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们在写教案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背古诗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篇2
【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篇4
[教材简介]: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幅满江飞雪、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表现了作者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3、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重、难点]:
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设计理念]:
1、重视诵读、想象能力的培养。
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2、运用背景资料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深刻体会此时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背景资料的不断引用中逐步把握古诗蕴含的深刻含义。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对背景资料的运用注意与古诗教学的过程结合,通过比较,选用贴切的资料,不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掌握好古诗的节奏。
二、互相补充,理解诗意。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2、准备集体交流。
3、教师及时评价补充。
教师预设:
(1)“绝”和“灭”。
(2)“千山、万径”。
(3)“蓑笠翁”“寒江雪”。
三、细读古诗,体会诗“情”
1、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2、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3、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4、谁来读一读
5、再插入一段描写柳宗元的资料,体会孤独。
四、再读古诗,体会诗“志”
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4、插入柳宗元的诗句,深刻体会顽强不屈。
五、品味积累,再融诗情。
?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不仅意境深远,语言绝妙,更是传达了诗人身处逆境的坚强!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篇5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 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 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 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 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 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 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 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古诗教案模板7篇
★ 古诗优秀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