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时常或获得一些感受,这时候就要通过写心得体会记录,没有出色的观点输出,写出的体会是很难得到大众认同的,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支教心得体会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支教心得体会篇1
20xx年的暑假对我来说,注定是难忘的。这个夏天,我离开了舒适安逸的校园,踏上支教的旅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等我细细整理,一个月的支教生活早已从指缝中溜走。转过头回望一下,这一个月的支教生活中,有成功,有失败,有过快乐,也有过心酸。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时光是我最值得回忆和珍惜的。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领悟很多。
作为支教大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在新课标下的各种新方法、吸取成熟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重点。走上讲台的我,紧张但又很兴奋,看着讲台前一双双陌生却渴望的眼睛,我尽力的讲课,但是,同学们回报的不是笑容,而是茫然的眼神。课后交流才发现,我讲的内容过于复杂,学生完全是陌生的,接受的很少。慢慢的才发现,我并不了解他们的实力,他们的基础知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扎实。我只能从最基础的讲起,慢慢的他们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孩子们都很喜欢和我聊天。很快,孩子们都和我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努力,虽然这里的孩子在一些方面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孩子,但他们的质朴和谦逊确实最宝贵的财富,我要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去感染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为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同学们不仅善良,而且很聪明勤奋,学的也很认真。教学工作中虽然有时候很累,但看到孩子们的努力,这点累也算不上什么了,孩子们的进步才是我最大的安慰。小学的孩子,人小鬼大,已经懂得许多事情,却又了解不深,似懂非懂。我平时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聊天,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有时还会聊很多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的默契就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后来听同学们说,在我的课堂上,大家总是会集中精力,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为此感到欣慰。面对同事我态度诚恳的请教,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优秀的品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和理论。我为自己能够融入这个集体而高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累也舒畅,苦也光荣。在与同事的交流和与学生的配合下,我觉得我的讲课技能提高了很多,学生也说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这一个学期的实习,我更加体会到教师的辛苦。
这里的生活是平淡的,平淡却不乏味,在平淡中体现着真实。课后,我们几个老师亲如手足,有困难了我们相互帮助,互相支持。每天晚饭后,我们会一起聊天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在交流中找到快乐,增进了我们感情。周末,我们会一起上街,在这里我们就是一个整体。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
当然,在这一个月的支教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比如说在最初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太近了,没有树立起教师的一种威严感,学生觉得我太亲切,有些调皮的学生管理起来很恼火。一个月的支教生活虽不能说精彩,却意义非凡。这里的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渴求,什么是感动,什么是艰辛。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让我说说支教的感受,我会说:艰苦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支教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练,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
最后,我还要感谢同事朋友的帮助,给了我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难得机会,使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的个人工作能力也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支教生活,累并快乐着!
支教心得体会篇2
在xx小学支教的四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回味这四个月,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香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四个月时日虽短,但我与办公室的老师们早已亲如一家。
从初到xx的拘谨,到如今的开怀畅谈,四年级组的办公室已然成了我的又一个温馨港湾。四个月的时光里,我与其他在职教师们和睦相处,她们犹如家长一般关心着我的生活,热心的指导我们如何教学,如何备课…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校园里教师们的朴素与善良,不论是谁都会尽其所能的教我们怎样去当一名合格的老师。在他们的工作中,我看到了热情,面对年年重复讲的知识,他们没有表现出厌烦,他们依然是认真写教案,仔细看教科书,我喜欢他们的工作热情,像我这样刚步入学校的新老师有什么能有所抱怨呢?
当然,劳逸结合才能发挥高效率。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办公室组织些小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冬日的寒冷侵袭着我们,唯火锅最温暖人心,办公室“边炉会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刚哥作为办公室民主推举的“老大”,负责起相应的分工工作,一场边炉就这样井然有序地展开了。本满怀期待,结果天不遂人愿,碰巧当天午餐时间班上突发状况,我作为班主任怎能撒手不管?火锅只好被暂时抛到一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处理一件事情的同时又有第二件状况发生……等到处理好所有的问题,已是接近12:40了,想来我回去后也吃不到什么了。但是当我回到办公室才发现,各位老师一直惦记着我,还为我夹了很多菜留在那里,这样的情景不是发生在家里的吗?对,这个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都已经是一家人了。
办公室聚餐.jpg短短的四个月,我体会到了工作不易,同时也感受了各位老师的温情,即将别离,满心不舍,如家人般的感情,必将永远铭记。
支教心得体会篇3
上山至今,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看着山上的树木从光秃秃到抽出嫩芽,再到如今的郁郁葱葱,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乃祖库的两季变化,更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我认识了三年级一班33个可爱的孩子,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对待,通过日常的接触了解他们每个人的脾性,通过周记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对话,以此来思考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和认真踏实的__的交流中,我看出她很想念上学期的语文老师,不仅是她,还有其他的孩子,经常在我面前不经意地提起唐老师,这一点让我慌了神。本来自信满满的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群孩子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好的我,突然变得受挫起来。
夜里躺在床上,脑子里反复思考的是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群孩子适应我的教学方式。因为如果和孩子们融入的越慢,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也就越慢,加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孩子们可耽误不起。
后来,每次上完课,我就会问每个孩子,能不能听懂我讲的内容,如果孩子们说不懂,那我就追问哪个地方不懂,为什么不懂。还会问孩子们,以前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通过结合别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以此让孩子们快速适应我的教学。让班里三十多个孩子每学期都花时间去适应新的老师,多么浪费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啊。与其让三十多个孩子改变,还不如我一个人改变。这也是我转变自己教学方式的初衷。直到如今,和孩子们的配合变得越来越默契,孩子们的成绩越来越让他们自己满意,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在慢慢变长,也在慢慢变短。时光不负未来所期,答案交给时间寻觅。
支教心得体会篇4
20xx年4月25日—20xx年4月29日,我们政法系28名在校大学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奔赴马坡小学支援教育、宣传法律,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自然也是开心不已。短短五天的时间,我们由陌生到熟悉,分别时大家的依依惜别,都让我们倍感窝心,大家就像亲密无间的亲人,让我们有种回到了家的温馨感,由此对于这次活动我感触真的很深切,同时更是我成长过程中一段举足轻重的经历。
马坡小学位于榆中县马坡乡马坡村,在兰州市属于海拔最高,因此形成的高寒气候当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是种些蔬菜作物,鉴于此轻壮年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只留些妇女和老人照顾孩孩子、维持生计,但也正是由于没有活力的注入,经济发展程度也就落后,自然成为比较贫困的地区。可能对于有些来踏青旅游的人来说,有种回归自然,放松紧张心情的功效,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并没有真正注重旅游的开发,长期住那肯定会失去新鲜感,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也就被忽略了,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注意到建设家乡的重要性!
这样的环境,在别人看来可能不怎么的,那只能说你不够了解,甚至于我们刚到的时候可能或多或少的觉得还不如我们自己的家乡。经过接触,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很“真”。初到学校,看到同学们纯真烂漫的笑脸,老师热情周到的帮忙,听到我们的食宿问题有困难,小朋友们争着抢着要带我们回家,有的因为没人去还哭鼻子了,晚上回到家,看到家长们和蔼亲善的面孔,我们的紧张感自然就消失无影了,饭桌上精心准备的可口农家饭菜,饭后不厌其烦的解释着本地的风土人情,睡觉前细心体贴的嘘寒问暖,早间走在去学校的小路上,听得清脆的蛙鸣、闻到属于特有的乡土气息、周遭清新怡人的空气、缈缈的炊烟、小朋友们叽喳喳的谈笑声,神态自若的走在其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平静安宁!有种世外桃源、返墣归真的的错觉,这样的好山好水好人,你难道不觉得身在其中也是种对生活的享受吗?
通过了解:马坡小学于前不久自安徽引进了一种名为“活动单引导”教育模式。即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朋友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的特点,这种寓学寓教、寓教寓乐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同学们课堂氛围、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加强积极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以减少师生的隔阂,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同学们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煅炼。总之,这种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尤其是对象生员较少的马坡小学来说,其优越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因地制宜的推广。五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还是觉得受益匪浅,不枉此行,当然我们也实现了我们支援教育、弘扬法制的目标。恰逢建党九十周年,为表庆祝也教育后人,马坡乡学区发文:各校开展“童心向当”以歌颂党和国家的伟大功绩为主题的红歌会。在校长及全校师生的配合下,顺利进行并完美落幕!由于我们是学法律专业的,校长就要求我们给学生开个法制讲座,这与我们的普法宣传不谋而和,自然欣然应允,在我们的充分准备下,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我们都不同程度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擅长的学科,真正的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站上三尺讲台,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还有我们最后搞的联谊—“火距之旅”等文艺活动。中国自古就有句老话:“寒门出才子”。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不能一味的在强调“寒”,抑或者是也该改变其标准了。但在马坡,我们确实是看到了,因为自身的生长环境的限制,他们渴望长大,或者是强大到可以建设自己的家乡,使其也繁荣发达。看到课堂上他们那双双清明纯透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课间积极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活跃身影,做不完作业不回家吃午饭的决心和毅力,真的值得那些“温室花朵”甚至我们这些所谓的大学生们的深思:我们在享受谁的幸福,我们在过谁的生活?看到他们,你也许就知道了,因为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属于少年所特有的生机勃勃、意气奋发和自信怡然的勇气,那正是恶劣的环境所激发的旺盛动力,丰盛的供给所不能代替的鲜活生命的冲劲与活力,这样的生活大概才是完美无瑕,让人觉得充实有度,而不是蹉跎光阴吧!
这次的支教,真的让我有种体验生活的感觉,以前经常想离开父母的护佑,吵着要自立自强、要自由自在过没人束缚的生活。可是到这我们才真正的检验了我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我们真的可以独立的担负起“家”的重责,可以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所谓的目标,平顺坦荡、问心无愧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吗?
在我看来,支教是时代的产物,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能力,提供广阔天地、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加强修养、丰富涵养提高素质,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主客观结合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实践观念升华的梯子……最后,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此类实践活动,也相信在此过程中我一定会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人格内涵,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支教心得体会篇5
十几天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了,我们也已经离开了藕塘小学回到我们原来的地方。在这十五天里,我经历了很多,也从中收获了很多东西,支教活动使我跟学生们一起共同成长。
这十几天里,我认识了一帮调皮捣蛋不过很可爱的学生,他们真的让我又生气又开心。分析了送他们回家与他们聊天得到的资料和去他们家家访了解到的信息后,我发现在藕塘小学参加我们支教的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出外打工了,只剩下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亲人在家照顾他们。根据所拥有的资料加上我个人的推测,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在龙母这里很多孩子都是家里贫困,也有很多是留守儿童。
在我还没有送孩子回家或者是去家访之前,我就只是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判断他们乖不乖。一些女生在上课的时候很积极,听课很认真,总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走,不会随便开小差,这些被我认为是很听话的。可是也有一部分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就喜欢开小差,喜欢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也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话,也很喜欢在上课的时候在下面搞小动作,比如几个人在下面打扑克。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就随便从课室里冲出去。我觉得这些小朋友是很没有纪律性的,而且对他们不能只是教育,要给他们一些惩罚,让他们知道做错事的后果,好让他们知道以后不能再犯了。
我们从第四天起就开始送小孩子回家,在送他们回家的路上我跟小朋友们聊天,并了解一些他们家里的情况,比如父母在家情况,家中姐妹情况,家中经济条件如何,在家中会不会帮忙做家务与农活等等。就这样我们在几天内送了很多不同的学生回家,了解到了很多学生家中的情况。过了一定的时间,从平时对小朋友的观察与对他们的了解,我们抽取一部分的学生作为我们家访的对象。我们家访的对象一般是设置为贫困家庭或者是留守儿童优先,其次考虑在校非常调皮捣蛋的学生,综合考虑了之后我们就有计划地去那些学生的家去家访。
我们还专门整理了一个表格出来,是填写学生们的资料的。里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与我们问其一些问题得到的信息,里面还有我们家访过后得到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以及我个人的经历,我觉得留守儿童与那些父母亲都在家的小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留守儿童很乖,虽然他们父母不在家,不过他们都很想念他们的父母。他们在家都会很乖,都会在家里做家务、干农活,可是在学校就会比较调皮,因为想引起别人特别是我们这些老师们的注意。而那些父母亲都在家的小朋友们,他们在家都会很乖,毕竟父母都在家,自然得到父母的关爱会比其他人多一些,受到父母的教育也会多一些,受到父母的管制也会多很多,所以听话是理所当然的。在学校的时候,他们这些同学普遍也会比较乖一点,因为父母在家给他们的教育多多少少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行为。
我觉得在我们这次支教仲所遇到的.那些学生当中,大多数都是很调皮,他们在学校很多都是喜欢捣蛋,目的基本上都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好让我们多点关心他们。他们一回到家之后就是很乖的孩子,会帮忙做家务、干农活,我们去到家访他们也会很有礼貌地倒茶招呼我们。所以说我们看事情要多方位,一个学生在学校也许不是一个很乖的学生,不过在家里他也许是一个很听话的乖孩子。而且我发现有一些学生是很依赖我们的,每次放学就吵着我们要送他们回家,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坏习惯。我们后来发现了这种情况都是让学生自己回家,不能够因为她说自己回家不安全就每次都送,这样既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又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还害了那些学生。
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我还发现那些小朋友们思想是挺先进的,他们知道的东西也很多,他们很多人都会上网、玩游戏等等的。还有就是那些学生很喜欢跟我们在一起聊天和一起玩,他们总是出现在学校。我们一有空就被他们拉去聊天,我们问他们什么他们总是毫不保留地告诉我们,把我们当做是他们的哥哥姐姐了。他们还经常拉我们一起去玩,比如一起去后山爬山,一起去抓鱼等等。
在支教的这十几天里,虽然感觉自己做了那么多会很辛苦很累,但是我认识了这一群可爱的小孩子,我感觉自己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是很成功的,自己从中不仅仅收获了经验,还收获了与小朋友们的友谊与快乐。
支教心得体会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