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8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实践中的进程和足迹,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8篇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1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革命精神,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中国科学家在当时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党组织开展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当我们再一次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于敏、王大珩、邓稼先、钱三强这些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名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身上那闪光的高贵品质,他们把个人志向和民族复兴大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可以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和无数科技工作前辈通过多少艰辛的付出成功研制出氢弹、原子弹的激动人心时刻,我们更被他们的默默付出而感动。他们甘当无名英雄,于敏为了中国的热核武器整整隐姓埋名30年,这是怎样执着的一颗心,他们为了研究工作常常要远离家人,与世隔绝,但他们的心是始终同国家人民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的挺起了脊梁。

时代在呼唤这种精神,面对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今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我们要富强,就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扬艰若奋斗精神,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通过这次学习却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十四亿中国人民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组成的,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那就会产生一股强大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力量,当看到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看到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看到对抗疫情宅在家里也是作贡献的普通老百姓多少次令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

让我们从此刻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让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让两弹一星精神得以传播并发扬光大。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2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我们向功臣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所有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了这一事业献身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从此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事业的巨大成功,有赖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生动体现。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优势和条件,都要通过参与这一事业的所有人员特别是他们中的功臣来实现。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功臣们的业绩彪炳史册,功臣们的精神光耀千古,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是他们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物。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3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如:火箭没有翅膀是怎样飞起来的?人造卫星在天上会不会掉下来?再如:载人飞船为什么能遨游太空?……带着这些问题我买了一些有关宇宙、太空、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的燃气产生及作用力以获得前进推力,并由此向前运动的飞行器,它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三部分组成。人造卫星和太空探测器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它拥有高度精密的自动控制装置,迄今为止它们已先后对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离或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人类称它为宇宙信息的侦察兵。人类除了派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够飞上太空,载人飞船就是人类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座舱是飞船的核心,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服务舱则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并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于11月3日凌晨1时36分首次空间对接成功,这是在美国、俄罗斯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我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更加热爱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知道宇宙间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航天领域里还有许多难题在等着我们去认识和攻关,因此,为了实现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长大后为我所爱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牢牢掌握过硬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4

50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最高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淦昌的我愿以身许国,生动诠释了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50多年前,广大科研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始终

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利当计天下利。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

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5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觉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两弹一星精神包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对中国来说,正面临周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品德修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奢靡乃至腐朽的思想是对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种毒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必学会共同协作,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6

两弹一星这个名字,你一定不陌生。这个名字在我的梦中出现过很多次,一提到这个名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些两弹一星老功臣获得荣耀、奖章、收获鲜花和掌声的高光时刻。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一次不一样的经历让我对两弹一星老功臣有了全新的认识。

上钢社区是上海两弹一星功臣集体安置点,共住有八十多位曾参与研制生产两弹一星的老功臣。

2002年,上钢建立了首个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领巾们可以更直观的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分为《光辉历程》、《激情岁月》、《金色晚年》三个主题,向参观者详细揭示了那不为人知的秘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激情岁月》主题。当年从上海去青海211厂的同志们很不适应那里的环境,高原反应强烈。那里水烧到80度就开了,米饭煮不熟,馒头黏糊糊地粘牙齿,而副菜常年都是罗卜白菜。青海海拔3500米,而上海海拔为0,因此大家晚上都出现头重脚轻,鼻子出血,气作文吧喘心慌的症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正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心中坚定的理想,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的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

我有幸成为xx新区红领巾讲解员,我要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语言,为参观者娓娓道来那鲜为人知的岁月。

作为红领巾讲解员要做的事可多着呢!熟背讲解词,这可不容易。要保证字斟句酌,准确无误需要下功夫,用心体会。紧张也是一大难题,面对着参观者不仅要做到泰然自若,还必须口齿清晰,因此我每天都会对着镜子练习,直到完美为止。最后一步是要精准走位,因为之前是在家里练习,我对场馆布局并不十分清楚,到场馆后,我迅速地将场馆布局熟记于心,并且记住了演讲词中提及的图片、信件、衣物在什么位置。我蓄势待发,信心满满的投入工作。

对于我来说,能做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是多么的光荣,更好的了解那一段红色历史,自己的红色之梦也更加清晰,指引着我离自己的红色之梦也更进一步。我喜欢这些偶像,除了追星,我更要追梦!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7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去学习,我们更应该把这种航天精神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去。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那些航天英雄,他们都是通过严酷的训练和残酷的选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以他们为荣,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争做合格党员。

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要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就像航天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各个难关。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任务。

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航天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有了这种精神作支撑,我们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航天精神,争做合格党员,把它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篇8

各位领导、各位党员同志大家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在这100年的时间里,涌现出无数个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党才会不断走向繁荣昌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我愿以身许国,这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王淦昌掷地有声的一句回答,他也是用一生践行这句承诺。

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共党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他为了中国核科学的发展,隐姓埋名17年,也曾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官费留学,来到德国,他的导师是当时著名的一位物理学家迈特纳女士。在柏林学习期间,王淦昌曾提出了关于可能发现中子的实验设想,可这个设想当时并不被他的导师认同,并且还拒绝了关于他想要实验的想法,王淦昌只好无奈放弃。

但就在王淦昌提出这个想法的一年后,英国的科学家查德威克就按照王淦昌曾经的思路进行了实验,最后居然真的发现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也因此一举拿下那一届的诺贝尔奖。王淦昌的导师得知消息后,震惊万分,专程去找王淦昌向他道歉,这是王淦昌第一次与诺贝尔奖错过。

1933年,王淦昌从柏林顺利毕业,当时的他因为才华和一些绝妙的发现被众多的科学家所看好,他们真诚的邀请王淦昌留下并开出了各种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可是王淦昌一直记得,他最初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祖国的崛起,因此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行程。归国之后,王淦昌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物理系任教。1941年他在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中提出来关于发现中微子的创造性的试验方法。1942年美国的《物理评论》发表了王淦昌的这篇论文,后来1956年的一个美国科学家凭借这个确定发现了中微子并且获得诺贝尔奖,此后,先后还有5个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而王淦昌当时因为国内战乱,大学西迁,没有科研条件再次放弃了研究,以至于第二次跟诺贝尔奖无缘。

在中科院工作时期,王淦昌率队前往苏联工作期间,和他的团队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这个发现被认为在微观世界的体系上消灭了一个空白点,这一发现直接让世界为之轰动。就在大家猜测王淦昌是否会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王淦昌突然失踪了,并且一失踪,就是17年。因为当时国家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当接到任务时,王淦昌没有任何犹豫,虽然这意味着他以后姓名和行踪都需要隐藏,此生再无缘诺贝尔奖。他依然非常坚决的接下了这个艰难的任务,我愿以身许国!这是他唯一的回答!这是王淦昌第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王淦昌隐姓埋名长达17年。有一次除夕夜,曾是王淦昌学生的邓稼先和老师相遇,他情不自禁的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今天就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王淦昌听后,忍不住和邓稼先抱头痛哭。

在王淦昌的带领下,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平稳而快速的进展之中。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顺利爆炸,之后王淦昌又一鼓作气,只用了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中国速度'再次震惊了世界。从原子弹到氢弹爆发成功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英国月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前苏联用了四年,而我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978年,71岁的王淦昌回到北京工作。八十年代初,美国和苏联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但我国在这方面处于落后,于是王淦昌和王大珩等人向中央提出建议,在他们的推动下,我国的'863计划'正式诞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王淦昌以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真理、不断求索,谦逊严谨、不计得失的特殊品格和美德,为我们留下了一代师表的光辉形象,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专注事业、超越过去,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2024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8篇

五中精神心得8篇

关于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8篇

劳模与劳模精神心得体会最新8篇

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参考8篇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2023心得体会模板8篇

学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最新8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8篇

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8篇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心得体会8篇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