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结果,制定教案是一件有利于提升我们教学质量的事情,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幼儿数学课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幼儿数学课教案篇1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拍手游戏。
分别出示实物卡片1—5,请幼儿观察卡片,说说:图上有谁?有多少?带领幼儿看图片进行拍手、跺脚、拍腿等动作,要求幼儿与同伴一起整齐地拍手。
给图片排队。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队,然后大家讨论:他市怎样给图片排队的?你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好方法?启发幼儿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给图排尿排队。最后说说:比5少的图片有哪些?
按从上到夏的顺序给1—5的点卡排队。
在磁性板上,出示5的点卡,组织幼儿讨论:卡片上有几个圆点?比5少的点卡有哪些?想一想:怎样把这几张比5少的点卡有序地排在它下面呢?
请个别幼儿上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给点卡排队。最后,大家说说:点卡从上往下是怎样排列的?(它们是按5、4、3、2、1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比5少的点有几个?
2、操作活动。
1)、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和数目,比较汽车和树木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
2)、观察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比一比行人和车辆哪个多,哪个少,请你给多的一组打√。
3)、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给少的一组涂上颜色。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比较5以内的数量。
2、尝试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规律配列1—5的点卡。
3、安静有序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片和点卡数量分别1—5。
2、学具:操作材料
小班幼儿数学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和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地摆放物体。
3.引导幼儿养成边操作边大声地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贴绒娃娃5个,皮球3个,标记图。
2.学具相同动物卡片若干套,标记图,相同圆片,相同方片,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啦?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的摆放物体。
教师出示标记图:有许多娃娃要做游戏,请小朋友帮他们排好队。第一个娃娃排在哪里?
2.学习对应地并排放物体。(难点)
娃娃想玩皮球了,请你们给一个娃娃发一个。皮球,皮球放哪里呢?皮球放在红线的下面,一个皮球和一个娃娃要对整齐。
3.学习对应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
他是怎样给娃娃发皮球的?(一个娃娃一个皮球)娃娃和皮球哪个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小组活动。
1.第一组,喂小动物。
先把盘子里的小动物排在红线上,再喂每只小动物一份点心,再说说动物和点心哪个多,哪个少。
2.第二组,圆片和方片哪个多。
先把圆片片排好队,再给每上个圆片片送一个方片片做朋友,送完以后,说说因片片多还是方片片多。
3.第三组,送片片回家。
先看看片片的家里是什么标记,再送片片回家。
四.活动评价
小班幼儿数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给物体排队,知道从标记处(红旗右边)开始一个接一个摆放物品。
2、培养幼儿收拾操作用具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标记图一张,贴绒小熊,小猴图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张标记图,1个分类盒(内张正方形、圆形纸片各4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记图。
1、教师出示大标记图,提问:黑板上有什么?(红旗、线)。
师:红旗和线放在一起就变成好朋友了,变成了排队标记。
2、告诉幼儿:这是给物体排队用的标记图。提问:红旗、线有什么作用?让幼儿明确排队要从红旗处开始(从左至右),先来的排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排在红线下面。
二、给物体排队。
1、教师出示几只小熊图片,提问:谁来了?(小熊)。应该怎样给它们排队?教师先进行示范,从红旗处开始,一边拍一边说:1只小熊排在红旗后面,又1只小熊跟在后面……排完后请幼儿观察:第1只小熊排在哪里?小熊排在红线的什么地方?让幼儿明白摆放物体要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排在上面。
2、教师又出示小猴图片,提问:谁来了?它们应该排在什么地方?教师告诉幼儿,它们应该排在红线后面,请1名幼儿到前面来操作,排完后,请幼儿观察:小熊、小猴是怎样排队的?
3、引导幼儿总结:摆放物体应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摆放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摆放在红线下面。
4、教师介绍红线的“上面”“下面”时,要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知道自上而下地摆放物体。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介绍操作的材料。
2、请幼儿拿出标记图和分类盒,要求幼儿先给圆形排队,想想看应该排在哪里?再给正方形排队。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3、操作完后,提醒幼儿收拾好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题,由此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数学《排排队》是一节按规律排队的活动。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对于第一次接触按规律排队。通常孩子们都感觉比较困难。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排队对于孩子们比较贴近他们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排序是有规律的。在后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对按规律排队掌握也比较好。
小班幼儿数学课教案篇4
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方形是低年龄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经常会碰到方形的物品。幼儿在吃点心、玩玩具的时候老师都会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认识形状的名称。幼儿在多次认识中已经知道了方形,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来区别大小方形。
2、重点难点:
认识大方形和小方形,区分大小。
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方形的认识,能区分大方形和小方形。
2、学说句子:大方形回到大篮子或小方形回到小篮子(大方形回家了、小方形回家了)。
活动准备:
1、大、小篮子。
2、大方形和小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直接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一些纸片片让幼儿观察。
提问:老师这里有许多的片片,看看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大小纸片片供幼儿观察。
提问:看看这两个方形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出示大方形、小方形让幼儿认读)
评析:直接出示实物,将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过来了,通过让幼儿观察图形的不同,又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二、教师做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游戏的规则。
教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个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
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数次。
评析:游戏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这里采用变变变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观看游戏的玩法,进一步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并激发了幼儿想自己操作的欲望。以游戏的形式进入主题,看似平常,却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幼儿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1、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方形,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给你一个大方形或给你一个小方形。
2、第二次发方形,老师边给边提问:这是什么形状的?
3、游戏“方形变变变”。
*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方形出来了,幼儿就把小方形举起来。当老师说变变变,大方形出来了,幼儿就将大方形举起来。游戏数遍后可以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评析:幼儿在此环节中有了自己操作的机会,当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时,他们的学习兴趣点达到了高潮。个个幼儿都变得专心致志,
四、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换游戏。
鼓励幼儿拿着两个图形找一个老师与她一起做变变变的游戏。
评析: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游戏,一方面让幼儿对大小方形的区别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另方面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送方形回家。
1、教师:方形娃娃玩累了它想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2、出示两个方篮提问:这是一个什么篮子?
3、要求边送边说一句话“大方形回到大篮子里。小方形回到小篮子里。”
4、幼儿一个一个轮流上来送方形回家。
评析:送方形回家这个环节既是一个活动的尾声部分,又是一个让幼儿巩固知识的`复习过程。幼儿通过这个环节,既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又学说了一句完整的话语。
活动后反思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神秘的变魔术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并进行比较,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我给他们每人了一个大方形和一个小方形,采用变变变的方式,让幼儿将两个图形进行对比。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同时又通过一个个游戏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及格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托班幼儿的心理。
小班幼儿数学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
(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
教师: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教师: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
(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
(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
来表示啊?为什么?
(教师出示圆点卡片。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教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
(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教师: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
2、教师范念:
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
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
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提问: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
4、教师: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
四、
今天我们学会了3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
小班幼儿数学课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