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无从下手,那是因为没有素材的积累,写作文一定要掌握立意、审题、选材、开头、结尾、详略、过渡和照应等方法和技巧,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篇1
端午节,春光明媚,在别人高高兴兴庆祝端午;在别人怀着悲伤的心情纪念屈原的时候,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庆祝,去纪念。全中国都为这一节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们也不会例外。
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小河九龙的黄山。在九龙庙里,有着一种很阴森的感觉,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位住在寺里的人,他们护着庙,守护着这个传说。在房屋的周围总会看到那些有爱心的人的名字,他们捐的钱或多或少,只要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就行。贵在付出,不求数量。在屋里,我们看到的只有佛祖们,他们个个神采飞扬,见到他们,心里就会有种欲望,那就是买只香拜拜。其实每进一间屋子,自己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时我会控制自己,保持这庙的宁静。我们在这拍了照留做纪念。
唉!说来惭愧,身为小河人,竟不知有这么美丽的景观,要不是这次活动,我恐怕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么壮观的风景。我们绕着黄山转起来了,原来黄山这么大,突然,我们的视线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风景线啊!在这个角度看山脚下,真是一览众山小。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那山脚下的房屋整整齐齐排列着,庄稼也别具一格,还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几位大小孩在河里嬉戏,想象的出他们应该玩的不亦乐乎。这样一个别有风味的景色当然不能错过,留下作纪念这个是必须的。
每年的清明,九龙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黄山,把整个九龙围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也不会少一个,因为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古老的传说:曾经唐太宗在此数龙,可他数来数去永远只数到九条龙,他偏偏把自己是条龙给忘了,因此这里被称为“九龙”。
要说历史悠久,那还是青城那边的银杏树,听说那里本有两棵银杏树,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两半了。另外一棵现在已有八十几年了,长的那么高大,它的存在伴随着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现在的是重新改造了。虽然未能进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里面的风气。
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他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放松,让自己变成一只小鸟,自由的飞翔。
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组织这次活动,在放松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了解了世界的美好,万物得由每个人去珍惜,去爱护。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篇2
中午放学回家,我发现卧室门上贴上了好几束稀奇古怪的草,再仔细看下去,家中的各个角落,都有一根粗粗的“怪草”。
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家里怎么多了那么多‘怪草’啊?难道家中养了一只小羊?”
妈妈忍俊不禁地说:“那不是用来养小羊的,也不叫‘怪草’,那叫‘艾草’!”
“哦,原来它叫‘爱草’啊!”我说。
我又一次听见妈妈的笑声:“艾草!‘哎呀’的‘哎’去掉‘口’字旁的‘艾’。每逢端午家家都要插艾草。”
我仔细地端详着艾草,闻着它的香气,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插艾草呢?”妈妈要说的话到嘴边眨眼间又变成了另一句话:“这是因为端午正值仲夏,正是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艾叶的芳香气味有较强的驱毒作用,洁净空气,驱赶蚊蝇。”
“艾叶的作用可真大呀!我要在家多贴一些艾叶,这样我晚上睡觉,‘蚊蚊乐队’就不会来打扰我了!”说到这儿,我和妈妈都笑了。
妈妈说:“爸爸还有礼物给你呢!在桌上!”
“咔咔(哈哈)!o(∩_∩)o”我的口头禅不知什么时候又打开了我的嘴巴。原来是一个礼篮,上面放着一个小巧而精致的香囊。打开礼篮一看,呀!里面是满满一篮子的粽子。数一数,有10个,我高兴地看着这些礼物,爱不释手。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我问:“妈妈,爸爸为什么要给我送个香囊呢?”妈妈说:“端午节送香囊给孩子,希望孩子平安和健康。”
真高兴,我已准备好了快乐端午节!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篇3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篇4
端午节到啦!这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因为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人生前做了许多伟大的事,但有一次,他投江了,大家为了纪念他,不被江里的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进江里让鱼虾吃,然而有了今天的习俗。
小记者们在端午节的前几天举行了包粽子、编织彩袋、彩绘鸡蛋,还有撞鸡蛋的比赛,我和妈妈选择了包粽子、编织彩袋的比赛。比赛很激烈也很好玩呢!
比赛开始了,我和妈妈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的,手忙脚乱,一会儿抓这个,一会儿摸那个,围观的人看着,乐呵呵地笑了。时间过了一半,可我们还没包好一个。我拿着一个还没“成熟”的粽子,眼看就要包好了,可是粽叶破了,糯米都漏了出来,白包了。妈妈的那个很顺利,包起来之后变成了一个长方形,“真奇怪!”我埋怨道,可有什么办法呢?
不一会儿,时间到了,我们收了工,赶往编织的地方。
编织真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了,经过了不断的修改,终于完成了一层,这可真费力呀!这么长的时间才完成了一小段啊!
虽然这次的活动有点困难,但我们也要把它克服,变得简单。但是这次活动也很有意义,让我知道了怎样包粽子,怎样编织彩带,同时,也告诉我,做任何事都很难,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会做得很好。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篇5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当儿子把一张中邮关于端午节快递粽子的宣传画放在我面前,并且十分清楚地跟我说:“妈妈,我姥爷说今年的端午节要给烟台的老姥姥快递这个粽子。”儿子一边说一边指着宣传画几款不同包装的粽子,准确的指出其中的一款告诉我,就是这种。是啊,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端午将至了,心底里暗涌的潮水倾斜而出,儿时的景象像部老片子一般开始上映。
也许我并不能奢求别人会明白父亲对家乡,对老人的那份情感。一个从农村出来,却在城市工作三十多年的人,最终他不得不彻底的离开哪个他为之留恋的农村,留在这个城市里,那种对农村特有的留恋或者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的。写到这里,我想起自己,且不说父亲,就连我也离开故乡二十多年的光景了,那个遥远,偏僻,甚至落后的小山村是什么模样,已经全然不记得了。现在,每天出没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陌生的面孔和紧张的生活环境,心累的时候,却总会无缘无故的想起那个遥远的小山村。记得最清楚的便是故乡的大海和蓝天,现在位于城市,是重度污染的钢铁小城,没有家乡那样透彻的蓝天,当然也远离大海边,城市里满眼都是烟雾和灯光,彻底的遮盖了那些最自然的风景。
记得儿时的端午节,当年的我只有今天的儿子一般的大,那样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着端午节的到来。因为那一天,长辈会把准备好的五彩线寄在孩子们的手腕或脚腕上,街坊邻里的玩伴们人手各拿自家包的粽子,互相比试着谁家的馅最好吃。哪个年代的尽管已经走得好远远了,至今想起来却也让人感觉好不热闹,也许在儿时的记忆里只要有的吃、有的玩那便是孩子们最纯真的开心的想法。
后来一点点的长大了,慢慢的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楚国诗人屈原因爱国不得志而跳进滔滔江水,一为殉国,二为言志。百姓为了纪念也为了保护屈大夫的遗体不被鱼吃掉,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汨罗江。
久而久之,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想,对于我来说,端午节除了这个久远的关于缅怀屈原的传说之外,就要是领着比我下两岁的弟弟,徒步行走五六里路,给姥姥家送粽子的事情了。事隔多年,早已经忘记了当时一点点的细节,不过依稀记得那一年自己并没有上学,大概只有六岁吧,记忆里的只有家乡那条细长的沙土路,还有手中那一串沉甸甸的粽子。
如今的端午节,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有人是为了去纪念,缅怀,想念屈原,或者如今它的代表也不过是一个民间传统的节日而已,是一个可以让商家们用来宣传谋取契机的商业手段。不过,一直以来,我很喜欢我们中国的这些节日,在我看来所有的有关于我们中国的节日都可以给人一种很温馨,很幸福的感觉,因为中国人过节都喜欢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在一起团圆。因为平日里大家各自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小的家庭,很难有机会见面凑在一起吃顿饭。而这些节日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见面的机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理由在一起欢聚欢庆。
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城市,如今回乡再也不用跟从前一样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了,或者今天回乡的路程真的可以用李白的那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来概括了,这样说只是要证明,只要我愿意轻易就可以抵达最初的故乡。只是,故乡不再是从前的故乡,故乡的人也不再是从前的人的。
那些儿时的玩伴早已经不知去向面目全非,留在心中的美好,或许,只是海边升起的那一轮满月的记忆。常常午夜梦回,梦见自己梳着羊角辫的模样,牵着比自己还要小两岁的弟弟的手,走在蜿蜒的沙土乡间小路上,手中提着一串沉甸甸的粽子,走啊走啊,走在没有尽头的灰白色的记忆里。
很多时候不愿跟人提及家乡,不敢想起家乡亲人和玩伴,怕不能自已,没有经历的人,是很难读懂我心中那一种愁绪。总想,有时间,再回故乡走一走,踩一踩那泥土,闻一闻花香,抱一抱那棵老杏树,喝一口家乡的井水,让亲情滋润离别的情愁。总是这样不停地想,想着想着自己也一天天的老去了。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篇6
从今年开始以后的端午节都会放假了,真的非常高兴,可以在家里好好的放松心情过个快乐的端午节了。
今年妈妈在这儿住着,端午节之前就给我买好了苇叶和江米,说让我这个端午节练练手,包粽子,我承认我是个懒人,好像对家务活特别不感兴趣,其实在很早之前,妈妈已经教会我包粽子了,只是很懒,从来不愿动手而已,所以还是想吃妈妈包的,不想自己干,临近端午了,妈妈的牙开始疼了,她也不想在这儿住着了,就说要回家了,对家里不放心,我劝劝妈妈,可她执意要走,没办法,妈妈就回去了。
端午节前一天,妈妈就给我来电话问我,包了粽子没有,煮的怎么样呢,呵呵,我告诉妈妈还没包呢,因为我要上班,妈妈说,一听就知道你很懒,晚上的时间就不能包吗,就是太懒了,不想办法,我笑着说没关系,反正明天,后天我都休息,肯定可以包出来。端午节那天我开始了包粽子,刚一开始我觉得我肯定会烦这样的活,可是等我把一切就绪后,开始包时,觉得这也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情,看着那些苇叶和江米从自己怕手里慢慢变成粽子的时候,我也体会出劳动的快乐,按着妈妈说的方法,我没费多大的事儿就把粽子包出来了,心情很是兴奋,虽然会包,可是确实是第一次煮,我用高压锅煮了一些,又用电饭锅煮了一些,等煮好以后,才发现原来煮出来的不一样,电钣锅里的稍微硬一些,我又打电话请教了妈妈,其实生活也是老师,会教会你很多,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不管是多小的事情,或者你觉得有多微不足道的事情,都需要你去尝试,慢慢的积累经验,勿以善小而不为,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端午节很快乐!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篇7
以前过端午节时,外婆总是很早就开始准备,从别处摘一些艾叶来晒干,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做香包。其实,在街上也有人推着车来卖,不管是做工还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却还是每年坚持做给我们。因为,少了外婆的香包,总会觉得这节过的不完整。
端午节前一天,外婆会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着,帮外婆递粽叶,在呈满香米的粽子顶上放上一颗红枣,与外婆合作包好一个又一个粽子。有时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没了,我便会将买下的米倒进一个干净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学着外婆的样子搅着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边看着,任凭我怎样搅动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将米端过去。当手从水中拿出来时,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继续包着粽子,我便举着双手过去,凑到外婆身边,想与外婆一同分享这香米的味道,闻闻外婆手上也有同样的味道,我笑着跑开了。
一整个端午节,手上的米味儿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挂在身上,这样,不论我走到哪儿,身上总能带着一股淡淡的艾草香。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独特的。
那时的端午,总让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枣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还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这样的端午,连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记忆中。
现在,我早就不是当时那个只懂玩乐的孩童,但外婆却依旧做着同样的事。闲下来时,我也会帮忙。还是记忆中的场景,还是记忆中的两个人,还是那股端午节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样的清香,是那样的难忘。
端午节的活动作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