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优质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一种对知识的积累,因为它让我们将书中的信息牢记在心,写读后感的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生活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优质7篇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篇1

尊敬的各位: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之风!

悠悠华夏五千年,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回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都拥有良好的家风。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他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显家富,人生有成。敬爱的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谦恭、正直、低调、清廉,读这些伟人的清廉故事,令人动容。以前的我总认为“廉洁”与我们隔着千山万水,如天山雪莲,只有在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才会盎然绽放,即使苦苦追寻,也只会追寻到一缕“芳香”。但却不知道她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奶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脚上永远穿着一双旧旧的'布鞋,衣服一年到头穿来穿去也就那么几套。我买了新衣服新鞋给她,她就埋怨我浪费,总是不肯穿。她是这样的节俭,平常掉在碗外面的饭粒她都要捡起来吃,即使是刚做的菜还有很多,她也会把那些剩菜剩饭默默地吃完。家里的人都劝她,现在的日子不比从前,把剩菜剩饭倒了吧。可她就是不听,说现在虽然衣食无忧,可我们仍不能浪费,冷饭冷菜热热照样好吃。奶奶不仅自己生活节俭,同时要求家人也要勤俭廉洁。记得二爸在村委会时,有个村民为了低保的事想走走后门,但被二爸拒绝了。那人见此路不通就把目光转向奶奶。给奶奶送了一箱晶莹剔透的葡萄,还有一箱鲜红透亮的柿子。柿子是奶奶和我最爱吃的水果了。那人向奶奶说明了来意,我奶奶婉言谢绝了,礼物也被送回。别人都说她太傻,放着好吃的东西不吃,不是傻是什么呢?可是奶奶却只是抿了抿嘴唇,笑了一笑,并不多说什么。那人也因为奶奶坚决的态度而知难而退了。奶奶的勤俭廉洁也传染给了妈妈,那次和妈妈一起给单位采购文件夹,妈妈不时地比较价格,还把那些文件夹翻来覆去的检查,老板都开玩笑的说,大姐,给公家买的东西,你干嘛挑那么仔细。妈妈笑笑说,公家的钱也是钱啊!老板虽有些尴尬,但也不由的夸赞妈妈。我看在眼里骄傲在心里。王安石说“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奶奶妈妈,她们只是平凡之人,但却有着不平凡的举动,这些举动让我骄傲,我是她们的孩子,我定要将勤俭廉洁的家风传给我幼小的孩子。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孝仁礼恕的良好家风,争当廉洁幸福家庭的优秀表率,用实际行动共同铸就反腐倡廉的坚固长城,为构建和谐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好家风就像主旋律,就如雨点般洒在我们身上,我们在受到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茁壮成长。

小时候爸爸总是对我说诚信是最重要的,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不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去完成。记得有一次我约了同学星期日去打羽毛球,到了约定的时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原本并不打算去的,但爸爸却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答应了别人的事,怎么能说反悔就反悔呢?做人先要讲诚信……”听了爸爸讲的长篇大论之后,我似乎明白了,抓起雨伞就往外跑,来到约定的地点,朋友并没有来,但我的心里却舒坦了许多。

到大一点儿的时候,爸爸妈妈十分重视尊重长辈这方面的教育。每逢过节都有许多亲戚长辈来到家里做客,家长们就让孩子称呼长辈,若是在楼道中遇到上下左右的邻居们也要问好,不管男女老少,时间一长,大家也都成为了好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从我上了六年级,家长的口中就会时不时地冒出“要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要学会感恩”之类的话。想起有一次,我心情不好,回到家,家长叫我我也不回应,还说他们烦死了。爸爸见状立刻从橱柜里“请”来了戒尺,不由分说就在我的手掌心里狠狠地打了两下,手掌心马上红成了一片,痛得我“眼泪直流三千尺”啊!从经历了那一次刻骨铭心的痛之后,我就知道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尽听;父母责,须顺承! ”

“诚信”、“尊重”、“孝道”,这些好的家风伴随我成长,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洒下金色的光芒,使我的人生更加闪耀,更加与众不同!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篇3

家风,是每一个人的家里必有的习惯,人人都会在家风的影响下慢慢的成长。校有校规,家有家风。然而,家风就成为我既想学习,又不想失去的“伙伴”了,接下来,我就来跟你说说我家的家风吧!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吃香喝辣。晚上还要看春晚,还必须要熬到凌晨十二点,为的是吃饺子,还要往饺子里包硬币,小孩吃到,就会得到大人的奖励;大人吃到,我们就祝他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心想事成,好运连连。

除了过节的习贯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吃饭时必须闭嘴吃,有客人到家里来要问好,坐时后背要挺直,不过有一个习惯是我学了好久才会的。

记得是我第一次学习拿筷子的时候,总是把我的食指翘起来。因此,每当我的食指翘了起来的时候,妈妈总会打我的食指,给我严厉的批评,可是我还是改不掉我的坏习惯。直到有一天中午,我吃我的饭,不知不觉的就发现我的食指竟然没有翘起来,就连妈妈和姥姥也感到到很意外,当再一次吃饭的时候,我的食指依然没有翘起来,连几顿饭以后,我觉得我终于成功的改掉了我的这个坏习惯。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都不敢说话。但是,家风,让我变得不再胆小了,而是一个既受人爱戴又勇敢的人。

有一次,爸爸的一个朋友来到家里来做客。妈妈曾经问我想不想当一个受人喜欢的小孩子。如果想,就要有礼貌我当然要当一个受人喜欢的小孩子了,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不敢的!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一见客人我就连忙问好,给客人沏茶,客人十分的喜欢我。吃饭时,客人总是往我的碗里面夹肉,我总是不停地说谢谢。

坐立的姿态很重要。小时候,妈妈总是告诉我坐的时候,后背一定要挺直,不然的话,长大以后后背就是弯的了。虽然妈妈不少次让我后背挺直后背,但是我总是改不掉,直到有一次,我和妈妈参加她同事的生日宴会,我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好好坐,而我却弯背,我想:别的小孩都能走得那么直,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挺直了后背,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的吃起饭来。

家风,将伴我成长,我愿与它永远的成为“好伙伴”!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篇4

每个人和小家庭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和家训。“国有法,学校有校规,家庭有家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家风家训是什么?今天我就说说我的家风家训。

所谓家风,就是自己家庭的风气,会影响到后代。中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家也不例外。我的家风是以德建家,以德治国,团结向上,孝敬父母。我父母总是告诉我,所有的美德中,孝顺是第一位的。家庭风格是一个应该牢记在心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让自己走得更远。记住家庭风格,为你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家训是尊师重道,勤俭持家,懂得持家,与邻居和睦相处。从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我以勤劳节俭的风格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我会尽力去做,同时也会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去做。我还能主动跟长辈打招呼。同学们团结做的很好。有时候和同学有点小冲突。是我的错。我必须主动向同学道歉。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完作业,才有时间娱乐。当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拖延,每天锻炼,养成好习惯。良好的家庭作风和家庭培训可以帮助我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迈出坚实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能代代相传。家风家训是正能量,要时刻严于律己。我们要从每一个家庭做起,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篇5

在我们家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大家也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我认为家风并不一定要书面化、固定化,它应该是一种传承——精神与品德的传承。父母虽没有说,但他们一言一行无不在为子女树立榜样,我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下面就来谈谈我们家不算家规的家规吧!

肯吃苦。这是我从祖辈父辈都能看到的。爷爷当初因灾害迁移,凭借自己的一门手艺白手起家,那时住的房屋都是爷爷和爸爸一锤一锤凿出来的。有时候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往往要骑着自行车走多几十里,他们辛辛苦苦赚下的钱自己却不舍得花,那辆自行车一骑就是三十年……爸爸妈妈也一样,人们知道他们在外面潇洒自如,却不知他们曾付出的努力,他们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有时都是排满工作的。

孝顺。说起来这可能是许多家庭的家规,而孝这个字在父母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爸爸虽然是个在外打拼的男人,但他时刻都不忘自己的父母。每两天他总给他们打个电话看药还有没有,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的,逢周末还会和妈妈一起去爷爷家吃饭。妈妈也是有孝心的典范,虽是家里的小女儿但一点不娇气反而能说会做,虽然她对父母的方式往往是口气很重的批评,但谁都能看出她言语深处的`爱!如今现实这么形形色色,父母能撇开工作娱乐关心陪伴自己的爸妈,我觉得是十分可贵的。

未雨绸缪。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人却总是事到临头才思考,这未必有些太匆忙。父母总是想得很远,有时候很不理解,知道事情发生看他们镇定自若的样子才知道预先考虑好是多么明智。渐渐地我也开始考虑以后的事,不局限于眼前的事,这样发现会收获一种更广阔的视野。

家风这个东西是说不完也道不尽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家的家风会被不断充实与更新。这些规矩需要每一个成员去践行,并且代代相传,千千万万条家规的传承才会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篇6

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是一个温暖的家。

因为我们家是一个懂感恩的家,父母常用感恩来教育我们,也把感恩付诸生活当中,父母教育我什么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回报,感恩之心,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因此,我们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情感激,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我们,父母的爱伴随我们一生,引导我们前进,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做为子女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教育成人,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当岁月碾过父母的青春留下皱纹和白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及时孝顺父母。正所谓“你爱吃的三鲜馅,她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相儿时一袋闷烟,半壶老酒”,这就是父亲,是我们“登天的梯”是给我们“拉车的牛”。人不能忘本,人要懂得感恩,孝心不能等待,不善待父母就难取善于人,不感恩父母就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为人们所鄙视,善待父母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我们对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日后儿孙的效仿的模样。

其次父母教我们要感恩师教诲之恩,因为恩师对我们孜孜不倦,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像父亲一样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我们人生之路;像春蚕一样,执着付出,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开化了我们的蒙昧,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教我们学知识,懂做人,会感恩。

还有就是父母教育我们要懂得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提携帮扶之恩,社会是个大熔炉,为我们提供了工作就业、提升能力、成长成才的机会,但我们作为一沧海中的一粟,实在太渺小了,工作中有我们的同事,还有给我们就业机会的企业,培养我们的领导,关心我们的朋友,所有这些人不仅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使我们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还使我们做出了成绩,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正因为如此,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阳光。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篇7

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中华民族有着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优良家风。我们要在前辈的教导下继承及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在生活中,父母常教导我要传承这些优良传统。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七色的光芒汇成耀眼的白亮,蔚蓝长空之上,游荡着几只雪白的绵羊。举目四望,一片明亮中,点缀着几许阴凉。妈妈带着6岁的我到市场上市。市场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我们来到一处卖菜小摊,我拿起三把油菜花询问价钱。油菜花本是一把六元,可当我给了那满脸皱纹、饱经风霜的老伯伯五十元之后,他却找给我四十二元。我心中窃喜:嘻嘻!太好了,多赚了十元。得快点离开,不要让老伯伯发现。我连忙拿起老伯伯找还的钱和三把油菜花,牵着妈妈离开市场。妈妈问我:“怎么这么急躁?”我得意地把多找的钱拿给妈妈看。妈妈却拽着我,告诉我:“孩子,你不能这样做。我们要做诚实的人。诚实,就是要正直而真实。这是我们家的传统家风。不能因贪小便宜而不讲诚信,快把钱还给老伯伯,知道了吗?”我愧疚地点点头。妈妈带我来到刚才那处小摊。我拿出刚刚老伯伯多找的十元,扭扭捏捏地走向老伯伯,并对老伯伯说:“伯伯,对不起。您刚才多找给我十元,可我因为贪小便宜,没能及时还给您。对不起,希望您能原谅。”说完,我把十元还给老伯伯。老伯伯用他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孩子,没关系。只要知错就改,你就是个好孩子!”就在这一瞬间,我被深深感动。

因为有好家风,我在生活中渐渐养成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看重亲情、拾金不昧、勤奋好学等良好的性格与习惯。这将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的前提是无数个家庭的和谐,家庭要和谐离不开良好的家风。让我们一起传承美德,让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勤学向上、尊老爱幼等良好家风飘进各家各户,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优质7篇相关文章:

新时代教师培训心得优质6篇

的时代的我作文优质6篇

争做文明学生倡议书7篇

争做文明学生演讲稿7篇

小学家风家训作文7篇

开展比家风活动方案7篇

家庭家风建设心得体会7篇

好家风典型事迹材料7篇

读家规家训家风心得体会7篇

观《家风》心得体会推荐7篇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读后感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