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的使用,通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 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 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 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 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 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 (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四、习题练习。
1、做一做 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填空
(1)(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 )的比。
(3)比例尺分( )比例尺和( )比例尺两种。
(4)比例尺 表示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 )km,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
4、请你根据地图中的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5、团结路的实际距离是1800m。
(1)量一量团结路上在图上的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6、七星瓢虫的实际长度是5mm。量出下图七星瓢虫的长度,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7、附加题
用1:1000 000,1:6000 000,1:250 000,1:100这四种比例尺画同一种物体,哪一种比例尺绘制的图比较大?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是需要大家探索的学科,希望大家多多发现问题,多多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2
第一课时
问题引申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两种物质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
讨论为什么燃烧很旺的炭火越扇越旺,而燃烧的蜡烛一扇就灭?
结论:炭火由于燃烧猛烈,当扇子扇它时,把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扇走,带给它更多新鲜的氧气,因而越扇越旺;而蜡烛由于火力较弱,扇子扇它的时候,虽然能给它带来更多的氧气,但同时也把它的热量带走,使蜡烛的温度降低,低于燃烧所需的温度,所以蜡烛会熄灭。
拓展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1.讨论: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2.复习: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3. 我们在灭火时往往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4.提问:是不是所有物质燃烧都可以采用同种方法灭火呢?
5. 结论:b-p24
(1)油桶着火,应迅速移走其他油桶,以防引起爆炸,利用的是搬开或隔离可燃物的办法(草原或森林着火时,往往都要开辟一个隔火带)。
(2)电路引起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盖上沙子隔绝氧气(如果直接用水浇,就容易引起短路、触电)。
(3)用灭火器灭火,灭火器产生的泡沬或二氧化碳能隔绝氧气,大部分的火灾都可以用它来灭火。
(4)消防队员用水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以实现灭火。
网上学1.常用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2.认识一些燃烧爆炸有关的标志。
3.小学生如何防止火灾?sb-p25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3
册数、单元:六上第一单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重、难点:
1、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轮轴,知道轮轴的作用,以及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重点)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了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难点)
教具准备:轮轴两个(轴同粗,轮大小不同)、铁架台、钩码、螺丝刀……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比赛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1、教师:同学们,前两节课,通过探究我们认识了杠杆,了解了它的一些原理。这节课起我们要来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接下去,先让我们来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
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力气小的同学手握螺丝刀的刀柄,力气大的同学手握螺丝刀的刀杆,两人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看看谁能取得胜利。
2、教师:谁赢了?说说你们的比赛结果?
3、教师:为什么力气大的同学反而输了呢?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1、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让学生说说比赛结果,并对结果做一个合理的解释或推测。
探究螺丝刀刀柄的秘密
1、教师:看来,螺丝刀虽然简单,但却隐藏着许多秘密。下面,就以同桌为单位,仔细地观察一下螺丝刀的构造,看看都有些什么发现?
2、教师:哪组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的发现?
a、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b、刀柄上有些凹槽,手握在上面时,可增加摩擦力,也就是说在用力时,能使得上劲。
小结:像螺丝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3、教师:认识了轮轴,接下去我们来体会一下轮轴的作用。出示幻灯片:
a、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
b、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
请每位同学分别试一试,并仔细体会操作时的感受,然后跟同桌进行交流。
4、教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用绳子将钩码系在刀杆上,然后转动刀柄比较省力。这就是力气小的同学能战胜力气大的同学的原因所在了。
1、学生观察螺丝刀的构造,并将发现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2、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会,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轮轴的研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介绍装置中的轴、轮及穿线的方法,出示幻灯片:
a、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的引线上,试试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说明什么?
(当轴上挂x个钩码时,轮上只挂一个钩码便可保持平衡了——说明手握轮那部分工作时省力,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b、(轴不变,轮增大)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的引线上,试试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秘密?这又说明了什么?
(当轴上挂y个钩码时,轮上只挂一个钩码便可保持平衡了,这说明当轴大小不变时,轮越大就越省力。)
学生动手探究,仔细观察其现象,讨论其中的秘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后延伸
教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学生先说一说,然后再回家找一找。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2、使学生巩固五年级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 课堂教学常规的说明:
1、上课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2、练习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3、其他说明。
二、 复习旧知:
(一) 填空:
1、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2、1米的3/7是( )米,3米的1/7是( )米。
3、一座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时针长7厘米,一昼夜,分针尖端走了( )厘米,时针扫过了( )平方厘米。
(二) 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14米,圆的半径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给12只猴子,正好还剩1个;如果平均分给8只猴子,正好也剩1个。这些桃至少有多少个?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在超过中点1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相遇时甲车行了140千米,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钢管长3米,重4千克,这样的钢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钢管长多少米?
5、甲6分钟做13个零件,乙8分钟做17个零件,丙12分钟做25个零件,比一比,他们谁做得最快?
6、如果用两根长62.8厘米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将一个直径是12厘米的圆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满瓶油连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宽0.5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电线长178米,装了8盏电灯,还剩下4米,平均每盏灯用电线多少米?(只列方程)
(三) 拓展练习:
1、某汽车站有甲、乙、丙开往三地的汽车通过,甲车每隔15分钟开过此站,乙车每隔10分钟开过此站,丙车每隔12分钟开过此站。现三辆汽车在同一时刻从此站开过后,再过多少时间又同时从此站开过?
2、(1)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完。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连续这样抽了5次后,桶里还有油10千克,求这个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数还余4粒,5粒一数还余2粒,3粒一数正好,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两人原来一共有46元。甲买一本故事书用去12元,乙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8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移动?
6、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如果分母加上4,这个分数约分后是2/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5
because it`s going to rain
教学目标:
1.能识别词汇:raincoat, 会书写单词:coat
2.学会运用why are we wearing a raincoat? because it’s going to rain .来询问和回答有关原因的语句。
重点难点:
1.能识别词汇:raincoat, 会书写单词:coat
2.学会运用why are we wearing a raincoat? because it’s going to rain .来询问和回答有关原因的语句。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and show the learning aims
1、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2、vocabulary and phrases: wear raincoat theatre go into be afraid of throw…out of
3、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9 unit 2because it’s going to rain. (板书课题并齐读) first ,please look at our learning aims.(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教师慢慢读,学生仔细看、认真听。)
step 2: show the guides(指导自学)
1、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for “because”。
2、play the tape again and have the students to imitate.
the teacher read the original text slowly.
3、look and say:say the right, whole dialogues.
4、 let make silly sentences.
for example:
i’m wearing a dress ,because i’m going to go swimming.
step 3: explain the knowledge. (点拨)
1.小组内解决自己不懂的地方。
2.notice:“ why”and“ because”
step 4. finish a task
写出下列动词的ing形式
do_____ run_________ take________
look________ laugh________ make_________
根据句子意思填空
1. why are you ________ a hat?
because it’s going to be ________.
2. why are you wearing a __________?
because i’m going to ________football.
3. it’s going to be cold. i am going to wearing a ________.
4. i’m going to ________. so i take my swimsuit.
板书设计:
unit 1 why are you laughing
because…。
laugh大笑 smile 微笑
under---stand==understand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3.通过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迁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意义,掌握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二)导入新课
通过分数乘以整数意义的学习,使我们看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逐次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正确列出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投影:
的3倍是多少。)(板书)
投影:
一半。)
其中的一份。)
师:结合题说一说,把谁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把一瓶桔汁平均分成2份,取1份。)
少。)(板书)
投影:
先观察图,然后列式,结合图说出算式意义。(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3)不出示投影图,你自己还想知道多少瓶的重量呀?
分别列式,说意义。
列式?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5)观察概括:观察(2)、(3)、(4)几题的列式,乘数是什么数?(分数)(板书)被乘数是什么数?(分数、小数、整数)我们统一叫做一个数。(板书:一个数)
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练习:说说算式意义。
2.推导法则。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那么一个数乘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耕地多少公顷?
(把一公顷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一份,是1小时耕的。)
拿出发的纸,说明:这张纸表示1公顷,你能折出一小时耕的公顷数吗?并用红斜线表示出来。(把结果贴在黑板上)
①再贴出一张折叠后的结果。
这1份占1公顷的几分之几?怎样理解?(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份,边说边用虚线延长5等分的线。)
论,后订正,板书)
分数有什么关系?(原式两分数的分母相乘。)
并计算出结果。
汇报、订正并板书。
贴出在折纸上表示的结果。
观察:原式和结果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概括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讨论、订正)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练一练
投影订正三种做法:
比较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好?注意:先约分再乘。(板书)
(四)巩固练习
(做本上或投影片上)
1.计算例2中算式的结果。
投影反馈时,强调先约分。
3.第7页,第1题,看图填空。(做书上)
4.先说过程,再说结果:
5.第7页,第4题,列式计算。
6.判断: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意义是什么?法则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案设计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意义;用动手折叠、画,讨论等形式推导法则。使学生加深理解。教案中注意扶放结合,如例3第一问,是老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思路,而第二问则是放开让学生依照第一题的解题思路学生自己列式、画图、说意义、推算结果。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小黑板、课前请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测试百米跑步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整理和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说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徒弟的3倍少18个。
(2)一堆黄沙运走了30车后还剩下16吨。
(3)一条围巾的价钱比一副手套价钱的2倍多25元。
2、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学校舞蹈队有x人,歌咏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歌咏队有( )人;舞蹈队和歌咏队一共有( )人,歌咏队比舞蹈队多( )人。
(2)踢毽的和跳绳的每组都是x人,踢毽的有5组,跳绳的有8组。踢毽的有( )人,跳绳的有( )人;踢毽的比跳绳的少( )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 )人。
三、练习与应用
1、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 (2)长方形周长9m。
第(1)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方程的依据以及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第(2)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交流时师随机板书不同的方程,并让学生说清列方程的依据。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1.5×2=9 (x+1.5)×2=9 x+1.5=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指名3位学生分别板演。再集体交流。
2、第6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第8题
猎豹追捕猎物时的速度大约是一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速度的3倍,大约比这名运动员每秒多跑20米。这名运动员每秒大约跑多少米?这只猎豹呢?
先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在体育课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是每秒多少米?
再让学生解答问题,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想。
四、思考题
盒子里装有同样数量的红球和白球。每次取出6个红球和4个白球,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原来有红球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理解“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明“取出的红球比白球多10个”。
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交流时说说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1、目标的定位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并引出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样,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其次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2000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2000000。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教学内容:
p7“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分阶段进行整理的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信息方程、应用方程的兴趣。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一下。
二、回顾与整理
1、出示小组讨论题:
(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2、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3、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交流。
讨论题(1) 可以让学生说说首先要将这样的方程作怎样的变形,并提醒学生解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讨论题(2)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说本单元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结合所举例子说明解决每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180+6x=330 27x+31x=145 x-0.8x=10
2.2x-1=10 15x÷2=60 4x+x=3.15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它的铁路桥比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5倍多197米,公路桥比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3倍少421米。
①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长多少米?
②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长多少米?
xx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xx 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2)练习与应用第3题
xx 先让学生看图后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xx 问:这棵树苗从80厘米长到104厘米,经过了几个月?你怎么知道的?
xx 问:你能说说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随机板书:
小树原有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小树现在的高度
(3)学校印制画册一共用去1740元,其中制版费300元,其余的是印刷费。每本画册的印刷费是3.6元,学校印制了多少本画册?
xx 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xx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xx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作业:
p7“练习与应用”第2、3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篇8
练习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五。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练习五。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自由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部分,思考:候机楼前的大树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2)读第二部分的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区别,并试着填入括号中。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1、指名回答:候机楼前的大树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2、出示第二部分的题目(1)指名学生读词语。(2)试着说出它们的区别。(3)交流:学生读填适当的风的句子。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的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2)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
诵读与欣赏
1、诵读(1)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2)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教案《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五》。(3)指名读,教师指导。(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2、欣赏(1)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2)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1)搜集写秋的诗或词语。(2)背诵《秋》。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风,而且认识了一首写秋的诗,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秋天,观察秋天的风,秋天的美景,并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重难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教学准备: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练习五。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自学“写好钢笔字”(1)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2)读帖观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1.指名说出自学题(1)2.指名回答。
3、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a、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b、为什么喜欢?c、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 的是什么?2、指导(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 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2、反馈(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2)评议小结。
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口语交际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第十八课,读通课文,写下课文的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