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2读后感参考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写读后感,可以深入探讨书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读后感的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三体2读后感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体2读后感参考6篇

三体2读后感篇1

暑假里,妈妈送给我一些书籍,其中有一套书让我爱不释手,它就是刘慈欣的《三体》,分上中下,一共三本。

这本书是科幻类小说,主要讲述了地球人和三体世界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地球和三体世界如何从敌到友,从友到敌的变化。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两者的沟通存在问题,双方都琢磨不清对方下一步会干什么,往往是神经更为紧张的一方先发动攻势,然后引起大面积的冲突,接着导致全面的战争,最后一方因此而灭亡。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我也看不太懂,主要因为书里包含了太多的物理知识。碰巧我的表舅从美国回来,他是物理学博士,他也看过这本书,帮我解释了一些物理问题。再看这本书时,我就轻松了一些。看着看着,我渐渐地入了迷,书中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光速飞船了,它竟然可以光的速度飞行于太空,光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快的速度,每秒钟的飞行距离是三十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或者一秒钟可在上海与北京之间走一百五十个来回,这实在是太酷了,我希望我有机会亲眼看到光速飞船。

刘慈欣的这部书是他个人的一个力作,作者想象力丰富,逻辑严密,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进步。我衷心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三体2读后感篇2

?死神永生》是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中,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的黑暗,地球文明就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

为何地球文明最终灭亡?那是因为地球人的自以为是。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才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没有竞争的资格。

这些自以为是的太阳系中的人们,已无法直面宇宙的重置了。最后直面宇宙重置的,只有一双眼睛,死神的眼睛。地球文明就是这样在自以为是中灭亡的。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人,永远不要自以为是。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自以为是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不再需要别人的建议和帮助。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人缘永远是最差的。因为这种人特别瞧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才是最棒的。

我们不要像《死神永生》中的地球文明那样自以为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待自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接受别人给你的建议与帮助。这样你的人缘就会越来越好,你的修养就会越来越高。

?死神永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自以为是,这样才会跟别人相处更融洽,自己的天地才会越来越宽广。

三体2读后感篇3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珍惜幸运!

三体2读后感篇4

科幻小说《三体》对于“三体礼貌”世界的描述基本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这部分叙述得较少却紧扣主题;作者探讨得更多的是人类世界的现实生活困境。贯穿整个文章的两条主线:一是现实生活与过去经历的交织,二是三体游戏所虚拟的礼貌演进史。

现实与虚拟的叙事交替,让读者更能体会人类礼貌发展至今所面临的诸种困境。联系到叶文洁及其父在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地球三体组织的构成与发展,细心的读者才会发觉作者真正想探讨的问题,其实关乎“人性”。这个问题如此古老,以致至今还悬而未决。

而在“三体游戏”所虚拟的礼貌演进史部分,作者试图整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来尝试拯救岌岌可危的人类礼貌,却无甚成效。技术层面的救赎也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类自身。

此外,企图借助地外礼貌力量来解救人类当前的困境可是是种幼稚的想法,最终的结局却是三体礼貌试图侵占地球作为其礼貌摆脱困境的物质载体。在小说结尾,三体礼貌已向地球上的人类发起攻击,可是这要等到四个半世纪(地球纪年)以后,三体人和地球人才能真正应对面地交战。而人类现今的处境早已令人堪忧!

显然,作者对人类的自我救赎抱着乐观的态度,而悲观的人认为也许不要四个多世纪,人类早就完蛋了,他们的理由是:好好审视一下人类以往上千年的历史不就明白了吗?然而,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人类已走到确实该好好反思自身处境的时候了。而更大的担忧在于:当人类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之时,他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以及如何守护好自身的礼貌成果?这是我阅读《三体》后的最大收获之一。

三体2读后感篇5

看完后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刘慈欣静心的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从我面前走过,整个宇宙展现在我面前。我看到了他们的生与死,我看到了宇宙的浩瀚与危险,看到了爱和恨,看到了时间的强大与无情……

大刘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他那恢宏的世界的建造,更是他那冷静、直白而又严谨的文笔,令我重新思考了“人”存在的方式与价值,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宇宙的未来。

在理论上,人要历经两亿年才能进化成一个更先进的物种,我们现在使用的人就是远古时期猿人的大脑。那两亿年后,当人类的科技足以支撑人类自由遨游太空的时候,那时,我们是否会在几亿光年外听到另外一个声音、看到另外一个世界呢?我期待着……

我们生活在宇宙中,然而,宇宙中最轻描淡写的就是时间,几百亿光年的时间就可能变成几十天,那我们短暂的几十年不过是沧海一粟、白驹过隙罢了。

程心最后就差一步就能看到心系她几个世纪的云天明,可就差这一步,几百亿光年过去了,云天明终究是错过了。第一次快死之时,他送给了程心一颗星星,改变了程心的人生,几百亿光年后,在程心的星星上,程心又得到了几百亿光年前的云天明送给她的宇宙,得以安全无忧的生活。

感恩大刘的《三体》,让我有幸站在上帝的视角冷静公正的看宇宙的命运与各类人的命运,从而审视自己的命运。不管明天会怎样,我永远珍惜看重今天!

三体2读后感篇6

?三体》这本书帮我们开了许多脑洞。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脑洞就是教我们,看问题时可以通过一个世界去看另一个世界,通过一个维度去看另一个维度。通过微观世界可以看清宏观世界的问题,通过事物在宏观世界的展开,可以改变复杂的微观世界。

当你以为它讲述的是一个复杂的宇宙体系,其实只是揭示了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而当他讲述一个简单的原理,却可以解释复杂的宇宙。让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呢?当你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思维已经从宏观流向了微观,继续思考,延展想象,你的思维就向着另一个微观层面沉降。人类社会中如果存在黑暗森林法则,那么人类无法向更高的文明进化,但黑暗森里法则在人类社会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群体中又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类个体都经历过,或在我们身边发生过黑暗森林法则。

原本黑暗森林法则存在于宇宙这个四维空间中,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引入人类社会,这个法则就拆分成时间平面和立体空间两个三维世界的法则。我们可以在两个可控的三维空间中对黑暗森林法则进行重构,然后改变黑暗森林法则对宇宙的影响。

世界是可以拆解和重构的。

以上是我眼中《三体》世界中所隐含的哲学。

三体2读后感参考6篇相关文章:

塔莎的世界读后感参考6篇

朗读者的读后感参考6篇

读边城的读后感参考6篇

三国演义中读后感参考6篇

诗说读后感100字参考6篇

靠自己读后感参考6篇

背影读后感参考6篇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参考6篇

名人传的读后感参考6篇

狐狸和鹳的读后感参考6篇

三体2读后感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