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积累丰富的心得体会,通过分析过去的经验,我们总结了许多有用的心得体会,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篇1
电信诈骗感想以前总觉得电信诈骗离我们很远,但是这次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了我们的营业部,而且被电信诈骗的对象还是我们行的退休员工,作为营业部的一份子,我对这件事也感到了深深地遗憾,毕竟我们营业部承载了农商行的很多的希望。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偶然当中也带着必然。
试想一下,如果这次这次急急忙忙来办业务的是一位我们毫不认识的客户的话,那我们是否会不断的问他汇这么多钱的缘由,然后让他填写一张防金融诈骗的单子呢。
所以我们要痛定思痛,决不让此类事情发生第二次,毕竟通过这样的途径吸取教训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有几点感受:
1、以后不管谁来办业务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推脱就二话不说受理了业务,表面上看我们是给他们帮了一个忙,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某一个细小的环节我们没有注意就会给别人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
2、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察言观色,及时发生客户的异常表情和动作,如发现在办业务的过程中频繁的接听电话,神色慌张等现象的要及时的和客户沟通,以免客户不必要的损失。
3、在平时办业务时,要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防止金融诈骗,加大防备诈骗案件的宣告道育力度,培养客户的防备意识和警戒性。
办理取现、转账等业务时候,养成给客户填写安全提醒单和防止金融诈骗单的习惯,这样既能提醒客户又能保给我们自身加上一条安全线。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篇2
人世间有繁华三千,可入眼者能有几何?我们用双眼看这大千世界,自诩“我以我眼见真知”,可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都无法完整地遍览这婆娑世界。因此,若我们身陷混沌,要保持内心的澄明,恰如荀子云:“流丸止于瓯叟,流言止于智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物品,人们在享受信息时代方便快捷、体验美妙奇幻世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正悄然侵蚀着人们日常的生活。近期,学校组织各班观看了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片,让我对网络诈骗有了全新的认识。
网络骗子手段高明,两面三刀,如同“披着羊皮的狼”。网络投资理财、网络贷款、“杀猪盘”……这些都是不法分子为骗取钱财而伪装的`“糖衣炮弹”。以前,我总认为网络诈骗离我们很遥远,观看宣传片后,让我明白网络诈骗其实时时处处如影相随,如果我们不提高警惕,终有可能酿成大祸。
我家隔壁小区有一位李阿姨,某一天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某公司市场调查员的电话,请她接受公司的市场调查,李阿姨同意了,过了几天,那位市场调查员又打来电话,说因为她参加了市场调查,中了5万元大奖,并索要她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就在李阿姨庆幸喜从天降的时候,她却收到了银行的扣费短信,自己银行卡里1万多元钱全被转走了,李阿姨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急急忙忙去银行办理挂失,又去公安局报案……贪小利而铸大错,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生活中,这些“无形的杀手”无孔不入,他们利用人们贪图便宜、一夜暴富的美好幻想,精心设计各种陷阱,引诱人们上当受骗,如炒虚拟货币、网络赌博、注册使用投资理财app、网络游戏等。最可恶的是“校园贷”,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主动申请网上信款,但贷款却越还越多,最终误入歧途,走向不归路。
网络骗子无处不在,欺骗手段隐蔽复杂,但只要我们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迷恋奢侈生活,不轻信陌生人谗言,不使用非官方认证app,不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链接,不随意向网络平台提供个人信息,多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法,多一些警惕心理,那我们就不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上钩之鱼”。
小心“防”诈骗,安全“零”距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谨慎行事,捂紧口袋,正确判断,防止诈骗,远离诈骗,做一个阳光、自信、充满活力的少年。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篇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这也促使了许多人利用高科技诈骗钱财,破坏人们的财产利益。现在的骗子无处不在,甚至就在你身边,可要多加小心你的口袋哦!
当今最为广泛的诈骗方法无非就是冒充“朋友”向你发qq信息、打电话、发短信,“我遇难了!”拜托你马上“救急”汇款。看在朋友的份上,你汇了款后才得知你的`“朋友”已经逃之夭夭。最后,遇难反成自己!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就是冒充公安机关逮捕你这个所谓的“犯罪嫌疑人”,说你绑架,贩毒等罪案,再通过打电话和发信息的方式,步步引诱,甚至绑票赎金,将银行账号的钱转走。“公安机关”反成“嫌疑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无语伦次!
“你中大奖啦!”这是最为普遍的诈骗方式,骗子往往冒充“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知名节目,传来佳音,你中大奖,只要交一点“保险费”,“税金”就可以领取大奖,机会不容错过,再不来就没有啦!你付费以后,“大奖”消失的无影无踪。看来,这就是贪小便宜的“大奖”吧!
令人最不可思议的还是“欠费”,电话欠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却还是有许多诈骗发生:我是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您的电话、电视、宽带账户欠费了,请缴纳“滞纳金”!没想到“滞纳金”最后进了骗子的腰包。
“天上掉钱啦!”你在街头发现一大笔钱,跑去捡起。谁知,骗子在假钱上下药,趁你昏迷之时,取走所有的贵重物品,当你起来以后,发现财物被骗子一扫而空,后悔莫及啊!你见过天上掉钱吗?做事还是谨慎为好!
你发现了吗?网上购物往往要比市场价低得多,许多人为贪小便宜,谋利益,在网上汇款,数月后毫无音讯,“你上当了!”看来,不要总是想着会有好事发生哦,即使市场价贵点,但质量和品质还是有所保障的,可要当心啦!
骗子无处不在,利用数不胜数的手段处处诈骗,千方百计,步步引诱,你时刻小心着吗?防止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哟!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就一定不会上那些可恶诈骗团的“鱼钩”了。
小心“防”诈骗,安全“0”距离,只要我们谨慎行事,捂紧口袋,正确判断,就能远离诈骗,远离骗子!防止诈骗,从我做起。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篇4
电信诈骗危害巨大,防范电信诈骗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贪婪、不轻信、多防范。目前诈骗形式多种多样并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诈骗:一是发布虚假中奖消息;二是利用网络购物陷阱诈骗;三是利用网络找工作或借贷骗取保证金,手续费;四是冒充家人、朋友骗取钱财;五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借由事端骗取汇款。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在不断的变种过程中呈现更多更新特征:
一、作案技术科技化:
犯罪分子首先通过有关手段套取被害人家庭的家人电话以及用户资料,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来电显示要打过来的号码显示确实是110,10086等常规电话,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放松警惕,作案手段现已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等技术并十分擅长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握,一步步诱导对方上受骗。
二、作案手段隐蔽化:
犯罪分子往往只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话诈骗的组织者就不抛头露险,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款项也从不出面,而是指示手下将赃款请不明真相的群众等去进行转移,使得侦查机关很难准确的`进行抓捕。
三、社会危害巨大化:
电信诈骗涉及的诈骗范围广,诈骗数大,使受害人蒙受巨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表现为面对整个电话用户或特定群体的诈骗,且诈骗行为的实施并不是特意指定对象而是广泛撒网,等待受害者上钩。
高校大学生诈骗不是简单的高校和公安部门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需要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加大对电话诈骗案列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重视学生的信息保密问题。安排专业部门进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公益广告和媒体曝光,加强社会公民对个人信息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公民对电信作骗的认识,大力开展防范宣传提高手机用户的防范意识,号召全民提高警惕性,为证实犯罪提传强有力的支持。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网络诈骗正以诡谲多变,防不胜防的态势追入我们的生活。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常备警惕之心,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的最终核心或是共同点,都只有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及时防范,就能做到防诈骗。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篇5
一、诈骗财会人员的主要手段
(一)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财政局、税务局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等与财会人员联系,以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如洗钱、透支、贪腐等)及退费退税等为借口,诱导财会人员将钱汇入其提供的账户,或按其指令操作银行账户。
?案例】丹阳市界牌镇某厂的f会计在办公室接到一个自称是镇江公安局经侦支队a民警的电话,说他涉嫌一起上海的洗钱案!洗钱的主犯是镇江工商银行一个叫“宋丹”的副行长,涉及的金额有五六百万之巨,警方从宋丹处搜出来几百张银行卡中,有一张正是以f会计的身份证办理的!随后,a民警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经侦支队,对方自称姓陈,正在办理宋副行长的洗钱案,要f会计现在就向上海的一个检察官说明情况,并随即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检察院。接电话的叶检察官将案情重复了一遍后,要求f会计从电脑退出360安全防护,然后登录网址45.114.93.xxx。f会计登录后,发现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页,上面醒目地张贴着对自己的通缉令,限令他于当晚12时前到上海投案自首,接受调查,否则后果自负。f会计非常害怕,说没时间过去,叶检察官称必须要调查f会计所在公司及其个人情况,之后, f会计便将家庭、个人、银行卡信息及公司情况,一一如实相告。叶检察官说f会计很可能从公司账号内洗黑钱,让他将公司网银u盾插入电脑,输入密码登陆网银页面,并按指令在电脑上进行了一连串的操作,以“进行资金比对”。之后不久,电脑被黑屏。当f会计预感大事不妙,拔下u盾插入另一台电脑时,发现网银内的资金已被转走20笔,共计990万元......
(二)冒充老板、客商。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法盗取财会人员的qq、微信号等信息,并从中分析出财会人员单位领导、重要客户的qq、微信账号,再冒充领导、客户等向财会人员发送各种汇款转账指令和要求,使其上当受骗。
?案例】某光学有限公司李会计接到本公司客服提供的公司总经理的qq,称有急事让其加入。总经理指示李会计汇一笔23万元项目保证金到指定账户。汇款后,总经理说钱还不够,让李会计有多少汇多少,李会计便于第二天又向该帐户汇入10万元,之后电话联系总经理,发现被骗。
(三)修改客户资料。不法分子盗取或克隆财会人员的电子邮箱,发送更改的银行账号,达到拦截货款的目的。
?案例】某洁具配件厂与国外z公司一直有业务往来,平时双方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一天,该厂发现邮箱被人盗用,并向客户发出了更改银行账号的信息,z公司已将1万余美元货款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上。
(四)网银升级诈骗。不法分子以网银系统升级或动态口令牌过期需要更换为由,诱骗当事人登陆假冒银行网站和网银,以盗取当事人登陆信息和网银资金。
(五)汇款短信诈骗。通过群发“请汇款至xxxxxx(银行账号)”的短信,骗取那些恰巧需要向他人转账的财会人员,将钱款汇至骗子账户上。
?案例】扬中某电气有限公司何会计收到号码为13909984xxx发来的短信“那钱打到这张工行卡621226370001126xxx,户名:胡正华,办好回信”,骗取何会计向该账户汇款500万元。经了解,何会计原计划向客户转账500万,商定打入对方工行卡,恰巧,汇款时收到这则诈骗短信,他也未加辨别,就直接将钱汇出,导致案发。
二、防范提示
财会人员肩负着单位的财务重任,平时应注意了解、掌握相关电信诈骗的作案手段,切实增强防骗意识,防范骗案的发生。
(一)防范qq、微信被盗。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时,不要点击陌生好友发送的邮件、压缩包及未知链接,避免电脑、手机中毒导致qq、微信、通讯录、网银等个人信息被盗;企业单位财务人员的qq、微信号,无特殊情况不在互联网公布;发现本人的qq或微信号被盗,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好友。
(二)当接到司法机关指控你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的电话时,需要冷静、再冷静,身正不怕影子歪,千万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按对方指令、要求进行银行卡或网银操作。须知,公、检、法办案调查均需2人以上,并向当事人出示证件,当面进行;扣押、冻结资金必须具有相关法律手续;即使要求转账,也不可能转入个人账户。
(三)当领导、老板或客户通过qq、微信等提出汇款转账的要求时,一定要当面或经电话联系进行核实、确认;暂时无法与领导、客户等取得联系时,应暂缓汇款;如有疑问,可向身边的同事、朋友请教,或拨打110咨询。
(四)通过邮箱发送银行账号一定要谨慎;无论是通过邮箱,还是收到汇款短信时,都要注意核对对方的原始账号,如果发现变化,要及时通过电话联系确认。
(五)记住正确的银行网址,不将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号、交易验证码等信息提供给任何无关人员。
(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转账汇款必须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不通过qq、微信、短信等容易盗号假冒的通讯工具下达、传递转账汇款的指令和要求。此外,要给电脑安装必要的杀毒防护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确保电脑运行安全。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篇6
5月23日在第十二届研究生代表大会的期间,我们观看了一系列反诈骗的宣传教育视频,从中了解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培养了自己的反诈骗意识,同时也学习了很多被诈骗之后应及时采取的自救措施。疫情期间出现网络电信诈骗猖獗的现象,严重威胁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开展本次视频教育进一步了加强校园安全,也让我明白了在网络上涉及金钱交易的事情一定要万分警惕,在转帐之前要认真核验对方的身份,不能贪小便宜,不然会因小失大,同时不要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当发现事情不对的时候应及时联系公安部门。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时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维护自身财产安全。
我们观看了防诈骗短视频,视频改编自现实案例,介绍了当下较为常见的几种诈骗形式。看完视频,我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的形式千奇百怪,有些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莫贪小便宜莫上当受骗。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诈骗的手段也不断的改变,犯罪分子利用一小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想赚钱等心理特点来实施诈骗伎俩,使得部分同学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应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来面对生活和社会。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篇7
人之诡诈,自古以来就有,“以假见证害人”也是一种罪行。古代人之诈骗多半是口中土话,行动上来蒙骗无知平民。而现如今通讯科技非常发达,信息普及非常广泛,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电信诈骗。
可以说通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电信诈骗,可通信业毕竟还是利大于弊,只是一小部分人心术不正干起了电信诈骗这样的勾当,实在叫人痛心。
说到电信诈骗,通常来说就有这么几种情况:
1,谎报各类抽奖、中奖消息。这类诈骗方式主要是利用了受骗群众贪小便宜的心理,以各种名目的利益相赠来引诱受骗者上当受骗。比如本人有时候就收到一些诈骗短信、诈骗电话,对方声称我获得了一次抽奖机会,这个手机号码很幸运,已经有一部智能手机要送给我了。我一听,哎哟喂,心理小激动,还有这等美事从天而降啊?不过当时还没睡醒,我听了一会儿,马上头脑清醒起来。你丫的,爷我真不贪什么智能手机啊,这样的美事您自个留着吧。
2,恐吓电话、威吓短信。这类诈骗方式主要是利用了群众的心理薄弱点,利用了大奖的恐慌心理,也是很卑鄙下流的一种方式。前些年这类诈骗短信可谓数量众多,严重危害群众,给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造成了心理创伤与实际危害。通常的形式是诈骗分子谎称受骗人的亲友、亲属出意外事故了等各种情况,反正是送医院救治了,可是没有什么医药费,需要家属将急救费汇款过去。这就利用一部分群众害怕啊,出于“担心害怕、以防万一”的心理就上了骗子的当了。关于“恐吓电话、威吓短信”其实还有一些具有讽刺的真实案例。一些从事恐吓电话经常会告诫自己的亲友不要相信这类消息,可是当这类犯罪分子被警方抓获以后,警方向家属告知情况,家属方面竟也以为是遭受诈骗,死活不信。
3,盗号诈骗。这类诈骗方法比较有一点技术含量,有一点诈骗效果,同样非常危险。主要是利用了受骗者对于朋友的感情来诈骗,行径也是相当的恶劣、卑鄙、无耻啊。通常来说,现如今很普及的qq、朋友的手机号码、msn等各种通信账号一旦被盗,诈骗分子就利用其来向账号当中的各类好友发送消息。比如“手机没话费啊,给充话费”、“在外地有急事要花钱啊给汇点款”等等。由于一部分群众比较重感情、讲义气,又或者跟这位好友关系很亲密,一时疏忽就给对方汇了财物,就上当受骗了。
总的来说,诡诈的天平是会被世人所厌弃的,诈骗是相当害人的事情,诈骗者作孽终究自食恶果!
防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