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教案优秀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教案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教师应定期反思和更新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正方体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正方体教案优秀6篇

正方体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正方体教案篇2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正方体教案篇3

课 题: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认识正方体的棱长,会计算棱长总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 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长方体有( )条棱,可分( )组,相对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

4. 有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

二、探究新知

1.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一个正方体,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

(2)合作学习。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棱的长短怎样?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3)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2. 正方体的棱长的总和。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棱长=棱长总和÷12

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面、顶点、棱长)

4.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包含着正方体)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体的经验,用迁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1)正方体是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

(2)正方体还可以说是( ),它有( )条棱,并且他们的长度都( ),有( )个顶点。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4分米,棱长总和是( )分米。

(4)至少(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 判断。

(1)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而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同的长方形。 ( )

(2)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引出三条棱,它们的长度一定相等。( )

(3)有4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3. 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1)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几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4.计算。

(1)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6厘米,那么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8厘米,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

5. 完成练习五第4、5题。

?设计意图】

由浅入深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并根据它们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四、思维拓展

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

五、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7、8、9题。

教后思考:

正方体教案篇4

活动目标

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正方体。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正方体的物品,如魔方、正方体包装盒、正方体积木等。

每位幼儿自带一个正方体纸盒。

粘贴工具、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了解正方体的名称。

出示正方体实物,如魔方、正方体包装盒、正方体积木等,引导幼儿了解正方体的名称。

感知正方体的`特点。

观察正方体,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6个面都一样大。

了解生活中的正方体。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正方体的物品。

拆装正方体。

引导幼儿将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拆开,查数拆开后纸盒上的正方形的数目。然后将拆开的纸盒重新装成立方体。

引导幼儿用彩笔装饰自己的立方体,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生活中的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健康《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优质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教案音乐(身体的秘密)大班语言绘本《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教案+音乐。

正方体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长方体有( )条棱,可分( )组,( )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

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探究活动

小画家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形式

每次选择4名同学在前面表演,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结果做出判断。

活动过程

每次挑选的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水壶、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交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

正方体教案篇6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出示长方体,如果想把这件礼物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就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要知道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长方体透视图。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有什么特点?

说说各个面的长与宽。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实际就是求什么?(六个面的面积)

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问:8×5×2、8×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完成例题。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8×5+8×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二种)

教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你还有什么方法?如果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个面都是一样的。

2、立方体表面积计算

独立完成试一试,说说立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一练

四、全课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

六、课外延伸:

1、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大还是小?为什么?

2、一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积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正方体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自信课教案优秀6篇

6、7的加法教案优秀6篇

大班手工教案优秀6篇

电中班教案优秀6篇

唱歌教案优秀6篇

陶艺花教案优秀6篇

树中班教案优秀6篇

小班,社会教案优秀6篇

梅花优秀教案6篇

《雷雨》优秀教案6篇

正方体教案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