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观后感是将自己对电影的深刻感受和体验化为文字的方式,很多人都知道观后感是对作品的评价和反思,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圆明园》观后感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圆明园》观后感篇1
圆明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这一把火,不仅燃烧了皇家园林,更点燃了中华儿女们的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正因为它的布局之巧妙、建筑之辉煌、历史文物之珍贵,才被称为“万园之园”,可见其昔日之迷人、壮观。圆明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名胜,汇集了天下名园的精华,这一园林用了一百五十多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靖、道光、咸丰六代子孙打造完成,真正体现了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在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和英法联军的贪婪、猖狂、疯狂、野蛮之下,圆明园终究还是惨遭厄运。一八六0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绫锣绸缎,全被英法联军任意破坏、毁掉、抢走;为了销毁罪证,十月十八日和十九日,英法联军高举火把,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火光冲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如今的圆明园,经过了百年的风吹雨打,在洒满热血的土地上只剩下几根残柱依然挺立着,那些柱子仿佛诉说着:“可恶的英法联军,竟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肆意破坏,你们的滔天罪行是不可破灭的,炎黄子孙将会把这屈辱的历史牢记在心!”
英法联军——可恶的强盗,一把火燃烧了我国两千年来著名的宝藏,你们是那么的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这么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宝库,就在你们这些强盗的'魔爪下毁于一旦,这群强盗,不仅抢走了我国璀璨的宝库,还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民的血灾,将由你们来偿还。
清政府的懦弱无能更让我痛心、难以置信,皇帝竟在“战场”上临阵脱逃,这手下的大臣更是一群废物,当公开宣布火烧圆明园的强盗们如此狂妄时,圆明园里却空无。当众公开拍卖我国文化珍宝时却无人震惊,这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恶,更体现了清政府的无能,圆明园的毁灭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啊!
今日的圆明园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这些耻辱,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我们怎能不刻骨铭记!
看《圆明园》观后感篇2
跟随着郎世宁回到了300年前繁盛的大清帝国。我只能惊叹于她的美丽,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历代皇帝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最终建成了这座万园之园。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背过的张养浩一首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大水法,十二个生肖铜像在中午十二点一齐喷水,很远都能听得见。还有无数汉白玉的柱子,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十分宏伟。奇珍异宝,珍贵字画,犹如阿房宫赋中描述的那样。
教师说圆明园一年四季都是有花的,其中要数菊花最多,所以圆明园又叫做菊花园。想象我置身其中,仿佛是花的海洋,轻轻一嗅,便是各种的花香,甚有种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
这座历时一个多世纪的皇家园林,见证了中国最终一个封建王朝的兴替。康熙、雍正,乾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生在这个园林,更给她带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可是,好景不长,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最终被外国的洋枪洋炮打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人的铁骑踏破了我们的疆土,从大沽口一向打到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能够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毫无反抗本事的中国士兵的鲜血洒满了这片土壤,而皇帝却仍在宫殿中享受着他的锦衣玉食,看到那里,我不禁握紧了拳头。本是纪律严明的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天边的晚霞都被大火烧得通红。美伦美幻的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慢慢地倒下去。最终,圆明园伴随着中华封建王朝的没落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对遗迹的电脑复原中,能够看到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如今应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
圆明园,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强盛和迂腐软弱。我们能理解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理解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理解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理解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是一个帝国久久不绝于耳的哀思,警醒着中华民族,也警醒着其它民族。期望有那么一天,礼貌的前进不再需要鲜血与眼泪!
我明白这片大地以往多令我骄傲,我也会体味到她的血和泪。所以我必须坚强、必须强大,这样我才能够用自我的臂膀保护她不被铁蹄践踏。
看《圆明园》观后感篇3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四楼电教室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老师给我们介绍说:这是一做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他又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外面还有许多小园,分别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从开始到结束,大家一个个都看得如痴如醉。演到最后,看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能拿走的拿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则毫不犹豫的毁掉。但是,为了销毁罪证,1860年10月18日,3500名罪犯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是中国的耻辱,是一段抹不掉的历史!我的眼在流泪,心在流泪。这是中国人用了两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建造成功的,竟然被这些外国人不到三天,就给轻易毁掉了。
作为一名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构造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儿具有中国特色精致的亭台楼阁,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那价值连城的珍宝……然而,这一切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儿,它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当年的痛苦和屈辱。
人与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绝对不应该成为敌人。战争使人性变得残忍,两个国家的士兵之间本来是没有冤仇的,但由于国家之间的利益与矛盾,他们要在战场上互相残杀,直到拼个你死我活,战争造成了太多的人间悲剧。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应该反对战争!
今天,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里,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每一次作业,听好每一堂课,将来把祖国建设为更为富强的国家,一定要避免像火烧圆明园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
看《圆明园》观后感篇4
今天我看了《火烧圆明园》后,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现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气、可悲的时刻。
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大门,而皇帝和慈禧却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无寸铁的百姓。残暴的敌军很快打入了圆明园,在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洗礼”后,又下令:火烧圆明园,理由竟是看园的大臣不让他们进去抢夺东西。罪恶的火连烧三天,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桩。
现在,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心头:英法联军为什么敢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答案只有一个——清政府太无能。
当时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务正业,把外国所谓的科技视为玩物丧志,可真正等敌人攻入国门时,却手握落后的武器去防守,结局当然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被他们视为“玩物丧志的东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没有想到我们和敌方的.实力是那样的悬殊。可当清政府明白时,一切却显的那样不堪一击。由于清政府的无能,皇帝及大多数官员的贪生怕死,与入侵者签定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太平生活。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可以把握未来,使这段悲剧不再重新上演。
看《圆明园》观后感篇5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光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之后便开始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最后的镜头便是此刻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想是悲愤。在观看到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能够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英法联军焚烧的不仅仅是无数的汗水和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我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和焚烧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就应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此刻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看《圆明园》观后感篇6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悲愤。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周围。园内有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这帮强盗洗劫一空。末了,还丧心病狂地在园内放火焚烧。大火连烧3天,把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
想到这里,我心中不禁火冒三丈,恨不得将这帮强盗杀了。我痛恨,恨这帮强盗无法无天,丧尽天良;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软弱,皇帝昏庸无能,让这帮贪婪、野蛮的侵略者在我国的领土上撒野、践踏。
圆明崖的毁灭带给我们的是只如,更是惨痛的教训。同学们,让我们为了祖国明天的更辉煌而努力学习吧!
看《圆明园》观后感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