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观后感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节安排的思考和总结,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影体验传递给他人,引发更多的共鸣和讨论,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旗漫卷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旗漫卷观后感6篇

红旗漫卷观后感篇1

电视连续剧《红旗漫卷西风》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好作品,是导演王好为、 李晨声夫妇对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又一个积极贡献。

作品反映的是1949年我军挺进西北,和平解放新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 一历史事件空间跨度大,相关人物多,构成事件发展的因素纵横交叉,可以说 是剪不断,理还乱。而这部片子却很短,只有十二集,再加一个尾声。这 就出现了历史事实与艺术表现的矛盾。如果取材不全,就不能完整地再现这段 历史;如果艺术表现力不强,就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导演确立了这样一个思路:简化事件过程,腾出空间写人物;简化人物的一般 描写,腾出空间写细节。根据这个思路,导演设置了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我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残匪在大西北地区的较量,一条是我党领导的和平民主势 力与国内外分裂主义势力及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

前者推动后者,如果没有我 军在西北战场上的节节胜利,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国民党顽固派就不可能 放下武器,就不可能使分裂主义势力越来越陷于孤立;后者呼应前者,如果没 有我党在新疆领导的和平民主势力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也不可能在解放军 进疆之前使新疆获得和平解放。历史的逻辑与艺术的逻辑是一致的。编导抓住 了这两条线索,就抓住了历史事件的本质真实,同时也就抓住了艺术创造的纲。 抓住了这个纲,就能删繁就简,为描写人物腾出足够的空间。应当说,片子对 于人物的塑造是比较成功的。如王震的粗中有细、武中有文,陶峙岳的儒雅深 沉、处变不惊,刘长胜的忠诚质朴以及克服小农意识的心灵轨迹,都塑造得栩 栩如生,颇见光彩。而人物的生动丰满,在很大程度上则得力于细节的精心刻 画。例如第九集,王震向二、六两军的领导讲述他与毛主席一起观看京剧《古 城会》的情形,它不但揭示了王震热爱士兵、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来源,而且 烘托了毛主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迷人魅力。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叙述事 件与塑造人物的统一,也是作品的真实性、思想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更值得重视的是导演对于历史真实的把握。《红旗漫卷西风》的特点是, 它在保持艺术品性的前提下,不但历史事件是真实的,时代精神是真实的,就 是主要人物的重要对话也都是真实的、有案可查的。这种艺术把握的好处是极 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可信性。这部电视剧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具有积极 的借鉴意义。

看这部作品,我们的心理不能不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你看,那时的 革命者,尽管没有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珠光宝气和装腔作势,一个个粗衣俗 表,有时甚至是蓬头垢面,但是这一切又岂能掩盖那飘然不群的优越气质?只 要你不是怀有偏见的人,就不能不被那种超越物欲、情欲、支配欲和自我表现 欲的高蹈情怀所感动、所吸引、所鼓舞。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 把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弘扬到了最为强烈、最为高级的程度,中国共产党人真 正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代精英!那种崇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绝不会随着那个时代的过去而过去,相反,它具有永恒的价值。

看这部作品,不能不引发我们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考。片中用了不少镜 头来表现那个叫做马克南的人物。此人是美国驻新疆领事馆副领事、新疆分裂 活动的策动者和幕后指挥者。他秉承美国当局的旨意,在分裂主义分子、国民 党顽固派和叛匪之间秘密串联、上窜下跳、煽风点火,企图阻止以中国共产党 人为代表的进步力量推动和平解放新疆、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从某种意 义上说,我党我军和平解放新疆,正是与国内外分裂主义势力斗争的胜利。这 一历史事实启示我们,在当前空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必须像革命前 辈那样十分警惕国内外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把维 护祖国统一进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进行到底。

红旗漫卷观后感篇2

这部历史革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的场景以及红二、四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xx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长征史诗进行了完整再现。

通过观看电影,让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对长征过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x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川贵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x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红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x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电影结束后,我再次被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征程所深深震撼了,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长征整个历程,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体现着中国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坚持与信念,也将永远激励着我。面对着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一片片苍茫无涯的草地,红军战士们义无反顾,从不退缩,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乐章。

现在生活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党的历史,时刻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并把长征中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发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会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并用长征精神时刻鞭策自己。

红旗漫卷观后感篇3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今多少豪杰为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奔赴前线,血染征袍。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一对姐妹花,如琬似花的年纪奔赴战场,共患难,同甘苦。她们在战地中建立了很好的革命友谊。一场被国民党围困的战争中,为了帮战友们寻找食物。她们被射死,临死前紧紧地抓着手中的果子,让战友带回阵地。那一幕在我眼中比整场战争更震撼

女孩开心的摘着果子,交叉蒙太奇的另一边是一个士兵举着枪瞄准着她。那一幕女孩倒下,士兵不满足,为了引另一个女孩,他又开了一枪。每一场革命的胜利,是由无数革命先驱鲜血染成的。我们在为女孩从容就义的精神所感动的同时,反映出来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大多数的年轻人放弃自己的青春年华,为革命抛头颅撒热血,攻克万难的精神。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战争的胜利,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但战争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衰败的写照。

风华正茂中的我们,游荡在街角,花园。坐在咖啡厅里想着旅行,想着爱情。我们无法感受那个年代的她们经历了什么,无法感受女孩们相依偎时的感动。也许在故事里女孩们出场不到一分钟,但这种精神是那个年代成千上万为了革命攻坚克难青年人的写照。我们今天坐在咖啡馆看着手机,看着报纸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那个年代土壤是满目疮痍的,感情是支离破碎的,国家是分崩离析的。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千上万的年青人为了自己的信仰,丹心碧血,舍身为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人可以过上好日子,他们做到了,那我们现在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有什么资格抱怨我们的人生呢?

红旗漫卷观后感篇4

追看东方卫视热播《红旗漫卷西风》数集后,觉得青年演员封柏扮演革命直男秦怀武,让人眼前一亮。其实从《告密者》《一仆二主》到《红旗漫卷西风》等大戏,我就一直关注着封柏,他善于把握小人物的精髓,每次都能顺利抢戏。如今,他在同吕一、张嘉译、张栗等大腕合作的《红旗》中,饰演性格豪爽且为人坦诚的军官秦怀武,居然听说把观众给看哭了,甚至有人说伤心了、太感人了,究竟是何缘由呢?

呆萌耿直暖男,打动美人心

从前期呆萌莽撞的懵懂少年,曾为情所困惑,到后期两情相悦,变成一条铁骨铮铮的英雄汉子,为了国家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封柏都很用心诠释这个西北汉子。秦怀武身为西北军医院,性格豪爽、爱呼朋引伴、喜大碗喝酒,但校长被暗杀后,他不顾一切参军报仇,封柏用直爽表演,诠释了青年的热血、冲动、豪情。

当他被捕后,由于面对谭凯扮演的高经元,嘶吼坦白出自己心声,从博得长官青睐。当他每次遇见心上人高梓萱时,看着对方爱着男主角,又有说不出的相思之苦。如何演绎那种耿直豪爽?如何演绎内心各种煎熬?如何演绎单相思苦恋?都成为封柏的新挑战。要把人物的复杂心态诠释到位,还得流露出细腻柔情,并跟谭凯、范凌子演对手戏突出自己,难度相当大!

幸亏封柏做到了,他注重了很多表演细节上,例如自己那阳光般的微笑,例如为美女拎包献殷情,再如默默守候时那双痴情的眼神,简直用一种柔情打动着对方的真心。正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如此暖男守在身边,哪个女孩不动心?高梓萱焉能例外?这也跟封柏精彩表演,一点一滴去刻画人物,分不开的。

最纯粹的亲情信仰,牺牲叫人动容

在《红旗》中,他与张粟饰演的李志远、姬他饰演的秦怀文一起长大,一路风雨同舟,患 难与共,但在国家命运的洪流中,面对不同的人生信仰,经历兄弟的决裂、亲情的破碎、爱情的艰难、国家的分崩离析。那么封柏如何演绎乱世兄弟情深?如何能用灵魂来诠释人物?更是他面临难题。

不过他的价值观念也非常简单,就认一点:没有什么比兄弟姐妹的情分更重要。能在乱世中保持最纯粹的亲情信仰,不是为了革命乱喊口号,也是《红旗漫卷西风》不可多得的厉害,难怪前阵子收视率逆袭全国第二,我觉得封柏的精彩表演,也为该剧锦上添花。

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忠义两全,可面对黄河的另一端,他选择了用一跪感天动地,用一跪跪出了家国情怀,一个怀武倒下了,会有千千万万个怀武站起来的。性格豪爽、爱呼朋引伴、喜大碗喝酒的秦怀武,就像一个站着死的钢铁英雄,为了国家、为了爱人、为了兄弟,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真是叫人动容啊!

十年磨一剑,演技大迸发

封柏看似小鲜肉帅哥外形,其实你要看过《悬崖》中的张平均、《你是我兄弟》中的马学武、《兵出潼关》里的于剑、《我的铁血金戈梦》中的八路军政委,就会发现这位青年演员早就凭借帅气形象,脚踏实地的表演,把每个极小的角色都塑造得有血有肉。如今,到了《红旗漫卷西风》他则带来更大惊喜,扮演二哥秦怀武,过足了戏瘾。

有人说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从2004年担任唐磊《丁香花》的mv男主角,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你是我兄弟》《一仆二主》,再到《红旗漫卷西风》,封柏在世人眼中无疑是幸运的。其实这位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表演系2003级的帅哥,而同一般娱乐圈选秀的男星相比,科班的学历与扎实表演,才是不可多得的。这位外表青春帅气的男星,不断磨练演技与观察生活,耐心塑造各类不同角色,这也正是他能叫秦怀武这个角色,博得观众泪水的缘故。

倘若他拥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假以时日显然必成大器。如今有了《红旗》这个天赐良机,秦怀武的勇敢耿直,悲壮牺牲,在封柏的精心雕刻后,犹如一杯过瘾的烈酒,哪个观众不为之情动呢?

秦怀武尽管逝世了,但李志远、秦怀文、梁冬梅等人物,依旧在革命洪流中,迎来信仰与情义的抉择,究竟故事怎样发展?究竟《红旗漫卷西风》后面高潮戏将有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还是想每天守在电视前,看看到底如何。希望后面剧情更加过瘾、热血!

红旗漫卷观后感篇5

1935年,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写下了一首咏怀诗,名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该词不仅表达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军突破敌人防线,走向胜利的喜悦,还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与毅力,豪情与壮志。导演王飞取用毛泽东这一诗词作为片名,足见其用意之深,之重。可以说,这首《六盘山》很好的诠释了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的精神内核。正如片中张嘉译饰演的x军事学校校长程慕贤所言,革命的希望,不能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要靠组织和群众的力量。如果革命需要我做出牺牲,我在所不惜。

作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红旗漫卷西风》以1920__年到1949年期间的x近现代革命史为背景,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为原型,讲述了一段轰轰烈烈地,由西北延伸至全国的战争故事。该片是一部革命剧,对x地区,不同的政治党派的人物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特别是,以梁万龙(杜志国饰)为首的三个家族之间的复杂人物关系。

在这个大家族中,梁万龙,李耀川(郭晓峰饰)、秦声达(张光北饰)三人分别处于不同的阵营。首先,梁万龙作为兄长,承担起兄弟之间的桥梁工作,是情感纽带,维系着这三个家族的和平。其次,李耀川与秦声达分属于不同的阵营,一个心狠手辣,不念旧情,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的前程,一个为了人民孜孜眷眷地奉献。在剧中,兄弟三人20__年未见,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团聚的欢乐暂时掩盖了战争的创伤。只不过,这种虚假的兄弟情义之间的团结,因为李耀川的出现而彻底的瓦解,因为在李耀川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前途,只有自己,而不顾妻儿、兄弟,不顾平民百姓。李耀川是心狠手辣,想法设法地抓捕秦声达,并且把三民主义扭曲地传递给秦声达的儿子,让他们父子短兵相接。

于是,梁万龙,李耀川、秦声达三个人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子女之间的矛盾与纠葛,同时,信仰的不同,造成了根本上的对立。而这一切,都从张粟饰演的李致远视角而传递,因为,他把这个夹杂在国共两党之间、亲情之间、兄弟情之间、爱情之间的男人刻画得很成功,获得了观众的认同。按导演王飞的话说,这是一部融合了青春、热血、信仰等元素的正剧,也是一部充满了红色偶像气质的革命剧。

既然说到红色偶像,就不得不提张粟塑造角色的统一。在演绎生涯中,张粟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革命题材的影视剧,如《辛亥革命》、谍战剧《邮差》、《黄河英雄》、《红旗漫卷西风》等等。这些红色的形象,让张粟成为了红色人物的代表。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红色角色,不管是张粟、吕一,还是张嘉译、张光北等,都以活跃的肢体语言,凸显人物的灵动,让观众眼前一亮,开始对这些角色充满期待。

李致远,从小住在大伯梁万龙家,生活无忧,有一股公子哥的气质。李致远与老人下棋,一横一笑,表现出了一幅牛逼的模样,但这种情感又不是不可一世,而是隐藏着良好的家教之风,让随行观赏比赛的人,对其赞不绝口。面对着青梅竹马的梁冬梅(吕一饰),他又显得有些木讷,因为他总是被欺负。这个情节的设置就奠定了李致远这一人物的性格基调——有善心,有智慧,怕女人,还有些软弱。这也可以说是,革命青春的描绘。李致远与梁冬梅的青春,是在炮火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李致远从一开始拒绝大伯梁万龙当面许配婚姻,是带有一种小孩子的气质,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认为冬梅总是欺负他,所以才拒绝。然而,在战场中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后,他逐渐认识到青春,并且以相同的追求,完成自己的青春书写,既有保护小家的内涵,又有捍卫大家的意义。

其实,李致远的青春要归功于梁冬梅。梁冬梅,一个西北典型的女子,一个从名字就寓意了梅的傲骨与胆识,冷艳与不屈,顽强而有个性。在生活中,她是李致远的指引者,处处能为李致远考虑。在革命工作中,她又是李致远的领路人,让他步入革命之旅,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在炮火中,李致远与梁冬梅的青春,伴随着千难万险,伴随着残酷,一步步走向了追寻信仰的道路,走向了与亲人爱人患难与共的幸福之路。事实上,这一对对青春的刻画,是革命者舍我其谁式的精神表达,也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真情流露。

除了,战火青春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父子关系。在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中,李致远与父亲李耀川20__年未见,心里犹豫不决。一个人呆呆地关在屋子里,思考,并向伯父梁万龙袒露自己的心声,内心既渴望,又不知所措。等到李耀川进来时,他是有所顾忌的,不知道如何与父亲打招呼,只是盯着父亲看,望了说话,望了动作。张粟为了表现出这种矛盾的情感,表情凝固,不敢正视的看父亲李耀川,而是偷偷地观看,而等到父亲要拥抱他时,又是不自觉得拒绝,表现出父子关系的隔阂。张粟并没有太多的肢体动作或表情,而是默默地看着父亲李耀川,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是既陌生,又有些期待。张粟把父子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得十分得真实,准确。

这种情感随着李耀川的身份、行为与李致远的成长而改变。李耀川一直想培养李致远,将其拉入自己的阵营,以至于,常常想方设法地阻止李致远,让他死心,却不知,李致远在李耀川的重重关卡中,破茧而出,明白了自己的坚守,也确信了自己的信仰。在剧中,李致远目睹了父亲李耀川抓捕舅舅秦声达,目睹了兄长秦怀文追杀校长程慕贤后,他深深地被震撼了。他看着在死在自己眼前的程慕贤,他想阻止,却无能无力。逐渐成长的李致远,开始以男儿本色去体味这些复杂的情感。就像导演王飞所说,感情戏的部分其实我们都很纠结,在现场我们不怕耽误时间,不顺的地方就停下来,演员们互相沟通,这个地方要用什么样的情绪,表演状态是什么样的,讨论好了、走顺了再拍。这样让它更合理,更具艺术性,同时也不失商业价值。

当然,无论是他与秦怀文、秦怀武的兄弟情,还是与身为国民党高官的父亲李耀川,一心为民的舅舅秦声达和疼爱的大伯,以及初恋女友与妻子,都在家国之中构成了一个复杂人物关系图景。此时的李致远在把握时代背景,不同情境的心理状态,即又爱又恨,又无奈又充满希望的百感交集之情。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是记录革命历史光辉一页的篇章,是书写年轻人为追求,为梦想,为信仰不断奋斗的凯歌。

红旗漫卷观后感篇6

今天,公司组织观看了电影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片沿着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以多位党史、军史专家的讲述,采用影视资料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烈征程。纪录片还遴选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红军后代,讲述了他们父辈的长征故事,很多故事让人听了都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们的坚持、信念和毅力也着实让人佩服。

这部历史革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的场景以及红二、四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xx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长征史诗进行了完整再现。

通过观看电影,我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对长征过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x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川贵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x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红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x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电影结束后,我再次被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征程所深深震撼了。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长征时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长征整个历程,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体现着中国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坚持与信念,也将永远激励着我。面对着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一片片苍茫无涯的草地,红军战士们义无反顾,从不退缩,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乐章。

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我应当不断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时刻牢记党的历史,时刻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鞭策自己。刚刚走入工作岗位,我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并把长征中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发挥到工作中去,面对工作上的困难,不能退缩,要想办法克服,虚心向师傅前辈请教,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会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并用长征精神时刻鞭策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承诺。

红旗漫卷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建党伟业观后感6篇

勋章颁发观后感6篇

观看榜样七观后感6篇

主题活动观后感6篇

防溺水直播观后感6篇

企鹅日记观后感6篇

拒绝欺凌观后感6篇

蜕观后感500字6篇

篮球观后感作文6篇

京铁榜样观后感6篇

红旗漫卷观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