协作地区,辐射浙江、西藏、吉林、贵州、四川五个省和自治区;北上西进南下,哪里需要光和电,哪里就会有钱海军的身影。
曾经有人问:这个活动为什么要取名叫“千户万灯”?钱海军回答说,因为电关系千家万户,我们的活动就是要“走千户、修万灯、暖人心”,让放心灯照亮每一个家庭,温暖身边每一个人。事实证明,他们走的远不止千户人家,修的也不止一盏灯。
行程20余万公里,累计改造6047户,惠及6万余人……“千户万灯”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点亮了困难家庭、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汇成了帮扶困难群众的“暖流”,更成了点亮民族团结的“火炬”。
2018年6月,慈溪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在西藏仁布县康雄乡则乐村开展“千户万灯”公益活动,为村民改造线路。(姚科斌/摄)
在西藏仁布县,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首个省外服务支队“西藏仁布县志愿服务队”成立了,藏族青年洛桑多吉从钱海军手中接过了志愿服务的“火炬”。在四川布拖县,平常就喜欢自学摆弄电力线路的友伍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乡村电工,帮助乡亲们解决用电困难。
“如果我们在镇上开设‘乡村电工培训班’,把老师请到这里来,你想不想学?学了电工,必须要为布拖县的困难残疾人服务,你愿意吗?”当钱海军这样问他时,友伍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想!我要像你一样,学习更多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产党员就是要当先锋做模范。从“千户万灯”项目的“照亮计划”,到培养乡村电工、建设乡村电器赋能站、帮扶困难残疾人创业的“成长计划”和“圆梦计划”,钱海军干的其实都是一件事:为最普通的老百姓、最需要的弱势群体,接一根线、修一只电表、拧亮一盏电灯,架起一座党群“连心桥”,照亮一条人人都可以有奔头的共富路。
自1999年以来,这名慈溪市供电公司普通电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居民提供电力维修服务,也为许多生活困难的老人送去光明和温暖。23年来,他资助贫困学子27名,结对困难老人100余户;23年来,他提供免费电力维修志愿服务2.5万小时,惠及1.3万人次,带动身边120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3600余次,累计13.5万工时……如今,很多人在他的带动下投身志愿服务。
口口相传的“电力110”
钱海军个子不高、面庞方正,戴着一副边框眼镜,看起来朴实无华。
1998年10月,钱海军从周巷老家搬到中兴小区。有一天,钱海军下班途中遇到社区工作人员。当被问及能否加入社区义工组织为小区居民义务维修电力故障时,钱海军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没问题,有事尽管叫我好了。”
第二天,钱海军早早来到浒山街道白果树社区居委会填写了一张申请表,从此他就成了社区的“编外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去居民家中走访、摸底时,总会叫上钱海军。走访过程中看到有需要帮忙的,他都会抢着去做。
一次,一位老人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正在吃饭的钱海军接到电话,马上放下饭碗赶去修理。技艺娴熟的他很快排除了故障,老人对他赞不绝口,逢人就夸他“水平高、态度好”。
从那以后,社区接到居民求助后, 就会联系钱海军。保险丝断了、插座没有电、新买的灯泡不亮……他们都会找钱海军帮忙。当时,钱海军在慈溪市供电公司下属的大明电气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上班,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要出门,晚上很晚才回来。然而,不管工作多忙,他下班后准去解决当天居民求助的问题,碰到实在棘手的问题,就利用周末时间处理。很长一段时间,居民们都误以为,这位认真负责的小钱师傅是社区的专职电工。
志愿服务带头人
“就在那时,我发现身边空巢、失独、孤寡老人较多,想帮帮他们。”钱海军告诉记者。
他自费制作了500张名片,利用社区服务的机会把名片送到老人手中,告诉老人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
23年来,为了让老人们能第一时间找到他,钱海军从未换过手机号码,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
23年来,钱海军结对帮助过100多位空巢、孤寡、失独老人。只要老人一个电话,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会用最快速度赶到。针对老年人的用电习惯和需求,他还自学了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等常用家电维修技能。
服务的时间长了,钱海军车子的后备厢俨然成为一个维修用的“百宝箱”,里面放着日光灯、启辉器、开关、插座、螺丝等各种设备备件。这些材料设备都是他自掏腰包买的,从不收老人一分钱。
每逢周末,只要没有抢修任务,他就会抽时间去陪伴社区里认识的孤寡老人,同他们聊天解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困难。他已有五六个年头没和家人一起过年了。
在钱海军服务过的老人中,有一位名叫赵金伏的新四军老战士,已是耄耋之年。他曾经对钱海军说:“当年,我打仗的时候是扛着枪冲在前面,现在你是拎着工具箱冲在为人民服务的前面,我们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点一盏灯
2015年3月5日,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在慈溪市民政局完成注册,成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公益组织。
如今,该服务中心已发展了25支志愿服务分队,拥有在册志愿者1219名。500余名社会志愿者以及掌起阳光托养中心、慈溪市消防中队、周巷职高、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古塘街道义工银行等16家集体志愿者,更是参与共铸了“钱海军”公益慈善品牌。
2015年,在钱海军的建议下,国网慈溪市供电公司启动“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室内照明线路改造项目。项目以“走千户、修万灯、暖人心”为初衷,为当地1200多户残疾人贫困户家庭提供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
2017年,有的援藏志愿者发现当地一些贫困家庭用电隐患突出。钱海军得知后,决定把“千户万灯”照亮计划带往雪域高原。
自启动以来,“千户万灯”照亮计划遍及浙江、西藏、吉林、贵州、四川,累计走访上万贫困户,改造6047户,行程20余万公里,惠及6万余人。
“作为一名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我希望不只是做一名‘点灯人’,更能使这盏灯成为百姓身边的‘长明灯’。”钱海军说。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7
钱海军制作了500张名片,用放大的字体写了简简单单三行内容:“137___4267”“电力义工”“钱海军”。走到哪里,他就把这张简单的名片分到哪里——“骗人的吧?”有人怀疑他是骗子,把名片扔到垃圾桶里;“真的不要钱?”有人将信将疑,反反复复打量他;也有人愿意试一试,拧个灯泡,换个开关,修个电路,不管大大小小的难题,只要接到求助电话,钱海军马上到、马上修,绝不拖延到第二天,而且从不喝老人一口水、抽老人一支烟,更不拿老人一分钱。
渐渐地,钱海军的助老服务不再仅限于电灯、线路,而是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钱师傅,我的电视机坏了一个礼拜了,你能不能帮我修一修?”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这些老人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器,总有故障的时候。这可难倒了钱海军,电路和电器虽是一字之差,却隔行如隔山。为了不让老人失望,钱海军自费购买了30多本家电维修书籍,潜心钻研,自学常用家电维修技术,慢慢地,竟成了一把好手,博得了一个“万能电工”的外号。这一点,钱海军的汽车后备箱也能说明一二:后备箱里放满了维修工具和备用材料,仿佛一个随取随用的“百宝箱”。不过,钱海军说,“万能”其实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不忍心叫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罢了。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篇8
张桂梅是党的_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2008年9月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
办校10年来,3650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10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老师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诸多不解、非议和委屈,忘记了头顶上的一长串殊荣,忘记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实现中。她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以信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么走到了今天,刚开始的女子高中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厕所,没有围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住在教室里,食堂、厕所和邻近的学校共用。困难可想而知,经常老师和学生哭成一片,教师辞职、学生不读是常有的事。这时,在张桂梅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的影响下党支部率先打破传常规,以党建统领校建,开创了“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五个一”即“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党员每周一次理论学习”、“组织党员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_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目前,以张桂梅老师为首的女子高中,从2008年以来走过了十个春秋,女子高中这个贫困山区女孩实现梦想的大家庭容纳了1527名成员,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从女子高中毕业的八届学生没有一个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全部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了走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张桂梅曾说过“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如今张桂梅让人熟知的不再仅仅是儿童之家的“张妈妈”了,更多的,她是山里女孩的“老师妈妈”,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免费为山里女孩提供教育,如今学校已真正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场”、最贴心的“家”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一做爱心之桥。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优质8篇相关文章:
★ 有仁有勇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