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反思让我们意识到,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与升华的过程,阅读一本书籍后,撰写读后感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绝佳机会,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1
?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描写一段缠绵刻骨的爱情故事。在维洛纳城,凯普莱特与蒙杰克两大家族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然而,浪漫的爱情却偏偏在这两个家族之间发生了。
凯普菜特为他的独生女朱丽叶举行盛大的舞会,因为少年英俊的帕里斯已经向她的父亲求过婚了,而这正是凯普莱特热切希望的。除了蒙杰克一家,城里所有富人都在被邀之列,蒙杰克之子罗密欧带上面具和朋友梅尔库乔和本沃里奥冒险混入了宴会。
达官贵人提巴尔持和被指定为朱丽叶未婚夫的帕里斯在欣赏着朱丽叶那迷人的舞姿。趁梅尔库乔吸引人们注意的机会,罗密欧走近朱丽叶,向她倾诉爱慕之情。他的假面具意外地掉了,那英俊的面孔深深地吸引住了朱丽叶。意外的.暴露迫使罗密欧和他的朋友不得不离开庄园。奸诈的提巴尔特发现了罗密欧和他的朋友们,并且告诉了朱丽叶的父亲。
舞会结束了。朱丽叶从奶娘那里得知,俘获她芳心的名字叫罗密欧,是她家族仇人蒙杰克的儿子。朱丽叶走向阳台,望着银色月光下的花园,思念着英俊的罗密欧。终于,她发现偷偷溜进花园的罗密欧。在梦幻般的银色月光下的花园里,这对一见钟情的恋人情不自禁互诉爱慕之情。
可怕的灾难还是发生了。傲慢的提巴尔特阴险地杀害了梅尔库乔,而他自已也在决斗中死于为友复仇的罗密欧之手。罗密欧被判终生离开维洛纳城。
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房间,当两人最后一次相拥在一起的时侯,朱丽叶的父母和奶娘进来了,帕里斯也来到了屋內,但朱丽叶对他冷若冰霜。朱丽叶的父母怒气冲天,威胁要把女儿赶出家,绝望的朱丽叶找到劳伦斯神父恳求帮助。神父想出一个办法,建议她喝下一种假的毒药,喝完后会像死去一样昏睡。她的父母以为她真的死了,就在家族墓地给她举行葬礼。神父会把实情告诉罗密欧,让罗密欧连夜赶回来,带着苏醒后的朱丽叶远走高飞。晩上,朱丽叶假装答应父母第二天嫁给帕里斯。第二天早晨,当父母和新郎来找朱丽叶时,他们见到的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朱丽叶。
朱丽叶服毒自杀的消息不径而走,迅速传遍全城。得知心上人噩耗的罗密欧不知内情急奔维洛纳城。凯普来特的家族墓地里,全城的人们都来参加葬礼。当人们离开时,罗密欧冲入墓地。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上人,喝下随身带来的毒药,倒在了朱丽叶身旁。苏醒过来的朱丽叶看见身边死去的罗密欧悲痛已极。失去罗密欧,生命于她已毫无意义,她拔出匕首,刺人自已的胸膛。
看着死去的女儿,爱情的力量超出了维洛纳城两个家族的不共戴天之仇。双方老人终于拋弃前嫌把手伸向对方。
一段缠绵刻骨的爱情故事,一曲千古流传的爱情悲歌!
为了得到爱情,一个不惜冒着死亡的危险喝下毒药,一个不怕犯死禁夜闯坟墓;为了难以圆满的爱情,一个饮鸩自杀,一个利刃穿心。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2
那梦的爱恋如此突然,如同假面舞会的完美邂逅,王子与公主般美好的浪漫,却没有完美煽情的结局。
故事的背景中蒙太古和凯普来特是两大敌对的贵族家世,而这样凄美的爱情却恰好发生在他们中间。罗密欧是蒙太古的独生子,刚开始钟情于罗瑟琳,但在舞会上与朱丽叶一见钟情,从此他便再也无法自拔。罗密欧是个温柔文雅的、俊异灵秀的大家公子,身上洋溢着自由反抗的气息,是个痴情的年轻人。外表文静的他很受女孩子们的喜欢,可朱丽叶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朱丽叶是个天真活泼,而又端庄秀雅的女子,她身上永远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她的头脑中永远活跃着不羁的思维,她的脸庞上永远闪着无邪灿烂的笑容,情窦初开的她也早已摆脱了稚气。
他们相爱了,一见钟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然而,两个相爱的人却背负着家事不和的包袱,单纯的相恋,却被强行加入复杂的纠葛。
他们的爱纯净得如同天使的眼泪,罗密欧在得知朱丽叶的真情实意后,他便决定抛开身外的一切,尊贵的姓氏在他眼里一下子变成了前进的绊脚石和追求爱情的累赘,而朱丽叶也毅然为了自己的爱情抛弃束缚自己的“牢笼”。
可上帝却似乎不知道这份珍贵的爱恋,虽然他们在劳伦斯神父前许下盟誓,成为了夫妻,可仅一天的情缘,线便被无情地斩断。
在那场角斗中,为了爱人朱丽叶,面对提伯尔特(朱丽叶的表哥)的恶意挑衅,武艺极好的他选择了再三忍让,可在提伯尔特的挑衅下,他又无法不自卫,杀死提伯尔特之后,他被判无期流放,那时,他第一刻想到的便是朱丽叶,他会等她,与她一同浪迹天涯。而朱丽叶在闻讯表哥之死,伤心之余,她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全部的帐都算在罗密欧身上,而认为他也是情非得以的。在罗密欧离开的日子,朱丽叶至始至终坚守着他们的誓言,面对父母的逼婚,她用自己的智慧抗争,她推脱了帕里斯的求婚。为了忠实于这段纯真的爱情,她爽快地接受了神父服药假死的计策。
或许,命运有时的`确喜欢捉弄人,痴心的罗密欧错过了神父的通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听说朱丽叶的死讯后,果断地买下毒药来到朱丽叶的坟前,躺在朱丽叶的身边,看着心爱的人静静地躺在自己的身边,他服下了毒药,来告诉朱丽叶他对她爱情的忠贞。而醒来后的朱丽叶看见期盼已久的罗密欧就在自己身边,可他却只是躺着,静静的,嘴角淌着鲜血,召示着死神已将他鲜活的生命夺走。痴于爱情的她在对待爱情上始终如一,在面对生死抉择上没有一丝含糊,她,毫不犹豫地拔出罗密欧的配剑自刎了。
他们的爱,如此突然,却又如此坚定,斩不断的情丝永远牵在他们之间,藕断而丝连,因为他们决定的是自己一生的守护。
而他们的爱情也像噬血的玫瑰,中了魔咒,将彼此推向了深渊,而我,但愿他们也能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幻化为蝴蝶,比翼双飞,虽然短暂,却一直美好、自由、幸福!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3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它也着实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虽然这部作品依年代来看是够古老的,但它就像陈年老酒一样,年代越久,越是芳香清醇。
作者莎士比亚将这段爱情描写得真挚感人,还富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这在当时,也可谓首屈一指了。整个故事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发展为线索,并穿插了凯普莱特与蒙太古两家贵族的争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
这部悲剧以凯普莱特与蒙太古两家的械斗开始,以主人公之死换来两家和好结束,我在佩服主人公那种崇高爱情的同时,不禁在想:他们这样以死作结束值得吗?也许是时代的不同,造成了人的爱情观念的不同,但在当时,他们能为化解家族矛盾而牺牲自己的爱情,这种“牺牲”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
对于像我这样正处于花季年龄的人来说,对于“爱情”的认识还太浅,虽然偶尔会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但这毕竟与前者相差甚远。
看了这本书后,我又想起了《泰坦尼克号》这部曾轰动一时的电影,jack和rase那段永不磨灭的爱情和“罗式”的爱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得小仲马曾说过:“真正的爱情始终使人向上。”他在失恋之后却写出了《茶花女》这样的名著。能拥有真正的爱情是每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都希望的,但倘若它一旦失去了,你也不能将一切都放弃,尤其是自尊,不然,你这一生几乎就全部被毁了。
时间在变,社会也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变,“罗式”爱情已不复存在了,现代的爱情已变得十分简单、普通,但它蕴含着的那份情感却始终没有改变。爱情,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来到这世界上,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它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加富有生命力。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4
“天亮了,在这凄凉和悲伤的早晨,一对忠贞的恋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两个家族世仇的和解。”
这段文字相信大家不太陌生,它就是著名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尾部分。蒙太古·罗密欧与凯普莱特·朱丽叶是该部作品的主人公,全作品一他俩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从他们一见钟情,到月夜相会,之后牧师又为他们举行了秘密的婚礼。可以说,到这里,这些情节可以称为喜剧,结局似乎圆满了,但是,才思过人的莎士比亚大师却又话题一转,让罗密欧在午夜里杀了朱丽叶的表兄,之后被放逐在外。读到这儿,我的心灵不禁被震撼了!这对恋人的遭遇真是太凄惨了!比起失去心上人而言,现在学习的辛苦、生活的苦恼又算的了什么呢?继续读下去,朱丽叶又被迫要和帕斯里伯爵结婚了,这真是太不幸了!就豪侠感我的考试成绩已经不及格了,名次又是倒数第一,无疑是雪上加霜!莎士比亚大师将他们两人的形象塑造的非常好,让我感觉这两个艺术人物的遭遇仿佛像真的一样,这样的打击要他们如何承受呢?就好比中国的一些经典名著、戏剧一样,一对壁人是不能完美的在一起的`。于是,他们毅然选择了死亡。是的,只有死,才能使这一在仇恨中衍生的爱情长久地、完整的保持下去,其实,死,何尝不是一种伟大?
回首古今,很多英雄人物的死都是伟大的:屈原见国家已经无药可救了,心中悲愤而起,依然投江而死,结果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给他设立了专门的节日——端午节;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后为保全骨气,自刎于乌江,结果几千年后的我们还依旧谈论“楚汉之争”;就连外国小说里的福尔摩斯,他为了消灭世界上危险的歹徒而因功殉职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多么痛心!
大文豪莎士比亚先生,同他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写出了那么多的喜剧、悲剧、传奇剧,给人们留下那么多的传世之作!所幸的是,那些悲剧并不完全可悲,至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家族的和解。至少,那些文学作品也使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作家的个人倾向。写作、做人亦是如此。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写作的意义所在吧。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5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它写了一对忠贞的恋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两个家族世仇的和解。
这是个异常感人的故事。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家和凯普莱特家。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见到了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美丽的女孩朱丽叶。于是两人一见钟情。不顾家族的仇恨,坠入爱河。他们不顾两个家庭的强烈反对私定终身。最后因罗密欧失手杀人,被逐出维洛那城。朱丽叶为逃避家人安排的婚约,于是在好心的芝伦斯神父的帮助下假死。偷偷回城的罗密欧不知道真相,为朱丽叶的死悲痛不已。便喝下毒药死在朱丽叶的身边。当朱丽叶醒过来时发现罗密欧已经死了,毅然用短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时,我已经泪如雨下。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坚毅的爱情,悲惨的结局,无不可以打动每一个人,正是他们那金子般善良,冰雪般纯洁的`心把两个家族的世仇化解了,虽然他们为爱殉情,可是那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却传为佳话,永远流传在人间。
那个时候子女成婚的年龄是那么小,在本该是最无忧无虑快乐的花季年龄就要承担生活的负担,坦然面对死亡。罗密欧他们为捍卫爱情在街上拼死搏斗,而那些旁观者只会煸风点火,不曾考虑过别人的痛苦与死活,只要事情与自己无关又能够让自己从沉闷的生活中解脱一下又何妨呢?那时的人们好无知,竟然为了一时私欲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他们可曾想过这对忠贞的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父母不顾朱丽叶的感受就给她私定终身,不就是为了金钱,荣誉吗?不就是为了找个有钱的女婿出去风光吗?但是最后,他们终于觉醒了,和有着世仇的对方和解了,这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他们之间的那段情,是我所不能体会的。而我也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在一起度过幸福的一天。
莎士比亚是用剧本形式展现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故事。所以我认为这本剧本能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此书独特的语言魅力。而这独特的语言魅力是莎士比亚的剧本所特有的。譬如此剧中众多精妙的比喻,令读者一读就心领神会;众多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令读者身临其境……
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啊!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不能为了私心而剥夺他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6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蒙太古家族和凯布莱特家族两家门地相当的巨族,他们世代的积仇结怨激起了新争,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理智而又疯狂的罗密欧与美丽温柔的朱丽叶在家族宿怨中结合。
一个是心地善良的美男子,一个是纯洁如玉的好佳人,偏偏生长积怨深重的两大家族里。朱丽叶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尔罗结婚,她不愿意和他结婚,便向劳伦斯教士要来了灵药,这种灵药可以让人伪装一天的假死。朱丽叶假死了以后,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便服毒自尽了。朱丽叶醒来了以后,发现罗密欧死了,自己也殉情了。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但他们的死却成了两家化解仇恨的纽带。从此,凯普莱脱和蒙太久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了。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悲剧的'冲突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与两个家族间的仇恨和对立,它表现了自由的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而上一代的仇恨又要延续到下一代,使年轻人们互相残杀。
如果他们家族无怨,那么他们的未来将多么美好:在我们生活中,矛盾时时存在,我们只有多一份宽容,生活才会更加精彩,幸福才会永远存在!这就是我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所在。
本来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终成眷属,但是却发生了这样悲惨的事情。这场悲剧告诫世人:世上最可怕的情感,是仇恨!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7
?罗密欧与朱丽叶》约写于16世纪90年代中期,代表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创作的高潮。该剧主要讲述男主人公罗密欧与女主人公朱丽叶的凄美感情故事,在一连串的机缘之下,两人最后双双殉情。
本剧不论于古于今,都有着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是杯具创作史上的一块不朽的丰碑。
先不说剧中的伉俪情深、缱绻缠绵,单看莎翁对跌宕剧情的精巧构思,尤其是将“药”作为一个影响剧情发展的极具杯具色彩的点,就不得不叹服莎翁浩瀚的`想象力——它让罗密欧殒命,让朱丽叶被埋进象征死亡的坟茔,也最终送葬了他们的感情。
在莎翁的笔下,朱丽叶所饮之药,只是一种让生命在42小时内假死的药,当朱丽叶在坟墓中醒来,看见的却并不是新郎伴她奔向完美的世界,而是罗密欧倒毙一旁的残酷现实,原来罗密欧以为朱丽叶已经香消玉殒,他亦饮下烈性毒药,此烈性毒药“纵使有二十个人的气力,也会立刻殒命”。
但“药”本身岂会酿成杯具,只有人才会啊!药的背后,其实交错的是一幕幕爱恨情仇、人情世故,这对有情人最终也是因此而双双奔赴黄泉……
这不得不谈到当时势力强大的封建势力。在那样的时代里,自由婚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可说是举步维艰,更何况罗密欧与朱丽叶双方的家族本是世仇,当两人在劳伦斯神父的支持下最后成婚,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也许能够就此消解,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械斗却如洪水猛兽般将罗密欧推向了被放逐的境地,“唉!我是受命运玩弄的人”。这真是惊天动地的嘶吼哀号啊!新婚的罗密欧,方才还是春日般的风和日丽,霎时刻,却被一场飞沙走石、狂风骤雨,卷走了一切期望与幸福。之后,亲王的亲戚巴里斯向朱丽叶求婚,朱丽叶被逼出嫁,在被逼出嫁的前夕,朱丽叶服下了神父劳伦斯配置的假死药,可一切却变的阴差阳错,四十二小时后,期望全都化成了泡影,两人生命的篇章也这样永远的完结了。
仇恨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杯具的根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杯具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篇8
对于莎士比亚的这部描绘了纯洁爱情,轰动了全世界的经典名著,我虽然早有耳闻,也略知故事梗概,真正拜读却是最近几天的事情。带着一股崇敬的心理,我从头至尾,详详细细,一个字不落地欣赏完毕之后,却有了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
有心人自戏剧的开篇,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罗密欧的初恋情人,并不是朱丽叶,而是一个名为罗瑟琳的女子。文中对罗瑟琳的`着墨并不多,只是从罗密欧对班伏里奥的描述中,约略道出了她的美艳不可方物,以及他对于罗瑟琳的爱情。
在此时,罗密欧的心目中,除了罗瑟琳,再也装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罗瑟琳才是最圣洁,最美丽,最能够深入他内心的人。他甚至为了罗瑟琳而郁郁寡欢,冷落了亲人和朋友,并以“她已经立誓割舍爱情,我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来答复班伏里奥,可见他对罗瑟琳的爱有多么深了。
其后,班伏里奥以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来诱惑罗密欧,希望罗密欧能够结识到比罗瑟琳更加美丽,更能令他倾心的女子。不出班伏里奥所料,罗密欧果然一眼相中了朱丽叶,与她一见钟情,把罗瑟琳忘得了一干二净。他惊摄于朱丽叶的美貌,并用这番说辞否定了他曾经对于罗瑟琳的爱情,“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相见之后,又打算秘密完婚。深知罗密欧感情经历的神父劳伦斯,指责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他以“我现在所爱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个一样。”来反驳劳伦斯。劳伦斯为了让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能够因为儿女结盟,而冰释前嫌,重修旧好,最终主持了他们二人的婚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然非常真挚感人,也确实至死都忠诚于对方。可是,他们当初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只是单凭一张美丽的容颜,便轻易将爱情抛洒。这种草率的态度,即便他们最终有了完美的结局,能否幸福到永远,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如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和王子总是在结合在一起后,嘎然而止,是同一个道理。爱情,浪漫和美丽,总是经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验,故事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令所有的人都为之失望和意外。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跟他们的不够冷静,过于冲动,缺乏生活的阅历,脱不开干系。倘若他们不是那么急于殉情,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相伴终身,一切都将是另外一个结局。或许这就是戏剧的艺术效果吧,非我这等俗人能够欣赏。
除了他们的感情外,对于剧中的搏杀与死亡,我也认为过于夸张和仓促了,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他们说动手就动手,说死亡就一命呜呼,给人一种草菅人命,人命薄如纸的感觉。或许这又是戏剧的另一个效果,是我班门弄斧,在乱发感悟,但我读完之后,确实是这么一种感觉。作文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