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教案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有一份清晰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讨论,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松鼠》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松鼠》教案5篇

《小松鼠》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花生生长过程的课件或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翘舌音“找”、带后鼻韵母的“生、旁、种”,区别“言、艳”的声调。不仅在认读时要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也要读正确。可采用选正确的读音读一读的方法来强化。

如花生(shēnshēng)旁(pánpáng)边找(zǎozhǎo)到认记生字要用多种方法。

“每”的上面是“卧人”,下面是母亲的“母”。其余生字尽量让学生通过熟字变形来认记。如,加一加记住“种、呀、外、艳”;减一减记住“生”;改一改记住“格、许、旁、找”。个别字常见如“语”,教科书封面上就有,只需提一提就能认得。

2?写字

三个要写的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重点要指导“里、果”。

里: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三)词句

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

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

奇怪:指不明白、不理解。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以上四个词语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结合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意思,不能孤零零地解释。如,“鲜艳”可让学生看插图中的花生花,知道这个词说花的颜色明亮好看。再让学生看教室里还有什么也可以用上“鲜艳”,并口头填空:鲜艳的()。如,国旗、衣服、花朵等。老师再将花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跟刚才比较,体会“格外鲜艳”就是更加鲜艳、特别好看的意思。理解“奇怪”“自言自语”则要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本课重点要读懂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一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不结在茎上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着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可能是被谁摘走了,摘花生的是谁呢?教学时可从词入手,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说说句中“奇怪”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不明白什么。“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句话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读到这里,可让学生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被摘走了;另一种不是被摘走而是花生没结果;第三是花生结果了,并没被摘走而是结在土里。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指导学生仔细读书。讨论之后再利用挂图或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在土里结果这一特点。

(四)朗读

本课语言浅显,富有童趣。小松鼠看到鲜艳的花生花,想到能吃上香甜的花生心里很高兴,他天天看,日日盼却没见到花生,以为谁把它摘走了。朗读时要读出小松鼠心情的变化,可重点指导三句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用较慢的速度,表现出急切渴望的心情。)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心里犯嘀咕,口里低声说。)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我会读”,是巩固生字、拓展字义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座位互读。教师检查后可适当扩展,让学生说说还能组成哪些词,如,“生”还可组成医生、先生、生活、生产。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这类食物很多,如藕、土豆、山芋、萝卜、山药、荸荠等,学生汇报后老师应充分肯定,但要告诉学生它们不属于果实,以后在自然课中会逐步弄明白。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认识“找、生”。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2理解“格外、鲜艳”。

3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五)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认识三段中的生字。

2理解第五自然段。

3讨论课后问题。

4指导朗读。

(六)练习朗读全文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复习巩固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

(九)指导写字

(十)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五、参考资料

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我国栽培极广,黄河下游各地最多。

《小松鼠》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

2、 借助故事、图片,进一步探讨松鼠尾巴的功能及各动物尾巴的样子。

3、 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小松鼠游戏的乐趣。

4、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制作ppt dvd碟片 衣服毛领(若干)、动物及尾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

1、 现在,我要介绍一个动物朋友给大家,一起来看看是谁?它长得是什么样子?(播放实物录像)

2、 它的尾巴怎样?像什么?

二、经验回忆,幼儿自由探究尾巴的功能。

1、幼儿大胆猜测,松鼠尾巴的用途。(个别、集体讨论)

2、小结:小朋友们讲了这么多的用处,大尾巴真好。

三、进一步探讨、理解松鼠尾巴的用途。

1、可是,有只小松鼠叫拉拉,他可不喜欢自己的'大尾巴,觉得不好看,也没有什么用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录像)

2、观看完后,提问:

(1) 这下小松鼠喜欢自己的大尾巴了,为什么?

(2) 发现拉拉的大尾巴还有什么用途呢?

3、 小结:松鼠尾巴的用途。(平衡、当被子睡觉)(ppt展示图片)

四、拓展思维,自由匹配各种动物的尾巴。

1、 幼儿自由匹配动物的尾巴并展示。

2、 说说各动物尾巴的样子。

小结:以后我们一起研究这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五、游戏体验活动:戴上大尾巴进行表演《小松鼠跳跳》(播放音乐)

-----幼儿戴上大尾巴,跟着音乐跳松鼠舞。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松鼠》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是什么?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图片

(2)、师:大家爱吃花生吗?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它,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

(3)、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点,主要就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方面进行指导。

三、品读领悟

师:请小朋友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出示第一幅图: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看图读文后,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

提示:多、旺、美。

师: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花生的多与美?

提示:一朵朵、金黄色、格外鲜艳。

(2)师出示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3)师: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说“格外鲜艳”是什么意思?

提示:颜色特别明亮而好看。

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颜色很鲜艳?你能用“鲜艳”说一句话吗?

提示:五星红旗、漂亮的一幅、五彩的贝壳等。

(4)师:多美的花啊!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指名读,引导学生突出“金黄色”、“格外鲜艳”,用赞美欣喜的语气读好句子。

(5)、师:看着这么美的花,小松鼠和鼹鼠在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小松鼠,谁来扮演鼹鼠?

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6)、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7)、师: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心里很高兴,它会想些什么呢?

启发学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树上长满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8)、师: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指名读,要求读出花生花的美丽,小松鼠的高兴。

过渡:

师:同学们,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啊!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接花生了没有。

(1)“每天”什么意思?指名答。

(2)小松鼠每天去哪儿了?干什么?它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你能读出小松鼠就这样急切盼望花生早点结果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2、师:小松鼠就这样每天等啊等,你知道它等了多久吗?一天?两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时候了?

生:秋天。

出示课文第二幅图:

3、师:等了这么久,都没看见一颗花生,这时候的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学生齐读。

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说说小松鼠的表情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1)师:“奇怪”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提示:不明白,不理解。因为“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指名读句子。

(3)师:图中的小松鼠在和谁说话?自己跟自己说话叫什么?

提示:自言自语。

(4)师:小松鼠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出示句子: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a、师: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呢?请大家帮小松鼠想一想,并说出你的理由。

b、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5)师:谁能当当配音员给插图配音?

指名读小松鼠的话,其他学生评价。

5、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小松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急切——失望——奇怪。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帮小松鼠找到了花生,还知道了花生原来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其实在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还有很多也是长在土里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

学生回答,土豆,芋头,红薯,藕……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长在地下的果实

2、读儿歌,复习生字。

小松鼠,找花生。

没找到,格外急。

花落了,果结了,

花生呀,在地里。

3、写字指导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生”字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

“里”字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字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4、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加进去。

(3)、问问家长或看看相关书籍,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

板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花(鲜艳) →花生(谁摘走了呢?)

埋在地下

《小松鼠》教案篇4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松鼠图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出示花生图问这是什么?它长在哪里?)

2、今天,我们来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听录音,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两遍,要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生按要求读文),检查课文是否读通顺(生开火车读)

2、把课后生字读两遍,在课文中找出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自读。

1、投影出示生字生开火车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去拼音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3、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评议。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果,齐读课文。

2、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怎么找,找到了没有?

(二)讲读课文。

1、小松鼠为什么找?赶快打开书,找找读读,生读课文,指名回答。

2、花生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出示花生图)生看图说话。

(1)书上怎么写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节,在这一节中有好多词写的很美,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词用的好,就把这个词读重一点。(投影出示第一节)。

(2)绿油油:出示实物,这种颜色就是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这些花生不光长着绿油油的叶子,还开着什么样的花?(理解:黄灿灿)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小松鼠见了这么好看的花生他想(齐答)

4、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书上有一段话小朋友们找一找读一读指名读。

(1)师述:旱晨,小松鼠来了花生地看到花生,小松鼠一路上会想些什么呢?生看图想象说话。

(2)出示“从那以后……没有……”看书上用了这么几个句子(指名读)

5、小松鼠多失望啊,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练读)

6、出示“谁……呢?”

(1)蚯蚓在说的时候是怎样说的?生练习说话。

(2)师指导朗读,(出示花生果)花生果躲在泥士里看着小松鼠笑呢。

7、练读第45小节,同桌互读,指同桌读。

8、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接下去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生说话)

9、小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果?

(三)表演课本剧。

《小松鼠》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可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很高兴,想着秋天就可以吃到花生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小松鼠没能看见花生,他很疑惑。

一般叙事文章都会将“过程”作为重点,但本篇课文却将过程略写而详细叙述了“找”前和“找”后的情况,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对这件事的思考。

“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也是小松鼠留给读者的问题。这个结尾告诉孩子们遇到问题我们要动脑筋,多看多想多问,才会解决问题,并也会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理念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教师的'分析。

2、通过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开发智力。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产生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体会小松鼠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松鼠及鼹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

学生:花生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里可爱的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可是它不知到哪里去找花生,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它找到了吗?并标出自然段。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小松鼠去哪找花生呢?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们能把看到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的插图)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体会小松鼠对花生这种果实的喜爱和盼望。

3、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重点强调“每天”一词。

(2)“结”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另外一个读音吗?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齐读本段。

4、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每天都去地里看花生结了没有,它找到花生了吗?

带着问题,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出示插图2)

师:花生真的被别人摘走了吗?你们能帮小松鼠找到花生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齐读课文。

(四)课本剧表演(学生戴头饰)

(五)拓展延伸

谁还知到在我们吃的事物中还有那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六)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

(七)作业: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小松鼠》教案5篇相关文章:

音乐小螺号教案5篇

小班小树叶教案5篇

小动物要过冬中班教案5篇

安全小卫士教案5篇

小刺猬活动教案5篇

小蛋壳小班语言教案5篇

社会小主人教案5篇

小乌龟的教案和反思5篇

小中班活动教案优质5篇

小社会领域教案最新5篇

《小松鼠》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