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了解书籍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读后感是我与他人对书籍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途径,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宇宙》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宇宙》的读后感篇1
我们的宇宙其实是一张膜,一切物体在上面运动,而膜的表面只是穿过万物的时间。
在广义相对论中,大质量物体以不同的程度弯曲着时空,这说明物体的自重压弯了膜的表面。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传播路径直线最近,时间在通过被压弯的膜的时候,走的路径被质量压弯,所以,大质量物体会弯曲时空,而狭义相对论不允许这一切。
起初,在无中,有很多(或无限)个膜(宇宙),因为无不是空间,它无限大,我们的膜很幸运,不知怎么开始扩大,于是出现了万物,但是,无限的空间就代表着无限的几率,那么,一定有另一个膜在扩大,早晚它们会碰在一起的!
这是一个我们目前的定律无法解释的现象,看来,一定有一种更高级的物理定律在等待人类的发现,在目前的理论还无法解释一些现象时,实在不能宣称已经找到了万物理论,例如膜的本身——时间。
时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迷,很多科学家很讨厌这个问题,但这恰好是他们的责任,但他们选择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法——逃避。目前,我们的膜还有一些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去了解他,这就是万物基础——膜的新奇世界。
《宇宙》的读后感篇2
今天终于读完霍金写的《果壳中的宇宙》了,虽然从头到尾读完一次,而且中间通常一句话要看四五次,最后对内容还是一知半解,但还是要写下我的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要跟之前看过的霍金写的另一本书《宇宙的起源与归宿》联系起来。因为《宇宙的起源与归宿》中提到的万物之理(将所有局部性理论结合成一种“万物之理”,按霍金的话来讲找到的话,将会是理论物理的尽头、人类的终极胜利)就是《果壳中的宇宙》中提到的m理论(也叫弦论)。其中m理论包括0-异型、Ⅰ型、Ⅱb、Ⅱa、e-异型和11-维超引力。其中设计的的有11-维超引力、p-膜、m-理论、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10-维膜、超弦、黑洞。而m理论中将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的中心就是现今研究需要找出的目标。 霍金认为人是生活在10维或者11维的空间里的,但人类之所以未觉察到,可能是因为额外维的尺度小到普朗克尺度(普朗克长度为10——33厘米,普朗克时间为10——43秒)或者大到无穷大,所以人类未观察到。
而宇宙处于膨胀之中已经被普遍认可,因为根据多普勒效应和从宇宙所接收到的微波辐射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霍金认为,大的额外维蕴涵着我们生活在一个胚世界中,一个在高维时空中的4维‘面’或‘膜’“中。强力、弱力和电磁力将被限制在这个胚中,所以任何与引力不相关的物理问题就会和在4维时空中的一样。引力则会弥散到整个高维空间中去。也就是说,引力随距离的减少可能比以往的估计更快。
这样,行星轨道会是不稳定的:行星要么掉到太阳中去,要么逃离太阳逃逸到太空中去。然而,若额外维在离人类生活其上的胚不远的另一胚处终结的话,这种效应就不会发生。那么,对于超过两个胚相分离的距离,引力就会如上述像电磁力那样,不能自由地发散开去,而被有效地局限在胚上,并且减小的速率刚好适合于行星轨道。
霍金在《宇宙的起源于归宿》中提到,银河系是棒旋星系。恒星绕银河系中心作缓慢的转动,大约2亿多年转动一周。如果套用开普勒定律,外部的恒星的运动速度应当比靠近银心的转得慢,但是观测结果并非如此,整个银河系内恒星的运动速度大致相同。所以,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中存在大量暗物质,大部分分布在银河系的外围,从而加快了这部分区域内恒星的运动速度。对星系团内全部星系运动状况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
霍金认为,在4维”膜“世界中,人类生活在一个胚中,邻近还有另一个”影子“胚。因为光被限制在胚中,不能传播到另一个胚,所以人类不能看到影子世界。但是人类会感觉到影子胚中的物质的引力影响。这种引力在人类所在的胚世界中会显示成一种”暗“源。检测”影子“胚的仅有办法是通过引力的途径。
霍金说,弦、膜和胚”与宇宙中任何其他东西一样,都会有量子起伏。“这些量子起伏就使得胚这样一类客体会自发地创生和消失。这个过程很有一点像沸腾的水中蒸汽泡形成的过程。量子力学中的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导致了胚从泡泡中创生。如果这个4维泡泡继续长大,那么生活在这个泡泡上的人就会感到宇宙正在膨胀。
按照霍金的无边界设想(霍金在《宇宙的起源与归宿》中提到宇宙是有限,无界的,就像地球表面,只不过多了两维,而宇宙边界的唯一条件就是没有边界),胚世界的自发创生有一段虚时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宇宙像一个果壳:一个4维球面。只是果壳是空的,在这胚世界图像中的4维果壳是满的:人类生活其中的胚在虚时间中的历史是一个4维球,它是一个5维泡泡的边界,而余下的5维或6维是卷曲的,并且卷得非常小。
依照霍金的理论,胚在虚时间的历史将决定它在实时间的发展。高维泡泡在虚时间中产生一个完全光滑的球形的4维”果壳“的概率是最高的;然而,这又对应于在实时间内以暴胀方式永远膨胀的胚。星系不能在这种胚世界中形成,从而智慧生命也不会出现。然而,高维泡泡在虚时间中产生一个有点不光滑和偏离球形的4维”果壳“的概率虽然稍低一些,但是却能与实时间中的减速暴胀过程(胚在开始时有一个加速膨胀——暴胀的相,随后膨胀又缓慢下来)相对应。在这个减速暴胀过程中,星系可能形成,智慧生命也会出现。有趣的是,这些智慧生命将会创造一种宇宙理论,认识到他们来自于不那么光滑,也不那么圆的4维”膜“。
在读完《果壳中的宇宙》和《宇宙的起源与归宿》之后,有一种感觉。人类置于茫茫的宇宙之中实在是太渺小了,而且对所存在的宇宙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完全没有实力实践。而当中一些妄想要挑战自然挑战宇宙的人类不是太狂妄,太可笑了吗?虽然他们可以说是人存理论决定这个宇宙,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能使全世界的人类信服的。而神创论更是无从谈起,他们想说他们那个万能的上帝么?可惜,亲爱的上帝不是万能的,他能造出一块自己也搬不起的石头么?
人类还有很多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相信,事实只有一个,人类在将来,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宇宙》的读后感篇3
对于这个世界,人们有着太多的疑问和许许多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大千世界的奇妙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自人类诞生,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宇宙奥秘的思考与探索。
相信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通过新闻了解到我国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尤其是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的伟大壮举,而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你们想了解宇宙是如何诞生的、神秘的黑洞和白洞、巨型闪电;想了解我们地球所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想了解神秘的“ufo”事件及寻找外星人,那么就跟我一起读读这本《宇宙未解之谜》吧。
这本书分三个章节——探索宇宙奥秘、太阳系大探秘、神秘的外星人,以上所有令人好奇的疑问都可以在这三个章节找到生动有趣的描述,通俗易懂。
读完本书,我对我们居住的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都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我知道了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如果一个婴儿一出生就坐上时速200公里的高铁,需要花86年时间!太阳光每秒30万公里,从太阳到地球需要8分19秒!
而且,我还知道了水星上面没有水、金星光环的产生、地球生命的起源、明白了黑洞和白洞的关系、以及闪电的形成等宇宙奥秘……这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产生很大的启发,也激发了我更加强烈探知欲望,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天文学家。
你们也一起来读读吧!
《宇宙》的读后感篇4
我是学文科的,高二起没再接触过物理,此后接触的数学都很浅显。可我偏偏爱好看科普作品,也许那种似懂非懂,有些类似于陶渊明的“一知半解”?又或许,那种满眼都是知识点,满足了我“开卷有益”的内心需求?
无论如何,我是第二次拿起《果壳中的宇宙》。浩淼的宇宙有无边界?它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每一个曾在夏夜独自仰望星空的人都会想过这个问题。霍金无疑是现代最有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他的文笔相当好,所以他的知名,从很大意义上来说,并非来自于他的学术成果,而是来源于他的.这几本科普著作。吴超英译得也特别好,基本无损原作的魅力。可惜的是,我确实只能看懂其中的比喻。呵呵,看懂比喻也就够了,谁也没要求读者用数学重新验算一遍霍金的结论。他说“泡泡”于“膜”在数学上是等效的就是等效的,他说回到过去的概率接近于零就接近于零。我照单全收。质量让时空弯曲,量子的不确定性原理,宇宙的历史求和,长毛的黑洞,闭合的时间圈环,超弦理论,他把我领到这么多的科学处女地,如导游般,一一指点给我看。顾虑我不懂他的语言,又作了如此多、如此精彩的插图……
对我而言,霍金和哈姆雷特一样,“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宇宙》的读后感篇5
自古以来,人类对茫茫的宇宙就充满了遐想。各种各样的宇宙观从幼稚到成熟,从神话到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古时候,人们缺乏宇宙的科学知识,对大地是一个球体没有认识,他们习惯地把自己居住的地表称为地,相对于地表的空间称为天。有人把天地形成的原因解释为:混沌初开的时候,轻气上升成为天,浊气下降成为地。并认为天是圆的如斗笠,地是方的如棋盘,这就是古代有名的天圆地方说。唐代大诗人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把天地比作万物栖身的.旅舍,把时间比作匆匆来往的过客,他引出了时间的概念,并把时间和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宇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茫茫宇宙曾引起古人无限的遐想,从而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银河隔断牛郎和织女等。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探索,终于揭开了所谓“天地”之谜,宇宙正被人们逐步认识。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其中,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里众多星系中的一个,而银河系本身是由大约1000亿个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组成的,其形状有如运动员投掷的铁饼,中间厚而四周薄,这说明群星密布在银河系的中央,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银河,就像一个铁饼的投影。
《宇宙》的读后感篇6
?果壳中的宇宙》是霍金的又一部伟大的作品。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以及爱因斯坦是如何以它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的,同时还说明了霍金本人的看法,比如介绍相对论简史,这些内容听了多遍,自然很熟悉。还有就是里面关于膜的描述,很吸引人。这里涉及到我们对于空间维数的感知。二维的人对她们的世界司空见惯,很难理解三维的空间。对于身处四维时空的我们,去理解更高维度的空间就更难了。但是想象一下更高维度将是什么样子也是很头疼很好玩的。第二章讲了一种假设。作者假设时间是有形状的,并通过量子公式验证了这种假设与相对论的理论是相符的;第三章作者是在解说宇宙。他认为宇宙有许多重的历史,每一个历史都可以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第四章讲了一个预言,霍金先生预言在超引力的状态下(如黑洞)时间弯曲,我们如何降低我们自身来适应未来;最后两章用宇宙中的各种条件来拟出我们作为生物在时空中旅行的种种可能性以及我们与宇宙的关系,还提出了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是否虚无等假设。
这本书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读了它,让我再碰到其他奇怪的问题时不会再迷惑,我希望更多的朋友把他做为科普读物仔细读读!
《宇宙》的读后感篇7
这些天,我看了《宇宙生命之谜》,这是一本以“探索科学”为主题的书,读完这本书之后,解开了小时候一直困惑我的疑团,如“植物有没有情感”“海豚为什么那么聪明”“侏罗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些问题都会一一解答。“宇宙外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这就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对宇宙外的一切生物都很好奇。
我很喜欢植物,我养过含羞草,凤仙花,豆苗儿……我常常猜想,植物它有感情吗?原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植物也有丰富的情感。有一次,我在河边散步,望见不远处的一颗柳树,弓着背,叶子垂下来,轻轻地抚摸着水面。我走近了一些,凉水将手慢慢地搭在树干上,闭上眼睛。我似乎感受到树在说话:“刚才那小弟弟摘下了我的‘秀发’狠狠地抽打我,我好痛,呜——”我猜测植物是有感情的,巴克斯特做了实验,表明植物真的有情感。
小时候我喜欢躺在阳台上看星星,看月亮,我总问爸爸天上有人住吗,爸爸说当然有,可妈妈说没有,这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很大的谜团。虽然《宇宙生命之谜》这本书没有完全解开这个谜,但我了解到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科学家还在坠落的.陨石上发现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宇宙很可能存在生命。
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还是太渺小了,仅仅是宇宙的百分之一。宇宙那么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研究宇宙生命的奥秘。《宇宙生命之谜》这本书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我也知道了一些科学道理,如果你想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就去看一看这本书吧。
《宇宙》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