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锯木头教案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一篇详细的教案是我们工作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教案在起草的时候,你们需要强调联系实际,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锯木头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锯木头教案8篇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4、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山上有个木头人》课后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有: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

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

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敢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

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也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只。

2.地面上画好写有数1-10的方格。

活动过程:

1、玩民间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幼儿集体念儿歌,扮演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要求幼儿念完儿歌后做一个造型动作,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动。

2、师幼共同玩游戏“魔法师”。

(1) 教师手持“魔棍”,口念“变变变,变变变,变成长鼻子大象”,幼儿扮的“木头人”马上“变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师”巡视,变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这个幼儿便停止动作,还原成“木头人”。游戏中“魔法师”不断发出“变成小马”“变成小兔”等指

令,“木头人”按指令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听到“魔法师”吹口哨,“木头人”就要停止动作。

(2)“魔法师”组织“木头人”玩跳数字游戏。引导“木头人”按照1-10的顺序跳。如跳错,“魔法师”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动。

(3)“木头人”跳舞。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木头人”随音乐起舞,“魔法师挥动魔棍”,音乐停止,木头人摆好造型不动。

(4) 随着音乐,魔法师送“木头人”回家。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3

【活动主题的选择】

民间的传统游戏简单易学,这个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一个集体游戏,但幼儿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对游戏规则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选择了这个游戏规则性比较强,能够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肢体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起说儿歌,并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路或做动作,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儿歌来代替。)

三.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幼儿散步做放松活动。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愿意在许多人面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儿歌。

活动重难点

在规定时间内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走、跑、跳和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

2、平时你们常玩什么游戏呢?

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木头人”。

2、小朋友还记张老师教你们的《木头人》儿歌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规则:幼儿站成圆形,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走,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

4、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最后只能跳一下。

四、游戏:

1、演“木头人”:做这个游戏,我们首先要演好“木头人”。

(1)摆姿势:开动脑筋想,你准备摆个什么可爱、有趣的姿势做“木头人”呢?快快想,游戏马上要开始了。

(2)演一演:想好了吗?老师说“木头人”你们就摆姿势,准备一次、准备第二次。

(3)现在游戏真的要开始了。准备:开始。(幼儿边读儿歌边走,反复游戏)

(4)说一说:你觉得演“木头人”好玩吗?你来说说什么地方最好玩?

2、逗“木头人”:刚才小朋友们演“木头人”演得那么好?这时如果有人逗你笑,你还能做得这样好吗?

(1)活动方法:逗笑人要用语言、动作、表情来逗“木头人”,看能不能把“木头人”逗笑。坚持到最后的“木头人”就是“超级木头人”,千万注意逗笑的人不能接触“木头人”的身体。

(2)最会逗笑的评他为逗笑专家,最后我们还要请场外的小朋友来给我们评一评谁表演得最好,什么地方最有趣? (游戏反复进行)

3、自由结伴游戏:小朋友想不想亲身体会一个“木头人”和逗笑人呢?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游戏吧,一人演木头人,一人做逗笑人,成功了之后,换一换角色。

4、分组游戏:男孩演“木头人”,女孩做“逗笑人”。交换角色,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幼儿随着舒缓的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幼儿非常喜欢跑,跳。这个游戏主要强化幼儿的跑,平衡和躲避能力。使幼儿能够快速反应,并对此作出相应的躲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跑,跳,平衡和躲避能力。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木头人的游戏

2、材料准备:小积木块若干、狼的头饰三个、音乐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的前期经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1、引出游戏主角

师:小朋友,大灰狼可不可怕?如果见到了大灰狼,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指导性的说出:藏起来,不让大灰狼看到)。如果我们变成了木头,大灰狼还会吃我们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并和一名幼儿演示游戏的玩法。

游戏规则:请出三名幼儿一名扮演大灰狼,两名扮演木头人,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赶紧说“木头人”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3、全体幼儿初步尝试游戏,音乐一响大灰狼就出来觅食,抓到的幼儿要到狼堡站着,没抓到的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二)尝试游戏新玩法,发展能力,体验乐趣

1、第一次游戏:初步尝试、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赶紧跑到森林里踩一块木块或拿起一块木块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懂得快速进入大森林踩木块或拿木块。

评价重点:是否能初步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被抓的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呆在狼堡里,为什么有的被抓,有的没有被抓到?请一两个没有被抓的幼儿谈谈自己如何没被抓。

2、第二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玩法: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扮演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3、第三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和规则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扮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必须跑到大森林踩一块木块并且还要拿起一块木块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4、第四次游戏:尝试合作游戏。

玩法:老师和一名幼儿同时扮演大灰狼抓幼儿,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即幼儿可以在跑的过程中相互帮忙以最快的速度踩到拿到木块。

评价标准:能否做到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第五次游戏:尝试自主游戏。

玩法:请两名幼儿当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尝试自主进行游戏。

评价标准:能否自主地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幼儿相互合作捕获了不少食物,进一步强调合作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很多小朋友反应都特别灵敏,没有轻易被大灰狼抓到,而大灰狼们也表现的很勇猛,想办法捕获到了这么多食物。今天的游戏就到这,我们下次再玩,当然老师也很希望你们能在家里与家人分享这个游戏,跟他们一起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快乐的木头人》采用了多种游戏的方式,每个步骤紧紧相连,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增加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强化了活动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又强化了活动目标。最后送“木头人“回家的环节让幼儿知道“木头人们”累了,该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调整活动强度。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6

游戏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游戏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2.儿歌一首。

游戏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2.开始游戏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注意事项:

儿歌学习不要求背诵,只需小朋友天听懂即可;注意游戏中的安全。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7

游戏目标:

培养幼儿迅速反应能力及躲闪能力。

游戏准备:

空旷的安全场地;

游戏玩法:

参加者剪刀包袱锤选出输的那一位作为抓没能做到木头人的人,剩余的幼儿中由两人念儿歌"1、2、3,木头人",儿歌念完后,立刻静止不动,不说不笑地对视,谁先忍不住动或笑了,被抓人者抓住就算输。然后由被抓到的那个人继续抓。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锯木头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幼儿锯木头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小班认识水果教案8篇

幼儿垃圾分类教案8篇

中班幼儿健康活动教案优质8篇

中班幼儿健康活动教案8篇

幼儿线条画教案8篇

幼儿体育课程教案8篇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教案8篇

幼儿舞蹈班教案优秀8篇

幼儿舞蹈班教案通用8篇

幼儿洗蔬菜教案8篇

幼儿锯木头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