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能够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实践书中的理念,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很多时候,读后感能让我们发现生活的哲理,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鬼妈妈读后感4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鬼妈妈读后感400字篇1
当我还没拥有自己宝宝的时候,读这本书更多的是用来对照自己父母,对照自己,看看父母从小对我的'在我身上留下多大的痕迹?
我是个害羞、自卑的人,一直害怕面对社会,面对陌生环境。小时候,妈妈说女孩子要文静,结果行为处处受限制,不爱说话反而成了她心中优点。长大后,妈妈发现我实在太“文静”了,反而要求我活跃,说她那么活泼的人却生了我这样的人。其实,我好想对她说,小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除了先天遗传,后天的更多也是父母。每当我说道育儿这个话题,她也不会和我讨论,总不耐烦说一句,等你有了孩子就懂了。这一句话也恰好是她与我地位不平等体现,不容我辩驳,绝对权威。小时候被塑造成那样的人,长大后又如何轻易改变呢?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正如书中说的,父母暗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她不会懂的,正如她现在逢人就不停说,我太文静,太不敢面对社会。说多了,我更加不会当着她的面去和人们聊天、沟通。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枉格。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我不愿成为自卑、害羞的奴隶,可是我实在无法摆脱。
我不知道这样的妈妈是好是坏,她塑造了我性格不好的一面,但也塑造了将来好的一面:学会如何对待我将来的孩子。
鬼妈妈读后感400字篇2
今天扫读了一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两个地方引人深思。
许多人在平时也知道孩子有了过失要好好和他谈。但一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孩子发火,“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居然还……”,“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过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忍不住先发一通火。一些家长只好用“我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来平衡自己。“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这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脾气不好是家长的毛病,是家长的错误,在要求孩子改正错误的同时,我们也要改正自身的错误,切记,不要冲孩子发火。忍耐忍耐,再忍耐。
1、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2、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3、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4、让孩子读正版原著,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这四句关于阅读的话真是至理名言。引导孩子阅读时,遵循遵循再遵循。
鬼妈妈读后感400字篇3
一周时间读完,本书让我觉得受益良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向着“楷模”发展,而不是向孩子自己愿意的那个样子发展。成人为孩子设立了太多的标准,认为在标准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将来才能成功。比如“爱学习”“有礼貌”“守纪律”“多才多艺”等。儿童在这些方面“听话”,按家长要求去做,就是好的;如果他们不听话,在哪一方面达不到成人的要求,就要遭到训斥,严重的会遭到打骂。还有的家长自身境遇不理想,或有人格缺陷,常常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于孩子,把自己的.“理想”交给孩子完成。
与其费尽心思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不如让自己成为一个听话的家长,俯下身以平等的姿态来倾听孩子真实的需要、内心的声音。不管、不陪是作者倡导的观点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处,不是放纵、放任孩子,而是顺应孩子成长的需求,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正确引导健康人格才是最高的境界,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的家长,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好老师。
鬼妈妈读后感400字篇4
作者一直在强调尊重,平等和自由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在强调”家长权威”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也感觉书中一些具体的做法和细节,并不具有搬来就用的普世价值。
没见过几百个孩子,不能称之为育儿专家。一个月嫂都需要带上十来个孩子才能成为好保姆,何况是从襁褓到成年的漫长历程,作者的孩子,毕竟是千万种中的一种。
赞成作者说的,是艺术。所有的基础理论只能是基石,抚养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孩子与父母不断磨合与成长的过程,双方的天性和特质,使得这个过程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殊途同归,爱与的本质,是让孩子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能力。
或许作者将自己育儿的点滴写出来,做法不适合照办,但是是对基础理念的体现和强调。真正树立起尊重,平等和自由理念的父母,自然能发展出具有自己家庭特色,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做法,这也是本书能给出的最好的帮助吧。只是照办作者做法的,难免东施效颦,空抱怨方法不灵而已,毕竟艺术是无法模仿。
鬼妈妈读后感400字篇5
妈妈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不论大事小事都唠叨个没完没了。
早晨,爸爸妈妈开车送我上学的时候,妈妈在车上说:“上课要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我不耐烦地打断道:“知道了”。
那天,学校组织春游,我很早就起来了,我已经把要带的东西全部都给带上了。可是妈妈还在说:“面包带上了吧?手帕带上了吧?水果带上了吧?……”真是没完没了。我已走出了门,妈妈还在唠叨说:“路上小心汽车,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闹别扭……”我走远了,却不知道妈妈还在唠叨些什么。
有一次,我到学校礼堂参加演出,妈妈本来准备象其他同学的家长一样来学校看演出,谁知单位通知她去外地出差。我想这也好,免得每天都要浪费时间听她那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了。
虽然我自己的心里总是有许多借口来安慰自我,可我发现同学们的妈妈都和我妈妈一样爱唠叨,看看同学们妈妈的唠叨声中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望着一下子都能笑出声来。
谁知表演后的那个晚上,我忽然生病了,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毛病,却把我烧得迷迷糊糊的。医生说不要紧,只是伤风感冒了。虽然有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但我觉得还缺点什么,睡在床上,我的脑海中想起了妈妈对我的唠叨声,觉得妈妈的声音忽然变得好亲切。唉,妈妈要是能来对我唠叨唠叨几句该有多好啊!
这讨厌的唠叨声,却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用心,仿佛她的唠叨声是我的爱。
鬼妈妈读后感400字篇6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鬼妈妈读后感400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