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结合实际生活的教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提升学习动力,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节奏,使课程更加连贯流畅,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6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养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

3.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体会法国妇女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文章中两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勇气。

教学难点:

领悟“勇气“的含义,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老师总结: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

二、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

三、交流合作

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一:文章标题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你认为作者更看重哪一种气?为什么?

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这一重点:作者更看重法国妇女的勇气。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很明显。另一方面,美国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因为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勇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质,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问题二:当美国伞兵第二次回到农家门前时,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法国妇女再次收留了他?她前后两次回答说:“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一样?

明确: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次救助这个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占领她家园的侵略者,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对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在这样一个惨烈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与镇定。这一切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个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后能够再次坚定他毫不迟疑地收留他。两个“当然”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第二个“当然”包含着更大的勇气,更加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内心的坚定。

四、品讨朗读

1.美国伞兵的到来使他们一家遭受巨大的灾难,但法国妇女两次都以她的勇气回答说:“哦,当然啦。”比较之下,法国妇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气?(第二次)

2.文章的题目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种勇气吗?

明确: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3.你认为两种勇气一样吗?作者更看重哪种勇气?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

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顽强。

法国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气还有她的勇敢、镇定、坚强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五、拓展迁移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勇气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

六、请同学畅谈对文中人物的印象看法。

问题一:在整个故事中,联系美国伞兵所作所为,你认为他表现了怎样的“勇气”?

答案不要求统一。

问题二:你如何理解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的

子曰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子曰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子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子曰愠罔殆谓哉焉诲

子曰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子曰3.熟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子曰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子曰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

子曰教师讲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读指导

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子曰处理方法:

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

子曰八、小结

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子曰九、作业

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子曰2.背诵全文。b类

子曰3.默写全文。c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教学重点:目标2

子曰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学过程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检查复习

子曰朗读全文。

子曰二、导入

子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子曰三、翻译课文6-10则

子曰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子曰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子曰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子曰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子曰(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子曰(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片断写作:

子曰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子曰五、小结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家,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子曰六、背诵指导:

子曰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子曰七、作业

子曰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默写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当小导游,明白导游的责职。

2、用词要优美,有条理,介绍要吸引旅客,培养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联系实际,谈导游的责任:旅游的向导。

二、学习例文,明确要求:

1、读文同桌交流,明确要求:,讲景点,说清来历及旅游注意点。

2、用词要优美,有条理,介绍要吸引顾客,

三、分项训练:

1、开场白作,的`到来表示欢迎,如:“欢到××来旅游。首先我们认识一下,我姓沈,大家可以叫我小沈,也可叫我沈导,这几天由我服务。如有什么意见,随时可向我提出,尽量保证大家满意。”以此融洽与旅客的感情。

2、景点介绍。首先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景点,然后说这景点有什么特点,讲它的来历,引古咏诗,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要说清游览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作东方明珠塔的景点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塔共高468米,高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这是上海改革开放的产物,这座塔由塔和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等大小不等的钢质球体组成。塔座是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和2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商场。下球体是直径50米的球体,下层是观光廊,在那儿你

们可以看到上海的全貌。假如晚上来,那景色会更美。上面各层安装了先进的娱乐设施享用。大家等会随我乘电梯上下球体观不。电梯以每秒7米的速度上升,大家感到不舒服的感觉,只要咽口水就会好的。”

3、注意点:⑴介绍要具体、详细,数据要正确。⑵要穿插故事、传说,增加讲述的趣味性,吸引游客。

四、结合课文,介绍长江。

⒈小组讨论,选点定内容。

⒉学习介绍,选取好代表。

⒊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五、课外作业:选个家乡景点作一次导游介绍。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葵”,掌握字形、字音、字意。

2、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诗人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创境,引入诗题。

(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古诗就像一朵独具馨香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什么朝代的?

(3)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课件出示)

二、初读诗文,感知韵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大家评价。

3、课件出示诗,齐读。

4、教师范读全诗,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

三、自读诗文,感悟意境。

1、这首诗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是哪一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直奔中心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领略出诗的)

2、出示“自学向导”,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目的: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按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向导”引路,让学生自学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交流,理解诗意。)

学习向导:

(1)读一读,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首诗?

(2)结合上下文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假如请你为这首诗画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4)选择你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3、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自学。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5、交流反馈,相机指导。并抓住重点进行考察。(课件出示“练一练”)

(1)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太阳一出来露水就干了?

(3)诗人为什么害怕秋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根据诗意,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说一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6、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再朗读一下诗歌。

(突出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在读中体会、领悟诗意。)

四、研读诗文,想象意境。

1、和诗文对话。

(1)诗人由“园中葵”时光的易逝,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听!春天的凌晨,菜园里“葵”和“露珠”妹妹在说着悄悄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替它们说出心里话。

①小组讨论,和文本对话。

②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③还可任选两种事物,进行对话。

(2)如果你是“朝露”,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2、和诗人对话。

诗人还看到了哪些景物?由此产生了哪些联想?用了什么作比喻,说明怎样的道理?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3、此时此刻,我们大家一定有不少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都用诗句表达这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的有哪些?

2、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一方面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3、课件出示朱熹的《偶成》

总结: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古人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希望我们大家从今以后: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

六、唱诗

过渡:乐府诗是可以和着音律唱的,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你熟悉的音律唱一唱,再一次领略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试着唱诗。

2、请小组为大家表演唱诗。

3、放《青青河边草》配乐,师生齐唱。

(此环节以唱的方式,增强古诗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学科间的整合。)

总结:同学们的歌声感染了我,老师也想放声唱一曲。“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唱)可是有一样东西却是一去不复返――时间,让我们牢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从小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1、比一比。看谁读的有感情。

2、画一画。展示自己根据诗意画的画。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课文重点第15至1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16、17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

教学重点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3、了解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准备1、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稻草人的图片。

3、课件。

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叶圣陶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展示资料,介绍作者。

叶圣陶:补充叶圣陶的资料

3、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稻草人》就选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

需要指导书写的字是: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讲点拨:

一、抓对比→突出责任感情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一)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觉得稻草人美吗?

(二)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二、抓飞蛾→突出善良

感情朗读第3-5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

(一)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二)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三)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抓祸事→突出忠诚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自学并讨论:

(一)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想一想: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指导观察插图)

(二)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三)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抓肉虫→突出悲惨朗读第9自然段,思考:

(一)稻草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为什么而“哭了”?

(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抓变化→突出中心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一)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2、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模仿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中心句。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它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学难点: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学例文,掌握方法。

习作要点:

赏美食(色香俱全)

做美味(动作准确)

尝美味(写出情趣)

补充:美食传说、趣文

三、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2、小组讨论

(1)代表发??

(2)集体评议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听后有什么感受?

四、集体习作。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6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语文工作总结优质6篇

六年级下语文工作总结优秀6篇

六年级语文班主任工作总结6篇

2023春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6篇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

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优质5篇

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最新7篇

小学五六年级教案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