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船教案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案的有效性依赖于其与实际教学进度的匹配程度,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理解,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手工制作船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手工制作船教案6篇

手工制作船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活动准备:

材料操作包人手一份、手工工具:剪刀、固体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螃蟹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首先用剪刀沿着黑线把螃蟹的轮廓剪下来。

2、"螃蟹弯曲的小钳子是怎么做成的?"

小结:通过筷子、铅笔等物体弯曲螃蟹的钳子,这样就可以设计出螃蟹好玩的形象了。

3、我们可以在螃蟹的身体上装上橡皮筋,这样就可以做好看的头饰戴着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3、幼儿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手工制作船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

3、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台湾地图 台湾风光的图片资料

学生:找找有关台湾的资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陆小朋友的心愿;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台湾的历史,激发学生的骨肉深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你能指出哪些地方?那你知道我国台湾省在哪里吗?

2、指名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并告诉学生:台湾是我国的一个岛屿,它与大陆隔海相望。

3、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一看啊?那就让我们赶快坐上小帆船出发吧!

4、课件展示台湾风光和风土人情。

看了有什么感受?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明确台湾的位置,并初步感受到他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对台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台湾的向往,做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字。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去掉拼音读课文,识记字形。先认读全文,再读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4、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告诉学生:你认识哪个生词,那只小帆船就可以划到台湾去了。谁来认一认?(学生开始认字,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让学生由借助拼音识记字形,到脱离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再到识记词语,逐渐增加难度,反复强化,以达到学生识记生字的目的。

通过交流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在它下面画上小问号。

过渡: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搬开了课文中的绊脚石,现在,再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2、全班交流,理解文意,并指导朗读。

①前四行,让学生感到船儿虽小,但满载大陆小朋友的关切之情;路途艰险,更表达出大陆小朋友渴望祖国统一的决心。读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②接下来的四行,重点理解日月潭、阿里山是台湾的象征。(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这两个地方的美丽风光,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明白,“捎到阿里山,捎到日月潭”就是捎给台湾每一个地方的小同胞。

理解“同胞”一词。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大陆和台湾一母同胞,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③最后两行,抓住“欢迎”、“联欢”感受大陆小朋友的热情和早日与台湾小朋友一起学习生活的愿望。朗读时要热情洋溢。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通过这一环节,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借助课件,突破难点。

通过解词,再次突破重难点,为学生理解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捎封信儿去台湾,想一想你打算写些什么?

通过这一问题,变温中的情感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同时升华情感,说出自己对祖国统一、两岸亲人团聚的期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检查复习

1、齐背课文。指名背诵课文。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复习背诵课文和识记生字的情况。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记忆字形。

①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②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③形近字比较(台 告) (伙 伴) (令 今)

2、“汉字秀”:告。

字源释义:甲骨文的告字,从牛从口,表示牛叫的意思。其本意为报告。引申为告诉、请求等。

3、指导书写。

告、台:都是上下结构,在田字格中上下部分各占一半。告:字中间一横是主笔要拉长,还有个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

伙、伴:都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其中“伙”字右边“火笔”的笔顺为:点、撇、竖撇、捺。

问:注意右边的横折钩要垂直不要向里斜。

令:上面人字的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边部分。

4、学生在书上先描再写,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认读、组词、造句等多种形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学习写字,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手工制作船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有目的的排列。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感受民间饰物造型、色彩、花纹特点;

(2)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

(3)在“尝试运用”中把握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对吊饰的串联与装饰发生爱好。

教学重点:

能运用纸材和点、线、色表现物象;运用“剪、对折、粘贴”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有目的的.排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预备:

课件、有关图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民间饰物与学生作业中的吊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地方?

相同:

(1)、简练的外形;

(2)、色彩对比鲜艳;

(3)运用点、线、色装饰。

不同:

(1)、材料不同;

(2)、悬挂的。地方不同;

(3)、装饰图案有寓意。

二、探讨与尝试

1、尝试找找身边的媒材进行吊饰设计,鼓励发现问题;

2、学生互相研究解决问题;

3、同一主题的物象形态选择;

4、尝试运用几何形进行有节奏的排列,感受节奏美。

三、创作与评价

1、小组合作创作

2、自评与他评。

3、谁能给我一片托班《捏捏小泡泡》的美术手工教案

手工制作船教案篇4

设计意图:

为了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在活动“认识各种帆船”之后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帆。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白纸有意识地折叠数次,使之产生各种折痕,自然形成各种奇妙的块状图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勾线、涂色,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其他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一面船帆后,再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制作船帆,这一做法可以扩大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创作空间。

活动目的:

1、 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 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认识各种帆船,观看有关帆船比赛的录像。

2、 师生共同收集帆船模型,布置帆船比赛的场景,其中个别帆船无帆(如图一)。

3、 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记号笔、油画笔。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制作船帆的兴趣和愿望

1、 启发幼儿观察四周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2、 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怎么办?

二、 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1、 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 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周围陈列的自制帆船(如图一),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3、 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4、 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讲解:将纸随意折叠数次(如图二),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显,然后打开,用记号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

三、 指导幼儿制作

1、 指导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 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折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次为宜,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 鼓励已经做完一面船帆的幼儿利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式制作其他式样、图案的船帆。

四、 组织幼儿共同欣赏

带领幼儿将制作的船帆粘贴在帆船上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手工制作船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树叶拼贴制作出一幅较完整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

2、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幼儿尝试利用树叶拼贴制作出一幅较完整的作品。

教学难点:

激发幼儿大胆创意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一起捡落叶。

2、胶水、棉棒、手工纸及各种辅助材料(亮片,吸管,纽扣,扭扭棒等创意吧中的材料)。

教学活动与指导:

一、回忆经历,引入主题,激发兴趣。提问:昨天我们到小树林里去干什么拉?(捡树叶。)

师:我把你们昨天捡的'树叶都带来了。你们看这些树叶的颜色一样吗?你捡的那片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的颜色不一样,我捡的那片树叶是xx颜色的。)

提问:那么树叶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重点指导:通过观察,了解树叶的各种颜色和形状。

小结:树叶的颜色不一样,形状也都不一样。

二、树叶变变变

1、提问:(举起一片树叶)你们有没有觉得这片树叶特别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好,那么我把你说的。变出来,你相信吗?教师添画。

师:诶,你们看叶子在这幅画中是什么?(自由回答)哇,真的能变出来,你们真厉害!

2、教师取另一片树叶重点提问:那么你们觉得这片树叶又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意。

教师再次添画,并添加辅助材料(亮片等)。

师:又变出来了,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提问:(取另一片树叶)那么你们看看这片树叶能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将树叶变成xxx。

三、幼儿创作师:树叶真的能变出有趣的东西来,你们也一起来变好不好?要求:

1、可以使用美工创意吧中的各种材料,这里的材料你都可以尝试,但注意,先想好你需要什么材料,再去拿材料,需要多少材料就取多少材料。多出来的放回原来的地方。

2、垃圾扔到离你最近的垃圾箱里。

3、变好以后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把叶子变成了什么。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幼儿来介绍树叶变成了什么。

手工制作船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 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

3. 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活动准备

1. 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 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 ——制作教具(灯笼)

活动过程:

1. 介绍元宵节

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 ——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说明

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还可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 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

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

说明

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③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让幼儿思考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 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

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

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

5.活动——制作教具

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手工制作船教案6篇相关文章:

制作螃蟹教案6篇

语言《月亮船》教案6篇

语言《月亮船》教案精选6篇

大班语言《月亮船》教案模板6篇

美术制作活动教案6篇

手工娃娃教案6篇

手工活动教案优秀6篇

手工活动教案6篇

手工桥教案模板6篇

大班手工教案优秀6篇

手工制作船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