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方法和技巧,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上超市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超市教案篇1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在年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前面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了数的合成,建立了数名、数量、数字统一的概念,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的要求,结合蒙台梭利遵循儿童成长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依据是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加强对10以内数的合成练习,激发幼儿对加、减运算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逐步掌握人民币中元、角之间的单位换算。
活动名称:《逛超市》
活动目的:
(直接):
1、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兴趣。
2、认识人民币中的元、角;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心算或利用数学教具进行加减法运算。
(间接):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礼貌用语,遵守规则。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人民币若干张;存折若干张。
2、创设小超市,超市分三个区:生活用品区、玩具区,食品区商品上分别贴上不同价格的标签,收银台。
3、辅助材料—蒙氏数学教具:加法板、减法板、邮票游戏、计算架、数棒。
4、幼儿计算纸若干张、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师:超市里的商品种类真多呀!你们准备买些什么呢?
※可是买东西需要钱,我们没钱怎么办?(去银行取钱)
二、取钱
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并请幼儿拿着自己的存折到银行取出需要的钱数。(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相互谦让,知道遵守规则。)
三、购物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买东西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的商品,每样商品是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有十元。请选好商品后,自觉的在收银台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注意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
※引导幼儿利用蒙氏教具,进行物品价格统计。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四、分享购物的快乐
1、你们都买到了什么东西?
2、买这些东西你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自己去超市买了东西,知道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会用加减运算的方法计算自己购物的价格,真棒!
上超市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孩子马上面临着升入小学,脱离保育的过程,对于生活的独立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在大班阶段就要对孩子的独立性等方面加以强化,这节社会课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以后的买卖交易更顺利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养成做事之前先规划的良好习惯。
2、通过参观、购物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超市的作用,从中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可以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活动之前可以按照自己需要的物品列好清单
活动难点: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按照自己清单上的物品进行选购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里将各种玩具摆上“货架”
列清单要用到的纸笔,活动过程中用到的钱币,袋子.超市购物篮,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活动引入:小朋友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吗?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名字就叫逛超市。
活动开始:
1、大家一起讨论平时都是如何逛超市的?
2、教师引导小朋友选择纸笔列出购物清单(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3、列好清单的小朋友到材料区拿钱币和袋子。大家一起去超市
4、购物结束,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师小结:超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在购物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列的清单进行购买,这样购物又快又不会落下自己要买的物品。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上超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认识超市购物环境,学习与掌握超市购物的相关知识和行为规范。
2. 形成自己解决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正确态度。
3. 初步形成对5以内数字的理解及运用。
4. 培养责任感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6.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课件、超市物品、门、电脑、桌子、购物篮
活动过程:
一、演示电脑课件,逛超市过程的乐趣。
1.出示图片,教师:你们瞧,这是哪儿?对,超市。
2.教师:你们逛过超市吗?在超市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3.教师:你们看到了……他们是随便摆放的吗?恩,他们放的很整齐。
(1) 出示食品的图片。
教师:瞧!这是什么?这是吃的,所有能吃的东西叫什么?
总结:这些能吃东西叫做食品。
(2) 出示生活用品图片。
教师:你看,这里有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东西,他们叫做生活用品,那生活用品还有什么呢?对,刚才你们说的( )都是生活用品。
(3)出示玩具图片。
教师:看,这些都是什么?
总结:对了,是我们最喜欢的玩具。
总结:超市里有食品,有玩具,有生活用品。他们按照一定的用途分类摆放整齐,很有秩序,方便人们购物。
二、摆放商品
1. 教师:今天我要开一个大超市,你看:这是我的食品区、这是生活用品区、这是玩具区。
2.(1) 教师出示食品、生活用品、玩具,教师:我的超市新到了一批货物,瞧!这该摆哪儿呢?请幼儿摆放。“他们都摆对了吗?”
(2)请小朋友摆放物品。教师:好的,那我这儿人手不够,请你们来帮忙。把物品分类摆放整齐。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摆好了吗?(好了)现在我请几位经理来检查一下,摆对了吗?
教师总结:你们真棒,货物都摆整齐了,我的超市开业了。
三、使用钱币购物。
1.教师出示图片:我一起去购物吧!你们在超市是怎么购物的?
教师逐一出示图片,教师:进入超市后首先拿什么?
2. 拿购物篮时要注意什么?(按照顺序拿好购物篮,不能抢,要保护好公共物品。)
3.接着去干吗?选择物品。(结合图片,教师提问:在选择物品的时候我们该注意些什么?注意安全,不要和妈妈走丢了。拿错了怎么办?小结:对,要放回原位,要有秩序的拿放东西。能拆开包装吗?为什么?我们还没结账是不可以打开包装的。)
4.拿好物品后去哪儿?去收银台(结账时我们注意什么?)要有秩序排队。不推不挤。
总结:刚才你们说的都很对。我们要带好钱,进入超市后有秩序地拿好购物篮,接着去选择物品。然后去排队结账。最后放好购物篮。提着物品回家。我们要做一个文明购物的好孩子。
5.认识价格。
教师: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钱去购物,有一元的……可以买一样或者买多样。(示范)瞧!这是几元的?那我应该拿几元?我手上还有5元的,去找一样5元的东西。我拿的对吗?每样物品都有不同的价格,所以要想好了,买多了钱就不够了。买好后,去收银台排队结账,在公车站这儿准备回家。现在带好钱去购物吧!(教师边说边示范,拿钱——拿购物篮——买东西——结账)
6.幼儿进入超市进行自主购物,教师指导。
四、活动结束。
教师:你们买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拿购物篮——选购——排队——放购物蓝——提好回家。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还有,孩子们发现了标价,知道了爸爸、妈妈是根据这上面的价格来付账的。即幼儿取相应价格的物品。超市少不了收银员,由于担心中班的幼儿在计算方面较弱,不能找出幼儿们购物后付账时的是否正确。于是我请了2位老师来做收银员,来检查幼儿在购物时出现的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生动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把他们有关超市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中班的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上超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习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习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习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习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上超市教案篇5
内容与要求:
1、了解超市里人们在做些什么,体验在超市中购物的便利。
2、尝试独立购物,能解决购物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进行参观超市前的安全教育。
2、幼儿每人带2—5元钱、记录表与笔。
指导要点:
一、参观超市:
1、看看超市与商场有什么不同,说说超市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观察了解超市中都有哪些商品,它们是如何摆放的。
3、观察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4、知道人们进入超市后,先自选商品,然后到收银台付款。
二、自主选购:
1、学习看商品标签,如:1元、1.5元、2元、3元等。
2、思考如何合理地使用自己的.钱款,尝试在没有成人的帮助下,独立选择和购买商品。
3、幼儿将自己购买的商品与价格记录下来。
4、当幼儿碰到问题时,教师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
购买商品的名称
数量
价钱
总价
三、交流经历
1、你购买了哪些商品?为什么要购买这些商品?你是如何使用钱款的?
2、介绍自己购物的经过,以及在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上超市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