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的教学教案8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恰当安排的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苔的教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苔的教学教案8篇

苔的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待客礼节,会使用礼貌用语。

2、培养小主人的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潜力。

活动准备:

1、到小朋友家做客的经验。

2、与小龙鱼幼儿园陈芸老师相互熟悉、交流,看客人朋友的照片,激发幼儿邀请小龙鱼幼儿园小一班小朋友来做客的愿望。

活动一、电话邀请。

1、设疑:如何邀请?邀请时说些什么?客人朋友什么时候来?怎样来?怎样打电话?

2、幼儿电话邀请。教师带给小龙鱼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幼儿通电话。

通话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幼儿和小龙鱼幼儿园小朋友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的找到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二、设计路标图。

1、路标图上画些什么?让客人朋友很快地找到我们的幼儿园、找到我们的教室?(园标、箭头、小朋友在走路等)

2、引导幼儿找我们幼儿园的标记。

3、教师指导幼儿画园标、路标图。

4、路标图贴在什么地方让客人朋友看得见?

5、幼儿贴路标图。

活动三、逛超市。

1、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客人来,我们怎样招待客人?我们用什么来招待客人?

2、逛超市。

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超市里有什么?物品放在哪里?怎样放的?这样放能给客人带来什么方便?

引导幼儿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东西选好后做什么?收银员阿姨是怎样做的?

活动四、招待客人。

1、师生共同布置教室。

2、招待客人时说些什么?怎样招待客人?除了给客人喝水,吃好吃的东西,还能够做些什么事情让客人高兴?

3、你的客人朋友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样?(幼儿看客人朋友的照片)你想了解客人朋友哪些搞笑的事情?

4、找朋友。

5、幼儿相互交流。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热情招待客人朋友的情感,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现。

苔的教学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它出自丹麦作家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文章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安徒生通过夸张和想象手法的运用,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这篇童话不仅生动有趣,也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童话一直较受学生欢迎,这类课文生动有趣,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初一新生基本能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从童话文字表面深入到对童话深层含义的理解仍需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童话中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从而透过表面文字,领悟人性中“虚伪”弱点,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分析,把握主题思想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问题引导;分角色朗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吆,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吆,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他就是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同学们对他有多少了解?有没有同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安徒生

(二)文学常识

(1)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它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成以下填空)

(三)检查预习

给划线字注音

炫( )耀陛( )下御( )聘( )

骇( )人听闻头衔( )滑稽( )

钦( )差大臣称( )职勋( )章

(四)课文分析

1、会概括

提问: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愚蠢的皇帝穿上一件并不存在的新衣服举行游行大典

2、找线索

提问:围绕这个线索,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理情节

提问:小组合作,请任选一部分分角色朗读

要求:注意语速、语气、感情、停顿

4、析形象

提问:童话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自己对童话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做了分析,下边请小组合作把你们的分析进行总结,然后把小组总结的结果写到黑板上来同学们的总结都比较具体了,这是老师的总结)

明确:

皇帝: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狡猾、愚蠢、大臣:阿谀奉承、虚伪、愚蠢

骗子:狡猾、贪财小孩:诚实、天真、勇敢无畏

5、悟道理

(1)提问: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大臣:为了保官;百姓:为了保命;皇帝:为了保住皇位,维护尊严

(2)这则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谓,敢于说真话

6、续写

皇帝回到皇宫后,会发生什么

苔的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行、列组成的空间的序列,能找到相应的方位并尝试表达清楚。

2、发展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红、黄两队十二格的格子各一个。

3、计分牌。

活动过程:

一、游戏一:熊大、熊二捉迷藏,感受9宫格的空间方位并尝试表述。

1、师:谁躲到了哪里?用一句话表述清楚。

2、引出横排、竖排,知道行和列。

3、继续感受9宫格方位。找到熊躲藏的位置并尝试表述:谁在哪一行或列的第几个,课件辅助帮助感知9的方位空间。

二、游戏二"光头强在哪里",寻找12宫格的空间方位并尝试表述。

师:光头强慌慌张张跑过去,熊大、熊二赶紧追过去看个究竟,他们来到了又一片树林,这片树林和刚才那片有什么不一样?(多了一列)师:光头强躲起来了,熊大、熊二能找到他吗?

红、黄两队幼儿各请一名幼儿,分别找到光头强的'位置并能清楚表达空间方位。

进行3~4轮。

三、竞赛合作"12宫格种树"游戏,快速反应找到相应的空间方位师:光头强砍了树,小朋友帮助在森林中种树,看哪队中的又对又快。

幼儿分两组,幼儿作为树,看图示在12格的"土地"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1、红队尝试看种树图种树。

2、黄队尝试看石头图,避开石头种树。

3、种树竞赛,三轮,计分。

4、提高难度,图出现五秒,幼儿通过记忆避开石头种树,竞赛计分。

四、结束师:感谢你们帮熊大、熊二种了树,大家一起开心地合个影。

苔的教学教案篇4

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我校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觉得极富“活力”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活力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进取教学氛围。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我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并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

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很多的实践,仅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本事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本事、思维本事、想象本事和创造本事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本事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我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苔的教学教案篇5

一、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九、课后反思:

苔的教学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垂直。反过来,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一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能误认为是垂线段本身。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垂线的性质、画法、垂线段的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是重点。

二、教学目标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垂线的性质,会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经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归纳理解垂线的两个性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意识,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相交线: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展示教具:把两根细木条看作是两条直线,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会发生什么变化。当α =90°时,其他三个角有什么变化?这时a与b有什么关系呢?

2、垂线的定义:当直线a与直线b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其它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

此时,直线a,b互相垂直,记作“a⊥b”,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

3、垂直的表示方法:符号表示

(二)讲授新课

1、垂线的性质

经过直线a上(外)一点p画a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的画法

①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提示利用垂直定义)。

分别用直角三角板作垂线和用量角器作垂线

②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③图形演示,总结画法。

总结画垂线的方法:“一靠、二过、三画”

一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垂直定义的运用,有90°角就有垂直)二过: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

3、垂线段

思考:有人不慎掉入有鳄鱼的湖中。如图,他在p点,应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尽快游到岸边m呢?

概念:作线段pb⊥直线m,如图,垂足为b,我们就把线段pb叫做点p到直线m的垂线段。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提出问题:垂线与垂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联系:垂线和垂线段都有垂直关系。

4、垂线段的性质

如图:线段pa,pb,pc,pd谁最短?请你用直尺量一量,和你的同伴一起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各点连结的线段中,线段最短。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知识应用

例1、如下图,已知ab⊥cd,垂足为o,oe是一条射线,且∠aoe=35°,求∠boe、∠coe的度数。

解:∵ ab⊥cd ∴∠aoc=90°

∵∠aoe=35°

∴∠coe=55°,∠boe=∠boc+∠coe=145°

(三)课堂练习:课本p137练习1 、2

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b平分eod,°=+9021,问:图中的线是否存在互相垂直的关系,若有,请写出哪些线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若无,直接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苔的教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有六条腿。

2、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让幼儿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小蚂蚁),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师:小朋友们瞧瞧,谁来了?(幼:小蚂蚁)我们和小蚂蚁打声招呼吧!( 幼:小蚂蚁你好!)师:小蚂蚁,你怎么这么开心呀?(师作聆听状)哦,原来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想请所有的昆虫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会。那,谁会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呢?我们一块听听,好吗?

二、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

1、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今天小蚂蚁过生日,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 故事讲到这,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昆虫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呢?(幼儿:蜜蜂、蜻蜓、蝴蝶、瓢虫)提问:蜈蚣和蜘蛛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小蚂蚁为什么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师小结:原来蜈蚣和蜘蛛的腿太多了,不是昆虫,所以小蚂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

4、播放课件(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它是谁呀?(幼儿:蚕宝宝)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5、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在一 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6、师:蚕宝宝有没有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呢,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哦,原来蚕宝宝长大会变成蚕蛾,我们一块来瞧瞧吧(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7 、师:小蚂蚁请了那么多的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有蜜蜂、蝴蝶、蜻蜓、瓢虫、蚕宝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呀?(昆虫)8、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朋友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的?(都有六条腿)9、师小结:原来它们都有头、胸、腹和六条腿。

三、出示各种昆虫,再次巩固幼儿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1、师:又有一些昆虫朋友赶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我们一块去认识认识吧!(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昆虫)2、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昆虫,那我要考考你们,这些朋友是昆虫吗?为什么?(播放课件)四、操作游戏1、播放课件(火车声),引起幼儿兴趣。

师:嘘,小耳朵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幼儿:火车声)哟,原来是小蚂蚁要请昆虫朋友们一块去旅行呢!瞧,它还用一首好听的儿歌欢迎昆虫朋友呢。(小蚂蚁,去旅行,昆虫朋友来参加。一二三,四五六,它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2、幼儿操作师:现在有许多朋友在桌子上的盘子里休息,我们去帮小蚂蚁把昆虫朋友请上车,好吗?记住,只能是昆虫朋友,不是昆虫的不能坐火车。请你们把昆虫朋友找出来,放在火车厢里好吗?(幼儿操作)师:昆虫朋友都上车了,我们也和它们一块开火车去旅行!(放音乐,离开教室)反思:

今天组织了语言《小蚂蚁的生日会》,我的目标是借助小蚂蚁开生日会的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精心准备的一张海报,让小朋友猜一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在这一环节中我成功的吸引了所以孩子的目光,他们都猜着上面的字,有几个小朋友忍不住地说出了“小、生、日、的、天”等几个常见的汗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可见他们对汉字非常地感兴趣,然后我就把海报上的内容念给小朋友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自信地我就边放课件边讲故事,孩子们沉浸在我精彩的故事中,讲完后我就开始提问了,“小蚂蚁的生日会都来了哪些朋友?”小朋友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样都冒了出来,看来,难不倒他们。“它们都是昆虫吗?”这时,我发现小朋友都相互看看,好像没听懂似的,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可是还是没人回答我,为了打破僵局我又话峰一转,利用边讲故事边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重复了一遍故事,当我问“小蚂蚁请来的朋友都是昆虫吗?”孩子还是回答不出,这时,乐乐举起了小手,我像捡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赶紧让他来回答 “小蚂蚁请来的都是昆虫。” “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虫子。” “是吗?那为什么小蚂蚁会把蜈蚣和蜘蛛回去呢?”“ 蜈蚣和蜘蛛的脚太多了,小蚂蚁不喜欢它们。”看来小朋友根本就不知道昆虫是什么概念,真是失败呀。最后,我在讲到蚕宝宝时,利用蚂蚁妈妈的话总结了昆虫的特征:昆虫都有头、胸、腹,还有六条腿和一对翅膀,这样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他们也对昆虫产生了兴趣。乘热打铁,我列举了很多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孩子们也更愿学习了。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对蚕宝宝是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图片或课件,能让他们看到其它样子的蚂蚁,就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认为蚂蚁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的。另外,由于蚂蚁体型小,头部的组织观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放大镜的话,会观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观察课,应该选择容易观察清楚的动物会更好。

苔的教学教案篇8

认识时钟

——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名称:认识时钟

上课班级:大班

活动目标:1.让幼儿基本掌握时钟的结构及时针、分针和数字之间的初步运行规律。

2.通过辩一辩、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的辨认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重点:让幼儿能正确的辨认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难点:掌握时钟的结构及时针、分针和数字之间的初步运行规律。

活动准备:可拨动操作的大时钟一只、实物钟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相应的图片若干。

活动方法:操作法、游戏法、观察法、提问法、比较法、讲解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小朋猜猜这是什么呢?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看我们班上有没有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小朋友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幼儿答)

二、基本部分

(一)认识钟面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时钟,请小朋友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教师进行以下提问: 1.教师:钟面上有什么? 幼儿:有针和数字。2.教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幼儿:12 3.教师:正上面的数字是多少? 幼儿:12 4.教师:正下面的数字是多少? 幼儿:6 5.教师:.钟面上的针有什么不同?

幼儿:长度不同

5.教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两根针的名字呢? 幼儿:时针、分针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在12的起跑线上,请小朋友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教师进行提问: 1.教师:时针和分针谁跑的快? 幼儿:分针

2 教师:时针和分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 教师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咱们班有没有小朋友会认识时钟呢?别急,老师先告诉你们。看钟的时候要先看时针,后看分针。当时针正对着一个数字时,如果分针正对着12,就表示几

点整了。现在老师来拨钟,请小朋友仔细的观察并告诉老师是几点整了。教师开始拨时钟:

①分针和时针都正对着12,是几点整?

幼儿:12 小时钟要走起来了,请小朋友注意看。②分针正对着12,时针正对着1。是几点整?

幼儿:1 教师小结:分针正对着12,时针正对着几就是几点整。2.请幼儿自己练习

我知道有的小朋友已经着急想自己来拨时钟了,那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来自己操作拨时钟。方法是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拿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时钟,一个小朋友说请你拨出几点整,另一个小朋友就拨出几点整,这样交换进行。3.游戏

刚才小朋友自己进行了拨时钟的游戏,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游戏。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点整,幼儿抢答说出几点整。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点整,幼儿学习拨学具钟。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点整,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结束部分(看图拨时钟)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图片。这样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比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

1.小朋友正在吃早点的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小时钟,请幼儿回答小朋友是几点吃早点的?

2.小朋友正在给老师学本领,请幼儿观察图片看小朋友是几点给老师学本领的? 3.小朋友正准备睡午觉,请小朋友看现在是几点?

这样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一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是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

活动延伸:1.教师或家长可以向幼儿介绍多种钟表及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词汇。3.请小朋友猜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知道时间的。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的教育。

活动注意事项:在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规则,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举手回答。

班级:08级学前教育二班

姓名:杨应娥

学号:0

苔的教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优质8篇

教学教案优质7篇

教学教案5篇

教学教案模板5篇

音乐教案教学反思6篇

教学教案优秀6篇

教学游戏幼儿教案6篇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5篇

教师教学教案7篇

幼儿教案教学反思6篇

苔的教学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