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学生年龄是编写教案的关键,教材和方法必须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时间分配在教案中扮演了一种导航的角色,帮助教师顺利引导学生完成各个教学任务,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有关树的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替代物来构建纸桥。
2、探索使桥面牢固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替代物若干(如:厚薄不一的纸、积木、纸杯、书、纸盒、塑料瓶等)记录表 笔 桥的图片若干前期经验准备:观察并讨论过桥,对桥的功用及种类有所认识
活动流程:
一、各种各样的桥
和孩子一起回忆我们认识及看见过的桥。(对桥的构建部分、各种造法更清晰的认识,为后面的造纸桥做下铺垫)
1.上次我们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认识了许多桥,你们还记得吗?(在老师象征性的提问下,出示桥的图片)如:有一座桥,横跨浦西与浦东,桥面就象大旋涡,说说是什么桥呀?-------南浦大桥
2.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我们更要感谢这些造桥的`人们,那今天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造桥人呢?
二、造纸桥
1.介绍材料
看看我们造桥有些什么材料,可以怎么使用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造桥想法)
2.鼓励幼儿使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构建。
1)桥面要牢固,比比谁的桥面载重多。
2)根据记录表记录下实践的过程及结果。
3)可尝试使用不同材料构建,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秘密。
3.交流与分享
1)请个别孩子来展示作品,并说说根据记录的内容说说栽重量。
2)小结:你们看了小朋友的演示,及自己的实践、操作,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或小问题吗?
A平面桥及弓形桥的载重量
b厚的桥面与薄的桥面的栽重量
4.大家来动脑,怎样使薄的纸也和厚纸桥面栽重一样呢?
三、延伸:
我们将把这一问题带入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究解决。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多个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等)进行拼图。
2、会用单个图形联想添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多媒体ppt课件。
2、每组准备五种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若干个。
3、纸张若干、彩笔、胶棒等。
4、装着各种图形的教具小狮子实物。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等图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呀,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教师出示教具小狮子)
师:仔细观察,它以平常的小狮子有什么不同?(肚子上有个洞洞)
师:谁来摸摸看,小狮子的肚子里有什么?
请幼儿上来摸一摸,摸出哪种图形就说出它的名字,并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个形状的。例如:摸出来的是圆形,太阳就是圆形的,苹果也是圆形的等。
(二)、趣味添画。
师:这些图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起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教师出示ppt边讲故事边提问。
故事:在图形王国里住着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和梯形六个可爱的图形宝宝,他们每天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要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他们想比比谁的本领大。
说比就比,首先第一个登场的是可爱的小半圆。“哈哈,我是小半圆,我不仅长的可爱,我还会变魔术呢”。说着半圆就跳进水池里。小伙伴都围过去看,发现水池里多了一只乌龟,半圆却不见了,大家都着急的问“半圆哪去了?”小乌龟很神气的说道:“我就是半圆呀,你看我多厉害呀,我还会游泳呢!(师问:半圆变成了什么?幼儿:……)
三角形听了很不服气说:“你会游泳,我也会”。话还没说完呢,只见三角形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师问:猜猜三角形能变成什么?)对、变成一条热带鱼,也神气的说“看看我多漂亮呀”!(师问:这条热带鱼是由几个三角形变成的?)
正方形动动手指说:“你们两个只能在水里呆着,我可比你们强多了,我能变成电视机让大家观看精彩的节目,大家都很喜欢我。”说完正方形摇身一变,变成一台电视机。
长方形也不服气的`说:“你们都只知道玩,我呀~,能变成一本书让大家学习更多的知识”。说着长方形身子一扭就变成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
师:长方形是怎样让自己变成书?
圆形看了他们的表演,笑了一下说:“你们看看我的吧。”说着,圆形宝宝就爬上树,变成大苹果、一会又滚下树变成一朵小花,还飞上天空变成一个大太阳。
(师问:圆形宝宝厉害吧,这些图形有的变成乌龟、小鱼有的变成电视、书、还有的变成苹果。还有谁没上场呢?)
这时梯形上场了,说:“你们都别争了。我们都是能干的图形,如果我们能团结起来我们就能变成更多的东西。”
这时图形们都高兴的说:“对呀、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呢,我们大家一起变就更出更多的东西嘛。
说着圆形拉着半圆一起变,变成一只小猪。
三角形和长方形一起变成小树。
这些形状宝宝们真能干呀!你看,他们还变成了漂亮的房子呢?
图形宝宝们越变越有劲了,你看,他们又变成轮船在海上航行呢?
总结:这些图形宝宝本领大不大?他们还能变成很多很多的东西呢?你想让他变成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根据自己的构想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拼摆、粘贴,教师观察,对能力较强的孩子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与帮助与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四)、欣赏评价。
用手机拍下本班部分孩子的作品,连接到电脑上放映,幼儿与教师欣赏、评价。
1、请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如:我摆的是……我是用……形状来摆的等)。
2、教师引导幼儿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如:xx小朋友的作品,颜色搭配很漂亮、形状组合很有创意等等)。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音阶的递增关系,掌握音准。将有关音符与数字建立紧密关联。
2.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多、来、咪、发、索、拉、西”音符胸牌三套。
2标好音阶的立体音乐盒一个。
3墙上挂许多可摘取的小音符。
4.花猫、老鼠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舞蹈《小小音符真可爱》进入音乐室。
2.故事:《猫和七只小老鼠》导入主题。
(1)教师操作活动教具讲故事《猫和七只小老鼠》。
(2)提问:
a.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教具猫和七只形象生动的小老鼠。)
b.故事里的小老鼠叫什么名字?(给小老鼠贴上相应的名字1、2、3、4、5、6、7)
3.游戏:《爬楼梯》。
a.请幼儿认真听这七个音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音高变化像什么。(爬楼梯、爬山)
b.幼儿用手势表演七个小音符。
c.幼儿自由创编,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爬楼梯。
d.小老鼠“多、来、咪、发、索、拉、西”也来爬楼梯。请幼儿大声跟唱。
4.游戏:《猫和七只小老鼠》。
玩法1:幼儿分三组同时进行,均代表七个小音符,戴上小音符的胸牌,由小花猫出题,出示哪个音符,每组就由那个音符出来在音乐盒里找自己的位置,先到者为赢。
玩法2:交换音符,幼儿分三组坐好,代表七个小音符,由小花猫出题,出示“1”,大家一起唱“1”,听到音乐一响,佩带“1”音符的小朋友马上跑到墙上摘取“1”,取对了,小花猫亲亲它;如没有拿到或拿得不对,小花猫就要抓这一组的七个小音符。提示音响了之后,可迅速找回自己的位子坐好。游戏从新开始。
5.教师,幼儿分享快乐经验。
6.自由舞蹈出场。
附:故事《猫和七只小老鼠》
小花猫做了一个美梦,她梦见自己穿着漂亮的公主裙,在舞台上弹钢琴,她美妙的琴声获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收、停)几天过去了,小花猫心里老想着那个甜甜的梦,真希望能拥有一架新钢琴,有一天,猫咪小姐一觉醒来,发现屋里居然真的多了一架新钢琴,他高兴得蹦蹦跳。从此美妙的琴声不断地传来传去,传遍了大森林里的每一个角落。(1234|55543|44432|1350|1234|55543|44432|1310|)。山的那一边住着七只小老鼠,他们听到了这好听的琴声,也想去弹一下,最小的那只老鼠建议大家一起去看看,但是大家又害怕被小花猫给捉住吃了!最后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来到小花猫家里,在钢琴上蹦呀跳呀,“叮叮咚咚”的琴声从他们的脚下蹦出。(1353|1353|1111|1353|1353|1111|)这琴声惊动了小花猫,(重音两次),小花猫非常生气,“看我不把你们抓起来才怪呢!”可是他心里又痒痒的,因为他想在小老鼠面前露一手,想到这,她赶快去喊小老鼠:“喂”,一听到这个声音,七只小老鼠吓的到处乱跑。“我不吃你们,我是和你们一起来玩游戏的!”小花猫让小老鼠按顺序排好队,还给他们起了名字,最小的那只叫“多”,第二只叫“来”,第三只叫“咪”,你们猜剩下的小老鼠叫什么名字?对了,叫“发、索、拉、西”,七只小老鼠在小花猫的指挥下,弹出了一串美妙的音乐。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线和绳
2、简单了解各种线和绳的用途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线和绳
活动过程:
1、播放故事光盘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听听看看故事里讲了什么。教师播放ppt课件。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都有什么是长长的?”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各种线(电话线、马路标线、毛线、阳光线)
请幼儿在听一遍故事,加深理解。
2、寻找生活中的线和绳
寻找身上的线和绳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里有线和绳,如:衣服上的线、鞋上的绳、女孩系在头发上的松紧绳等。
寻找生活中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活动室里有哪些线和绳,如:电线、运动时用的跳绳,玩具上的绳等。
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线和绳,如铁丝线、包装用的绳等。
3、展示、参观
教师将幼儿收集的各种线和绳进行展示,并带领幼儿参观
让幼儿拉一拉,拽一拽,看看哪种最容易断,哪种最强韧。
4、拓展思维
启发幼儿拓展思维,想想还有哪些线,如:看得见的线有网线,乐器上的弦,彩虹等,看不见的线有x射线,红外线等。
活动反思:在本活动中,我将故事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初步了解了长长的线,并通过交流、探讨、观察,参观等一系列的环节加深了幼儿对各种绳的认识和了解。在参观环节中,我引导的不到位,使整个环节有些乱,孩子也不听指挥,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导致课长超时,这点需要改进。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篇5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切片、塑料小刀每组两把
?幼儿用书》一册,纸盘
活动目标
感知认识各种蔬菜切片的形状以及色彩的利用。
喜欢蔬菜拼盘造型艺术活动,能独立地完成装饰活动。
欣赏蔬菜大拼盘,尝试用不同形状、色彩的蔬菜切片有规律地装饰美化纸盘。
活动过程
1、出示片状或条状的蔬菜,感知认识蔬菜。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
这些蔬菜是什么颜色的?切片是什么形状的?
2、学习用蔬菜装饰盘子。
这是什么?你会用这些蔬菜把盘子打扮漂亮吗?
请一位幼儿上来用切片蔬菜装饰盘子,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用蔬菜装饰盘子的?
集体评价蔬菜拼盘。
3、欣赏蔬菜大拼盘,感知蔬菜特有的造型装饰艺术。
引导幼儿看图欣赏各种各样的蔬菜拼盘。
启发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蔬菜制作的?这些蔬菜是怎样排列在盘子的?
你喜欢哪一个蔬菜拼盘?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蔬菜的色彩搭配和形状排列上,感知拼盘的装饰艺术。
幼儿操作活动。
鼓励幼儿选择加工好的蔬菜切片,或自己用小刀对蔬菜进行加工,提醒幼儿注意小刀的安全。
幼儿制作蔬菜大拼盘,教师巡回观察。
4、举办《蔬菜大拼盘》展览。
活动反思
又是一次和生活有关的教学活动,本活动是以蔬菜为主的材料收集,在课前通知好小朋友带的蔬菜,告诉他们带蔬菜的种类和要求。
说说幼儿的蔬菜拼盘情况。在我们做好了前一环节的工作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拼盘了,小组为单位,四人合作。令我吃惊的.是,第一组拼出一条蛇的形状,第四组的幼儿拼出小蜗牛的形状,第六组的幼儿拼出太阳的形状,第二组的幼儿拼出蛋糕的形状,还有几组的色彩的搭配比较合理。我一一表扬。
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小朋友带的材料品种多,对操作增加了创意性。
本活动来源与幼儿的生活,他们熟悉,更喜欢动手做做。
教师的教学引导为幼儿的活动穿出一条主线。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能动脑筋、有耐心地用钓鱼竿钓起不同形状的瓶子,坚持完成任务,不放弃。
活动材料:
筷子、细绳、吸管、装饰过的可乐瓶。
活动玩法:
1.用蓝色的纸板围一个池塘.将装饰过的瓶子放进去,瓶口朝上。
2.拿一根钓鱼竿,把鱼线(线的尾部系一小截吸管)放进瓶子里,抬起鱼杆将瓶子钓起来。
规则:
1.可以调整鱼竿上的小吸管,但不能用手将吸管放进瓶子里。
2.钓过的瓶子及时还原,钓竿用完放回瓶子里。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篇7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感受动物们友爱互助的情感。
2、知道水面倒影的有趣现象。
准备:
1、ppt课件、故事录音磁带。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环节:
一、说教材: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语言使幼儿实现了与他人的沟通。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
?小土坑》讲的是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而中班的孩子对小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这个故事幼儿很喜欢听,而且不仅幼儿喜欢听,里面还隐含了社会和科学两方面的内容,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故事里的小动物们互相帮助,体现的是友爱互助的美好情操,属于社会领域的内容;小动物在小土坑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是镜面成像的原理,属于科学领域的内容,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内容。
二、说目标:
根据故事内容及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第一是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以及感受动物之间友爱互助的情感,这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促进教学活动朝产生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内部需求,制定难易程度适中的目标,找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提出疑惑——观察分析——解决疑惑,让幼儿了解水面成像的有趣现象,这也是我的教学难点。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目标定位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来设计的,力求让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以ppt形式依次出示动物图片,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再出示小土坑,抛出问题,通过讨论知道小土坑的含义,从而了解下雨了,小土坑会积满水的现象。
第二环节: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尝试说出动物着急的语气。在分段理解故事中,对于问题的提问、设置上层层递进,由尝试学说故事中的语句到理解性自主复述故事中的语句,给幼儿提供更多想象和表现的空间。
第三环节:通过交流讨论,知道水面倒影的现象。
第四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水面倒影的理解。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ppt1:逐一出示各种动物
师:瞧,草地上谁出来玩啦?
2、出示ppt2:观察小土坑,理解小土坑
师:这是小土坑,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土坑吗?
小结:在草地上凹下去的蛮大的一个洞就是小土坑。
3、出示ppt3:了解土坑的变化
师:下雨了,小土坑有什么变化?
小结: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家了,大肥猪、小山羊回家了,老黄牛也回家了。淅沥淅沥,小土坑里积满了水。
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
过渡语:啊!雨停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眯眯的脸,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听一听,谁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分段理解,学说对话
1、出示ppt4
(1)提问:母鸡走到土坑边,看到了什么?它看见一只母鸡掉进土坑里,着急的母鸡叫了起来,它会怎么叫?
(2)教师用着急的心情讲述故事片段。
(3)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语言。
2、出示ppt5
(1)提问:公鸡来到土坑边,有没有看见母鸡?它看到了谁?它会怎么说?
(2)教师与幼儿对话,教师说旁白部分,幼儿学说公鸡的话。
3、出示ppt6
(1)提问:小山羊也像母鸡、公鸡一样,叫了起来,它会怎么说?
(2)请妹妹朋友和教师一起念旁白,弟弟朋友学说小山羊的话。
4、出示ppt7
(1)大肥猪它又会怎么说呢?
(2)谁来说旁白?谁愿意来做大肥猪?(幼儿和幼儿之间说对话)
5、出示ppt8
提问:想一想,前面的小动物是怎么说的?老黄牛会怎么说?(鼓励幼儿自主学说故事中的语句)
三、经验提升,理解水面倒影的现象
1、出示ppt9:
大伙都来了,现在土坑里有谁?它们会怎么做呢?
2、出示ppt10:
小动物们找了自己的朋友来救它们,它们往土坑里一瞧:土坑里有谁?为??
么?
3、带着问题完整的倾听故事。
4、提问:母鸡的话对吗?小动物们究竟有没有掉进土坑里?
小结:原来小土坑里的动物是他们自己的倒影。
四、实践操作,集体验证
1、出示操作材料,
要求:在附页的6幅小图中,对应大图片,选出正确的3幅,在下方拼贴倒影。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分享交流,集体验证。
中班有关树的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