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是当下社会中很常见的文体,很多人都会使用到,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方式,从而改善人际交往,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篇1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篇2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篇3
共产党员的信仰给了张桂梅老师一行人坚持的力量,艰苦创业、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誓言成为了女高不忘的初心。
丽江华坪女高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教育,更是将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常态化融入了日常教学中,为她们提供了坚持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帮助他们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曾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的学生,深知女性想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偏见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内心的强大和知识的富足才能让我们看到继续前进的道路。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帮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她像一名战士,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奉献,坚守“能帮一个是一个”的信念,让136个孤儿有了“妈妈”;她在备受质疑时,忠诚坚守。
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用不服输的精气神创办了第一家面向贫困山区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地区的女孩子有学上;她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不计功名。
她就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过后让我备受鼓舞,我们应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篇4
8月的华坪县连续高温,热得像一个大蒸笼。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老师们聊着今年孩子们的高考成绩:“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有70人。理科最高成绩651分,文科最高成绩619分……”她满脸透着喜悦之情。
她叫张桂梅,是x省x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4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云岭深处的贫困地区,拖着病体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贫主战场,用大爱筑起师德丰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先后荣获“x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云岭楷模”等40余项荣誉。
“让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出生于x省x市,1972年她跟随姐姐来到x参与“三线建设”。1995年,丈夫患上胃癌,她花光所有积蓄也未能留住丈夫的生命。第二年,张桂梅带着丧夫之痛,从x市调到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那几年,张桂梅经常看到一些因家庭变故成为孤儿的孩子,这让她感到一阵阵心痛。她心想:怎么能帮帮他们?让这些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
1998年7月,张桂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后,她更坚定了要帮助这些不幸孩子的信念。2001年,有关部门派人找到张桂梅,希望她能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张桂梅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成了54个孩子的妈妈。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许多不幸的故事,每个孩子心里都揣着一块冰。”提起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张桂梅一脸难过。她说:“我要加倍呵护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张老师虽然不是这些孩子的亲妈,但却比亲妈还要亲。”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赵建英说,多年来,张老师全身上下患有近20种疾病,她却一点儿不在乎,只要不晕倒绝不去医院。但若是孩子生病了,她便马上送去医院治疗。
去年12月,福利院的孩子王龙朗出水痘住院,张桂梅拖着病体每天去医院探望。王龙朗康复出院后,她又忙着制作锦旗送到医院。她说:“要让孩子从小心存感恩之心。”
截至目前,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先后收养了136个孩子,其中50多人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25岁的张惠华,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孩子,现在华坪县石龙坝镇工作。他告诉记者,是张桂梅妈妈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要像张妈妈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让大山里的女孩都有书读”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这画面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张桂梅哽咽着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怎么了?她哭着告诉我,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小女孩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张桂梅的心,她觉得应该给山里的穷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便萌发了创办一所女子高级中学的想法,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中。
张桂梅开始四处募捐。大家都说她异想天开,可她仍旧咬牙坚持。2007年,作为党代表在出席党的十七大期间,有位记者问张桂梅:“你的梦想是什么?”她深情地说:“我的梦想是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有书读。”当时有人问她:“贫困山区那么多女孩子读不上书,你一所高中又能帮助多少人呢?”张桂梅坚定地说:“能帮一个是一个!”
在张桂梅的呼吁下,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
2008年,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学了。第一年招收了100名贫困家庭的女学生。12年来,先后有1700余名女学生从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走进大学校门,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连续8年高考升学率居x市第一名。
“只要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万事开头难。办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建校初期,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只能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则睡在楼梯间。没多久,17名教师有9名辞职离去,6名学生提出转学,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张桂梅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额头、后脑、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长骨瘤,肺上有结节,呼吸困难。每天,她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想办法把学校办下去。整理档案时,她无意中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当天,她便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经典文章,大家郑重承诺: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后来,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张桂梅任党支部书记。经过深入思考,她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等学科改进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还开创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等“五个一”活动。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刚进校的第一课,校长并不直接谈高中阶段的学习,而是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华坪女子高中毕业生邓婕说,经过高中三年红色文化的熏陶,使我变得更加坚强独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学习共产党员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篇5
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是什么?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还是无垠的天空?不,都不是,是梦想。梦想比彩虹更绚丽,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广阔;它拥有梦幻般的华美、纯洁和甜蜜;它是每个人心中最崇高的净土。
梦想如清风,在你迷茫时吹醒你昏睡的大脑,将远航的船儿吹向成功的彼岸;梦想似烈火,在你无助时给予你无限的温暖,将智慧燃烧化作成功的种子;梦想若甘露,在你绝望时滋润你干燥的咽喉,将汗水融化为成功的源泉。梦想是一把钥匙,用心把握,便可开启成功的大门;梦想是一盏明灯,用心点燃,便可照亮成功的大道;梦想是最忠诚的朋友,用心呵护,便可了解成功的奥秘。
妈妈曾告诉过我,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山因为有了梦想,而拥有了生机,拥有了植物和动物;水因为有了梦想,而拥有了活力,拥有了鱼儿和波浪;人因为有了梦想,而拥有了生活,拥有了亲人和朋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满艰辛,是梦想在我们摔倒时告诉我们赶快爬起;是梦想在我们遇到风雨时告诉我们勇往直前;是梦想在我们失败时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梦想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学会了努力,就拥有了成功的另一半。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不畏艰险地向前冲,付出了汗水、泪水、血水,让我们的梦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伟大。为了实现心中那永恒的梦想,我们用智慧点燃火把,用辛勤开凿道路,用认真描绘蓝图,用刻苦积累材料,用真心筑城堡。城堡里是正在成长的梦想和将要实现梦想的我。追逐着梦想的'我们,除了辛苦,更多的是幸福和甜蜜,是充实生活的快乐。
当人们猛然间寻求到自己的梦想,明白了自己的追求时,眼前便会豁然开朗,在远方浮现出自己的梦想,虽然渺小、模糊,但却是真真切切的。就像是在黑夜中迷了路,猛然抬头,发现在云层中显现出来了璀璨的星光,微弱但却柔和,给人带来了明媚的希望。
拥抱梦想,拥抱自己纯真的梦!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篇6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莫过于教师——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篇7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张桂梅思政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