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编写工作总结的过程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方面,“瞻前顾后”所写的工作总结才是全面有价值的,你的工作总结准备好了吗,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1
一年来,在院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导思想,继续学习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预防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质量持续改进”为宗旨,以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环节质量控制为管理目标,秉承“监督检查、培训指导、保障医疗安全”为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医院感染监测,全员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感染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感染质量管理考核,促使感染质量持续改进。全年医院感染发病人数x例,发病率%,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确保了医疗安全。全年无院感暴发事件发生。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制度,细化措施,明确职责;确保医院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情,五月份感染科制定了《灵台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目标责任书》,感染管理委员会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了感染管理目标责任书17份,使感染管理工作责任更加明确,感染措施更加细化,做到了层层把关,相互制约,确保了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做制度牌68面,涉及22项内容,19个科室,并下发了纸质资料,方便科室组织职工学习,领会其精神,增强了感染防控意识,促使感染制度的有效落实。
3、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诊断水平。我科翻印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5册,下发各临床科室,便于学习和掌握。
4、编写《灵台县人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图》打印50册,下发各临床科室,便于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二、加强院感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意识,确保医疗安全。
今年我科对全院新上岗、在岗医护人员、后勤、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参训人数达180人,下发资料30余份,上传电子资料数十份,为了使院感基本知识人人皆知,全面掌握,感染科先后两次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理论考试,合格率达90%。对科室后三名组织第二轮考试,直至合格。
三、建立感染质量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实施对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
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上年度院感考核标准,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下发科室组织学习。每月协同护理部进行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及时发现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整改、总结。并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考核之余,随机下科室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确保了我院感染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突出重点监测、重点督查,规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感染科每月通过查阅病历、细菌培养报告单等回顾性的方法确诊院感病例,并督促主管医师填写报告卡,科内做好登记,全年出院病人人次,发生院内感染病例7例,感染率x%。
2、完善胃镜消毒措施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胃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对胃镜检查前、连续检查中、检查后的消毒处理进行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地降低了交叉感染,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病房环境管理
制定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各科主任、护士长为医院感染第一责任人。做好入院宣教,强调开窗通风、抹布分开使用、拖把悬挂晾干、定期清理死角等细节,很好地加强了病区环境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学监测
感染科与检验科配合,完成了全院的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icu、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儿科、透析中心,口腔科、内镜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没有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为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我科每月都对重点科室进行空气监测、每季对物表、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普通科室轮转监测。认真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高压蒸汽灭菌锅每锅都进行了工艺监测,
每周按要求进行了生物监测,均在合格范围,全年消毒无菌物品共计458锅次,合格率达100%。
感染科全年采样402份,其中空气采样242份,合格241份,合格率99%;医务人员手采样23份,合格23份,合格率100%;物表采样35份,合格34份,合格率97%;消毒剂采样9份,合格8份,合格率89%;无菌物品采样16份,合格16份,合格率100%;紫外线强度监测75架,合格70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科室,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科室,并督促其彻底整改,直止监测结果达标,有效控制了易发感染的潜在因素,保证了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全面落实。保证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做到重点监测、重点督导、规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5、加强传染病终末消毒管理
针对病区终末消毒不规范现象,制定并下发病区终末消毒措施,按照要求随机检查相关科室,对不规范的行为与考核挂钩。
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为了进一步摸清医护人员健康状况,防止职业伤害带来不必要的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感染科组织全院在岗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保洁员),协同护理部,检验科进行乙肝三系统免费体检,抽血人数达497人次。体检结果由感染科归档整理存放。全年职业暴露伤害3人次,均为针刺的伤,都给予及时预防处理,随访一切正常。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针对我院塑料类输液瓶还未正确分类,根据卫生部卫办医发292号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文件精神要求特此和有资质的废品回收人员签订《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回收协议书》,使塑料(玻璃)输液瓶有了明确的处置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医疗废物的转运量。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2
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院感科积极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院感组织网络,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监测检查工作。医院各科室有力配合,护理部切实抓好科室消毒隔离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及检查考核,临床科室及时认真填写和上报科室院感病例,院感科做好院感病例的监测与分析,指导临床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通过以上工作,2013年,我院院感病例共5例,院感率0.9%,全院无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有效将医院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
一、健全组织,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今年3月医院调整了院感委员会,健全了院科两级院感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了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制度、职责、措施、流程等。
二、针对院感薄弱环节,加强院感质量控制
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制订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检验科、治疗室、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三、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进一步加强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加强了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2013年,全院共出院病人5456人次,其中外科出院2205次,内科出院2596人次,妇产科出院655人次,其中外科感染病例共3例,感染发生率为0.14%;内科医院感染病例有1例,感染发生率为0.038%;妇产科医院感染感染有1例,感染发生率为0.15%;中医科、五官科、肛肠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均为0%。
五、抓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工作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委托县疾控中心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产房、护理部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门诊的空气进行了监测,合格率达100%。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
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并常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医院感染暴发。重新设计医疗废物回收登记表,利于回收存档。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重新选址改建。是的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七、强化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了四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共118人次,培训内容为:①院感基础知识培训,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③医疗废物的处理,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手卫生标准预防,解读“二乙医院”院感有关标准。
通过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争取人人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八、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院感科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方法是从临床科室采样,到物质库房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九、积极参与医院建筑设计
在新建病房楼时,建议使用感应性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干手纸,
院领导同意并已经实施到位,投入使用。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建议治疗室和换药室的空气消毒全部采用悬挂式紫外线消毒机动态臭氧空气消毒机,其中悬挂式紫外线消毒实施不到位,将进一步完善,争取落实到各科室。
十、虽然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医院感染环节质量需进一步加强。
2.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3.感染监测结果应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
4.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对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仍不够,对病人的有关院内感染的诊断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医院感染登记表不能及时报送。
5.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手卫生知识仍需加强。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科将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并针对本年度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争取“二乙医院”顺利通过。
********医院院感科
20xx年12月19日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3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促进出国留学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年初工作计划,在医院党政的领导下,依靠全院职工的通力合作,开展了一列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分管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并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全年工作计划中。认真做到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三级管理,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
2、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下发各科,各感染小组认真组织学习实施。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不定期会议,通报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查找隐患,及时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体现了院感小组在认真履行职能,实现工作目标,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内容的知识。
二、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各项管理规范到位,积极协调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1、制定我院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坚持对每日出院病历检查,做好感染病例的个案登记和统计,每月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及时提出院科两级医院感染重点,及时反馈到各感染管理小组。
2、为保证我院各科消毒工作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了全院消毒工作管理,全院各科建立了消毒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经常深入科室检查消毒管理情况,及时发现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坚持做好各科消毒工作。加强了重点区域如手术室、病房、供应室、等区域的消毒管理,有效地扼制了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
4、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用后立刻毁形消毒由制定人员统一回收,确保了我院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
5、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
(1)制定了医疗废物收集、回收、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各科的医疗废物由各科收集,专人每天下科回收,并做好登记工作,及时进行处理。
(2)重视医院污水、污物的排放处理工作,专人负责全院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工作,由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排放。搞好了各种医疗废物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由于该类工作不善带来的医院感染隐患。
三、加强传染病管理
1、加强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加强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切断传播途径。
制定了发热门诊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工作流程、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非典型肺炎病人住院护送程序等。加强了发热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准备了各种消毒药械和防护物品,经常下科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2、各科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重视医院内传染病的管理工作,除经常到传染科、发热门诊、腹泻门诊检查消毒隔离工作外还积极敦促相关科室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及时准确的进行网上直报。针对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季节,适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杜绝我院院区内传染病流行。
3、认真做好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工作, 填写结核病人转诊单达100%。
四、大力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加强对全院职工医院感染规范等专业知识的技能提高和培训
1、继续组织全院职工以感染管理小组为单位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出国留学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法规及我院有关制度等。
2、组织全院清洁工学习简单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知识。指导他们消毒隔离的方法,使全院清洁工能掌握医院特定环境下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从搞好清洁卫生的角度去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五、存在问题
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部分医务人员重视不够,医院感染诊断还有一部分医生不能作出正确诊断,临床个别医生还存在滥用抗菌素的现象,我们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学习,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使合理应用抗生素不只是落实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
2、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学习。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4
本文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预检分诊,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几个方面对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进行阐述,本文对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上半年,在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医务科及护理部的协助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在世界及全国范围内出现死亡病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工作,现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全院感染委员会会议,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规定和规章制度,尤其是今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5月4日我院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应急防疫队;5月5日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和接诊流程;医院投资了十万多元重建了发热门诊,完善了发热门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工作,制定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切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5月15日,医院派专人专车到青岛购置了各种的防护用品及红外线耳温枪2部;2月6日制定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防控工作预案;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
二、加强预检分诊
对甲型h1n1流感,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立2处预检分诊点,安排专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体温≥37.5℃、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发现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及时组织专家组会诊,各门诊都按甲型h1n1流感诊治流程进行工作;对手足口病,在儿科、急症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重点科室,设立了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台,一级预检由挂号室把关,二级预检经儿科门诊预检后转传染科门诊确诊,留观、住院、转运定点医院。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
按院感要求分批对全院职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5月4日至6日、18至20日、26至27日,我们对全院职工分别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诊疗方案、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一版(试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培训、“医疗救治实战演练”培训,对院感兼职医生、护士及各科护士长,每月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尤其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有针性学习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院内感染、人人抓院内感染。
四、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及反馈系统,临床各科医师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出院病例,院感科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漏报病例,立即反馈到科室更正,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五、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所有医疗器械,尽量由供应室负责清洗与消毒(手术室除外),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为了达到更好的器械清洗效果,我们正在引进了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等,在器械灭菌方面,我们坚持压力蒸气灭菌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手术室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进行b―d检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供应室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抽样做细菌培养,使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
六、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
滥用抗生素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面临之严峻的社会课题,大量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及耐药菌株的漫延,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合理应用抗生素人人有责。我们多次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了抗生素合理应用之相关知识,明确各科抗生素预防应用、联合应用的指征。每周各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对本科室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总分析,及时调整不合理应用情况;院感科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督促临床医生按规定做细菌培养,使抗生素的应用做到及时有效。
七、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定期进行监测,每周不定期抽查;病房消毒隔离情况,尤其拖把、抹布、体温表、止血带等管理已规范化;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做到了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了六步洗手法的管理,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真正切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疾病之途径。
八、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规范各科室的布局,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标志清楚,分界明确,对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加强无菌观念意识,提高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将医院感染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九、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各个环节,我们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三级交接,各坏节登记、交接、签名明确,各科室均有弹簧称,每科交接时称重、登记,医疗垃圾专管人最后统计,各个环节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追查责任,院感科不定期对垃圾暂贮地进行检查,保证了医用垃圾不流失。
以上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时病房个别病人无专用生活垃圾袋,有时个别大夫进换药室不戴口罩,个别科室对院感学习抓得不紧等。今后我们一定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将我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的更好。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5
201*年在院长及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正确指导下,一切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在全院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院感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向院领导做以汇报:
一、遵照院党委年初制定的工作重点,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了医德医风的学习,遵守院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科室每月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各一次,并有记录。
二、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制度的完善。根据部分人员变动及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以下五个管理组织成员: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各部门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疫情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科室。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要求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如高压氧舱消毒隔离制度、呼吸机及其管路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及其管路清洁消毒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制度等。
三、为了减少护士表格记录书写时间,感染科重新设计了消毒液浓度配比登记表和监督检查记录表,让护士有更多时间服务与患者,同时也为医院节省了支出。三下一送工作一如既往,疗区有各种报告卡,电话随叫随到,感染科人员24小时开机。
四、为了有针对性的做好院内感染监测,每季度将各疗区院内感染率监测及分析反馈情况下发,以便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七月份开始开展目标性监测。截至十月末共查阅出院病例数为**例,院内感染例次数为**例,院内感染率为4。03%(出国留学医院院内感染率规定≤ 10%)漏报率为0,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五、加强了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工作,预防院内感染,将卫生部颁布的六个行业卫生标准下发给了手术室及供应室。感染科人员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保证了消毒效果。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学监测增加了频次,合格率100%。
六、根据我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对越级使用抗生素者应有上级医师审批单,每季向全院通报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科室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6
一年的工作快接近尾声了,三甲复评也即将到来,这不仅给我个人也给内五科全体人员带来了紧迫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由于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使得护士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院感染办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注重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教训与培训,增强感染意识,并体现在护士日常工作的一招一式中,对降低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院领导也相当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考核计划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内五科是文明科室,是优质服务示范科室,是市级重点科室,我想说院感防范从我科做起,从我从你做起!感想如下:
一 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技术操作各种注射、输液、输血、动静脉置管、或接触人体皮肤、黏膜,如操作不当,易引发医源性感染。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必须有强烈的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 护士在临床护理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病室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晨间护理时对床铺采用消毒剂湿式清扫,以避免被单上的皮屑等脏物在空气中飞扬。对接受麻醉、胸腹部手术的病人、具有器质性肺功能不全的病人,鼓励勤咳、深呼吸以助排痰。对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保持肺功能。给氧器具、雾化吸入器具等按要求消毒与灭菌。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按隔离要求处理。
2 预防泌尿系感染 对卧床病人、糖尿病病人和尿失禁病人要督促并协助病人按时行会阴部清洗,勤换内裤,保持清洁。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导尿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
3 预防胃肠道感染 做好病人床单元的卫生管理,清洁床头桌要一桌一巾一消毒,暖水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餐具及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做好病人的饮食管理,避免食用不洁食物,要求病人饭前、便后洗手。
4 预防血管相关感染 在进行中心静脉插管、外周动静脉插管时,要严格掌握插管指征,选择好置管材料与穿刺部位,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并做好置管后的护理。
5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做好手术前病人皮肤的准备,如手术前一天洗澡或擦澡,除毛时注意所有物品的消毒;手术皮肤消毒时,皮肤准备区的大小,应大于切口。做好手术前器械护士的准备,如剪短指甲、除去甲缘下积垢,按规程刷手、用无菌巾擦干,穿无菌手术衣,口罩要盖住鼻孔,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戴无菌手套等。做好手术后伤口的护理,如护理手术切口前后按规定洗手,换药器械与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换药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
6 预防皮肤感染 做好危重、卧床病人的皮肤护理,每2h翻身按摩骨突出处1次,有条件的可卧海绵床或气垫床等,以减轻对病人某个部位的长久压迫。另外,要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皱折、无碎屑,以使病人皮肤保持干燥并减轻皮肤摩擦。一旦出现褥疮,应想方设法加速褥疮愈合,预防进一步损伤和感染。
三 护士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严防医院感染发生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处理不当,易引发医院感染。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要严格执行20xx版《消毒技术规范》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如: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根据污染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四 护士在抗菌药物使用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被广泛滥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不胜枚举,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护士在治疗工作中要接触大量的抗菌药物,应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和应用原则。
五 注意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
给药时间最好根据所用药物的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来决定,较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既可维持血浆中的有效浓度,又不至于发生蓄积中毒。
六 注意抗菌药物的配伍问题
在抗菌药的使用中,合理配伍非常重要,若配伍不当,易引起药理或化学变化,甚至引起细菌耐药。
七 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在用药中、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如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不良反应对病人的危害。
八 护士在工作中严防意外伤害引起自身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利器损害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时有发生,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凡接触锐利器物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不用手直接传递锐利器物,不用手直接安装或取下锐器,用后的锐利器物立即置于利器盒内等,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一旦被锐利器物刺伤,须立即处理并备案。
由于医院感染的学科特点,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十分复杂,因医院感染引起的恶性事件也屡见不鲜,我们要引以为戒,不要因小事酿成大祸。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隐患在某些方面相当严峻,做为医院的员工对院感的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杜绝医疗纠分,己经是势在必行,也为三甲复评做好准备工作。我坚信,只要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统一认识,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定能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7
20xx年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州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科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新颁布的行业标准,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目标,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院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努力促进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驾护航。现将本年度院感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院感管理:
1、我院在感控工作中采用前瞻性调查,今年首次运用了横断面调查,使我院的病例调查工作更加及时可靠,更加科学规范;制作下发了院内感染病人上报卡,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感控专职人员根据上报情况及时深入临床科室了解相关信息,提出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监督指导执行。
2、根据卫生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度等,结合我院的院情,修订了我院院感的标准、制度并组织学习,使人人知晓,使其在从事各自医疗活动中将有章可循,同时也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相应职责。
二、质量控制:
1、根据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产房、胃镜室、检验科、口腔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重点部位、
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每月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2、院感科每月根据各部门院感的要求对各科室(包括重点科室及临床科室)进行质控督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科室并协助进行整改。
三、感染监测:
1、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目标性监测。全年抗菌药物前瞻性调查住院病例数为719例,使用例数为565例,使用率为78.60%。其中外科系统调查278例,使用抗菌药物227例,使用率81.70%;内科系统调查441例,使用抗菌药物338例,使用率为76.60%;目标性监测共计340例,无感染病例,其中导尿管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308例,疝气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32例,使用抗菌药物32例,使用率为100%,手术部位感染0例,感染率0%;及时完成了院感委员会要求的住院病人院感现患率调查工作。
2、开展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要求,对各科室进行了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729份,合格率为100%;其中空气监测94份,合格率为97%;紫外线灯辐照监测393盏,合格率为100%。
3、我科于11月份对全院开展了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调查当日内全院的住院病人为233人,实查225人,实查率为96.6%。无医院感染病例,细菌培养1例,送检率0.69%。
四、教育培训:
1、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及考核,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全年在医院内进行了8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培训内容为: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管理办法培训,无菌技术、手卫生知识培训,科室规范化管理培训,工勤
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培训等。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院感专兼职人员参加了省、州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及学分。
五、加强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
加大对后勤保洁人员的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意识,做到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杜绝混装、医疗垃圾及时回收、回收医疗垃圾用运送工具密闭转运、杜绝倒卖医疗垃圾。医疗垃圾暂存处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医疗垃圾及时与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交接,禁止倒卖医疗垃圾导致医疗垃圾的流失。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对医疗垃圾的管理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院送交医疗垃圾共计4854袋,约合计9.71吨;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转移医疗垃圾1606箱。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篇8
20xx年医院感染工作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成员,完善了二级管理体系。
二、加强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质量控制,每周二下午进行质量检查,每月进行汇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整改,落实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在每月班组长会上通报医院感染的动态情况,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每年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历监测
对院感病例回顾性调查模式逐份查阅出院病历,防止漏报,真实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率的基线。并同时采用了前瞻性调查形式,下病区对重点病人整个治疗、护理过程的随访,密切观察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2、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3人,感染率为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要求。
3、漏报率的监测:从查运行病历到归档病历,未发现漏报医院感染病历。
4、开展现患率调查:
7月份开展了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调查时间为1天,共调查32个,在院病人32人,实查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率为0。
6、消毒灭菌监测:
1、每月对消毒间预真空高压锅进行效果监测,依照供应室消毒管理规范的要求,每周做b—d试验,每包次进行化学灭菌实验,保证消毒包的消毒灭菌质量达100%。
2、每月对全院使用中的84消毒液进行监测:共监测190份,合格186份,合格率为96%。
2023年感染工作总结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