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语文教案优质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认真编写教案,可以更有效地掌握教学进度和内容,教案的提前准备让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展开教学课程,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优质课语文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优质课语文教案优质5篇

优质课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等词语。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意,激发学生想像力。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投影片两幅。

2.写有本课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3.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故事,题目是《明明上学》。板书课题:明明上学。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看出明明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课文讲的是明明听从同学们的提醒,放弃了捉自己喜爱的蛐蛐,按时到校上课的事。看出明明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哪幅图的?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打出幻灯片)

2.指读课文。

四、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第一自然段。

1.自己学文。提示:

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第三句: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好蛐蛐。从“—……就……”可以看出,明明喜欢蛐蛐,玩蛐蛐也很有经验。他从蛐蛐的叫声就能分辨出是不是好蛐蛐。这是他停下来捉蛐蛐的原因。

2.指导朗读。

早上,明明去上学。他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蛐蛐的叫声。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忽然”要读出迅速而出乎意料的语气,后半句要读出肯定而喜悦的语气。“一听,就知道”要读得稍快稍重,用肯定语气。两个“一”是读四声“yì”,“走着走着”“着”读轻音“zhe”。

第二自然段

1.看图。提示:

从图上看出明明在干什么?明明的动作神态怎样?(明明在捉蛐蛐,他很紧张很仔细。)

2.学文。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讲明明捉蛐蛐的动作?(板书:扒、捂、追、找)

(2)这些词语说明明明对这支蛐蛐是什么态度?(非常喜欢。)

(3)理解“仔细”的含义。课文里哪些词语是讲明明仔细找蛐蛐的?(细心、扒来扒去。)

3.看图。按板书词语复述这一自然内容。

4.小结:这段讲明明怎样捉蛐蛐。

5.指导朗读

“明明轻轻地走过去,扒开草一看,好大的一只蛐蛐。他用手一捂,蛐蛐一跳,又钻进旁边的草丛里。明明追上去,扒开草仔细找,扒来扒去,怎么也找不着。” 第一句要读出明明的心情,第二句要读出他紧张而又仔细地捉蛐蛐的动作和神态。第三句要读出惋惜的心情。“一看”“一跳”的“一”读yí;“一只”“一捂” 的“一”读yì;“走、钻、草、丛、仔、怎”读闰舌音,“追、找”读翘舌音。“找不着”的“着”是多音字,在此处应读zháo。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看图复述课文第一、二段内容。

二、朗读课文前两段。

三、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图2,第三、四自然段。

1.看图,图上画的是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哪一个是小明?

2.学课文。

(l)课文是怎样讲小文帮助明明的?(朗读小文喊明明的句子,应读出急切、提醒的语气。)(板书:喊)

(2)明明听到小文喊他上学时,他是怎样做的?明明是怎样的孩子?

3..小结:小文提醒明明赶快上学,他们一同向学校跑去。

第五自然段。

(l)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明明迟到了吗?课文是怎样讲的?(板书:刚、就)

(3)为什么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板书:笑)这时明明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他好像在说:①小文,今天我没有迟到,多亏你提醒我,应该感谢你的帮助。②如果不是你喊我,那我就迟到了。太感谢你了。)

3.小结:明明按时到校上课,没有迟到,心里很愉快。

(四)指导朗读。

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前一句要读得稍快,读出紧张的气氛。后一句稍慢,表明事情的结果。明明在小文的帮助下,按时到校,心情很愉快。

五、总结提问。

l.小明上学路上捉蛐蛐对吗?为什么?(讨论后交流。)

2.你们喜欢小文和明明吗?为什么?(小文提醒同学要按时到校上课,明明放弃自己喜爱的蛐蛐,及时赶到学校上课。)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复述课文。

三、练习写字。

分析记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l.脱词脱音节认该生字卡片。

扒、找、迟、啦、刚、教、室、课

2.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室:上半部是宝盖地,要盖住下面的“至”(“到”字的左半部分),上下要紧凑,不要写得太长。“啦、教”要写紧凑些,“找”右边的笔顺是:

四、课内练习。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2.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扌___________ 宀_____________

讠___________ 辶_____________

3.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5.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例:明明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1)我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爸爸就。

(2)刚,就。

优质课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某些名词。

教学准备:

1、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对春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ppt课件一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儿歌,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模范法、视听讲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片上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春天的?

2、提出问题:春天除了是这个样子的,它还会吹风,春天吹的风叫做什么风?

3、引出儿歌: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儿歌,叫做《春风》。

二、学习儿歌

1、初步学习儿歌

①教师朗诵儿歌

我们先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在朗诵的同时,播放儿歌的ppt,朗诵节奏与ppt课件播放速度同步。

②提问幼儿:在儿歌中听到了些什么?

③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再次朗诵儿歌,我们再仔细地来听一听,里面还有些什么?同时播放ppt课件。

④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儿歌图谱,按顺序排列。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每一张图谱的内容。在幼儿正确说出图谱内容后,引导幼儿集体用儿歌中语句一起念一念。

⑤学念儿歌

根据图谱引导幼儿集体念诵学习儿歌。现在我们一起看着漂亮的图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

2、进一步理解儿歌

①教师提问:春风为什么能吹绿了柳树?春风为什么能吹红了桃花?出来了蝴蝶是什么意思?吹醒了青蛙是什么意思?

三、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原儿歌中的某些名词,学习仿编。

春风吹,吹绿了柳树,还吹绿了什么?还吹红了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所积累的知识仿编儿歌,学习句式“吹x了xx”。

四、结束延伸

今天的儿歌我们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看谁念得更好听!

优质课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squo;水很深吗?squo;”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squo;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squo;”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squo;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squo;”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问松鼠问老牛为难连忙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优质课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教学难点: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信息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yin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此诗作者不详。

2.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4.“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5.《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

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起兴和尾声

四、布置作业:归纳“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第三课时

一、本课知识展示

学生展示归纳的“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二、本课释疑,包括课后练习及“咬文嚼字”

三、总结已学课文

从形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比较《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和《孔雀东南飞》

参考:《静女》四言为主叙述现实主义爱情

?氓》四言叙述现实主义婚恋

?离骚》杂言(骚体)抒情浪漫主义政治

?孔雀东南飞》五言叙述相结合爱情

四、布置作业

优质课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因、交、作、布、两、左、右、它”8个字,会认“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巾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课文

(介绍爱因斯坦)

二、初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双横线生字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

五、学会写“作、两、交、它”四个字,学会新偏旁(点横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复习生字词( 田字格、双横线)

2、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词语

2、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3、通过读好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

4、相机理解“作品”

学习第二句话;

1、指名读第2句话。

2、他指谁?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板凳?(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爱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样子很丑)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范读第2自然段

2、问题提出:老师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满意吗?

学习老师的话;

1、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老师的很不满意。

过渡:听到老师很不满意的评价,爱因斯坦又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呢?

2、读一读,找出爱因斯坦动作和语言,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划线的句子。

4、师出示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齐读。

相机理解:不慌不忙

5、引导学生看插图

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爱因斯坦最后交的是第几只小板凳?这三只小板凳哪个更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比较。

7、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相机理解“强一些”)

8、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写四个字(因、右、左、布)

1、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师范写“布”(认识新偏旁“巾字底”)

3、生练写

板书设计:

第一次

三只小板凳第二次强一些

第三次

坚持、认真......

优质课语文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餐饮课活动策划优质5篇

小学优质课比赛活动方案5篇

关于说课学习心得优质5篇

化学课工作计划优质5篇

上完老师课心得体会优质5篇

培训课工作总结优质5篇

听课学优质课心得体会最新5篇

消防安全课心得体会优质5篇

幼儿园亲子课活动方案优质5篇

数学听优质课心得体会5篇

优质课语文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