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表达方式,可以让每个人的表达更加精彩和深刻,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心向远方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向远方作文篇1
远方有美丽的风景,它诱惑非常;有迷人的传说,它虚幻迷离;有未知的苦难,它枉然困苦。正因为它是个多变的精灵,才有足够的美丽去吸引你我,纵使我们深陷迷局,亦不后悔。而这亦是追求,追求远方,追求一种未知的感染力。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个世界是光怪陆离的,世间的万物也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该止步于前,正如这句诗,应学会追求,追求远方的风景,追求远方的传说,终究会有意外的收获。
时光会慢慢行走,而我们亦需要追求远方,不可止步,不可停下,懒惰的人会认为追求是一种劳神伤财的愚蠢行为,只想自己能安于现状便可,自以为聪明机智,可熟知在别人眼中,他们不过是卑微的尘土,可以那样不屑一顾。如若我们不想成为别人眼里的傻瓜,那就要学会追求,去见一见远方的美丽,去看看在另一个地方的自己,那是你会感谢当初有探索,有好奇心和有追求的自己。
追求远方是一种上进心的体现。现在许多年轻人在这个渐渐浮躁的社会,思想已变得松散,没有野心,不懂追求。他们只想平平淡淡,当个小职员,三餐能饱,生活安逸。每个人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但他们是否能想到,公司裁员是他们,被上司压制也是他们,做最底层的员工终究会有新人代替终被社会淘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上进心,正如没有追求的雄鹰,只能活得一世,无法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所以当你懂的追求时,你离人生的顶峰便多了一点机会,当你站在高处时,你便懂得“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是那么令人欣喜。
“我想要流浪,流浪远方。”为什么明知是趟艰难的旅途,三毛依旧选择义无反顾向着撒哈拉沙漠走去,那是对未知迷茫的探索,是追求远方的奇特,更是找寻自我的态度。因为追求远方,终让我们知道这个奇女子身上的美丽,因为追求,成了我们眼中的三毛。
我们不该用得与失来衡量追求的价值,很多人认为如若我们努力了,追求了,得到的东西却大失所望是没有价值的。但我想说,旅途是未知的,远方是迷幻的,成功和失败亦是我们难以掌控的,如若我们一开始就带着想要得到什么的目的,最后会一无所有的。但如果我们不去追求,脚步不去移动,又怎么得知未来是苦是甜,是悲是喜?所以追求是一件事情概率的前提,如果连追求之心都没有,那还未开始的梦想就注定失败。
我心想远方,追求远方,未来之谜终会解开,你我都会笑看当初。
心向远方作文篇2
深山独院,梅妻鹤子,坚强的花朵开放在严寒的冬季,映得那雪也有了温度,它们散发着幽香,还有轻乘舒缓的潮湿气息。有时候凛冽的风刮过来,一些花朵便自然地从枝头飞起,三三两两飘向远方。
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能够让他如此地向往与沉迷,并且不计任何代价地去追求。那个叫林逋的隐士。那些怒放于冬的生命,拥有火的红艳和雪的洁白。我为自己泡绿茶,淡淡的茶色浸润着那股暗香,热腾腾的蒸汽幻化着林逋的安定和他的飘泊。
我想起我永远不会有他那样的勇气,明知路途漫漫,却拼了命也要适应自己的梦想。
困难-----困难往往是因为你的心陷入困顿了,困难只是你的心境映射出来的虚像罢了。我听见他说,孩子,如果还有梦想,旅程就不会结束,当你离梦想最近的,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ago,该远行,该寻找那种生活,尽管一路困难重重。
从这出发,到达远方,最远。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定会追求到你想要的生活。是啊,最远,有多远呢?我望着他的背影,想起那秋水般的惆怅的眼神,心狠狠的疼。谁不想过林逋一般无忧无虑的日子,只是那段日子总给我带来恐惧,远远多于快乐。
我常常一个人趴在学校大操场中央的草地上,任夕阳下的东风吹过冗长的发丝,得意于自己的洒脱,弃案头文卷于脑海的西伯利亚于不顾,纵然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学《赤壁赋》的时候,国学老师说要带我们真正认识一下苏东坡,本来,我已不会惊奇文化领袖在书卷外的失意生活,从前认为没有庙堂的尔虞我诈的文人一定乐得宁静空间,使我明白“文以载道”这观念是读完林语堂为苏轼写的传记之后----即使是苏东坡,这个公认的伟大诗人,散文家,画家,哲学家,音乐家,以及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但是正如自己在随笔中写的:最优秀的诗歌往往是政治的附庸。
苏轼仕途坎坷,几起几落,落魄时他被贬谪黄州,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得意时他成为帝师,享誉京城,风靡天下。他经历了风风雨雨,从此看透了世事沧桑,挺过宦海沉浮,从此看淡利禄功名,只为自己毕生的目标而漂泊到远方。从黄州到汝州,从杭州到定州,从岭南到海南,他的人生时而惊涛骇浪,时而又如枯井。他始终不曾放弃,以一颗超然绝立的心面对一切。“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与柳永相比,他没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诸多感慨。政治青云,人生理想,在他看来,都不在话下。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他,与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理想是融为一体的。
走吧,走吧,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同路,不管我们多么相像。
留给我的也只是一卷破旧的画,被水浸湿过,皱缩过,我将它轻轻铺展开,空荡的夜幕之下,点点的水墨让我欢心。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再怎么单调的旅程都不厌烦,再怎么遥远的地方都不会担忧。而总有一天,诗也吟尽了,泪也淌干了,只留下单薄的躯体在时间的空隙中流浪,不知那时,是否会想起出发时说的那句话……
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你就会追求到你想要的生活。不敢面对现实世界,目的地就最远。
心突然很坦然,什么期待什么压力什么远方都被我扔了,掷地有声。
心向远方作文篇3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往而不成,迎头直上。——题记
从小我们就向往着远方,从小我们就期望着哪一天能背上行囊,然后义无反顾的奔向我们所向往的那个远方。远方,那个令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天涯海角没有它广阔,珠穆朗玛不及它高远,这个承载着我们所有希望的地方,看不见摸不着,有时感觉它近在咫尺,因为它就住在我们心里,有时又觉得它远在天涯,因为它依然在远方朝你招手。
远方,那是心的希望!那是鉴真远渉浩瀚重洋的远方,那是麦哲伦遥望茫茫海天的远方,那是唐僧不远万里想要去求取真经的远方,那是鲁迅先生不惜弃医而从文为了拯救国家、民族的远方。他们所坚持的远方是一种忽略距离,忽略困难的行程,因为远方有他们的梦想,有他们所向往的一切,有一种永不退缩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前行的步伐。
那远方总是无限神秘的,总是有着无限诱惑的,而人们也总是带着那课好奇的心与种种的疑问望向那远方,人们不断想象着远方的美好,将它作为灵魂的寄托,终于有一天,人们再也抑制不住骨子里的不安分的天性,按捺不住灵魂里的涌动,勇敢的踏上了征途,大步走向远方。
现实是过去的远方,远方是将来的现实。过去的人们向往、追寻的远方,变成了现在的现实;而现在的人们向往、追寻的远方,也必定会成为将来的现实。人类的进步就把向往的、未知的变成现实。
后来我渐渐明白远方不是从一个你呆腻的地方去另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而是那个地方承载着你的梦想,你所有拼搏的动力都源于它。
走吧,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远方才是真正的归宿。
我期待着走向远方,我想到北国去,为了去享受那凛冽的风,为了去欣赏那美丽的雪;我想到到南国去,为了去看看那小桥流水,为了去听听那蒙蒙烟雨;我想到内蒙的大草原去,为了去策马奔驰;我想到新疆的果园里去,为了去尝遍美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远方,都有一个不愿与人分享的渴望,北大是我的远方,我会义无反顾的奔向它,哪怕前行的道路荆棘满布但也仍然也阻挡不了我前行的脚步。
走向远方的路上或许会有崎岖的山路阻挡,或许会有彷徨与无助,但请不要停下脚步,因为远方也仍然充满希望。朋友啊!请把那些悲伤都用眼泪贮藏,而后,凝聚成力量,踏着坚实的脚步坚定不移的走向远方,等到达远方的时候即使流他个大海汪洋又何妨。走向那心之所向的远方就像汪国真的诗中说的那样:“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后记:擦亮双眼,拨开迷雾其实远方一直在你心中,也在你脚下。
心向远方作文篇4
海子说,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每个人初读时,内心都会涌动对远方的渴望吧。可现在,仿佛所有人的梦想都成了环游世界亦或是在安安静静的小镇开一家不必盈利的茶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再看海子的诗感到索然,已全无当初的那种意境。当环游世界成了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过程,如同收集一套卡片,到过一个地方便急急忙忙和以前的地方贴在一起,成为足够骄傲的展品,足够炫耀的谈资,我想,环游世界——这四个汉字的组合,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内核。
有人说过:旅游,只不过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如果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别的地方就美吗?像极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觉得这是一个故事:海滨的人想去看山,山里的人想去看海。故事有了进展:海滨的人住到山里,山里的人住到海滨。后来——海滨的人想去看山,山里的人想去看海。李渔的《十二楼》中有一句:一心善,众生即仙佛;一心恶,仙佛即众生。深以为然。向往美,生活便是美的;心中无美,世界哪有美可言?当一个人说“某某山?是啊,我去过!没有什么,一座山而已,能有什么两样!”毕竟他的眼里没有美,那么旅不旅行对他而言,真的一样。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我认为这句话是对心而言。很喜欢旅游卫视的广告语:身未动,心已远。我将它曲解为旅行不必跨越万水千山,只要心向远方,常怀一颗向往美的心,抬眼即是风景:挂着晨露的蒲公英;窗台上打着盹的慵懒的猫;输电线上整齐排列的麻雀……在田间路上我遇到一位老婆婆,草编的斗笠遮住半头银丝,手里抱着什么,我想应该是做柴火的干草。当她越走越近,我惊奇地发现她手里捧着的“干草”是一大束野菊花!花朵有阳光般的颜色,阳光般的绚烂。她好像抱着一支火炬,照亮了这条寂寞的路。岁月爬在脸上,爬不到心里。即便垂垂老去,即便一生都未离开过家乡,即便不知道什么是“世界”,繁重的农事之余,这样的浪漫,这样的人生,这样的衰老,已足够美丽。
世界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上帝是公平的,在你抱怨丑时,记得擦亮你的眼睛,仔细想想匆匆而过时身边潜藏的美丽有多少你没有发现。向往美,发现美,在城市感受人工的力量,在雨中感受自然的亲拥,在原野感受泥土的伟大,在山巅感受世界的渺小。感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感受“野马飘鼓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感受早晨,感受夜晚,感受新的每一天。
只要心向远方,抬眼即是风景。
心向远方作文篇5
路,是每个人都必须走的,它跟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路,世界的诗情便又要减少几分。
天,则是路的衬布,走什么样的路,就会见到什么样的天。
走在李公堤上时,常常有细雨相伴。伸出手,触摸着自天而降的圣洁,整个人都会感到一股沁人的凉意,仿佛脱胎换骨一般。遥望细雨中的天穹,一抹蓝,一抹白,还夹杂着淡淡的墨迹。如同水墨画一般。轻轻吻着这丝丝银线,走在李公堤上别有一番风味。这是圣洁的雨,我想。雨能够洗去尘世间的所有污垢,也可以洗涤心灵。伞,是阻碍大自然与我们亲密接触的祸首。触摸大自然的玉露有何不好呢?只要不是愤怒的宣泄,我就不打伞。
又是晴天。我的步伐到了城市广场。步履所到之处满目尽是高楼林立,是灰的色调。无情的钢筋混凝土一点点蚕食着城市最后的自然。我仿佛看见那一丛丛整齐划一的绿色在哭泣!天然的美,不知胜过人工几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岂能是平庸的园林艺术家所能比拟的?抬头仰望那灰蓝色的天空。不美了,这里不美了,全都是机械的气息四处弥漫......天是雕琢不了的,我知道这才是一个地方最真实的风景。
走在乡村小道上,恰逢暴雨倾盆。豆大的雨点从高高的天上以重力加速度向我涌来。乡村的雨大气,粗犷,这种热情使我无法抛弃我的伞。偶尔抬头遥望不一会儿就被雨点打得不得不闭上眼。仿佛天是一位刚刚褪衣沐浴的少女,不愿人的叨扰。但,我看见了一片真实的蓝天,她是被花草树木净化了的。或许是触犯了天的隐秘,我一个趔趄和泥土来了个亲密接触。嗅着泥土的芳香,望着自己满身的泥泞,我苦笑一声:天,你也太狠了!
走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该是一种如何别样的情趣!终于,通过因特网,我虚拟着游了一回巴黎。大道两旁的法国梧桐,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的确,这是恋人们追逐浪漫的后花园。而我,一个匆匆的过客,是绝无法体味这份情感的。不过,我选择了晴天。我怕绵绵细雨会勾起我无止境的情思。我是对的,在遥望异国他乡的蓝天,我总算没有后退。太阳还是不知疲倦地照着,天,白的像刚被水洗过。毕竟不是自己熟悉的故乡,泥土中含有的那丝丝寂寞与陌生,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跃进我的脑海。美,的确美,只是缺少熟悉,我想。再走走,我感到街道上弥漫着蓝天的气息。那是一种怎样的气息,没人告诉我,但我可以感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不可名状的感觉。
遥望,是可以有诗情画意的。往往你的目光看的越远,你看到的就会越美。触摸蓝天吧!用心,用目光去触摸,而你要做的,只是静静地遥望。
走着脚下的路,遥望头上的天。
心向远方作文篇6
传说有一种小鸟能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在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是什么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还是……。对我来说,“那截树枝”代表的是爸爸的帮助。
小学的我,突然成绩一落千丈。我由老师眼中的宠儿,变成了被冷落的人。我完全无法容忍孤立,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才发现,拦路虎要比我想像中的多,脑海中瞬间闪过放弃的念头。“放弃吧!放弃了就不用做这么多的题目,放弃了就可以去玩了,那是世上最美好的生活啊!”一段熟悉的话从脑海中飘过,在我快要动摇时爸爸帮助我战胜了困难。
那天起,在爸爸的帮助下,拦路虎一只只扫去。我重新成为老师眼中的宠儿。但是,当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种名叫依赖的寄生虫在我身上扎下了根。
一天,老师给我单独布置了一些题目。那些题目我实在懒得思考。习惯性的想到了爸爸,“爸爸,你过来一下”喊了几次后,我听到了妈妈的回答:“你爸爸今天不回来了。傻丫头,你又忘了这件事,这是今天的第五次了。你现在需要独立思考,别像婴儿一样黏着你爸。”听了妈妈的话,我的脸像被打了几巴掌一样,又红又烫。稍稍的调整了一下情绪,仔细的思考那些题目后才发现它们是如此的简单。我狠狠的自嘲了一下,“我完全有能力独自完成这些题目,为什么不相信自己?”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现在的我已经越过“太平洋”。我将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而我也需要换一截新的树枝,那就是自信。
心向远方作文篇7
远方。
那么令人魂牵梦萦,又那么令人畏惧迟疑!
我放眼望去,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再过去些,便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它们将这个山沟里的小城镇紧紧包围了起来。我的梦想,绝不止步于此,我所渴望的,是大山之外的世界!
看看那本几何吧。心中一个声音说。它会帮你走向远方。
然而我本能地抗拒了。几天的钻研,使我感到额头上发烧般滚烫,思维也被绞成了一团理不清的麻。我拿着它,像拿着块烧红的铁,烫灼我的手,烫灼着我的心。
我想起了我那些快乐无比的同学们。在他们中,我永远是个落伍者。女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在一起,神采飞扬地谈论着她们所崇拜的明星,诸如黄晓明、tfboys;男孩子们呢,则兴高采烈地争论着究竟哪只球队更胜一筹,什么热火、快船。瞧,他们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擦掉已宣告失败的不知是第几条辅助线,如同擦拭着心头滑过的泪水。但心告诉我,我向往的——是远方。既然不甘心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山沟里,那就不能做他们那样的时尚者!
我的额头上又传来了隐隐的疼痛,如同那细长的蚯蚓般爬向眉心。心中也翻起了汹涌的波涛,似乎在狠狠地撞击着我的胸腔。窗外,阳光好灿烂,它好像在对我开怀大笑呢。嘤嘤的鸟鸣,沁人的花香,都似乎在招引着我……可我,却只得端坐于桌前,埋着头,拿着笔,琢磨着那一本令人头痛欲裂的竞赛几何!或许换一本,不管是代数还是数论,做题的感觉都比几何要好上几十倍……不,我明明知道,我最弱的便是几何,在奔向远方的路上,短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刻苦钻研呀……可是,多明媚的天气呀,在这样的日子里我……
我抱着头趴在桌子上,如一滩泥般,有气无力。我的内心纠结不已,如那被绞成了一团理不清的麻。我很清楚,我并不算努力,惰性会使人丧失奋斗的力量,何况现在有那么多人正在奋斗。可我依然多么渴望能放下书本,快快乐乐地玩耍……然而,从小时起就萌生的对远方的好奇和渴望,不得不催使我想到我的目标,我的追求——在远方。
远方。
那么令人畏惧迟疑,又那么令人魂牵梦萦!
疼痛依然袭来,如小虫子一样爬爬停停,停停爬爬。我重新拿起了书本,不由得想起长跑来——当人跑了一定路程后,就会呼吸急促,喉咙生疼,两条腿酸痛而迈不开步子,浑身血液也似乎变得冰冷,从头到脚都传来绝望的感觉。如果此时停下来,两腿剧烈的疼痛只会使人丧失向前的动力,再也无力向前跑去——如果是那样,我宁愿坚持下去,一直到达目的地。
我默默地念着:坚持,直达——目的地。
没有选择,因为,我始终心向远方。
心向远方作文篇8
今天下午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关于中国人养老的问题,本来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已经不能引起我的神经冲动了,但看到读者的评论我却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了。因为以前读书看文章总习惯看其表面所呈现的东西,也不用心去思考,读了多少书就忘了多少书。但是现在却觉得一篇文章反应的是一件事情,但是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你又会发现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大家所有的评论差异,我想都是来自与每个人的“阅历”差异。
人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事情,也每天都会对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正如我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标题上的“人活着,钱没了”这几个大字时,脑子里会突然闪现出一些词,譬如“时间”、“生活”、“挣钱”、“价值”、“生命的意义”等等。或许其他人看到“人活着,钱没了”,又会想到其他,这就是个体差异。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对于“路”与“悟”,是值得去深深研究的词,有的人一生都在路上,却从来不悟,好比以前的我。而有的人却因为“悟”得太多,却变成了“算”,亦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那么怎样才能“路”有尺,而“悟”有度呢?
哲学家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后来,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有的人会激愤,忧虑,疑问,警惕,此时,他们也就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眼睛,因此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至于第三个境界,则是自然思想的回归,人开始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人在不知世事时,会对社会充满很多种美好的憧憬,会怀揣昂扬的斗志,可是有多少人的路途会一帆风顺呢,当他们在行进的过程中受挫时,又有多少人会坚持,大多数人会选择逃避,会自我懈怠,会自我安慰“算了吧,在这个社会,能实现一个美好的梦就好!何必追求那么多。”然后,他们向着那个唯一的梦奋进,但是再到后来,他们又遇挫了,最后连一个梦都没有实现,直到生命最后,他们才会真正了悟到:“原来人生就是,平凡的走好脚下的“路”就足够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活法,其实平心想,静气论,放眼一条单程人生路,有去无回,虽长也短。
时间在风尘中仍是一副旧事模样,人事却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去往日的色彩。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就好,我在路途,我会不断领悟漫漫人生路!
心向远方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