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书写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强调联系实际,制定教案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亡羊补牢课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预设板书: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一、问答导入(4分钟)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 ( 齐读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 (板书:道理)
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下子就学习道理吗?(板书: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师:今天学习《亡羊补牢》,请给“亡”组词。(板书:死亡) 请给“牢”组词。(板书:监牢)
师:“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证据,初读课文(6分钟)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慢慢地读,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决。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小组长带领读课文,听到谁读不准,一齐帮帮他。
2、交换小组长检查读书。(小组长汇报读书情况)
师:以后小组检查时,就要齐心协力,争取好成绩。
(二)出示三句话:(课件)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请小组分读三句话。(生读这三句话)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发现蒋老师为什么要选这三句话?(自由朗读这三句话,齐读。)
三,研读,弄清“亡”和“牢”(6分钟)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一会小组交流。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把它划下来。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师巡视小组学习,作适当的点拨。
学生汇报:
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要读准“圈”、“叼”等字。“亡”不是“死亡”吗?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
师:“牢”是什么意思?“补牢”就是“修羊圈”。街坊说修羊圈就是“补牢”。(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按照刚才的方法,把丢羊的句子和补羊圈的句子找出来,自由练读。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师:在读这则寓言的时候,老师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生请默读课文,思考)
师: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师: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他读的怎么样?
师:街坊对养羊人这样关心,可养羊人呢?可以看出养羊人的什么态度?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师: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讨论交流)
师: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师: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说)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齐读)
二、理解题目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课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三、初读课文
1、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羊圈后悔劝告
窟窿街坊寓??
(1)自由读词
(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看第一行的词,有一个字的读音比较特殊,找到了吗?(圈:多音字)
(3)第二行谁来带读?(指名读)
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坊和窿读轻声)
(4)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
(5)齐读这些词。
3、指导书写
过渡:窟窿这个词不仅读音特殊,字形也比较复杂。这两个字是同偏旁同结构的字,它们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窿”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1)生观察。
(2)师范写,
(3)生练写并展示。
四、再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怎么样,并且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
(2)生评价。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呢?(2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
汇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齐读这句话。板书:圈破丢羊
(2)养羊人第一次2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又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3)街坊知道了这件事,对养羊人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指导朗读:想一想街坊会用什么语气对养羊人说这些话呢?(劝告)谁再来劝一劝养羊人。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在下面练一练。请女同学一起来劝一劝养羊人。
(4)养羊人有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呢?(板书:不听劝告)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
指导朗读:羊丢了,养羊人有没有在乎这件事?(没有)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养羊人的话呢?(满不在乎)谁再来读一读?(1-3)
(5)句式练习
(2)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5、学习第5自然段
(1)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第二次丢羊,使养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谁能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板书:修补羊圈)从这里能够看出养羊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了错误)(板书:知错就改)
6、拓展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这个人在修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又会怎么说呢?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五、体会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件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吗?
3、从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则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练读。
(7)演一演。
4、邻居的好心劝告,养羊人当作了耳边风,让我们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吧!
请1位同学读一读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书:再次丢羊)这里的“又”说明了什么?(这次丢羊的过程跟上次一样)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⑵ 理解寓言的寓意。
⑶ 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⑷ 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教学分析】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
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
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体会、理解文中寓意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
【评析】
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国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5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释题:坐井观天。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
(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亡羊补牢》
1、小组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5、抽读、齐读最后一段。讨论:这一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3.(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学习生字“亡、牢”。
(1)“亡、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4.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过 钻进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入”中的“钻”读“zun”;“ 叼”的读音为“di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圈”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学习生字“钻、叼”。
加一加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土+方=坊;换一换:房—坊。)
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人吧!
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养羊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他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7.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你能体会养羊人现在的心情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学习生字“悔”。换一换法:海——悔。
用“后悔”造句。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相机学习“此”。)
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指名读句子。
(3)小结过渡:养羊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幻灯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出示课文插图)当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养羊人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表演后,老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习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6.引学:“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各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9.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6篇相关文章:
★ 野米饭教案6篇
★ 安全教案反思6篇
★ 大班购物教案6篇
★ 图形科学教案6篇
★ 过六一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