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哦,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九上语文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九上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导语引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出示板书《丰碑》。
二、认定目标:
1、认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重点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三、导学达标:
(一)师放间乐《长征组歌》,狂风呼啸,贴出挂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
伴随音乐低沉叙述导语,并结合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文录音:提出预习思考中的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
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简要概括大意。
(三)理清课文脉落,小组讨论课文第几部分为重点内容,并说出根据。
(四)通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分类。
再选派代表汇报本组预习收获,或你知道了什么?
(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五)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教师激情范读,引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读课文一、二部分。
这支队伍面临怎样的考验?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词句。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将军担心什么?
请同学们用低沉、缓慢的语速自由练读。
四、达标测评:
四人小组赛读,选出最棒的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课文主次,抓住了重点,而且我们深深地领略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险恶环境,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认定目标:
1、认知:通过字、词练习,理解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重点,读中感悟,自觉领会中心思想。
2、情感:从字里行间渗透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3、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多种读的能力。
三、导学达标:
(一)
1、自由反复朗读重点部分,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他(),好似(),身上落满了雪,无法()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志十分(),十分();
他左手微微(),好像在为战友指明()。()的衣服紧紧地()在他的身上。
以上填空题幻灯打出。
让学生填空后体会所填词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此时结合板书,一动不动、镇定、安详、单薄破旧、紧贴)
(二)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哪些内容是写将军的?请你在文中找出,朗读体会“愣”将军的两次“愣”感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将军当时的心情怎样?
幻灯出示:将军的脸色顿时()起来,嘴角边的肌肉()着。他()眼睛,像一头()豹子,样子十分()。将军两腮的肌肉()着。
通过上面的句子,体会将军的内心世界。
▲联想:将军会想些什么?(用二、三句话说说)
将军()了,()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了。他()了一口气,()地举起了右手,举到齐肩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
从上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小声说说,指名汇报。
(三)自学最后一段,把你理解的、读懂的用文字标注在该段之后。
(四)达标测评:
质疑问难:针对上归纳出的问题,重点解决
1、为什么说为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2、为什么最后将军想:“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和前面的思索进行呼应。
3、以“丰碑”为课题的含义。
▲联想: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到什么?他会对战士们说些什么?(写几句话)
最后每人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上语文教案篇2
学习总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全书共分为八块内容,其中汉子拼音有两块内容(1课到复习二,9课到复习四);识字与课文共有六块内容,以语文园地为标准,共六个园地。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汉语拼音-------
九上语文教案篇3
一、复习字词
1.齐读课题。
2.开火车认读“道、送”等13个生字。
3.师:上节课,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它们分别是:(出示四个颜色的太阳图)
4.学生读词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出描写“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太阳的句子,画出来。
2.学生交流反馈。
3.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师:前三个自然段用了相同的句式,但用了不同的词语,读读这三个词语。
小结:以后写句子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三、品读、感悟课文
出示“?”。
再读课文,围绕“我为什么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交流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交流:为什么“我”要画个绿绿的太阳呢?
生自由回答。
生1: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到处一片清凉。
生2:炎热的夏天,闷热的夏天,骄阳似火的夏天……
师:大家经历过了夏天,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交流:为什么“我”要画个金黄的太阳?
(2)引导学生想象:金色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3)学生自由回答。
(4)想想,在金色的秋天里,还有谁忙着邀请谁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5)(贴金黄的太阳图)师:说一说“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我”的心愿是什么。(板书:丰收)
(6)指名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交流:为什么“我”要画个红红的太阳?
板书:温暖
(2)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冻僵”和“温暖”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我”要画个彩色的太阳?(板书:多彩)
(2)句式练习。
(3)让学生用四个字来赞美春天。
预设回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5)全课小结。(板书:心愿)
四、学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1.交流背课文的方法:看板书提示,按夏、秋、冬、春的顺序背,想象画面背。
2.师:背课文时还可以抓住课文的表达特点,这篇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都是先说“我画了个什么样的太阳”,再说原因,这样就可以背下来了。
3.师生合作背课文,教师背前面半句,学生接着背。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太、阳、片、金、秋、因、为)学生先读生字,再将两个字连在一起读词,练习组词。
2.出示新的笔画“了”,学生跟着老师边读笔画名称,边书空。
3.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范写。
“片”的笔顺为:撇、横、横折。
“金”字下面的笔顺为:横、横、竖、点、点、横。
5.学生描红,练习在田字格中写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每人画一个太阳表达自己的心愿,可以写一写自己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想送给谁,为什么。
教学反思
在这课教学识字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再读去拼音的字,最后读词语,读的方式多样,使学生对字词掌握更牢固。在学课文时进行了拓展学生思维的语言训练,先自己说,再引导学生说,给了学生想象、组织语言的时间,在学生说句子时,要力求给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
九上语文教案篇4
一、教材说明
这个园地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背儿歌。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填”。
题中有三个花瓶,瓶上分别写着笔画数。要求学生数一数题中的六个字各有几画,把字填在相应的花朵里。教师只需指导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由学生自己数,自己填。教师检查后可让学生说说填写的过程。有的是逐个数,逐个填;有的是先把每个字的`笔画数数出来在字旁写个小数字,再归类填写。方法不同,填对即可。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想办法,增强其成就感。
第二项“看看读读”。
这项练习是通过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知道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还可以对口令:甲说数量词,乙说事物名称;甲说事物名称,乙配上数量词说词语。或者用贴量词卡片做填空题:一()树、一()山等。
第三项“读读画画”,是采用读读字,涂涂色的方式来复习巩固学过的字。
图中14个字分别带有“艹、扌、”。题目以“花”为例提示了涂的要求,即“艹”的字涂绿色,“扌”的字涂蓝色,“”的字涂红色。课前应要求学生准备彩色笔。练习可按三步进行:1弊匝∫桓鲎挚头先顺时针方向读,再逆时针方向读(同桌两人互读也可);2泵魅吠可的要求,学生自己涂色;3狈盅丈读同一偏旁的字。
第四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知道看太阳辨方向的方法。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再帮助学生弄清方法:因为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早晨面向太阳前面肯定是东,由此推断其余三个方向。让学生接着读后面的三行句子。在学生达到要求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下午太阳到西边落下了,这时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九上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九上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九上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积累语句。
2、学生通过交流想一想自己应该怎么办
3、引导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向同学们展示
4、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的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和句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我的发现
1、有个小女孩发现了两种有趣的识字方法,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⑴课件出示小女孩的话:
⑵动脑筋,找规律:
课件出示第一组生字:
课件出示第二组生字,用同样方法学习。
⑶检查生字认读:
①齐读。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
⑷我们学过得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记?
2、读读想想:
⑴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⑵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都有一个张)
⑶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就不一样。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词中“张”的意思:
“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学生演示理解。
“一张画”用实物讲解。
“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
“开张”在句子中理解,如: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自己练读。
齐读。
学生自主观察。
自主发表见解,集体归纳方法:
减一减。
运用归纳的方法自主识字:
票、元、旦。
用生字扩词巩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⑵谁想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读的好。
2、读读背背:
⑴课件出示儿歌。
教师范读。
⑵生自由练读,也可同桌一起读,互相帮助。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⑷生尝试背诵。
⑸检查背诵情况。齐读。
(也可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分别用“照顾、精彩、奇妙”口头造句:
①自己思考。
②指名说,及时纠正错误。
③同桌互说。
①齐读。
②男女生分读。
③指名读。
通过交流,互相正音能更好的掌握。
九上语文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