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写出来就是要经过读者评定的,必须明确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思想和观点,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想之后,一定要学会记录,写好相关体会,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拉齐尼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8篇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1

2019年大年三十,面对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漫天风雪,参加完升旗仪式的拉齐尼·巴依卡怀里揣上馕、挎上包,和边防军人一道向大山深处走去。今年春节他又行进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护边路上。

今年40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在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就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

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30多年。

从2005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他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过去近70年里,爷爷、父亲和他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护边员们每次巡逻靠骑牦牛或徒步行进,拉齐尼·巴依卡和其他护边员出门时都穿着厚棉衣。他说,山里面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则最起码半个月以上。

“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巴依卡心里。

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拉齐尼·巴依卡去了很多农牧区走访。他说:“我们那里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每个村都有了幼儿园,孩子们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谈到护边员的生活变化,拉齐尼·巴依卡说,10多年前护边补贴一个月只有150元,现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乡家里面有2个护边员,家里有了这个稳定收入也实现了脱贫。此外,现在县里所有护边员都享受到了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人们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

一年下来,拉齐尼·巴依卡认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这里有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现在根据县委的要求,矿场全都停产了,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举办的观摩活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说,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民俗文化传统,我还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拉齐尼·巴依卡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都充满信心,“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护边工作一天都不能放松,我们每天坚持巡逻,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2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当看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因救落冰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时,我的脑海里回荡起这首悲伤的旋律。寒风呜咽替他哭泣,大雪纷飞为他哀痛,致敬守护在云端的“帕米尔雄鹰”,虽然他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他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去往餐厅途中突然听见哭喊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湖边苦苦求助。他奋不顾身,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牺牲自我,奋力托举,拼尽全力;他在面对群众困难时,将个人生死抛之脑后,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革命战争时期,是无数先烈勇士前仆后继,用生命和信仰铸造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年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默默付出,负重前行,用奉献和理想守护了安定的幸福。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接力好这份为民奉献的无私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有洞察百姓疾苦的敏锐力,倾听百姓心声的耐心,关心百姓冷暖的热心,解决百姓问题的能力,时刻做好准备,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无私奉献。

“兢兢业业,忠诚正直”,他用行动彰显人民公仆的实干担当。“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拉齐尼·巴依卡在新疆喀什地区当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恶劣的环境更显他的坚韧执着,为了祖国的护边事业恪尽职守,不忘初心。他用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担当责任,践诺使命;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捍卫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新时代的我们,也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坚守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实现理想抱负。

“三代守边,守望和平”,他用接力践诺保卫祖国的铿锵誓言。“我们虽然不穿军装,但同样是边防卫士,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继续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几十年。2004年,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护边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了这片雪山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帕米尔雄鹰”。新时代的我们,也要学习这份传承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时代楷模的优秀品质,用传承接力民族发展,用传承续接民族振兴,用传承奋进新征程。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这铿锵的誓言,依然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山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致敬“帕米尔雄鹰”,学习和传承无私奉献、实干担当、守诺践诺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做好人民好公仆,当好新时代接棒人、建设者、实干家!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3

拉齐尼·巳依卡,男,党员,塔吆兊族,1979 年出生,生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吆兊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他2001 年入伍,2003 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癿丿务巡逡吐导,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劣巡逡戓士,10 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 70 年守卫边境癿爱国奉献壮丼,传遍新疆内外,感劢无数军民,曾荣获“全国劳劢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 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劤力推劢民族地区发展迚步。2021 年 1 月 4 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癿儿童,丌并英勇牺牲,年仅 41 岁。

拉齐尼·巳依卡同忈是新时代特艰社会主丿怃想特别是关亍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癿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癿治疆斱略癿坚定推劢者,是爱国戍边癿“帕米尔雄鹰”。他爱国护边癿执着坚守、推劢民族团结迚步癿扎实工作、舍己救人癿英雄壮丼,生劢践行了新时代员癿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癿责任担当,鲜明体现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癿真挚情怀。为宣传褒扬他癿先迚事迹呾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巳依卡同忈“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忈为核心癿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迚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丌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丿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劤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成立_ 周年。

作为护边员,拉齐尼·巳依卡带领边防官兵巡逡,在环境恶劣癿雪域高原,曾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癿危险时刻,但他丌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癿终生事业,他被边防官兵呾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于端上守边护边癿“帕米尔雄鹰”。

英雄已去,但他癿精神长存,他癿事迹深深感劢了我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敢亍奉献、始终爱国、忠亍国家癿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在群众中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癿氛围,要将这种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我很感劢,觉得拉齐尼·巳依卡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癿人,他是英雄,在别人需要帮劣癿时候他毫丌犹豫地冲迚冰河里面救出他人,而牺牲了自己癿生命,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劣人为乐癿精神。

有人说,生命最完美癿演绎就是延续灵魂传递真心,生命最博大癿诚意就是舍弃自我相劣他人。这正是拉齐尼·巳依卡同忈癿真实写照。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用赤诚为民情怀谱写了一首壮丽癿生命赞歌。

拉齐尼·巳依卡解救落水儿童丌并遇难癿英雄事迹,迚一步激发起广大民辅警癿工作热情。我们要以拉齐尼·巳依卡同忈为榜样,不忘初心使命,增强党怅意识,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呾长治丽安总目标作出应有癿贡献。

拉齐尼·巳依卡同忈癿先迚事迹、英雄壮丼感人至深、催人奋迚。在冰冷幽深癿湖水卲将夺走自己生命癿最后关头,他拼尽全身力气将落水孩子托出水面,

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舍己为人、感天劢地癿英雄赞歌。我们广大干部要以拉齐尼·巳依卡同忈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癿政治品格,学习他丌忉初心、心系群众癿为民情怀,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怄群众乀所怄,想群众乀所想,用实际行劢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吐英模学习作为今年癿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采取行乀有敁癿学习宣传措斲,号召广大民辅警呾群众学习英模群体们英勇无畏、大丿凛然癿英雄精神,更好传承呾发扬见丿勇为时代精神,聚焦社会稳定呾长治丽安总目标,为建设平安、呾谐癿社会做出新癿更大癿贡献。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4

去年在喀什大学进修时,拉齐尼·巴依卡总惦着家里的牦牛。一次,家里给他打电话说一头牦牛不见了,他一下子急了,匆匆找到班主任,要请假回去找。

原来,这些牦牛要派大用场呢——巡边离不开它。

拉齐尼是名护边员,家住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村。

他常走的路线,叫吾甫浪沟,是目前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谷”。没有向导,没有牦牛,寸步难行。

这条线巡一次,5000米以上达坂要翻8座,刺骨的河流要趟80多条,雪崩、滑坡、泥石流是家常便饭。大伙骑着牦牛,牦牛驮着医疗物品、帐篷睡袋、高压锅、大米等。

每次巡逻吾甫浪沟,带头的一定是拉齐尼。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狼方法,他门儿清。

巡逻一次,能把牦牛累瘦20公斤。这些年,拉齐尼巡边,生生累死了家里10头牦牛,还有9头因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他没有因为这个开口要过一分钱。他盘算着,家里还有4头小牦牛,长大了也能巡逻。

牦牛吃苦,人也一样。在帕米尔高原,几乎所有护边员都患有偏头疼、关节炎、高血压……这些年,拉齐尼光是严重的伤,就受了十几次。

拉齐尼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为了今年两会,他提前准备好了议案,是关于边境地区安宁的。可是,他再也没机会提交了:1月4日,经过喀什大学人工湖时,他发现一名儿童坠入冰窟。想都没想,他冲向湖面。冰面坍塌,他坠入水中。

拉齐尼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孩子托举出水面。孩子得救了,可英雄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5

三天后,我与拉齐尼和红其拉甫官兵依依惜别。2018年,拉齐尼光荣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3年来,他共提交了12份议案或建议。

以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的边境线上护边员少、点多面广、防控任务繁重。拉齐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把相关议案带到北京。他呼吁,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拉齐尼所提议案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仅使得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了、待遇提高了,边境线上的基础设施更得到很大改善。近年来,边境管控水平的提升,彻底改变了“巡边靠走、通信靠吼”的传统巡边方式,也彻底改变了牧民护边员们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巡逻线上还建起了执勤房,配备了专业的巡逻车、卫星电话等装备,护边员不再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大幅改善。

2020年,拉齐尼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他说:“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国家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好。我一定会守好边境线,一代一代守下去。”

话犹在耳,噩耗降临。

我相信他救人的时候没有一点犹豫。2011年冬天,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边防战士皮涛在巡逻中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危急时刻,拉齐尼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系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才将皮涛拉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了3个多小时才挽回了生命。伤势刚好,他就立即回到护边队伍当中。

拉齐尼非常爱他的牦牛,巡边中途休息的时候,他就一直看护着牦牛,好似照顾自己的亲人或挚友。可多年巡逻下来,拉齐尼家的10头牦牛先后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了劳动能力,但他们家从来没要过任何补偿。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来没有算过自己的账。

一路走好!心心念念的“帕米尔雄鹰”,我的拉齐尼兄弟。愿你纯净高尚的灵魂,永远安息。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6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的护边员。从他的祖父开始,三代人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在帕米尔高原上为国守边护边。

2021年1月4日,他为了救助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年仅41岁。当地政府为表彰拉齐尼与祖父三代人为国守边护边,曾专门在他家设立了一间小型展览室。这些天,常有当地群众来到这里悼念、缅怀拉齐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和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家共处一个院子。院子的中间就是这间小型展览室,里面陈设着拉齐尼与祖父三代人受表彰的证书和珍贵照片。家族第二代护边员、父亲巴依卡常来这里,也暗自落泪,他说:“我脑子里、心里疼得很,我儿子干的(这个救人)的事是最好的事。我儿子去世的时间,这个(被救)的小孩子没有死,他(这个孩子)也是我儿子。”

1月4日,喀什市下着大雪,气温零下_度。中午,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经过学校人工湖时,发现一名男童掉入冰窟。拉齐尼立刻踏上冰面,伸手去拉落水的男童,没想到冰面突然坍塌,他顿时跌入冰冷刺骨的湖中,但他仍举起双手奋力托举着男童,并拼尽全力把男童推向冰面。在闻讯赶来的救援人员的努力下,这名5岁男童获救了,但拉齐尼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提孜那甫村紧挨边境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拉齐尼一家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从他爷爷开始,他们一家三代为祖国护边70多年。2004年,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从父亲手中接过护边的“接力棒”,至今也有16年了,他被大家称为“帕米尔雄鹰”。他(拉齐尼)生前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爸爸去巡边,每次都要一个月,他告诉我,没有我们祖国边境的安宁,哪里有我们的牛羊,你长大以后也要保护好祖国的边境。”

“这辈子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16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新疆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肖瑶回忆说:“在巡逻路上,我们每次都要穿越很多冰河,每次穿越冰河之前,他(拉齐尼)都要自己先过去,试一试这个水(位)高不高、水流急不急,他确认安全之后,才组织我们战士,还有其他护边员,一个一个安全过去。”

2018年,拉齐尼多了一个新身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每次巡边放牧,都要到牧民家里走访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再把两会精神传递到基层牧民家。三年来,他提交了十三份议案。牺牲前几天,他还在精心准备今年全国两会要提交的议案。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阿力甫·木沙说:“这个是他今年要带到全国两会的议案,他还是特别关注边境方面措施的投入力度。我认为他是咱们全国人大代表的骄傲,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是‘帕米尔高原的雄鹰’。”

拉齐尼为人朴实、正直,一生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因此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荣誉称号和“全国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他的儿子拉迪尔·拉齐尼说,父亲生前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考上大学,并成为一名边防军人,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爸爸说你一定要守好我们的边境。我想说,爸爸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把他的要求都实现,然后我也做像他一样的英雄。”他说。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7

1月6日,喀什市委政法委对拉齐尼·巴依卡等6人的见义勇为事迹向社会予以公示,拟授予拉齐尼·巴依卡等6人“喀什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拟授予拉齐尼·巴依卡个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1月4日,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该校人工湖冰窟勇救落水儿童,失去宝贵的生命。连日来,他的感人事迹经广泛报道,令无数人为之动容。“我们会永远记住他的崇高精神,把感动化为奋进行动。”喀什市委政法委干部张生泉说。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作为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2004年接过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的“接力棒”,在帕米尔高原守边,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这两天,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都要去陈列着一家三代巡边照片的展览馆,在那里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我的儿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为他骄傲。”看着儿子巡边的照片,老人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善良、单纯、勇敢,他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一个人,家人们会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拉齐尼·巴依卡是我的榜样,他正直真诚的品格和果敢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曾经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巡逻的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坚定地说,“我们会好好替他守护这片他挚爱且为之奋斗过的土地,把他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实际行动。”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8

“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追记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喀什地区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

望着挂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泪水满面。要是往年,这时的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带着他在基层工作调研所得,踏上了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路程。如今,他已长眠在帕米尔高原,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

时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时56分,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着哭腔的叫喊:“快来人啊!救救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循着声音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里,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

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冰水中浮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回忆拉齐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尔墩泪流满面:“他说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围巾递给他,他抓好后我把围巾往回拉,拉过来一米多,冰突然裂开了,我也掉到水里。我快上来时他说赶快救孩子,我回过头一看,他慢慢地往水里沉下去了,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他一直托着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我国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逻线。特别是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沟一带,每次巡逻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员,从他的爷爷开始,就和当地边防战士一同守护着红其拉甫边防线。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2011年10月的一天,拉齐尼·巴依卡和战士们巡逻时突遇暴雪,狂风夹着暴雪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名战士不幸掉进雪洞。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奋力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自己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了3个小时才挽回生命。

说起拉齐尼·巴依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巡逻的时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齐尼·巴依卡都会去擦干净。颜色浅了,他专门带油漆去描红。‘中国’这两个字永远在他心里,也永远在我们心里。”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让他从小感受护边守边的精神力量。拉迪尔·拉齐尼说:“我爸爸是一个英雄,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说,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为国戍边,让自己和弟弟上大学。她希望爸爸放心,姐弟俩一定会好好学习,实现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传给所有人,要让全世界知道,爸爸是个英雄。

拉齐尼·巴依卡离开了大家,巡逻的队伍和巡逻的脚步从没有停息。每当巡逻的人们休憩时,都会唱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家知道,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唱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逻时都在唱的一首歌。唱起这首歌,仿佛拉齐尼·巴依卡就和大家在一起,就一同走在巡逻的路上。因为这只帕米尔雄鹰,永远翱翔在帕米尔的天空。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排合唱心得体会8篇

党课个人心得体会8篇

讲座心得体会报告8篇

大学新生心得体会8篇

大运动心得体会8篇

销售心得体会优质8篇

元旦心得体会参考8篇

自我革命心得体会8篇

爱国卫生月心得体会8篇

事故大反思心得体会8篇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