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心得体会8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每一位职场人都遇到过的事情,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得到的体会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百草枯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百草枯心得体会8篇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1

鲁迅先生在文中说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我看来,那里也是我心驰神往的乐土。单单是他不必说,也不必说的景色,就已经让我眼花缭乱了。在细致描写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是使我目不暇接,似乎身在其中。

我仿佛听到了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看到了蜈蚣、何首乌;尝到了又酸又甜的桑葚。而后,我又和小鲁迅一起听长妈妈讲了美女蛇的传说,尽管以我现在的年龄已经知道这是大人教小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而编出的故事,但仍然为书生捏了一把汗,也慨叹飞蜈蚣的魔力。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正是捕鸟的好时候。这段描写给我的启发很大,作者连用了扫、支、撒、系、牵、拉、罩等准确的动词把捕鸟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丰富多彩的百草园让童年鲁迅流连忘返,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便被送到了全城中被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当中。老师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里的颜色灰暗、陈设简单,每天的生活便是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比起百草园来,这里的生活显得单调枯燥,但是我想,正是在这里鲁迅先生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启航。尽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在八十多年前,但少年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和我们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在成长的道路上,美丽的风景,快乐的游戏会使我们感到愉快和轻松。但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同样会让我们得到成功的喜悦。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2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是简单的勾勒,却也没有浓浓的笔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快乐,甚是打动人心。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景色,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当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快乐,而让人觉得是另一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挚,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这不只是因为实有其事,更重的是鲁迅对童年的怀恋和憧憬。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有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样去感受,怎么去理解这些美好呢?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任何的观念,可是却不禁让人深思,对童年的深思,对人生的深思。或是记忆,或是怀恋,总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经瑕疵。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们真应当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读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是走进了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3

无意间翻开初一语文教材,第一篇竟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一段时间,好像听说好多有名的没有名的人都认为鲁迅的作品该从教材中删掉的,即使道听途说也没有真凭实据,心里也觉得好大的不舒服,我是很喜欢鲁迅的作品的——便仔细的读了起来,鲁迅从中国的历史的字里行间看出了两个字吃人,我仔细的读着鲁迅的作品,试图从字里行间替他们发现其中的应该删去的理论或者替我自己发现不应该删掉的理由……终于发现,中国的教育离不开鲁迅,高效课堂的一步步深入,更需要从鲁迅作品的字里行间吸取养料。

都说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一片,都在怪学生没有活力、一潭死水。鲁迅在《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里给我们尽情的抒写了孩子们的活力,告诉我们孩子们原本是有活力的:我于是常常拔它(何首乌根)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孩子们有的是活力,不缺的是激情,满怀的是梦想、渴望、好奇心——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为了摘到覆盆子,不怕刺,敢于冒险的孩子多了去了,因为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玩性十足,童心无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操作了,不是居多的麻雀和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白颊的张飞鸟吸引着孩子,是什么?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的成就感激发着孩子们的欲望,注入了孩子们行动得活力。满怀着梦想、充盈着渴望、童心无暇而玩性十足,好奇无限且眼巴巴着成功,这就是孩子,曾经满怀活力的孩子!我们应该相信,曾经,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的充满着活力。

是谁让孩子丧失了曾经的活力?是谁让教室变作死水一潭?读着鲁迅的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我悟到了孩子们的无奈,我思索着我们死水一般的课堂的根源。大人们也许只看到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而因噎废食一般的给孩子这样的条条那样的框框,却不知正是这条条框框让活蹦乱跳的孩子满满的成了一潭死水!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的实践中,孩子们一定是出了彩的,一定是闪烁着亮点的。可惜的是,这是荒园,人迹罕至,当然就没有人给予必要的关注了,所以不相宜,不然,也许会诞生几个艺术家的。在课堂上,孩子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好奇:先生,squo;怪哉squo;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高效课堂里,是否这也算生成?但是,这样的好奇只会得到棒杀: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学生不该做的东西太多了!只剩下死死地读书了。教室不成为一潭死水才怪了。

孩子们的无奈中是多么渴望无人值守的教室呀。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正如高效课堂所提出的的不懂得英语的教师也能带好英语。也许本来正是如此,学生的活力正是我们坚守着课堂爱岗敬业的园丁们凭着自己固有的思维把扼杀了。我有时感到高效课堂提出10+30+2的模式莫不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启发吧?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在先生入神的时候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然的张扬。当然,不懂英语的要带好英语应该是有条件的。不懂得英语应该懂得高效课堂理论,应该懂得导学案,应该懂得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要是不仅不懂得英语什么都不懂得话,学生也许真会变成没有了笼头的野马——收和放也是值得研究的,高效课堂的导学方案是应该能够收得拢放得开的。

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的教育离不开鲁迅,高效课堂的一步步深入,更需要从鲁迅作品的字里行间吸取养料。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4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并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我们都明白这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摘抄的,并且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已经年事过百了,可鲁迅先生写的还是那么充满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或许我也向往这种生活吧!在不经意间也把我给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和朋友一齐郊游、一齐去看孤儿院的小朋友、一齐去捉蝴蝶……这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虽然留不住童年但却能够把他留在回忆中。

鲁迅的文章与朱自清、范爱农的都不一样,他们三人各具各的特色。鲁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阳西下时采集这样的意思,还有人的一生很短暂且生命很宝贵,要求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轻时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到年老的时候回忆总结不缺遗憾这样的。

我们的童年梦已经碎了,所以仅有靠回忆来把童年藕断丝连起来。因为梦是千变万化的,仅有不断追求才能梦想成真。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5

鲁迅先生在他的大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读过这篇美文后,百草园便成了我一直向往的极乐世界。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能像鲁迅小时候那样有一个漂亮的园子多好啊!国庆假期,我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百草园。

鲁迅先生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导游阿姨说后面有一个园子,便是百草园。我瞪大了眼睛,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吗?噢,是的,正中的大石头上赫然刻着三个大红的字——百草园。光滑的大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眼前的百草园与我脑海中的大相径庭,园子很大,却没有百草繁花,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和高大的树木,一片近似于荒凉的田地。

我思索着,也许正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草园变成乐园,大概是好奇心的驱使,这些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情调,自然的声音,萌发起幼小的鲁迅的兴趣,勾起无穷的联想吧!

我静下心来,走到了一块大石碑处,上面刻着几行隽秀的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一字一句细细地品味着。

我一边低吟着这些精美的文字,一边寻找着鲁迅笔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回味着鲁迅先生的快乐童年。我似乎听到了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此时的我置身园中,感觉这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

我的老家七圩也有一大片园子,可以说,比鲁迅的百草园美上好几倍,鲜花绽放,芳香浓郁,风景别致。各种形状的花坛里种植着千姿百态的富贵海棠、石榴树;清香四溢的桂花树;还有成林的银杏树。可是,为什么这么美的园子在我的眼中不是那么神奇美好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他在玩耍时无拘无束,在玩中驰骋想象,赋予百草园以活力,使百草园更具魅力!而我,在园中玩耍时只顾着疯玩,不注意细致观察,更不注重细细品味,玩过后自然就忘了。

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幼小的鲁迅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妈妈说:鲁迅小时候听讲时总是那么凝神、专注,善于思考。我领悟妈妈话中的隐意,希望我像小鲁迅一样,刻苦学习。我看到鲁迅和继祖母之间有张小凳子,就坐上去,偎依在继祖母身旁,像鲁迅一样凝神听她讲故事。妈妈似乎明白我的意思,赶紧咔嚓一声给我拍了照。

如今,这张照片就在我的书桌前,它时刻提醒我,要像鲁迅一样细细品味生活,认真做好每件事。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6

童年是每个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伴随我们度过童年的人或事,也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最最珍贵的记忆。童年像歌曲一样欢快,如诗歌一样优美,似水墨画一样淡雅,犹空气一样清新,胜阳光一样灿烂……当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童年有了更深的感悟。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童年生活在绍兴的故事,他对记忆中童年的无限眷念融入在这一点一滴的文字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我对长妈妈给鲁迅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感兴趣,这个故事把那时小小年纪的鲁迅吓得常常担忧“美女蛇”在夜里出现。我不禁想起我童年时的一件趣事:妈妈给我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我担心得夜里睡不着觉,生怕自己也遭遇这样的噩运。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当我把疑惑说给爸爸妈妈的时候,没想到,他们捧腹大笑,令我很不解。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幼稚,怎么会有这么可笑的念头。

最令我百读不厌的还是“百草园”,我读着读着,就陶醉于其中了。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快乐游戏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家以前也有一个院子,虽然不怎么大,但它承载着我童年时编织的美丽梦想。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葡萄树,那葡萄刚一有点儿发紫,小麻雀就抢先来啄。大家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只好顺其自然。为了“气死”这可恶的麻雀,我常常和它们“比赛”,在葡萄还是青的时候,赶紧摘下来剥开吃,不让麻雀抢先一步。虽然那酸酸的滋味一直渗到我的胃里,但心却是甜的。葡萄树的右边是一个小花坛,里面有清香可口的菊花脑,墙上攀着芬芳的金银花,我却独爱那少许几棵鹤立鸡群的狗尾草。我常常拔去几棵,用它来“炖汤”给布娃娃喝。一到春天,小蝌蚪就成了我的好伙伴,大脑袋、小尾巴,十分惹人喜爱。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很快长出了四肢。一次,我不忍心它们在小鱼缸狭小的空间里活动,偷偷把它们倒在院子里。谁知道,几个星期后,院子里竟是活蹦乱跳的癞蛤蟆!大人们感到厌恶,我却格外欢喜,每天晚上,我都在“咕呱、咕呱”的叫声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冰心奶奶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想说,每个人的童年故事都不会改变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样美丽的童年,也正因为童年里充满了天真、淘气、温馨和爱,童年才会如此美丽,如此令人回味无穷!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7

鲁迅爷爷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鲁迅爷爷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和他上课的学校——三味书屋。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鲁迅故里游玩,亲身经历了一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春寒料峭,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我和爸爸打着伞,首先来到了百草园。一进门,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绿绿的菜畦,还有一堵长满野草的矮墙。我走到一口井边,咦,这就是光滑的石井栏吗?我用手摸了摸,嗬,还真有点光滑呢!园中点缀着几棵高高的大树,由于树上还没长出叶子,我就辨别不出它们是什么树,只有皂荚树上还挂满了一颗颗的果实,我还能认出来。爸爸帮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树,可惜没有紫红的桑椹。鲁迅爷爷笔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样一个他儿时的乐园,可现在在我的眼中显得有些贫乏无味,令人失望。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旧的房子,白色的墙,乌黑的门,石板铺成的地。我们又找到了鲁迅读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一块“三味书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教室”里只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左边的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呢!见证了鲁迅坚持早起不迟到的决心。

鲁迅儿时的乐园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菜园,他读书的“学校”只是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然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走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我们现在有现代化的公园和学校,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那么,从这里又会走出怎样的伟人呢……

百草枯心得体会篇8

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和伙伴们无忧无虑的捉迷藏、斗蛐蛐;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自由自在的呼吸清新的空气,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就地打几个滚儿;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带着快乐去学习、伴着浓厚兴致在书海里遨游。

这个暑假,当我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蓦然发现,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就是我梦想的地方。

在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在百草园里,有高大的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百草园里,有鸣蝉的长吟,肥胖的黄蜂,有轻捷的云雀。在如此美丽的地方,作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拔出牵连不断的何首乌,甚而毁坏了邻家的泥墙;可以感受长妈妈讲述的惊险而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可以和伙伴们在下着雪的冬天,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开心的捕鸟。这该是一种多么自由,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在这里,童真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在这里,孩提的梦想自由飞翔。

然而,这份美好在进入三味书屋的那一霎那戛然而止,仅有的快乐就是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描绣像和课余在书屋后面的园子里折腊梅花,寻蝉蜕了。除此而外,就是单调,枯燥的学习了。

在三味书屋里,整天面对的是先生严肃而冷漠的面孔,耳朵里充斥的是同学们杂乱无序的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还不准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虽然老师不像鲁迅老师那么的严厉,但是也不会对我们放松要求。如果我们出现像逃课这样的情况,是绝不会骂我们几句就可以罢休的。我们每天要按时到学校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学习任务,课后还要去补习班上课,还有的同学要抓紧点滴时间去学钢琴、绘画等。在双休日里,也不能自由的休息,不是去上补习班,就是埋头写作业。而且,这样的日子随着年级的提高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让我体会了百草园的欢乐与自由,三味书屋的单调与枯燥。我真的很想每个像我一样的学生能有一片梦中的百草园!

百草枯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排合唱心得体会8篇

党课个人心得体会8篇

讲座心得体会报告8篇

大学新生心得体会8篇

大运动心得体会8篇

销售心得体会优质8篇

元旦心得体会参考8篇

自我革命心得体会8篇

爱国卫生月心得体会8篇

事故大反思心得体会8篇

百草枯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