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传达的,一篇精彩的观后感能够引导观众反思作品的艺术风格,从而激发更深层的思考,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1

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长津湖》。

它主要讲述了中国志愿军第七连军的故事。第七连军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电台和译电员送到指挥部那里去。他们在清点了人数以后就上了火车。可还没到目的地,就突遇铁路维修,他们不得不改为步行。可正当他们走过一片石头组成的平原时,美军的.飞机低空飞来了。大家迅速躺在地上,装成死尸,但是仍然也没逃得过牺牲的命运。

战士们含泪继续前行。在他们赶到指挥部进行短暂的休整后,又继续向目的地1100高地出发。他们路上充饥的粮食居然就是一个个的冻土豆和干面粉,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如期到达目的地。

随着司令员的一声命令,战士们迅速包围了美军。战士们在长津湖打了美军个措手不及,随后又立即往美军军地打去,最后,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关于志愿军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段故事。志愿军战士们在零下30多度的环境下,穿单衣,吃冻土豆,武器装备落后……但即使这样,他们丝毫没有退缩。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心、英勇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地往上冲。请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抗寒抗饿?就是为了让我们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里。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应当好好学学,奋勇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们。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2

哪怕有再多的磨难与牺牲,我们也要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题记

?长津湖》这部影片主要是讲抗美援朝时期发生在长津湖一带的一场名叫“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看完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我的内心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

我震撼于一张脸的凄苦与不舍。这是九兵团七连连长伍千里母亲的脸,这是一张刻着不舍、不想让儿子去战场的母亲的脸。战争已夺去了她大儿子伍百里的生命,而她二儿子伍千里刚回来又要归队去打仗。她舍不得,不想让二儿子去,她也担心二儿子又回不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我震撼于两句话带给人的思考。伍千里有个弟弟叫伍万里,他被编入伍千里的连队,伍千里对他很严格。在伍万里的入连仪式上,就因为他没回答出自己是第多少名战士,伍千里就罚他站一晚上,还告诉他“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很可能是只鹰。”正是因为哥哥的严格要求,伍万里在战场上才会表现得极其勇敢,在与美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时,为了把美军的信号塔给破坏,伍万里与一个美军殊死搏斗,终于赢得了胜利。伍千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危险时,如果选择逃避,就只能坐以待毙;如果主动出击,制造并利用机会,就会化险为夷。还有一句是“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是呀,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震撼于三个画面的感人至深。零下四十度,极寒的天气,美军部队吃着美味的食物,而我们的战士一天仅有一个土豆,这土豆硬得将战士们的牙齿都硌坏了,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七连战士以苦为乐,令我感动不已。最后一战,美军这个称霸全球的北极熊团,投了个标识弹,雷公为了掩护大家,让大家脱险,他把标识弹挖出来并开车送到无人的地方,此时,他全身被标识弹炙烤,血肉模糊,看到这里,我泪如雨下。雷公的牺牲自我、保全连队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电影的最后,美军空军在撤退的路上发现了中国军队,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美军空军部总指挥员看到这一幕,摘下手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说了一句:“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这样的军队。”为了保家卫国,战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无畏,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向所有志愿军战士致敬!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我们将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3

冰天雪地苦鏖战,烈士铁躯铸长城。近期,观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使我热血沸腾,受益良多,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感动于抗美援朝志愿军钢铁的意志。

在长津湖战役中,水门桥是唯一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是美军的退路,只要炸断这座桥,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敌军都有可能被合围、被围歼,因此水门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时敌我军事力量悬殊,作战环境恶劣,为我军炸毁水门桥增加了巨大阻力。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面对严酷的条件,志愿军毫不退缩,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敌我两军交战过程中,一辆敌军坦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逼近,危急时刻,为完成任务、保护战友,其他志愿军们不顾性命之危,一个接一个地抱着炸药包冲向坦克,以生命与鲜血来进行着抗争。看到他们用血肉之躯冲向坦克,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点燃了我的血液,澎湃了我的情绪,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那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隽永精神。

朱熹有言:“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长津湖水门桥》中七连的精神滚烫心间,更化为力量鞭策我们前行。曾经,有无数的英雄为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牺牲自己,血洒疆场;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他们的精神,接过属于我们的接力棒,守护抗美援朝志愿军以及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们铸就的荣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英雄的精神永不磨灭。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4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延续《长津湖》的故事线。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水门桥战役,对战双方是第九兵团和美军陆战一师。面对志愿军的强烈攻势,美军被打得节节败退,落荒而逃,水门桥就是美军撤退路线的关键点。第七穿插连三炸水门桥,最后英勇牺牲,只剩伍万里一人生还。

随着抗战情节的深入,我多次热泪盈眶,第七穿插连为了炸毁水门桥,每个战士都在拼命,都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好视死如归的准备。伍千里说:“只要桥在,任务还在,美军修一次,我们炸一次。”当时的长津湖,气温已近零下四十度,美军外围有先进的军舰、铺天盖地的飞机、强大的.陆战师以及充沛的物资,反观我们的战士,武器上只有步枪、迫击炮,他们日夜隐蔽在雪山坳里冻得瑟瑟发抖,唯一的食物就是揣在怀里冻得硬邦邦土豆了。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们没有退却,毅然守护着我们祖国的疆土,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无私的壮举哪。

此时,我已流泪满面。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我们要感恩生活,珍爱和平,铭记历史,从小立志,作为一名学生,要把自己的使命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5

昨天晚上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年度重磅级的战争作品,云集顶级导演、编剧和主演,是一部合格的战争作品,如果不过分挑剔的话,也是一部优秀的战争作品。

毕竟那一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存世已经不多。而改开40多年来,因为和美国的商业关系,朝鲜战争的电影,差不多鲜少提及,几年来才陆续拍摄了几部。

其实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美国人拍摄的电影,极少出现人们解放军形象,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更是寥寥无几。—— 美国人在中国周边,从朝鲜到越南,再到后来的阿富汗,其实一次比一次失败彻底。也是没脸在解放军面前表现“武德”。拍来拍去,大多数都是二战作品,暗戳戳地贬低前苏联,抬高自己的地位。

回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差不多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用心去拍了,纪录片都是档案馆里二次剪辑整理出来的。现在拍摄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而且是大手笔去拍,本身也是国际形势变化的一部分。—— 对方已经撕破脸,我们也不必太照顾美国人的面子。

尽量实事求是地去再现那个时代的精气神,就是成功的好电影。当然,历史越久远,电影细节就越难以还原当初,比如演员的精气神。假如是50-60年代拍摄的电影,可以直接拉上参战过的一线部队拍摄。无需刻意表演,就是接近真实。—— 道具可以尽量还原历史,人的精气神还有气质,仅仅凭借一些老照片,演技再精湛的演员,也是不太容易还原的。

所以,不吹毛求疵地评论,这部电影可以打分9分以上。得高分是因为前面陈凯歌导演的部分,确实具备史诗般电影的那种气质。比如我印象很深的这么一个镜头,伍万里在火车上打开车门,火车身后就是蔓延的万里长城。火车、志愿军战士、万里长城,极强的画面感,万里江山如画,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历史沧桑感、时代使命感、人物的立体感,全都能够体现出来。—— 算是电影中的经典艺术深度的体现之一。

以前很多人都说,抗美援朝电影,没有好好表达志愿军,“为何而战”的思想源头。我想这部电影,应该表述得比较到位。而且很多大人物的话,都是我们熟悉的。比如,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气势就远比美军的战斗机、军舰,强大得多。

电影的节奏感,把控得很好,前面半小时表达的是在国内“入朝”之前的志愿军动员、集结和准备工作。从某种方面,也回答了志愿军的思想源头。

从进入朝鲜开始,转入战争的场景。当然,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里能够拍摄出来的,更为残酷、血腥。这一次有八一厂压阵,又有军委背书,因此拍摄的尺度,已经放得比较大,算是非常难得的大场面、大制作战争片。

林超贤导演的战争片,我之前提到过,“红色暴力美学”。放在这部电影里,这个词不合适。客观一点评论,在当今世界的华人导演里,论及战争片的拍摄,林超贤算是翘楚之才。很多细节,拍摄得很到位,至少近年来,无论是中外的战争电影,鲜有细节如此到位的电影。

叙事过度发散,恐怕是这部电影被吐槽的原因。怎样拍好这样的战争片?那就是尽量接近历史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吃力的事。长津湖之战,除了战场本身,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人物和事务极多,在短短两个多小时,要把这么多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并非易事。—— 何况,还要“形山神不散”,既要聚焦主要人物群体,又要兼顾战争宏大。这难免有一种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但是又过分发散的感觉。

加上审核剪辑掉的一些部分,电影的后半部分,有一些内容过度显得突兀。这个确实和导演的功底关系不大,编剧兰晓龙估计也是尽量做了精简和压缩。作为“工业级”的电影,而且是多位导演执导的,难免会出现风格差。

所以,有人吐槽也正常。在我看来,前半部分(入朝之前)我给9.8分,入朝战争部分,可以打8.8分。综合评分在9.5以上。大概和猫眼电影,给出的评分相当。

这也说明,我的影评,大体上代表了大众的审美水平。既不会太专业,甚至故弄玄虚,也不会太假,为了表达与众不同,强行进行细节批判。—— 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很值得春节期间,举家去看一看。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观《勇士》电影观后感5篇

观看电影八子观后感推荐5篇

观看电影八子观后感5篇

电影《圆梦》观后感5篇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500字5篇

奔腾年代电影观后感5篇

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5篇

微电影礼物的观后感优质5篇

关于猪的电影的观后感模板5篇

关于猪的电影的观后感参考5篇

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