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对待每次写工作总结的机会,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营养师工作总结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营养师工作总结篇1
营养师工作职责:
一、在主管营养师的指导下完成日常的营养治疗工作。
二、熟悉营养专业理论与临床知识,掌握本科各项操作常规。
三、能熟练拟定营养治疗处方及制定各种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案,评价病人营养状况。
四、负责餐前检查,严格检查执行治疗膳食的质量标准及正确的烹调营养技术的操作、食品卫生等。
五、组织安排炊事人员学习营养基础及食品卫生知识,做好营养知识的科普工作。ビ养师的职责
针对餐饮企业,营养师要完成以下职责:
1.对顾客群体进行分类(如按年龄分类,按职业分类,按地区分类等),根据各类的营养要求和特点,并分析各类群的饮食倾向,遵循各地区或季节的饮食习惯,进行群体的'膳食设计;
2对每个菜肴进行营养标注,包括营养素含量、口味特点、适宜人群或不适宜人群,便于顾客自行选择;
3点餐辅助,帮助顾客选择营养全面、均衡合理的膳食;
4.营养知识的宣教;
5倍猿师制作过程的监督。
为了保证营养师能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在发达国家,平均每300人就拥有1位专业的营养师,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健身俱乐部、学校、超市、餐饮企业,专门从事营养咨询、营养测评、营养指导和营养宣教等工作。我国营养师职业仍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扶持,加强营养师立法工作的进程。在首届“营养健康发展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曾表示,国家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公众教育”三个方面改善我国民众的营养健康状况。在今后的发展中,营养师职业定位逐渐清晰,从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必然能为国民营养状况的改善发挥巨大作用。
营养师工作总结篇2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在幼儿园公共营养师的工作岗位上又迈出新的一步。首先,我清楚自己的工作责任巨大,作为一个幼儿园营养师要不断的学习与研究,我制定的任何一个营养菜谱都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与发展,幼儿的膳食营养均衡了,才能更茁壮的成长。针对过去的工作经历,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与大家一起分享与共勉。
3-6岁的孩子,属于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有所减缓,但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个性上更加活泼好动。心理上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所以营养需要特点:优质蛋白质、充足的能量、脂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注意粗细搭配)、维生素、矿物质。另外科学的饮食安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定点进食。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编写的《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平衡膳食建议,特制定以下几条作为依据:
一、平衡膳食摄入量:
谷类(米饭、面条等)每日180~260克;蔬菜类每日200~250克;水果类每日150~300克;鱼虾类每日40~50克;禽畜肉类每日30~40克;蛋类每日60克;奶类每日200~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烹调油每日25~30克;糖果等少量。
二、平衡膳食的原则
1、多样食物合理搭配
2、专门烹调、易于消化
3、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两点)
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食物的合理选择
1、谷物:由于谷类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油脂大都存在于麸皮和胚芽中,因此,给宝宝吃的谷物不应全部选择精米、精面类食品。
2、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和钾。此外,大多数还含有抗氧化元素,这些抗病物质也许能降低以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给宝宝做饭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方便孩子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从而鼓励孩子多吃蔬菜。
蔬菜根据颜色深浅,可以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深色蔬菜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可以促进食欲。
常见的深绿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芹菜叶、空心菜、西兰花等。常见的红色、橘红色蔬菜包括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等。常见的紫红色蔬菜是红苋菜、紫甘蓝等。
3、水果:水果提供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a和钾。此外,多数水果还含有抗氧化元素,这些抗病元素可降低以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水果能补充蔬菜摄入的不足。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比新鲜蔬菜多,而且水果使用前不用加热,其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果汁代替水果,因为果汁是水果经压榨去掉残渣而制成。这些加工过程会使水果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发生一定量的损失。如要喝,最好亲自给宝宝做,并且做完后马上就喝。
4、奶类:多数奶制品都富含强化牙齿和骨骼的钙质,吸收率高,是宝宝最理想的钙源。
给宝宝选择牛奶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含乳饮料来代替液体牛奶。含乳饮料不是奶,而是低蛋白、低钙和高糖以及添加了多种添加剂的产品。选择的时候要先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有“饮料”或“含乳饮料”的标注;其次看成分表,液体牛奶的成分表上只有纯鲜牛奶一种,而含乳饮料的首要成分则是纯净水;最后通过看蛋白质含量也能辨别含乳饮料和液态牛奶,液态奶的蛋白质含量在2.3%-2.9%以上,含乳饮料则是奶粉加水、糖、香精、增稠剂及其他配料制成的。
5、肉类和豆类:包括肉类和豆类,还有鱼类、蛋类和坚果,这些食物能为孩子提供铁、锌和部分b族维生素。
中国学龄前儿童铁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12毫克、锌的推荐摄入量相同,富含铁的食物有富含铁的食品:动物全血,动物肝脏,肉类,虾类,蛋黄,黑木耳,海带,芝麻,大爪子,芹菜,苋菜,菠菜,茄子,小米,樱桃,红枣,紫葡萄等,促进对铁吸收的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膳食中如加入50毫克的维生素c,便能将铁的吸收率提高3~5倍.人体胃黏膜是吸收食物中铁的主要部分,如果人体缺乏胃酸,铁的吸收就会发生困难,所以,胃酸缺乏的人更应注意.;碘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50微克。中国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学龄前宝宝平均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很低,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大城市的部分孩子膳食中优质蛋白的比例已满足需要甚至过多。
如果宝宝主要吃猪肉,建议调整肉食结构,适当增加鱼、禽类,推荐每日摄入量30~50克,最好经常变换种类。
大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价值很高,但如果你的宝宝因为有豆腥味儿不喜欢吃,可以在烹调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去除豆腥味。如将大豆磨成粉后与面粉掺和制作糕饼,在炒黄豆前用凉盐水把豆子洗一下等等。同时,要对宝宝解释吃大豆类食品的好处。但注意不要逼孩子吃,以免产生逆反情绪。此外,也可以选择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芽等给孩子吃。
儿童饮食中的脂肪结构应该和成人的差不多,也就是说,总热量中来自脂肪的热量不能超过35%,所以,你应该尽量限制孩子对黄油和人造黄油等脂肪的摄入。此外,别让甜食把孩子的胃塞满,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
以上是我们的幼儿膳食制定参考,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严格做到了幼儿食品的营养质量,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当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头疼和不足的问题。曾经有位做妈妈的问记者:“30年前的父母与今天的父母有什么不同?”记者答:“30年前的父母担心孩子没饭吃,30年后的父母担心孩子不吃饭。”这句话道出了当代父母为孩子不爱吃饭而大伤脑筋的事实。经常看到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端着碗追在孩子身后,嘴里念叨着:“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孩子大多数会摇头,如果偶尔吃上一口,家长便欣喜若狂。
吃饭是一种享受,是解决饥饿,吸收营养的最好的方式,为什么到了孩子那里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主要是由于家长溺爱的原因使孩子没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例如,有的家长总让孩子不停的吃零食,孩子到吃饭时一点不饿他们怎么会有食欲。有的家长爱在孩子吃饭时都逗弄孩子,或者看电视,使孩子吃饭时精力不集中,这也不利于良好进食习惯的养成。另外还有很多原因造成了孩子不愿吃饭或挑食。所以,首先要解决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问题。
另外,目前中国儿童的营养状况正面临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存在营养缺乏的问题,尤其是va、钙、铁缺乏较普遍。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孩子也面临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所导致的肥胖问题。所以,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让孩子吃的健康,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我深知营养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一定努力学习和拼搏,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营养师。
营养师工作总结篇3
我于xxxx年在xx任营养师工作以来,经过同事的帮助,加上每月定期参加与营养师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在进一步对药店的人员结构,软硬件设施及几千种零售药品有了了解的前提下,为使自己加快进入角色,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还对药店工作中保健药品有待改善的一些销售环节作了调查研究,并向店长提出来一些合理化建议,在征得店长的同意后和大家一起,具体行动积极改善,对药店的发展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去年,由于我工作努力,加上药店领导对我的信任,委以重任,把营养师这一重担交给了我。xx年我再接再厉又进一步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我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仔细观察,研究我们的顾客,了解他们对健康方面的要求,并记录下他们的联系地址。此外还对顾客进行不定期的回访,争取把得到的关于顾客的第一手信息收集、整理分类,为日后营养师工作的改善和提高打下基础。
营养师工作总结篇4
通过署假这五天“养公共营养师”的集中学习,加上纪红等三位老师的精心讲解,自己学到了很多营养方面的知识。不管在今后的生活中还是在给学校食堂配餐的时候,都要注意食材和数量的选择搭配,从而使自己和身边的人以及学生都吃得有营养吃得健康。
在几位专业老师穿针引线、深入浅出的对有关营养基础知识的讲述让我对营养的认识耳目一新。在学习中,上课的老师均是具有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级的老师,她们高深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实用。我在享受中度过了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使我专注的近乎入迷,特别是纪红专家级老师的博学深深打动了,每次课后,我都发现自己谈论营养的频率越来越大,每吃一顿饭总要淘淘不绝地说上半天,每遇上别人说有哪儿不舒服,就尽可能的给他一些建议,若一时没想到,也会马上查阅电脑或教材。虽然只学到了营养学的一点皮毛,但这段时间我对营养方面的认识确实增进了不少,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相比,我严然就是一个专家了。
通过所学,我对我周围的人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大致的评估,我发现体健康的人还真是少之又少,超重的人很多而且还没意愿控制体重,正常体重或者偏瘦的人还一个劲的减肥,已经有些疾病的人呢还不注意调理饮食,一些糖尿病、脂肪肝的同志还没有节制的喝酒、进食一些油腻的食物,亚健康的人比比皆是,成年人也好未成年人也好,营养知识非常匮乏。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己查阅资料,又使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的营养知识,改变了我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观念,加强了家人的营养,开始注意如何合理健康的生活,正确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让自己和家人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同时给同事、亲人作营养指导的时候,我也明显的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掌握的营养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虽说学无止境,更何况营养知识每天都在更新,但作为一个公共营养师,至少应该掌握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这一点我做的还远远不够。第二,哪怕我对给出的营养建议的正确性非常有把握,但仍然不能使人信服。这主要是因为我的资历不够,实际经验不足,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多,相信自己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说到资历的提升,我认为权威组织的指导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今后,希望得到这几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给我们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以及展示和提升能力的舞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专业老师的支持和指导。营养学是我喜欢的一门学科,营养师是我向往从事的职业,我会努力的,把营养事业与我的人生规划相结合,谱写自己的美丽人生!
在此,对垫江县教委和教师进修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深深的感谢!特别对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几位营养师说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营养师工作总结篇5
3—6岁的孩子,属于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有所减缓,但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个性上更加活泼好动。心理上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所以营养需要特点:优质蛋白质、充足的能量、脂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注意粗细搭配)、维生素、矿物质。另外科学的饮食安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定点进食。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编写的《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平衡膳食建议,特制定以下几条作为依据:
一、平衡膳食摄入量:
谷类(米饭、面条等)每日180~260克;蔬菜类每日200~250克;水果类每日150~300克;鱼虾类每日40~50克;禽畜肉类每日30~40克;蛋类每日60克;奶类每日200~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烹调油每日25~30克;糖果等少量。
二、平衡膳食的原则
1、多样食物合理搭配
2、专门烹调、易于消化
3、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两点)
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儿童饮食中的脂肪结构应该和成人的差不多,也就是说,总热量中来自脂肪的热量不能超过35%,所以,你应该尽量限制孩子对黄油和人造黄油等脂肪的摄入。此外,别让甜食把孩子的胃塞满,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以上是我们的幼儿膳食制定参考,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严格做到了幼儿食品的营养质量,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当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头疼和不足的问题。曾经有位做妈妈的问记者:“30年前的父母与今天的父母有什么不同?”记者答:“30年前的父母担心孩子没饭吃,30年后的父母担心孩子不吃饭。”这句话道出了当代父母为孩子不爱吃饭而大伤脑筋的事实。经常看到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端着碗追在孩子身后,嘴里念叨着:“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孩子大多数会摇头,如果偶尔吃上一口,家长便欣喜若狂。
吃饭是一种享受,是解决饥饿,吸收营养的最好的方式,为什么到了孩子那里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主要是由于家长溺爱的原因使孩子没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例如,有的家长总让孩子不停的吃零食,孩子到吃饭时一点不饿他们怎么会有食欲。有的家长爱在孩子吃饭时都逗弄孩子,或者看电视,使孩子吃饭时精力不集中,这也不利于良好进食习惯的养成。另外还有很多原因造成了孩子不愿吃饭或挑食。所以,首先要解决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问题。
营养师工作总结
所谓营养,顾名思义,营为营造、选择、创造之意,养乃养生、保持健康长寿之意,所以营养的概念可以解释为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非营养素或植物化学成分)构建组织、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相信这点,每个人都懂都能做。因为慢性病预防的需要,社会催生出营养师的职业。医生的本职是救死扶伤,问题是没有人愿意病危或者病重。但是,任何疾病的发生不是一夜工夫造就的,预防成为第一要事。医生不能随时预警这个不合适那个对健康有损伤。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就至关紧要了。《黄帝内经》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治病靠医生,预防靠自己。养生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并非高深莫测的学术名词。
一百年前人们还不需要营养师的出现,人类大量的精力用于对付细菌、病毒、战争伤害、外源性损伤、灾害引发的疾病等方面,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许多认为是绝症的疾病都已经找到良好的.方法和途径去应对,医学科技的水平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天花、麻风等病基本销声匿迹。然而,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并没能杜绝新疾病的产生。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病毒、细菌、战争伤害等旧疾病,而是很少留意到的新疾病——慢性病。慢性病在现代社会轻而易举地成为所有疾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病种,它将人们以前畏如虎豹的天花、麻风等疾病迅速地抛在后面,位居危害人类的各种疾病的首位,如高血压、肿瘤、糖尿病、风湿、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病的可怕性在于它在无声无息的状态下就种下病根,直到被发觉时已经为时过晚了。
而专门研究慢性病的医生,也迷惘失措。我们已经知道,慢性病对人体的危害因素众多,已经不是单一药物可以解决问题的,而营养师恰好很自然地担任起防治慢性病的工作。营养师,成为拦截慢性病的首要关卡。
20xx年中国卫生部公布了20xx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慢性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为城乡居民前三位死因,农村居民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专家称,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最沉重的疾病负担。
根据调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大多数人关注营养问题,但是仍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结果出现城市居民营养过剩与农村居民营养不良并存的现象。
第二,是缺乏指导营养饮食的营养师。
当人类晕头转向地研究慢性病的源头时,却莫名其妙地发现:根源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其中营养不良成为最主要的核心因素。慢性病最好的方式就是早预防早治疗,当医疗成为无法对待慢性病的时候,预防疾病的营养师角色,就前所未有地重要了起来。
两次诺贝尔获得者莱纳斯·鲍林对营养学寄予厚望,他说认为营养学应成为未来的医学。在20世纪初的爱迪生认为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类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起因和预防。相信,未来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养生专家,都是营养师类型的人物,他们将不依靠医生获得健康保证,而是依靠自己来选择养生的好习惯,获取健康与幸福。营养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职业。
营养师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