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有创意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秩序的建立需要教师在教案上下功夫,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探索激情。
基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身边圆柱的体积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需求。
2.注重直观教学,引导合作迁移。
数学理论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它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就比较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所以,教学中不但设计了通过排水法理解圆柱体积的实验,而且还借助教具演示、课件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到知识的由来。
3.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生疏为熟悉等作用的同时,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操作感知体积的意义。
通过出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引导学生猜测:在烧杯中投入一个圆柱形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水面升高或者水会溢出来)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预设
生1:圆柱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2:圆柱占据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生3:圆柱是立体图形,它具有一定的体积。
2.讨论、概括圆柱的体积的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在猜测、观察、讨论中加深对抽象的“体积”概念的理解,自主概括出圆柱的体积的意义,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自主探究
1.探究影响圆柱的体积大小的相关因素。
(1)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
师:哪个圆柱的体积比较大?为什么?
预设
生1:左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2:右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3:不好比较。因为左面的圆柱虽然高,但比较细;右面的圆柱虽然粗,但比较矮。
(2)讨论、概括。
师: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圆柱的高及圆柱的底面积的大小有关)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巩固学过的公式。
1、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2、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3、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4、出示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究新知。
1、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关键在哪一部分?
4、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形。
2)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3)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
4)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请你来总结一下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活动三:新知识的运用。
1、求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
2、教师板书:
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10╳10=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
要求按步骤进行书写。
2、试一试。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围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积。
这道题要注意什么?无盖就只算一个底面。这种题如果求整数,一般用进一法。
3、练一练。书第6页第1题。
3个小题:已知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重点讨论:已知底面周长,求表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求体积部分,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强调选取有用信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10题。
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4、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完成。
评讲: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5、练习三第11题。
此题既可以用外圆柱体积减内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圆环的面积乘高。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中未做完的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特别关注
练习三第4题,在教学中必须应该特别关注。
关注理由:
1、有多余条件,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契机。
这道题中出现两个圆柱体的高,分别是花坛的高0.8米和花坛里面填土的高0 .5米。学生该如何合理做出选择呢,关键要通过问题来思考。因为问题是求“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所以应该选用“填土的高度是0.5米”这条数学信息。
在课堂中,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要用上“0.8米”这个条件下,可以怎么改变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问花坛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求花坛中空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有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契机。
一般习题中的数据是用阿拉伯数字呈现,可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这里隐含着一个极易被学生忽视的数据“两个”。其实,配套的插图中也明显绘制出了2个花坛,但在做题中许多学生仍旧会出错。所以,应抓住此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如在做这类习题时,建议首先将单位圈出来,以确保列式时单位统一。还可以将问题划横线,以提醒自己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
学生巧解
——巧求削去部分的体积
今天,全班同学做这样一题:一块长方体木块体积是20立方分米,它的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分米。现在,将它削成一个的`圆柱体,求削去的部分是多少立方分米?
我因为做得既对又快,最终获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同学们巧妙。
同学们的解法是先求长方体的高(即圆柱体的高),用20÷(2×2)=5分米,然后求圆柱体的体积,列式为3.14×(2÷2)2×5=15.7立方分米,最后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20—15.7=4.3平方分米。
而我在做这一题时,想起上学期在正方形中画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157/200的结论。因为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直径乘高,而长方体和削成的圆柱体高相等,所以削成的圆柱体体积也应该是长方体体积的157/200。所以直接用20×(1—157/200)也等于4.3立方分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用字母表示( )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 )
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
综合算式( )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 )×( )”(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要求:完成之后以小组互查,有争议之处四人大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完成后小组互查,教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要求:组长先给组员讲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共同完成】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要求:先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再完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