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认真写好心得才能进一步开拓视野,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居家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居家的心得体会篇1
特殊时期特殊的锻炼,在自家楼上阳光房内和儿子一起锻炼。
正月初四下午是第一次锻炼,没有安排固定锻炼项目,就是核心力量训练和各种拉伸,临近结束时我和儿子做了200个原地高抬腿,感觉很有效果,于是决定初五开始用原地高抬腿锻炼,初五开始制定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6:00开始锻炼,每次坚持20分钟。
初五上午原地高抬腿200个为一组,做完后拉伸、持哑铃摆臂、单杠悬垂、核心力量训练,再进行第二组200个,结束和重复第一组完成后的动作,坚持五组,1000个高抬腿。今天完成后肌肉没有大的反应,下午和上午完全一样,锻炼结束后大腿肌肉有些酸痛尤其是小腿肚子酸痛无力!
初六一天两练,沿用初五的运动量,但今天的腿真的很酸痛啊,我们还是坚持到底完成预定练习次数!
初七点训练好了很多,我们的一次200个高抬腿也在第三、第四组中变成了300个和400个,我们都觉得腿部肌肉不再那么酸痛了,力量也好想增长了,(今天的锻炼相对较轻松自如)这就是坚持锻炼的效果吧!
初八上午的锻炼我们都很轻松于是每次高抬腿变成了400个,一共做四组,每组间还是悬垂、拉伸和核心力量训练。今天的锻炼轻松愉快了很多,已经收到了锻炼的效果了,我们会继续坚持,直到一一开学。
居家的心得体会篇2
停课不停学已两周有余,在这个特殊时期,在网课这个新鲜事物的环境下,学生、家长、老师无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虽然蒙圈、虽然忙乱、虽然痛苦,但是,因为需求的刚性太过强烈,同学们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变化,一起走向更高效的协作。
学习的主体,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而是自己。经此一“疫”,学生、老师、家长的铁三角更加趋于平衡了。
学生,需要提高主动性,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儿;
老师,需要后撤一步,研究教学的吸引力,而不是强压和监督;
家长,需要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只看结果。
所以,作为学生要提升效率,首先要认清人物角色是谁,让学习的主导回归到自身;其次要把环境准备好,辅助学习。学习的地方一定是安静、干净的,不能出现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其次,也应该是衣冠整洁的,要在内心暗示自己“到学习时间了”;最后,要对效果有预期,用方法匹配科目的选择,不同的科目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做到“对症下药”。
当疫情到来,它打破了原有的学习规律,搅乱了原定的学习计划。但是,它也强制我们在接受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帮我们重新反思传统方式的利弊;当疫情过去,春暖花开,我们能够回归之前熟悉的环境;同时,又多了一条学习通路,可以使我们更自主的学习,不断加深和磨练学习的方法。
居家的心得体会篇3
我无时无刻的不以自己身为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欣慰,感到自豪。面对这次疫情,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美好与大国担当。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疫情面前,我不能像医生一样冲在前线同疫情防控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的与病毒抗战。但是我们心里由衷的钦佩和感谢他们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的伟大付出。而在这期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做自我好隔离的前提下各司其职。
外面的世界让很多人向往,但是在疫情面前,我们应该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因为这样才不会在抗疫关键时刻给祖国给医生给疫情防控人员添乱。同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的抗疫的人员相比,我们的'自我隔离太幸福了,所以任何参与隔离的人不应带有一起抱怨。虽然自己一个人的隔离显得微不足道,但是集体的力量加起来是无法估量强大,当所有人万众一心自我隔离阻断病毒的传播,感染人数就无法上升。这个时候大家没有再给医护人员增添负担,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大大地减轻了疫情对我国各方面造成的损失。
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进行自我隔离,也要利用好网络继续教书育人工作。这个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不仅要给孩子们进行网络教学,也要给孩子们普及疫情知识进行安全教育。虽然因为疫情,孩子们不能到校学习,但是我们会通过网络直播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病毒是阻挡不了孩子们求知的脚步的,在直播上课的这段时间,我有感受到孩子们的努力认真,有看到家长在教育辅导孩子上面的用心。虽然没能与孩子们一起面对面的在教室里进行学习交流,但是我会认真准备每一节的直播课,认真有针对性的设计每一次的作业布置。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一对一的反馈,并且对于共性问题抽出来再次为孩子们解疑。对于家长和孩子们单独提出来的各种疑问,我也都会耐心的指导讲解。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克服异地的教与学中的种种困难。载着满满的收获,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我们久违的重逢。
居家的心得体会篇4
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未感染群众”也准备抱着“试试看”“反正街上没人”“出去晒晒太阳”的心理去“以身试毒”。如何抵挡“麻痹”“侥幸”“焦躁”的“心理飞沫”,守住全民战疫阶段“战果”,还需各地政府和党员干部继续压实责任,多措并举,为群众戴好“护心口罩”,直到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
拴紧为民“两端系带”,抵挡“麻痹心理飞沫”。连日来,在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制、居家隔离已成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但随着管制和隔离时间的延长,很多群众也没有了武汉“封城”之初的惊慌,慢慢放松了警惕,“反正我没事”“有什么可怕的”心理也有所显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窗口期”,全民提高警惕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落实到最末端,把自己与群众的“两端系带”拴紧拴好,“软硬结合”抓好宣传与排查,切实克服麻痹思想,把“反正”心理彻底消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紧压醒民“金属护条”,抵挡“侥幸心理飞沫”。随着季节的变换,春天真真切切踱步而来。居家隔离一段时日,再见春日暖阳,恍若隔世,一些人也开始有了“出去晒晒太阳”的想法。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初期“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目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甚至可能发生变异。所以,迫切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审慎态度,把疫情看得严重一些、把疫情蔓延的'风险估计得大一些,坚持“点面并重”,紧压防控“金属护条”,让“耍大胆”“不设防”的“侥幸心理飞沫”无法“入体”。深入动员群众彻底抛弃幻想,把防控措施落实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严严实实织好全民“防控网”。
拉开困民“中间褶皱”,抵挡“焦虑心理飞沫”。近些天,很多人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然后浏览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新增多少确诊病人、官方发布的确诊病人行动路线、医疗物资是否充足,每遇“重点”赶紧看看自己是否“入列”,甚至有的人只是平常感冒也不敢出户,怕“被隔离”。加之不能走亲访友,不能逛街旅游,甚至怕口罩不够用,出门散步都是能免则免,“忐忑不安”“看报道就流泪”的焦虑心理也有所见。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力量,坚持线上与线下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与心理安定并重、确诊患者与疑似人员心理辅导相结合,做好战疫期大众心理干预工作,把困扰群众心的“中间褶皱”拉开,聚力增强“镇定感”,确保安稳“过关”。
总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民之战,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引领群众在疫情应对上不“麻痹”、不“侥幸”、不“焦虑”,出“实招”“硬招”防止出现掀开“护心口罩”随处“裸跑”的现象,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这场“疫考”中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居家的心得体会篇5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时代楷模,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在疫情中,也充分。
2020年开年,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通过2020年的抗疫大战,我们国家仅用了三个月就控制了疫情的发展,而西方国家现在仍然还在混乱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才能长盛不衰。作为基层干部、作为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只有个人力量汇聚,才能形成中国力量,发挥个人担当,才能形成中国担当。
居家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